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搜索
热搜: 知青 活动
楼主: 北山峰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为了忘却的记忆

[复制链接]

45

主题

1238

帖子

3599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599
181#
 楼主| 发表于 2015-3-31 12:42:59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在这次春暖花开季节里的聚会,经圪墚墚、天蓝版主的介绍,我拜見了千帆过、烛光和一川枫叶网友。我和千帆过、烛光在热情、友情 、亲情的气氛中交流,我感到二位具有善良、宽厚、包容的品质,有正气、有才气、有人气,我十分欣佩,祝愿我们的友谊地久天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8

主题

664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1495
182#
发表于 2015-3-31 13:10:38 | 只看该作者
那个时候什么都查,什么人都可以去查,就是不查道德,不查人品,不查对社会的付出与供献,因为那是一个无知的势力统治了这个社会,一帮子无知的群体占领了所有的舞台,他们不懂得学习,他们更不懂得什么是自然科学,什么是社会科学,他们根本就不知道科学技术是社会发展的必然,是社会发展的必要手段,是人类走向文明,走向富强的必径之路。他们就是荒废了中国农民土地的,遍布荒野的社会主义的草。他们从懒惰无能,走向无知,变成无癞。他们能做什么呢?查你的父亲过去是个遙感专家?他的爸爸就是个摇着鞭子赶大车的,他根本就没有听说过什么是遙感技术!陈景阔研究古德巴赫猜想论,推算到了2加3,四人帮之流说他是吃饱了撑的没事干,2加3等于5谁他妈的不知道?连一年级的小孩子都知道!查你祖辈三代,要的就是穷,只要是穷就是根儿红苗正的革命者,哪怕你是个零蛋先生,陈永贵,李素文,正在向你招手致义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主题

410

帖子

6742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6742
183#
发表于 2015-3-31 22:30:50 | 只看该作者
北山峰 发表于 2015-3-31 12:42
在这次春暖花开季节里的聚会,经圪墚墚、天蓝版主的介绍,我拜見了千帆过、烛光和一川枫叶网友。我和千帆 ...

羡慕你们的聚会,交流。
我们在网上终归是无法尽兴的畅谈,在读到有共鸣有启示的文章时激动兴奋,在看到不合时宜不对口味的文章时堵心郁闷,都不能过度表示。
几十年了,我身边没有北京知青没有北京同学,只在网上与大家交流,还要注意一些事,故此不能尽兴,此乃羡慕之源。
盼好文继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主题

410

帖子

6742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6742
184#
发表于 2015-3-31 22:49:32 | 只看该作者
烛光 发表于 2015-3-31 13:10
那个时候什么都查,什么人都可以去查,就是不查道德,不查人品,不查对社会的付出与供献,因为那是一个无知 ...

是的,各单位一些不学无术的“红”人,取代了“走资派”,于是阶级愈加对立,经济濒临崩溃。工人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混时间磨洋工的大有人在。新社会打击了的旧习俗沉滓泛起,社会风气变坏。在我们保定处决了刘青山张子善二人,警醒挽救了更多的干部。可惜一场运动,我们的干部队伍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5

主题

1238

帖子

3599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599
185#
 楼主| 发表于 2015-4-1 12:12:24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晋阳秋 发表于 2015-3-31 22:30
羡慕你们的聚会,交流。
我们在网上终归是无法尽兴的畅谈,在读到有共鸣有启示的文章时激动兴奋,在看到 ...

晋阳秋网友,这次聚会未见到你,很遗憾,千帆过,烛光,我们都是知音,一起交流真过隐。不知什么原因你沒来?方便的话告诉我。四月聚会千帆过想把大家招集在一起畅谈,你能来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9

主题

1万

帖子

32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24685
186#
发表于 2015-4-1 19:14:59 | 只看该作者

          北山峰大哥,晋阳秋大哥在外地,到北京来也不是很方便,我想以后应该一定有机会见面,盼着同学们团聚的那一天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5

主题

1238

帖子

3599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599
187#
 楼主| 发表于 2015-4-4 10:34:4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北山峰 于 2015-4-4 10:37 编辑

                                    十九
   
征兵工作结束不久,解放军也完成了军管、军训的任务,他们光荣的离开了学校,由解放军组建的校革委会全面接管了学校的权利,而领导们的首要工作任务就是怎样把这一千多学生分出去,而学生们也在日夜思考着自己的前途。
     六八年的春天,外地工厂来了招工指标,我们班分了四个,单位是青海省地质队、乐都拖拉机制造厂和湖北汉阳机械厂,到乐都和汉阳当工人的先在北京培训,然后再去外地工作。在文革中,解放军的威望无以伦比,在“工人阶级领导一切”的口号下,工人在社会上的地位也最高,当不了解放军能当上一名工人也挺好,班里的许多同学挣着抢着报了名,但我觉得独自一人到外地太孤单就没有报名。别看是外地招工,但是对“老三届”的学生们来说,这是当工人的第一次机会,实际上也是最后一次机会,我们班的于洪志直接去了青海省地质队,宋敬忠、李福珍和李宝英在北京的工厂代培,后来,他们并没有去外地当工人而是幸运的留在了代培的工厂。
    尽管学生就业有着空前的压力,但是对残疾学生和家庭生活确有困难的同学,社会和学校和还是给予了特殊的照顾,给了他们在京的招工指标。我们班的一个女生,父亲早逝,母亲没有工作,还有一个上小学的妹妹,生活够困难了。班主任和学校为她争取了一个留京工作的机会,在区属企业的印刷厂当了一名工人,相对于其他同学来说,她算是很幸运的了。
     我们这四位当工人的同学,由于受工作条件的限制,后来在个人方面没有什么大的发展,但当时能够抢到这份工作还是很自豪、很光荣的,因为自己毕竟成了领导阶级的一员了吗。
      从那次招工以后,报纸和广播电台开始进行上山下乡的宣传报道:农村是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鼓励知识青年到农村去,到边疆去,到最艰苦的地方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学校无论开会还是学习都离不开这些内容,动员上山下乡成了当时全社会的大气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5

主题

1238

帖子

3599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599
188#
 楼主| 发表于 2015-4-4 10:40:5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北山峰 于 2015-4-19 09:23 编辑


      其实,此前对我们高中生来说还有一次很好的机会,那就是留在北京当小学教员。我们班分了七个指标,这可真不算少,几乎占了待分配学生的四分之一。然而,我们班的同学报名并不踊跃,似乎也不存在争抢的现象。
在文革前,教师是个非常崇高、非常受人尊重的职业,人们称赞教师是缔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把从事幼教、小教的老师比喻做培育花朵的辛勤的园丁。而这场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把我国优秀的名族文化糟蹋的不成样子,把促进社会进步和人类发展的知识、人才视为粪土,称知识分子为“臭老九”,把有渊博知识的老教授打成资产阶级反动学术权威,这场文化大革命把老师们整的够苦的了,一个个被搞得灰溜溜的,有了前车之荐,谁还敢去重蹈覆辙呢?我的班主任杜老师好心的动员我,说你学习好,当老师最合适,你又是独生子这样可以留在北京。但我没有听他的忠告,非常坚决的表示干什么也不当老师。最后,我们班的崔延华、张秀芝、胡淑琴、徐敏丽和董淑英五个女生和周剂、张士忠两个男生,不太情愿的当了小学教师。
     当小学教员,高中学的知识糟蹋不了,而且还是国家干部,收入也可以,不用到处奔波,生活相对稳定,这在当时应该是个比较明智的选择。后来,这七位教师中,有一位从小学晋升到中学当了英语教员,被评为高级教师,其他同学被评为小学的高级教师,有两位同学当了学校的领导,一位副校长,一位教导主任。虽然多数当老师的同学没有什么太大的作为,但是要与我们山上下乡的同学相比,他们对于当初选择教师的决定不仅没有什么可遗憾的,而且还是比较满意的。
      全国大规模的上山下乡运动之前,已有更加革命的同学起了率先垂范的作用。在革命大串联时,就有一批非常激进的热血青年,他们不坐火车,也不乘汽车,而是学习先辈的革命精神,发扬红军的革命传统,踏上两只脚,开始了新时期的长征。我们班的王刚、贾新农、胡明明、韩大铮、邵乔海等九位同学,从北京出发步行到毛主席的故乡——韶山,他们一路上不去城市专走农村的土路,学着毛主席当年开展湖南农民运动考察的样子,体验和了解农民的生活。他们用了将近一个月的时间,步行了两千多里到了武汉,可就在这里他们接到了停止大串联的通知,不得已只好放弃去韶山的打算,乘火车返回了北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5

主题

1238

帖子

3599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599
189#
 楼主| 发表于 2015-4-4 10:46:3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北山峰 于 2015-4-4 10:50 编辑


     其实,此前对我们高中生来说还有一次很好的机会,那就是留在北京当小学教员。我们班分了七个指标,这可真不算少,几乎占了待分配学生的四分之一。然而,我们班的同学报名并不踊跃,似乎也不存在争抢的现象,至于是什么原因那是明摆着的事。
      在文革前,教师是个非常崇高、非常受人尊重的职业,人们称赞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把从事幼教、小教的老师比喻做培育花朵的辛勤的园丁。而这场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把我国优秀的名族文化糟蹋的不成样子,把促进社会进步和人类发展的知识、人才视为粪土,称知识分子为“臭老九”,把有渊博知识的老教授打成资产阶级反动学术权威,这场文化大革命把老师们整的够苦的了,一个个被搞得灰溜溜的,有了前车之荐,谁还敢去重蹈覆辙呢?我的班主任杜老师好心的动员我,说你学习好,当老师最合适,你又是独生子这样可以留在北京。但我没有听他的忠告,非常坚决的表示干什么也不当老师。最后,我们班的崔延华、张秀芝、胡淑琴、徐敏丽和董淑英五个女生和周剂、张士忠两个男生,不太情愿的当了小学教师。
     当小学教员,高中学的知识糟蹋不了,而且还是国家干部,收入也可以,不用到处奔波,生活相对稳定,这在当时应该是个比较明智的选择。后来,这七位教师中,有一位从小学晋升到中学当了英语教员,被评为高级教师,其他同学被评为小学的高级教师,有两位同学当了学校的领导,一位副校长,一位教导主任。虽然多数当老师的同学没有太大的作为,但是要与我们山上下乡的同学作比较,他们对于当初选择教师的决定不仅没有什么可遗憾的,而且还是比较满意的。
      全国大规模的上山下乡运动之前,已有更加革命的同学起了率先垂范的作用。在革命大串联时,就有一批非常激进的热血青年,他们不坐火车,也不乘汽车,而是学习先辈的革命精神,发扬红军的革命传统,踏上两只脚,开始了新时期的长征。我们班的王刚、贾新农、胡明明、韩大铮、邵乔海等九位同学,从北京出发步行到毛主席的故乡——韶山,他们一路上不去城市专走农村的土路,学着毛主席当年开展湖南农民运动考察的样子,体验和了解农民的生活。他们用了将近一个月的时间,步行了两千多里到了武汉,可就在这里他们接到了停止大串联的通知,不得已只好放弃去韶山的打算,乘火车返回了北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5

主题

1238

帖子

3599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599
190#
 楼主| 发表于 2015-4-4 10:51:3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北山峰 于 2015-4-4 10:53 编辑

     过了一个星期左右,在校的学生陆续收到了北大荒同学的来信。他们为了表示自己不是普通的农场职工,而是属于解放军的人,所有的信皮上来信的地址都是这样不厌其烦的、郑重其事的写着:中国人民解放军沈阳军区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第四师八五五团某连。从他们的来信得知,绝大多数人对他们的选择是满意的,对自己的前途是充满信心的。兵团连队里的老人,全都是解放初期来这里垦荒的复员军人,如今他们都早已成家立业,大多数人早已当了父母,个别年龄大的都当上了爷爷、奶奶,他们的子女多数和父母亲一样也是兵团战士。我们班的两位男同学分在一个连队,他们和外校的学生一起过着集体生活。兵团战士的工作比较累,都是力气活,但生活挺好,每天都吃大米、白面,顿顿饭都有肉,而且很便宜,一个月只需不到十元钱的伙食费,除其它日用生活必需品的开销外,每月可有十元到十五元的积蓄,他们不仅自己能够养活自己,而且还能为家里做出点贡献。
      上东北的学生走后,没有多长时间,就传出了学生们今后的去向就是到农村去,别无出路,第一批去山西,然后是陕西。后来发生的情况,验证了这些传说不是没有根据的,与事实非常吻合。当这些消息传到东北兵团后,那里的同学更加觉得自己选择了一条非常正确的道路,相反,仍在学校的同学有不少人感到非常的后悔,我也有同样的心情。我们班的宋国良和三、二班的于国华、刘少树,我们四人既是同学也是发小,而且父母都是一个单位的职工,他们也感到错过了良机。可是,能够弥补吗?如果我们现在坚决要到东北去,那里的领导能同意吗?当我们通过书信把这一想法告诉东北兵团的同学后,他们也很高兴,答应帮助我们和连里、团里的领导说说。到了八月底,东北兵团的同学来信说,他们委托连里的干部多次找团部的有关领导,谈我们坚决要求去兵团当战士的事,这些领导都说没意见,表示欢迎和支持我们的行动,就怕上级不批准。他们认为虽然以前没有这个先例,但文化革命情况特殊,也许这事能成,这恐怕就要看你们的决心了。
      我们四个人在一起商量,最终下了闯关东的决心。可能是由于形势所迫吧,家长们也没有别的办法可想,当我们分别和自己的家长提出此事后,竟然没费多少口舌家长们就都同意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技术支持:信动互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 京ICP备120251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847号 )

GMT+8, 2024-12-13 13:38 , Processed in 0.184010 second(s), 19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