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燕津 于 2018-1-1 13:57 编辑
《咬文嚼字》之三十七:
无毒不丈夫?
“量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是一句成语类的俗语,意思是说,气量小、心胸狭窄的人不能称为君子,做事不出狠招、毒招的不能叫做丈夫。
对于这句俗语,甲和乙有着不同的见解,听听他们是怎么说的。
甲:君子、丈夫两个词汇都是自古流传下来对人(尤其是对男人)赞颂的称谓,例如谦谦君子、敢作敢为大丈夫等等,是褒义词。“毒”是贬义词,在《词源》和《现代汉语词典上各有5、6条释义,都是“毒物”、“毒害”、“痛恨”、“凶狠”等,所有的释义没有一个是褒义的、正面的,古人不可能把一个充满“恶能量”的词用在褒义的“丈夫”身上,并且说得这么绝对。“无毒不丈夫”,好像大丈夫们个个都得五毒俱全、凶狠残忍,否则不叫大丈夫。这不仅说不过去,也违背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孔孟之道的学说。
其实,“量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这句俗语最初的句子是“量小非君子,无度不丈夫”,这里的度,指的是气度、风度的意思,在流传过程中,“度”被“毒”所误代,成了今天这个样子。换成“度”字来释义,就豁然开朗了。否则整个句子完全不符合正统的儒家思想,也不符合中华民族传统的道德规范。按这个俗语的字面来解释,难道大丈夫个个必须得无恶不作、五毒俱全?这才是大丈夫的美德?所以我认为“无度不丈夫”应该是词源,是原意。另外,“量”和“度”放在一起也“匹配”,与“君子”、“丈夫”也对仗。
乙:我不同意你的意见。
“量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是从“恨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转化而来。“恨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这句俗语在元明清的话本、小说、杂记中有着大量的记载。例如元朝关汉卿《望江亭》杂剧第二折:“便好道‘恨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元·马致远《汉宫秋》杂剧第一折:“教他苦受一世,正是‘恨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明朝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98回:“常言说得好:‘恨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等等。
古时候,不见得所有的俗语都是“正能量”的,例如“无奸不成商,无谎不成媒”、“人善有人欺,马善有人骑”等,“量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就是这类市井俗语的一句。
由于这句俗语与正统的儒家道德格格不入,所以后来儒家文化维护者试图将“毒”替代为“度”,将“恨”替换作“量”,使“恨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变为“量小非君子,无度不丈夫”。或许是由于“无毒不丈夫”这句俗语的生命力太强、对人们影响太深的缘故,“度”字始终没能将“毒”替换下来,结果就形成了“量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这句俗语,并流传至今。
甲乙各抒己见,听起来各有道理。权威的辞海、词典找不到相应的解注,将两种意见全摆出来,听凭各位自悟自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