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云游四方 于 2015-2-12 21:19 编辑
http://www.hxzq.net/aspshow/showarticle.asp?id=6063
摘自《动荡的青春:红色大院的女儿们》
马:女三中的学生也打死了她们的校长。当年很多人确实有女红卫兵特别激烈的印象。不过说女性的暴力和性压抑有关系,这个说法也不能说服我。
叶:我还是在想为什么我们这代人有施暴的能力。一般来说是压迫越深反抗越烈,比如红色娘子军,参加的都是苦大仇深的,她们革命起来就很坚决。可这个并不适用于好学校的女学生,她们是娇生惯养的社会宠儿。再说我们在文革前没有亲身经历过暴力。电影上小说里有,但那是敌人对革命者的严刑拷打,是反面的东西。
马:可至少在我们的教育里不反对暴力,把“革命暴力”和“反革命暴力”说成是不同的东西,革命暴力是合法的。还有,看一个人首先要分清他是什么阶级。你还记得文革前我们班讨论如果一个人落水了,要不要先搞清楚他是什么阶级吗?到了文革就变成如果一个人是“阶级敌人”,无论你怎么侮辱他伤害他都是可以的。这真是一种可怕的政治文化。……
叶:你要当革命者啊。我觉得文革中青年学生打人,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对革命的崇拜。 马:“革命”就意味着暴力,我过去是相信这个的。 叶:那时候最常听到的毛主席语录,就是他在1927年写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里的一段话,它成了对革命最权威的定义,被反复地引用。 马:你说的是“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不是做文章,不是绘画绣花……革命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暴力”,那时人人都会背。 叶:还有“矫枉必须过正,不过正不能矫枉”,意思是说过火行为在革命运动中是必然的,也是必须的。“考察报告”里还很具体地讲湖南农民怎么惩罚土豪劣绅,给他们带高帽游街。文革是“史无前例”的,没人知道该怎么搞。带高帽游街的形式,不是文革的发明,是“考察报告”里详细描述的,这个四十年前关于湖南农村的报告成了1966年如何搞文革的指南。 说起咱们这代人对革命的崇拜,我甚至想,打人成了咱们“革命的成人礼”。不是什么人都有资格履行这个“仪式”的,还是以红五类、干部子弟为主。想起来真是讽刺,下手打卞、胡的人,当年就坐在台下听胡志涛讲“革命接班人”对革命的特殊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