本帖最后由 杨七芝 于 2014-8-6 17:50 编辑
009风雨三清翰墨缘 3.春寒意正浓 散文
江西三清山南大门“响波桥宾馆”——暨1988年三清山最早成立的三清山管理局的古典庄园式建筑群,依山傍水景致优雅、亭台楼阁鳞次栉比、花木林立曲径通幽、"酒盏双峰"凌空独步,鲜为人知!当时就被省里评为优秀的风景区建筑,作为全国旅游点的热门涉外宾馆。
1990年2月、春寒料峭,细雨袅袅,云雾飘逸、群山时隐时现引人入胜。由我带队的上海市总工会旅行社组织的上海各大旅行社老总和各大媒体记者、到三清山首次考察踩线的重大任务基本完成。在春雨洒落迷蒙眼帘的时分、大家20号人仍旧依依不舍地停留在响波桥周围观赏雨中的美景、抢拍照片热闹留影,多么想以此告慰与弥补连日阴雨淋淋一片汪洋都不见的人生缺憾!挽回来之不易的旅途辛劳及敬仰初次相识的三清仙境! 当大巴车即将发动时,每人个的心弦均在循序地拨动。回首盼顾那变幻莫测的山岚云峰与潺潺流泉,心中深深地印记下那一份对大自然无限的神往与仰慕;深情展望那——从头到尾一直辛苦地陪同大家爬山涉水、讲课介绍三清山自然景观和文化品位的刘鹏飞老师——暨最早开发宣传三清山的元老及刘老师亲自培养的精心为大家服务的第一批学生们。我们衷心地感谢热情好客的他们——三清山管理局与三清山人。 别离是无疑的,大巴车无情地转头开向桥下的小路去,一下子带走了三清山人的深情厚谊,留下了一段段一片片他们赤胆忠心的艰苦创业故事。从窗外遥望那远处的山坡上,依然可以见到向我们频频招手为我们送行的一行人,刘老师的身躯是那样地挺拔屹立、神奇而飘逸,令人崇敬·····
我缠绵悱恻在日夜向往的三清山奇景中盘算着如何创作?亦牵挂着因为接待这次贵宾团队工作而劳累生病发烧的刘老师,感动得禁不住热泪盈眶···随着飞驶的车速,那一颗慈祥赤忱的老三清爱心,在风雨中消失,我内心不免凄凉一片······ 因为那年、刘老师实在熬不住某县权威领导以董某某为主的地下整人小组(其中有刘老师在县旅游局工作的叶局长)对他的压制排外、阴谋陷害。明明是名不见经传的荒山野岭、在1979年第一个被刘老师发现、拍摄、发表、宣传而进一步迎来了专家学者一同考察认可的三清山,却被那些人嫉妒造谣、用卑鄙的手段企图想调他到乡村务农,重新打入冷宫、消失在人间!当一一计谋被学习易经、先机为胜的刘老师愤恨地揭破后,转机、他决定减少工资、迅雷不及掩耳地提前退休。那个退休办的上海女知青奇怪地问他:“刘博士,你开发三清山正在火候热烈发光,为什么要提前二年退休?现在领导那么重用你!养老金只有工资的八折!你要想明白!”刘老师不在乎钱,早就想急流勇退了,笑着说“你不知道,只要你帮我办好了手续我就告诉你。”“那还不方便?我马上就给你办了!”刘老师高兴至极、一二三地告诉了她!“真复杂,你为县里做好事开发国家级三清山,他们也要整你?现在倒好、失去一个人才了!” 刘老师安然无恙正好休闲在家养身。翌日,被当年三清山管理局第一任局长徐新标高兴地发现了刘老师的行踪,就开着吉普车盛情邀请刘老师进山开业、管理三清山宾馆当经理培养接班人,同时把三清山这部伟大的书写出来。任重而道远,尽管补贴刘老师的经费每月只有160元,尽管兼职众多无可推脱,但是、刘老师不为名利地位与钱财,还是毅然决然地答应下来。友人讲刘老师傻,但不傻的是他对三清山的钟爱与维护,想壮美的三清山终有一天会与名山大川的五岳齐名、会为祖国人民带来仙山福地的旅游发展事业,会为延续中华民族五千年道法自然的规律渗透启迪。刘老师对三清山情有独钟,功不可没,从此他一蹲就是一辈子!
大巴在长途环山曲折的乡村老路上艰难地跌宕盘旋,颠簸震荡。不由得我百感交集,缓缓地沉醉在往事如烟的飘渺之中······记得1983年那个元宵节,刘老师陪同我与上海画师登临风雨三清山的初次相识;紧接着县委派到上海裱画的公差、路经杭州的休闲泛舟里,“翠雨濛濛山水淡,艋主灵灵花木羞;梦回六桥芳草地,魂飞湖山望难休。”的诗情画意、首次显露我的才思;后有那七月流火、兰陵美酒郁金香画楼中的文艺切磋和留影出版,始终奠定了我们开创三清山书画院的愿望;更有三清山的风雪兼程、三清宫内烛光篝火话人生的指点迷津;1989年的盛夏我第一次上南天门到玉台女神仙境写生,刚刚下到玉阶歇歇,眼前惊愕地看到紫气东来的云海滚浪中、卧着一棵大神树、上面驾着“八仙过海”活灵活现清清楚楚的形象,一只大鹏鸟在前面努力地翱翔着领路···每一次神奇的发现似梦似幻令人陶醉,这无一不流淌着我们的幸运机遇及三清山对我们的厚爱、“相见恨晚”的感慨。那一次次翻山越岭对三清山的眷恋情怀、如同深情地沐浴着月色朦胧中的露洒桃李、春到江南、春到柳枝头、春到心坎里···难忘的信江别离,金色的晚霞普照金色的站台,送行的他虽然已花甲之年乌云盖雪的鬓发,可他坦荡得像一座架起三清山——浦江的天桥,闪烁在七色炫耀的彩虹里,尊严荣光!他就像俨然护驾我通向彼岸的大鹏鸟,坚毅得让人百折不饶···这一切的一切、犹如春风化雨,滋润着我行将枯萎的心田;恰是春寒中的花蕾,即便挡不住狂风暴雨的摧残,也必定在春光明媚下重新发芽成长;抑或重振壮志、追慕对文化艺术的启航······ 酣畅甜美的梦想,猛然间被急转弯的刹车惊醒,吓我一大跳!原来三清山前期的正规公路还未开发,必须绕道穿行在山村坑坑洼洼的烂泥小路上。狭窄的村落小道布满了大大小小的水坑,常常是司机们冒险冲刺的惊人举措,也难怪上海人轰地叫起来! 组团的记者们特别敏感,趁我吓醒的机会与我交谈。其实大家都知道我是刘老师最早的学生,想了解刘老师的情况、在我口中颇有正确力。商报记者叶松是个憨厚率真的青年男子汉,主动坐在我旁边照顾我晕车的抑郁情绪。感觉那年头的闯劲带着许多诚恳为人的优点、没有虚伪的装腔作势。他和解放日报、新民晚报、文汇报、劳动报的许多记者一样探着敬重的口气问我“刘老师学识渊博宏才大略,像山上的苍松,几十年陪伴着三清山,千锤百炼经久不衰,是什么力量促使他生命不息地追求创作、撰写12万字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丛书《三清山》专著的?接着又被邀请到省里撰写旅游志的?”“十年砥砺意志,爬山涉水,冒着生命危险去拍摄那么多的三清山奇景、震撼人心,真不愧为中国摄影家、中国文学家·····”。我倾听着他们的赞扬,为刘老师高兴地呐喊“有知音啦!”正想回答问题,又让一位记者抢问“刘老师一定有许多曲折人生、坎坷遭遇,杨老师您能引荐我和他攀谈一次关于人生的追求与目标吗?”“好啊!”这回我回答得干脆利索,转过头去一瞧,那位原来是劳动报的汤红年轻男记者,更青春的活力在他活泼可爱的圆脸上呈现。汤红是个机灵人,抓住我的回话缝隙又说“自己将要去国外勤工俭学,希望将来人生的道路少走弯路或者不走弯路!这才拼命地向你刨根问底···”说完他微笑着泛红的苹果脸,那对乌黑的大眼睛恳切地望着我。我思考了一下,慢慢地说“关于刘老师的人生追求目标我无可奉告,你们可以直接问他。但我知道他是个学者一个正义正直、热爱生活与事业的创业者,否则不会去开发三清山,这次就是他努力地到上海联系,在市文化馆开新闻发布会,感动了上海的旅游界领导,才把你们邀请来的,他的毕生精力准备献给这座大山的道学文化研究。”话音刚落,大家皆连连说“真令人学习与赞扬!”讲到道学文化,有人插入感慨“太深奥!真神奇!”这样使在坐的更想再见到刘老师与三清山。 “是的,那时的三清山古朴野趣,原始森林一般的群山峻岭,没有任何人工雕琢的痕迹,真所谓天然淳朴!”“我当然特别喜欢在那儿写生创作,想让世人首先在我的山水画中见识到三清山原汁原味的壮美!”此刻我怎么自由发挥了几句?我又对大家兴奋地说“我祈望不就将来,三清山有索道了,朋友们就不需艰苦跋涉地苦行僧啦!”“是啊!相信山上旅馆也一定会有正规的设施,不用为了找厕所去爬艰难的石头楼梯。”“哈哈···”,大伙儿笑出来声!讲到这个最简单的难题,不可思议,想起昨夜他们住在“日上山庄”几个不方便,黑灯瞎火的爬,差点摔跤······(未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