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搜索
热搜: 知青 活动
楼主: 高宜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人生传奇-------海外创业篇

[复制链接]

19

主题

208

帖子

4252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252
11#
 楼主| 发表于 2015-11-3 18:33:24 | 只看该作者
第四节  勇闯百慕大
       
     小女孩有点歇斯底里了,嗓子沙哑的快讲不出话来。我迷迷微笑着用手势表示,别急,别急,慢慢说嘛。
     沈宣君终于忍不住了,等那个女孩子急急从我身边冲过去,追上了她的其他小伙伴,他说:“ 你还能笑得出来 ? 你知道她说的是什么?”
   “我讨厌你们,中国人。虽然我还小,我比不过你们,但是我的爸爸很强壮,我以后也会很强壮。那时候,我会强过你们的!”
     “他妈的,这么小就是纳粹 ?”我心里一阵恼火,但你不能对一个小孩子作些什么,一种纯民族性的受辱感仍使我无法忍受。我还非让你们这些罗马尼亚人看看, 我在你们欧洲,一定要生活得远远强过你们,让你们再也不敢小看。我心里暗暗下定决心。
     飞机在布加勒斯特机场降落时,我还和冯金陆打赌,机场候机楼里肯定能结冰,结果真是如此。和我两年前那次一样。唯一不同的是,两年以前我们直接进入寒冷的贵宾室。而这次,我们在冰冷的候机大厅见到迎接我们的沈宣君。
     老沈比过去胖了,但还是那么豪爽大器,一见面就问,“让你们准备的东西都安排好了? ”
“放心吧,船长在意大利上足了货,整整两箱XO洋酒和几十条剑牌香烟。我还真就奇怪了,罗马尼亚人怎么就认这两样东西?多少年也不改?”
我们把随身携带的洋酒,洋烟交给老沈。他要开车把我们直接送到康斯坦察港口去。路上他告诉我们,今天晚上已经约好了几个康斯坦查港务局的有关人员,与我们一起共进晚餐。而我们的船明天到港,立即联检,后天准时安排靠泊。
    冯金陆顺口问了一句港口的情况,老沈告诉他,港口锚地现在有至少二十多条船等待泊位,冯金陆搭舌不下,猛然倒吸了一口凉气。
    “我的妈呀,如果老老实实等泊,不得一,两个月以后见! ”
     晚宴在一家五星级大酒店举行。我这人最头痛应酬,所以把冯金陆推在前面。去与那些港务局长,引水处长,货物代理科长之流打交道。直到格拉滋港的局长来了,我才与他频频干杯。这位仁兄居然还能记住我,他说他记得当时代表团的所有人。因为那天真是太难忘记啦! 说着,几杯酒又下肚了。冯金陆在晚宴上与各位约定,后天在《欧洲大陆》号船上再次宴请在座各位,但格拉滋港务局长有事去不了。
`今天就让我们陪他多呆一会.不然,他会倒在妓院里,起不来啦。`这些康斯坦查港的老朋友们拿他起哄。今晚是他把这些有关人全部邀请齐了,并提前把明天船进港靠泊的事安排好的。冯金陆感动万分,加上酒量大,与局长喝了个旗鼓相当?
      吃完晚饭,港务局长兴致极高。康斯坦察可玩的地方有限,尤其是在晚上。但沈宣君与这里的赌场关系特别好,原因不言自明。国内出来的出访小组,如果不到赌场转一圈,肯定会带着一肚子不满和意见回去。弄不好一纸调令,沈宣君这个常驻代表身份会就此终结。
    赌场大厅灯火辉煌的,象是在炫耀巨大的财富,与城市的黑暗形成鲜明对比。这里镀金的豪华板墙上镶满了巨大的镜子,擦得锃亮的镜子上, 折射出身上挂满金银首饰的红男绿女。我们先在酒吧台边就座,缓一缓刚才太猛烈的酒气。
     冯金陆与港务局长用半生不熟的英语热烈谈话,两个人居然谁也不嫌累。使得我终于能与沈宣君坐下来促膝交谈了。一晃两年时间过去,他还是那样豪爽健谈。
    “前年你们的代表团最后达成协议,用四艘千吨级的小船抵债的 事,你还记得吧?”
    “当然记得,第一艘船交货后,行驶到印度洋就沉掉了,这件事,国内报纸都吵翻天了。”
    “是呀,但这里面有一个小插曲,还没有多少人听说过。”
    “是吗,快讲来听听。”
    第一艘交货的船叫《顺程》号。从欧洲港口开出后,一直事故不断。修修补补好容易走到印度洋,偏偏遇到暴风雨。顺程号本应立即折返,到附近的港口避风。但船长不知出于什么原因,竟然继续前行。没走多远,船就沉没了。按照造船厂技术人员的说法,在这样的风暴中,船应该迎着海浪行驶。但船长却错误地横着浪头走。结果仅仅几分钟,小船在海浪中翻了个180度大转身。船反扣在水面,很快就沉没了。船上连船长在内的十几号人,全部被扣在船舱中。只有在甲板上工作的水手长和三名船员,在慌乱中登上一条带帐篷的救急小艇逃离甲板。
    小艇在酷暑干燥的印度洋上飘浮了整整38天。四个人缺水少食,每天枯坐艇中忍受煎熬。一周以后,食物和水彻底断绝了。过了二十多天,两名海员终于抵受不住,先后死去。水手长和剩下的一名水手,每天靠喝自己颜色比浓茶还深的尿液,吃光了艇上所有能撕下来的物品,勉强存活。他们还想学鲁滨逊的样子,用丝线拴上钓钩来钓鱼。但一连好几天,没有一条鱼上钩。在几乎彻底绝望的时候,一场夜间大雨,又使他们绝路逢生。
    到了第38天的头上,他们彻底绝望了。已经奄奄一息的两个人,用无神的眼光瞟着大海,等待最后时刻的来临。但这时,他们奇迹般地被一条印度渔船发现了。获救后,立刻被送到新加玻的医院。
    医生在急救室割开他们的肚子,发现里面全是不能消化的绳子,软木塞,塑料袋和一块块的尼龙布。水手长的胃被全部切除,而海员的胃肠已经全部腐烂,无法修补了。医生只好把肚子重新缝上,送入危重病房。
    海员在一条条管子中间感到自己剩下的日子已经不多了,他要求见一见水手长。
    水手长被推到他的病床边。他挣扎着抬起身子,一把抓住水手长的手臂,用几乎发不出声音的嗓门嘶哑地喊到:“我不是人,我是畜牲,我对不起你呀,水手长。”
    水手长也握住他的手,“不,兄弟,别说了,我们快到家了。”
   “我说的不是这个,我快死了,所以,我必须告诉你。在最后的那一天,最后的时候,我。。。。我实在扛不住了,我,我凑近你,我。。。我那是想吃掉你呀!”
   “没有的事,没有的事。”水手长神色不安地看看周围的人。“他的神智有点不清楚啦,快叫医生。”
   “你让我说,你让我说说完,否则我死不瞑目。。。。”
    水手长怎么能不知道这件事呢。当时,生的希望已经彻底熄灭。他象往常一样斜依在帐篷口附近。这时,他感到脖子上有一个柔软但起满干痂的东西在无力地蠕动,划得他麻木的脖颈一阵阵发痛。他心里明白发生了什么,但他无力挣扎。也许这样更好,好歹能救出一条命呀。他的脑海里浮现出杰克伦敦的小说《海狼》里的情节。一群淘金人每人带着一小袋金沙,穿过荒无人烟的大荒漠,向海边走去。几天以后,他们吃光了随身携带的食物,开始饥疲不堪地向前挣扎。不久,有人倒下了,其他人解下他们的金沙口袋,系在自己身上,继续前行。后来,他们开始抛弃金沙口袋,先扔同伴的,后来连自己的一份也扔掉了。大海始终不见踪影,最后人们一个一个倒下,只剩下最后一个人了。他的身后,跟着一只比他更饥饿,更疲倦,更干瘦的老狼。他走,老狼就摇摇晃晃地跟着他向前移动,他歇下,老狼也象一团软泥般摔倒在地上。他知道自己是这头疲弱老狼最后的一餐食物,是老狼向前移动的最后的动力。终于有一天,他爬不起来了,昏迷中,他感到脖子上有个柔软结疤的东西在蠕动。这是狼的嘴唇,老狼呼出的腥臭热气烘烤着他的脸。他知道这只狼已经疲倦得咬不断他的脖颈了。求生的渴望,使他拼出最后的力气。太用手指掐住老狼的脖子,用力掐下去。两个垂死的动物眼睛几乎碰在一起,互相对视。最后淘金人终于掐死了狼。他疯狂地喝着狼血,生吞狼肉,补充了营养。终于重新站立起来,继续向海边走去。当他走到海边时,被一条帆船救走了。自从他到了船上,帆船出现一个奇怪的现象,所有放在卧室,餐厅,厨房里的面包都会在一瞬间消失踪影。当人们打开获救者的厨柜时,发现里面堆满了面包。。。。
   水手长没有挣扎,任由水手无力地撕咬。如果这是一条狼,他会毫不犹豫地起身搏斗,用狼血支撑自己继续坚持下去。但现在,一心想咬断他脖颈的,是他亲兄弟般的落难水手。他本来有责任把他带向生存的海岸,他是水手长,是每个海员的大哥呀!
   水手长静静地忍受嘴唇和牙齿的磨动。牙齿由于贫血而散发出一股股腥臭,这更使水手长想到小说中的那只狼。只是,现在是人心甘情愿地做这个牙齿的食物。如果老天真不让他活下去,用自己的血救活一个兄弟的生命,那就由他去吧。也许,这是他一辈子能做的最后一件有意义的事情了。就在这个时候,他们耳边传来了一阵听不懂的语言,他们获救了。
     “我,我对不起你。。。对不起你。。。。”水手哽咽着。
     “兄弟,我们知足了,我们共患难,又一起看到家人了。”
     “我。。。我。。。”水手的眼光柔和了,他再看一看共患难的水手长,忽然脚下一登,断了气。
      第二天一早,我们的船进入锚地。我们三个人乘坐交通艇,靠到《欧洲大陆》的船身。船长满面笑容迎接我们,两个罗马尼亚引水端坐在船长室的沙发上,向我们微微点头。两个人嘴里都叼着剑牌香烟,面前茶几上是随饮随斟的XO牌洋酒。
    了不起呀, 船长情不自禁地感叹。我本来以为总公司一定发疯了,才敢到康斯坦察港来装货。没想到,没想到这次神了。船刚一抵达,就直接联检。连锚地都没停留,立刻接到通知,提前到今天下午靠泊。更了不得的是,货单中几个不同种类的货物,按照康斯坦察港的规矩,本来必须每种货只能堆放在自己的特定码头,船必须移几次泊,才能到各不同货种的码头装货,把货物装全。但刚才引水告诉我,现在所有货物都被发到一个码头上了。船进港,根本不必移泊,一次就能把全部货种装毕。你们有什么神通,能搞掂这个国际百慕大港口?
我和冯金陆都不说话,只看着沈轩君笑。船长明白了,他说,老兄,以后再来康斯坦察,我可还要找你哟。老沈摇摇头,咳,要不是高老弟,我能动用这么多的关系吗?以后再来,先找我这位老弟就行了。
我拍拍老沈的肩膀,这时候说什么话都是多余的。
    船靠泊,老沈忙得脚跟朝前。安排这安排那,我们在跟前反而碍手碍脚,“老沈,算啦,我们别在这里给你添乱了,我们先离开一下,吃晚饭时再回来。”
“你们要去哪儿?”
我伸手向港区一个山坡指了一下。
“好,兄弟.有情义。确实应该去看看.快去吧。”
    夕阳把整个港区燃成一片彤红的海洋,幢幢远洋巨轮就象水下的游鱼。我和冯金陆手捧大把的鲜花,来到港区边缘附近的一座山坡。这里,偏僻荒凉,人声悄然。抬头,可以看到不远处的铁丝网。这是港区与外界相隔的警戒线。我们掏出剑牌香烟递给不远处站岗的卫兵。用英语加比划,与他们协商好只停留几分钟。我和小冯走上山坡, 把鲜花放在一个不显眼的石头旁边,低头无声地默哀。
     三年前,当我们公司一条货轮在康斯坦察港停靠装货时,两个中国海员,其中包括一名管事请假出港。他们三人一心想节省港内公共汽车的费用,想省下每一个美分留着回国后购买免税的电视机。在港区边缘,他们看到铁丝网上有一个破洞,决定从这里抄近道出港。就在他们登上山坡时,罗马尼亚卫兵发现了,并向他们发出了警告。水手们都望着管事,因为管事是他们中间唯一能讲英语的人。但他们忘记了,罗马尼亚卫兵喊出的,是他们谁都听不懂的罗马尼亚语。管事心说,不就是为了抄近道少走几步路吗,何必大惊小怪。他用手往铁丝网的破口处比划了一下,他还没来得及用罗马尼亚卫兵也听不懂的英语解释一句自己的意图。枪声已经响了。发生误会的卫兵紧张地扣动班机,管事连一句话也没来得及说,就断气了。
     中方为了此事与罗方多次交涉。但当时中罗两国关系亲密无间,双方在外交层面反复交涉的结果,无非就是将遗体火化,运回中国。由罗方政府给予受害者家属一些补偿.而肇事的卫兵被严厉处分,退伍回家。
      我们沐浴在罗马尼亚的夕阳之中,山坡上的花朵缤纷闪烁。两年过去,罗马尼亚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而我们这位连姓名都没有留下的同胞,依然寂寞无声地在异乡的土地下安眠。他能够感受到外面世界天翻地覆的变化吗。  
       世界上,每一个海员,都曾见证过世界上的奇迹,每一个海员,都有一肚子传奇故事。他们见多识广,满肚子奇闻异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44

主题

1万

帖子

10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04314
12#
发表于 2015-11-3 21:07:33 | 只看该作者
高宜 发表于 2015-11-3 18:33
第四节  勇闯百慕大
        
     小女孩有点歇斯底里了,嗓子沙哑的快讲不出话来。我迷迷微笑着用手势表示,别急, ...
敬佩敢于摔破铁饭碗,自己去创业的勇气。况且是去国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742

主题

6万

帖子

136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362560
13#
发表于 2015-11-4 07:55:55 | 只看该作者
指定烟酒作炮弹,
顺利通畅服务全,
祭奠当年逝去者,
见证传奇一篇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

主题

208

帖子

4252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252
14#
 楼主| 发表于 2015-11-4 14:56:20 | 只看该作者
第五节  安居乐业

上初中的时候,有一次跟妈妈到她部机关顶头上司的一位副部长家做客。宽敞的客厅,明亮的大玻璃窗,窗外,栽满苹果树的庭院,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原来,就在我们周围,咫尺之遥的地方,还有着如此美丽的地方。只是,这种乐园往往被四面高墙牢牢围住,与普通百姓的生活绝缘。从那时起,我就暗暗下定决心,将来,一定要有一栋属于自己的,美丽的庭院。当然,这种愿望,就如同我曾经幻想飞上月球般,都属于年轻无知的梦幻。
生意打开了局面,在德国的生活变得越来越轻松了。
借着这个好势头,我们首先需要改变的,是自己的住房,再次搬家,已经提到议事日程上了。
住在阁楼,我们自己尚且能够忍受。况且,这栋楼典雅高贵,外墙上雕花刻石,足显尊贵。但公司放在这里就有点太跌身份。而最麻烦的是,由于房东坚持,我们始终不能把公司的标牌贴在信箱上。接收来函,成了极大的麻烦。越是急于搬家,越找不到好房子。我们每到周三和周六,都买一份杜塞市的《莱茵邮报》,寻找房子信息。机缘不巧的是,正如秘书汉斯所说,两德刚刚统一,大量东德劳工纷纷西迁。北威州是德国就业机会最多的地区,吸引大量的东德人投奔而来。使得本来就吃紧的房源变得更加紧俏。
德国房东对外国人的态度更让人难以忍受。本来德语就不好,讲英语找房,几乎没有机会。在报纸上看到满意的房子,把拨过电话去,对方一听是英语,立即以听不懂为由,生硬予以回绝。不得不抓紧时间学习几句德语。但狡猾的房东一听是外国人的口音,立刻告知,对不起,房子已经租出去了。屡屡碰壁,机会始终为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

主题

208

帖子

4252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252
15#
 楼主| 发表于 2015-11-4 14:58:06 | 只看该作者
几年以后,当我们自己成为房东时,才深刻理解了,德国人不愿意把房子租给外国人的原因。中德两国在政治,经济,文化上存在诸多差异。法律向弱者倾斜,是德国法律的特色。德国虽然也有严重的官僚主义,也有严重的贫富不均。但除了国家特色的社会原因外,德国法律保护弱者,也是维护社会公平,弱化社会矛盾的一个重要原因。作为房东,在中国是牛人。但在德国,房东反而是弱者。房客可以随时终止合同,房东却基本没有这个权利。屋里的东西坏了,房客可以随时叫房东前来修理,房东却无权拒绝。房东涨房租时,必须遵守政府每年公布的房租限价标准。如果超过标准,房客可以干脆拒绝。就连律师保险,也是房客价格低廉,房东价格昂贵。我们就有两次,因为律师费太高,得不偿失,而放弃了索赔。凡此种种,保护了房客的利益,使得房客住的舒心,安心,放心,越是租住的年头长,价格越低廉。房客住在租房内。不会受到任何欺负。这也是德国人为什么喜欢租房而不重视买房的原因。
两年以后,我们终于在杜塞市区内,租到了一套满意的公寓。这是一栋比较讲究的居民楼。楼高五层,每层一户。几个德国住户终日悄无声息,如果不是傍晚回来,看到家家窗口透出的灯光,还真会以为我们居住的,是一栋无人的空楼。楼道里,唯一发出动静的,是一户意大利人。
意大利人与中国人有着太多的相似之处。热情,开朗,欢乐,喜欢交朋友,说话喜欢高声大嗓。尤其,都喜欢呼朋唤友。成群成堆。很快,我们发现马路对面那栋楼里,也住着一户意大利人。把他们识别出来,是太容易了。天气稍微转暖以后,两家时常打开窗户,互相隔着马路大声招呼。好在,他们没有都聚到我们这栋楼里来,否则,这栋楼的楼顶都会被掀翻。很快,习惯了德国安静的我们就有些受不了了。
还没等我们提出抗议,德国邻居首先发难。意大利哥们儿老实了几天。看年轻小两子憋闷的样子,我们都心生怜悯。但没几天,他们搬走了。从此楼道变得安静了,再也没有一丝喧闹声了。
我们买的第一栋楼,是那种自己家居住的独栋楼房。
开始时,我们把价位定的比较低廉。在这个价位上,我们挑选的第一套独栋房子,比较靠近飞机场。房子不大,分上下二层,房子后面,是一个精致的小花园。但刚刚走出房门,一架飞机从头顶经过,轰隆的噪声,使我们打消了购买的念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

主题

208

帖子

4252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252
16#
 楼主| 发表于 2015-11-4 14:59:07 | 只看该作者
然后,又看了两处房子,都不满意。有一天,一个中介忽然来电话,紧挨着南公园的湖边有一栋联排房,正对南湖,后面是RPOVINSAL保险公司总部大楼。
听来不错,驱车前往。果然,房子建在湖边,小巧精致,外型美观。尤其地面一层,被房东精装修后,美奂美伦,非常漂亮。面对玻璃拉门外美丽的湖光山色,室内金碧辉煌,令人陶醉。楼上还有三层,主卧,客卧,一厨,二卫和办公室。靠公园的一堵墙,全部玻璃面墙。一眼看中,立即问价,与中介所说一致,完全可以承受。房主人对这栋美丽的小房子也万般不舍。只是,他在德国南部获得一份待遇极高的工作位置,权衡之下,只好忍痛割爱。那天恰值周五,双方约定,下周一,由中介联系妥一家公证师,定下时间,即可前去签约。
到了下一个礼拜,风云突变,情况发生逆转。中介心急火燎地说,那栋房子已经在周末期间售出了。
原来,就在中介带我们联系参观的那几天,房主已经定好让报社把出售消息刊登在周六的版面了。结果,周六当天,来了十几个看房人。这么精致的房子,价格又合理,十几个人都兴趣浓厚,现场情绪热烈不说,情景像足了拍卖会。十几个人争相竞价,最后,一人以高出原价七万马克的价格获胜。并且,这位仁兄急不可耐地联系好公证师,周一一早就前往签署合同。
一个好机会,由于偶然原因失之交臂。
我们为什么选择购买二手房呢?
一是,由于房源紧张,我们的德语又勉为其难。新房的房源稀少,像这种独栋住宅,除了自己建造,新房供给几乎为零。二是,出售的新房,基本都是联排房,规模狭小,面积不够我们自住加公司使用。三,也是最重要的,限于个人经验,我们根本没有能力自己买地建房。即使有能力自建房,我们出国不久,对国外各种好的设计所知甚少,见识有限,还不如购买现成的,德国人精心设计的二手房。现在看来,我们的选择是正确的。美奂美伦,不是我们这种没有经历过房屋文化经验的人能够达到的。
就在我们在能够承受的价位继续寻找房源的时候。国内一家公司的老总跟我们联系,希望能为他们的德国分公司寻找合适的房源。并且,价位订的较高,远高出我们原来为自己设定的价位。
很快就看到一栋房子。跟中介约好,前往参观。
老远,就看到街道尽头一栋高大的楼房。进入大门一看,眼前不由一亮。宽敞的大厅,锃亮的木地板,金光闪烁的微型酒吧。一面墙似的雕花玻璃拉门,后面是一个现代化的全套厨房设施。客厅另一面,是一堵设计独特,弧形弯曲的巨大落地玻璃窗。透过玻璃,可以看到外面花园碧绿的草地,修剪整齐的果树和哗哗喷水的池塘。
原来,仅仅多花几个钱,房子的质量就会提高这么一个巨大的档次啊。
好心有好报,帮了朋友的忙,我们也打开了买房的眼界。而且,没过两天,收到另外一家中介的来函。有一处房子正在出售。信中随函附上一份房子的外观照片和平面设计草图。
好一个勾人眼球的房子啊。房屋布局合理,宽敞大方,房后的花园,花团锦簇,绿草茵茵。草地中央,一棵修剪漂亮的小苹果树,亭亭玉立,袅袅婷婷。苹果树后,绿色的花园长椅,使得整个花园像是一个精致微缩的漂亮公园。
整个周末,都是在心痒难耐,急不可耐中度过。刚有了丢掉一个精致小房子的遗憾,这次,无论如何不能再错失良机。
心里越级,房主却越是好整以暇。周一得到消息,房子没问题,可惜房主去度假了。
手头资料,只有街名,却没有门牌号码。把那条住宅区小街转了好几圈,就是无法确定具体是哪栋房子。
好容易把房主给盼回来了。刚进门厅,我们立刻惊呆了。木质全包的门厅,美奂美伦,优雅大方。门厅一侧,有一轮设计精美的木楼梯,直通二楼。转过大厅,后面是一间更大更宽敞的大客厅。贴纸的墙面,典雅的壁炉,透过宽敞的玻璃窗,精美的花园像一帧巨大的风景图画般镶嵌在墙面上。楼上,主卧客卧,二厨四卫,加上地下室的桑拿屋,酒窖,暖气房双车库等。还额外拓出大大的一间空屋间,将来可以发展为运动室。
这套房子太满意了。
但也有一个小小的问题。房子的门牌号是13。
多少年来,受到欧洲文化的影响。我们中国人,也照猫画虎地忌讳13这个数字。13如果再碰上星期五,被西方称为黑色星期五,是一个灾难的日子!
我们为难了。这么好的房子,价格也合理。偏偏赶上了敏感的号码。即使我们不在乎,将来如果有一天,需要出售这栋房子了,是不是会因为号码的忌讳而无人问津呢?
找到商会的克鲁特先生咨询,克鲁特逗得哈哈大笑,隔着电话,你能感觉到他开心地快从沙发椅上翻下去了。
谁跟你说欧洲人忌讳13号啦?我的一个好邻居,名字就叫星期五,他的幸运号码,是13号!
是啊,欧洲人忌讳星期五,13号,原因是,这个日子正好是法国皇帝与教皇勾结,陷害抓捕圣殿骑士的日子。历史上,大规模抓捕和杀害人的事件多如牛毛。只是因为圣殿骑士团在历史上名气大一些,这样的号码就能成为忌讳吗?
再多问几个德国朋友,得出了相同的结论。而且,我们知道,德国朋友中间,把13作为幸运数字的非常普遍。想想也是,我们中国人对西方文化往往一知半解,生吞活剥,画虎类猫的事情实在太多了。根据统计,2012玛雅年历12月21日的人类毁灭大劫难。按照公开的统计,世界上真正对这个日子感到恐惧的,居然是对玛雅文化一窍不通的中国人。
没有了这层顾虑,其他就都好说了。因为太满意这栋房子,我们跟房主在价格上没两个回合就搞定了。接着去公证师处签署合同,一心等着11月1日接收房子的日子。
原房主曾经是一个钻石商人,两口子和女儿共同居住在这栋楼房中。后来,女儿出嫁,两个人守着这么大的楼房,觉得太空旷。所以才将他们自己参与设计和建造的,心爱的房子出售了。
看到原房主恋恋不舍交接房子的神情,我们也感受到一丝悲凉。但紧接着,又被获得新房的狂喜所代替。这是我们这辈子第一次买到一栋属于自己的房子。而且,房子是这么高大,这么雄伟,这么精致,这么舒适。
幸福与满足充满我们的心灵,让我们开香槟庆祝吧,让我们张开双臂拥抱吧,让我们敞开歌喉欢唱吧。
朋友到来,带他们参观新房,成了一项幸福,兴奋而又有几分炫耀的光荣任务。那个时候,国内的商品房买卖还没开始,德国华人购房也刚刚发端。听到来访朋友发自由衷的赞叹声,心中的自豪感,难以抑制。只有到了这个时候,才觉得出国出对了,当初的冒险,能够获得今天的成就,实在是太值得了。
生意做得越大,新生意进展得越顺利,我们承担的风险就越大。就在我们欢天喜地搬入新居的当天。我拆除过去租房的电话线时,一个电话刚巧拨进来。接电话,就听到一个德国人愤怒的声音。他是一家在德国如雷贯耳的能源集团企业的总裁。因为国内装船的一船货出现严重的质量问题。而且,发现国内客户公然作弊,文件造假,使得这家企业损失严重。愤怒让这位德国总经理失去了往日的文雅。他怒不可遏地在电话中叫嚷,咱们法庭上见!

           第六节  法不容情

世界著名的华人海商法专家,香港的杨良明先生在出版的书中举了一个非常奇特的案例。一家一船公司的万吨货轮,在欧州装满货物后,驶向局势动荡的波斯湾。接着,船东收到电报,货轮被海盗劫持了。船东立刻报告船东协会,以便在需要的时候,出具保函,营救被扣押的货轮。
但是,消息很快传来,货轮并非被某个国家的港口扣押,而是彻底消失了。
这个情景,特别像十八世纪法国科幻故事作家儒勒,凡尔纳笔下小说中神奇的故事。一艘上万吨的货轮,在载满货物。如此庞然大物,怎么可能人间蒸发。活不见人,死不见尸呢?
几个月后,外形几乎一模一样的一艘货轮从中东某港口出发,前往亚洲某国卸货。船上,船长,船员,规矩礼貌。船舶文件,航海日志,记载齐全。但是,这条刚刚出现的货轮,就是那艘人间蒸发的同一条货轮。只是,这条货轮改头换面,身份毋庸置疑。
一船船公司的风险,使得很多租船人望而却步。因为,一旦遇到困境,船东很有可能在轮船经过中东时,把货物廉价出售,然后,找人从新办理船舶文件,同时,货轮的名字,被重新粉刷,变成另外一个崭新的名字。一艘证件齐全,注册可查的货轮,又出现在国际运输市场上。
不要以为做出这种决策的船东,就可以规避风险,高枕无忧了。确实,保险公司已经对失踪货轮进行了赔偿,表面上看,船东因祸得福,从此可以高枕无忧。
其实不然。
所谓不做亏心事,不怕鬼叫门。船东做这种犯罪的鬼把戏,就必须勾结船长和全体船员。今后的岁月里,狡猾的船东就再也睡不好觉了。因为,如果船长或船员,在分到充足的好处并疯狂挥霍后,有一天,穷途潦倒。他们很可能回过头来,向船东借钱,如果不给,船长或船员就会以曾经的秘密相要挟。船东这一辈子,永远逃脱不掉这个可怕的梦魇。
不过,天网恢恢,疏而不漏。社会生活和商业运作的真正保障,是坚实的法律。
这是我第一次面对商业纠葛的复杂局面,第一次被事主逼向严厉的德国法律。
德国是一个严格的法制国家,上到国家政治,下到升斗百姓,法律,是他们生存的依赖,公义的保证。晚上唱歌声音太大了,马路上违反交规了,甚至乘坐公交车,逃票超过三次了,都必须面对严格的德国法律。尤其是经营一家商业公司,风险无处不在,时时在检验你的商业能力和法律意识。
而开展国际贸易,更需要充足的法律知识。看来,我在国内公司时,刻苦钻研业务,同时,学习相关法律,确实是太有用处了。就像我当年在汉中,深山沟内学习英文,很多当时的朋友不理解,觉得我吃饱了撑的。但前几年,一位当年的朋友感慨道,神仙都想不到,如果不是当年你在永远见不到外国人毛儿的大山沟里坚持学习英文,怎么能获得今天的机遇和成功。
是的,与鼠目寸光告别。成功永远属于有准备的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742

主题

6万

帖子

136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362560
17#
发表于 2015-11-5 09:15:46 | 只看该作者
生活稳定思住房,
千方百计终遇上,
心满意足得佳屋,
又遇法律纠纷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

主题

208

帖子

4252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252
18#
 楼主| 发表于 2015-11-5 18:59:44 | 只看该作者
刚刚收到最新的银行单据,发现早就应该到账的一笔海运费,依然不见踪影。而这笔数万美元的海运费,我们早已按时支付给班轮公司了。如果客户拒绝支付运费,我们这一笔生意不但白干,而且,造成的损失也很难弥补。
查看订单,原来,生意是上海一个可靠的朋友私人介绍的。货主是深圳一家国营大公司,跟我们素不相识。这种朋友介绍的生意,本来并不想接手。但这位朋友,我们相识多年,互相知根知底,一片热心。还在访问德国时,他就对我们拍着胸脯保证,他的朋友是这家深圳国营大公司的部门主管,人品可靠,关系扎实。果然,货物发运,装船,深圳方面配合都很默契。但到了该付运费了,他们却如同人间蒸发,百问不答,杳无音讯。
怎么办?
碍于有朋友面子,货方甚至没给我们发过订舱单。现在如果急赤白脸讨账,不但关系破裂,而且,肯定更加被动。此时,这位给我们介绍关系的朋友一看闯祸了,竟也销声匿迹。
早就听国内朋友讲过。这年头,只有朋友吭朋友。靠对朋友的信任做生意,简直是自寻死路。现在,我们无从下手,束手无策。即使告到法庭,旷日持久不说,最后的胜算也几乎为零。
难道只能吃哑巴亏,就这样算啦?
我们决定采取特殊的法律手段解决问题。
手中没有货主订单,我们处于劣势。但我们是发运代理,得到过客户的书面发货确认。再次研读汉堡法则。我们终于找到一个取胜的机会。
从可靠的渠道,我们得知这家深圳公司最近有另外一单机械类货物,已经装在另一家班轮公司的船舱里,准备发运。该班轮起航后,我们知道了船名,船期,甚至很快拿到了这笔货物的提单副本。
第二天一早,我们向位于荷兰海牙的国际海事法庭提出申请,要求扣留同一货主的这批货。在法律申请中,我们要求,在我们获得全额海运费之前,货主不得提货。同时,我们把申请副本和法庭申请号,通过传真发给深圳的这家货主公司。
信息发出,我们的心也提到嗓子眼儿。如果这家公司熟悉汉堡规则,知道我们的法庭申请未必能够获得立即执行,他们仍可以继续沉默。而我们的扣货申请,未必会获得船公司的认同。纠缠下去,我们必须首先起诉班轮公司。但船已起航,我们失去了提前要求扣货的机会。船公司可以干脆拒绝。这样,眼前根本没有可以抓住的机会,案子必然会蔓延到中国的到货码头。如果船东在港代理不配合,客户强行提货,扣货成功的机会极其渺茫。
说到底,这只是一场心理战,考较法律知识的战争。
但出奇制胜,效果立显。深圳公司毕竟理亏。国家企业,除了客大欺生的臭毛病,也未必愿意为本来就理亏的几万美元欠款,甘冒吃法律官司的风险。始终沉默的深圳公司终于有了回音。一位姓郭的经理给我们拨来电话。告知,全部运费已经在当天上午全数付出了。郭经理请求我们撤诉。并且,他下个月正好出访欧洲,希望届时见面,大家认识一下。
一场心理战,以全胜收场。第二个月月初,郭经理出现在我们办公室。双方不打不相识,郭经理金融专业硕士毕业,对我们海运业务的专业能力赞不绝口。声称,今后欧洲遇到问题,还需向我们请教。并且,他随身携带这一笔很大的订单。全部俏货,运费宽裕,只要求优质服务。郭经理的惺惺相惜,使得我们成了聊得来的好朋友。而且,几年以后,当该公司遇到一次大的危机时,是我们出面,迅速摸清情况,帮助他们解决了一个非常大的贸易危局。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国为了迅速发展,大量向世界出口能源产品。这些产品大部分是初级原料,以很低的价格出售。很多出口企业,已经不是为了获取赢利,而是为完成外贸出口创汇任务。这种倾销式的出口,往往破坏了世界贸易规则,同时,严重损害了国内的地质水文,造成无法挽回的严重污染。
有一次,我在国内某省考察供货方的生产质量。汽车在烟雾弥漫的道路上行驶,我皱着眉头问陪伴的客户,现在贵省的空气质量怎么会如此恶劣?
客户显然对这种环境状况,早已习以为常了。他不动声色地说,这几年省里抓炉型改造,强迫厂家必须改用低污染的新炉型,情况已经好转多了。如果在早几年,烟雾弥漫,白天在马路上开车,也得开大灯。有时快碰到鼻子了,才看到对面开来的汽车。
客户的几句话,令我心惊。好在中国政府已经意识到环保问题的严重,正在努力改进。想想我们公司的租船上,经常装满的几万几十万吨的这种大批量原料产品。再看看眼前的环境污染,真的不想再承运这种原材料货物了。
但是,眼前的现实,我们无法左右。即使我们放弃,立刻会有无数中国的外国的船公司疯狂抢进来,打得头破血流。怎么才能提醒国人警惕呢?
作为我们这一代人,我们还保留着祖先承传下来的天理良心。但回国接触到更年轻的一辈人。他们生机勃勃,机灵大胆。他们根本没意识到,做生意可不能仅仅为了赚钱,世道人心,善恶天良,往往逼人做出另外的选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44

主题

1万

帖子

10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04314
19#
发表于 2015-11-5 19:33:17 | 只看该作者
高宜 发表于 2015-11-5 18:59
刚刚收到最新的银行单据,发现早就应该到账的一笔海运费,依然不见踪影。而这笔数万美元的海运费,我们早已 ...

商场如战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742

主题

6万

帖子

136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362560
20#
发表于 2015-11-6 08:12:57 | 只看该作者
经营收账不容易,
相互扯皮靠心理,
看到国内多污染,
心中感受太难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技术支持:信动互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 京ICP备120251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847号 )

GMT+8, 2024-6-4 00:37 , Processed in 0.191011 second(s), 22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