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楼主: 冷月沧波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知青时代(非虚构文本长篇连载)

[复制链接]

3

主题

1178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2127
11#
发表于 2015-12-22 15:21:17 | 只看该作者
7篇回忆描写的乡村景物都似曾相识,例如镶嵌铜皮的竹制烟管。我们村里是中老年村民人手一支,年轻的村民嫌它土气,自己卷烟。当时有现成的卷烟纸出售,一个小本,随撕随用。也有人买“丰产”香烟,一条才9毛钱。不到一天工分钱。烟壳上的图案是一个正在收获稻谷的农民,看样子,只有喜获丰收后才能抽9分钱的香烟,如果未获丰收,只好抽竹管烟。全队男劳力没有不抽烟的,因此男知青要和贫下中农打成一片,学抽烟也是接受再教育的重要一环。大多数知青烟瘾不太,买2毛8的“水仙”香烟,没有人买“丰产”,有点像孔乙己,再穷也要穿长衫维持体面。个别老烟枪有时自己动手卷烟,以备不时之需。有一位知青居然从城里带来水烟筒,白铜制成,看上去是家传古物。据他说,水烟经过过滤,对健康有益云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主题

127

帖子

388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388
12#
 楼主| 发表于 2015-12-22 18:28:57 | 只看该作者
谢谢龙行,谢谢麻沙。笔者将继续努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主题

127

帖子

388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388
13#
 楼主| 发表于 2015-12-22 18:31:49 | 只看该作者
八  歌
久违了的是无数的往事,多少深沉的歌吟,都随一颗漂泊之心,沉积在时光的长途上。于今在沧浪的孤独中,翻检那遥远的岁月,便想起那些已经消逝的声音来。
那时候无歌。虽然有那个时代出版的《战地新歌》,后来还陆陆续续出了几本续集,但那是文化大革命的产物。除了在公众场合或开会时,大家直着嗓子吼几句外,其他时间极少有人去唱的。我们私下唱的是另外一种歌曲。是那个年代被斥之为“黄歌”或“反动歌曲”的那一类。那时候有一批六十年代初上山的老知青。他们接受过文革前的“修正主义”的教育,因此在思想上便有了那“黄”与“反”的因子,而灵魂深处所爆发的革命似乎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所以他们在劳动与生活过程中,这种基因就有时经复制与孵化,不自觉地流露出来,甚至在人群中流传扩散开来。记得我去场里插队不久的一个深冬夜晚,一个知青饮酒独酌,不知是触动乡愁还是牵动情思,竟然引吭高歌起来:
空庭飞着流萤,高台走着狸鼪,人儿伴着孤灯,梆儿敲着三更。风凄凄,雨淋淋;花乱落,叶飘零。在这漫漫的长夜里,谁同我等待着天明?我形儿是鬼似的狰狞,心儿是铁似的坚贞。只要我一息尚存,誓和那封建的魔王抗争……
那歌声凄婉悱恻,随风而来,撞击着我的心灵。在那个冰雪封冻的空间,在那个孤灯昏暗的深夜,在那个金人三缄其口的年代,聆听这歌声,犹如在尘世的喧嚣之中听到来自另一世界的清音与天籁,令人亢奋,令人遐想。但我不知歌名。第二天,向老知青们打听,他们告诉我,这是一部四十年代电影《夜半歌声》的主题歌,是田汉作词,贺绿汀作曲的。这部电影讲述的也是绯恻缠绵的爱情故事,主人翁好像是当时的名演员赵丹主演的。从那以后,我们便了解、熟悉了不少三、四十年代的歌曲,如“百代唱片”公司出品的歌曲,如周璇、郑兰香演唱的歌曲,如田汉作词、贺绿汀作曲的歌曲。如《夜上海》、《天上人间》、《秋水伊人》、《凤凰于飞》、《铁蹄下的歌女》等歌曲,还有我们在田间陌上,荷锄休息时,也时常聆听老知青们面对蓝天青山,悠然而唱的外国歌曲。于是,我们也跟着学会了《三套车》、《星星索》、《友谊地久天长》、《红河谷》、《流浪者之歌》等外国民歌。并且深受其“毒,”不但经常在一起唱,而且沉醉其中的意境,遐想国外的风光和生活。尤其是当我听到那些忧郁深沉的俄罗斯民歌时,就不由得想起俄国的十二月党人和他们的妻子们。十分向往那种为理想而奋斗的生命历程,因为他们相依相伴,跋涉在冰天雪地的西伯利亚地区,生命的坚韧与丰厚就在那咏叹般的歌声中凸现出来,爱情的浪漫也在这歌声中更显执著。流放的痛苦岁月,反而谱成了一曲震古烁今的爱情长调,谱出了一段缠绵悱恻的小夜曲般的历史。
为此,我们知青经常受到场里那些革命的老职工的批评,认为我们这些知青变“修”了(修正主义之修)。然我们却不以为然,继续“修”了下去。有趣的是,一个偶然的机会,我们还在场部尘封的仓库里找到一部老掉牙的留声机和几张旧唱片。那是每分钟七十八转的手摇式留声机,那唱片是大的黑胶粗纹的,不知是那年那月留下来的,一试,竟然还可以用,不禁大喜。而唱片内容则有《彩云追月》、《步步高》、《雨打芭蕉》等广东音乐和江南丝竹,戏曲则有《盘夫索夫》、《玉蜻蜓》等,还有一片是沪剧《女看灯》。于是,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我们几个知青聚在一块,偷偷地听这些从未听过的音乐。那江南丝竹的音韵,在寂寞的山乡,在特殊的时代,丝丝缕缕地渗进我们的灵魂,使我们对美有了直接的感受,也使我们精神的驿站有了那么一份岁月抹不去的忆念。而那片沪剧《女看灯》则给了我新奇的感觉,那吴侬软语的腔调很缠绵,但我们不懂沪语,就不知道这女子看的是什么灯,也不知具体的内容,在过了很久的时间之后,我查找了不少资料,均未找到一个叫《女看灯》的沪剧的,至今仍然不知道这女子看的是什么灯,诉的是什么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主题

127

帖子

388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388
14#
 楼主| 发表于 2015-12-22 18:34:48 | 只看该作者
九  萝卜青菜
在物质匮乏的知青时期,饥饿成了我们的常态。强体力劳动所导致的体力消耗与体内的营养储备成反比。知青,一个个脸上都呈现菜色,连正当青春妙龄时期的女知青也不例外。这个时候,邻省有一位姓李的知青家长直接给最高领袖写信,诉说着知青生活的种种艰难。最高领袖也回了信,并寄上“大洋”三百元。聊补无米之炊。但信的最后一句话是,全国此类事甚多,容当统筹解决。
记得那是一个天色阴沉的日子,我们知青的每周一次的政治学习会上,由场部的革委会主任传达伟大领袖的这封回信。
领导传达之后,用手指习惯地敲着桌面,看着我们说,你们看,我们伟大的领袖日理万机,还在操心你们这些知青的事,我们应该怎么办?他设问之后,右手一挥,慷慨激昂地说,我们要坚决与旧的传统决裂,要扎下根来,要经风雨见世面,要与贫下中农打成一片,接受他们的再教育。不要整天搞那些小资产阶级的东西了。说着,他的目光从我们身上扫过,投向老一代的知青苏娜娜,意思很明确,像苏娜娜这类小资产阶级的知青,是要进行批判的。
但我们听到最高领袖对知青的问题是“容当以后统筹解决”的指示,便泄了气,对领导的那番慷慨激昂也无动于衷了,感觉前景渺茫,前路坎坷,前程莫测,而且大家都生活在艰难竭蹶之中,物质的匮乏比精神的匮乏更容易使人异化。
当日晚上,我们聚集在一个知青的小房间里,漫无目的地闲聊、发牢骚。
知青大林说,马克思逝世后,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有一个著名的讲话,他说马克思一生有两个伟大的发现,一个是发现了剩余价值,另一个是发现了人类首先有了吃住穿,才能从事其他社会活动。我们连基本的生活资料不不能保证,还怎么去改造客观世界呢?
阿兰说,是啊,马克思还有一个著名论断,就是物质是第一性的,精神是第二性的。我们现在的第一性出了问题,基础不行了,而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其他事还真的干不了!
你一句,我一句的,都是高蹈的理论,填充不了现实的肚子。
大约到了晚上十点多钟。大家的肚子便都感觉饿了。一个知青说,其他事情天高地远,管他娘的,现在革命的首要问题是肚子问题,怎么办?你们谁还有填饱肚子的革命粮食没有?
一个知青拿出了一包不知猴年马月的饼干,发了潮,有点软,而且每人分不到两块。大家囫囵吞下肚子,反而激起了更强的饥饿感。阿兰说,你那饼干还是不要拿出来好些,现在更加饥饿了,怎么办?那个知青摇了摇头不吭气,只是紧一口慢一口地抽着自制的香烟,看着那袅袅的烟雾消散在虚空之中。终于,一位知青兄弟拍了拍干瘪的肚子说,历史上的农民起义据说都是因为饥饿造成的,我们不造反,但总是要吃饭吧。革命不是请客,但要吃饭。他娘的,晚上谁愿意跟我去杀富济贫去。
一个冒了头,好几个便举起了右手,表示了自己的决心,好像一部罗马尼亚的影片中的战士们宣誓去执行正义的任务似的。
阿兰理性地说,要去,就要认准革命的对象,不要损害贫下中农的利益。你们谁知道邻村的地主家的菜地在哪儿?
一个知青举手道,我知道,就是那个姓李的瘸子吧,他就是地主成份,他经常到东边的那块土地上施肥浇水的,我们晚上就先去革他的命吧。大家都说好,并说,晚上月黑风高,正好“打土豪、分田地”。
于是,我们一行人在夜幕掩护下,摸索着来到那个知青所说的田园边。但夜色朦胧,星光黯淡,目光所及,只见茫茫一片,不知阶级敌人与革命群众的界线在哪里?
最后,还是阿兰决断,说,革命有时候也会伤及无辜,没有办法,干吧。
阿兰一说,大家便手忙脚乱地扑了上去,不管是地主的还是农民的,也不管是萝卜还是青菜,从头开始拔,一路扫了过去,风卷残云,玉石俱焚。
回来后,阿兰马上把在睡梦之中的女知青叫醒,叫她们起来贡献烹炒的手艺。实际上,她们也没有什么手艺,更无须什么烹炒,大家弄了点油盐,便将萝卜青菜一锅煮了。阿兰叫女知青的目的,是不忍心独享这不易得到的菜肴,让她们也分享这不易得到的“胜利果实”而已。这就是阿兰的个性,大有“独乐乐不如众乐乐”的侠义心肠。也难怪她的死党众多,而且以她马首是瞻。
当我们在深夜里一边偷偷大嚼这来路不正的萝卜青菜,一边重温今天下午场部传达伟大领袖的光辉指示,很有一番感慨,感觉这革命的手段与目的和我们的人生一样,都在特殊的时代环境与时代条件下异化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5

主题

743

帖子

7435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7435
15#
发表于 2015-12-22 18:37:20 | 只看该作者
内容生动,也感到亲切,知青的许多经历是相同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主题

127

帖子

388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388
16#
 楼主| 发表于 2015-12-22 18:40:14 | 只看该作者
连峰 发表于 2015-12-22 18:35
文章的内容生动,感到亲切,我们有许多经历是相同的。

相同的经历,相同的体验,相同的感受。谢谢连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

主题

150

帖子

1063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063
17#
发表于 2015-12-22 20:34:47 | 只看该作者
既真实,又精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1178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2127
18#
发表于 2015-12-23 08:32:33 | 只看该作者
      领导传达最高指示,知青待遇未见改善,煮一锅来路不正的萝卜青菜,也算“聊补无米之炊”。
    李庆霖是我省莆田县的小学教师,中央文件传达后。大队召集知青开会,有什么困难可以向上反应给予解决。例如一位知青把煤油灯放在床头看书,把蚊帐点着了。即发给布票和钱,重新买了一顶新蚊帐。1976年10月以后,李庆霖被称为“四人帮”在福建的代理人,判了无期徒刑(实际服刑17年)。不过,不少老知青对他还有特别感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744

主题

6万

帖子

136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363069
19#
发表于 2015-12-23 09:12:15 | 只看该作者
知青最爱唱老歌,
软语胜过铿锵多,
夜半饿得没办法,
只得下地搞萝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主题

127

帖子

388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388
20#
 楼主| 发表于 2015-12-23 10:32:49 | 只看该作者
谢谢春远、谢谢麻沙、谢谢龙行版主!下面继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 京ICP备120251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847号 )

GMT+8, 2025-9-26 02:05 , Processed in 1.216802 second(s), 21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