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楼主: 龙行天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内蒙古草原生活散记?(重发)

[复制链接]

4744

主题

6万

帖子

136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363071
11#
 楼主| 发表于 2016-4-10 08:20:28 | 只看该作者
沈家围子 发表于 2016-4-9 11:22
龙行,才华横溢哦,我仔仔细细的看着你的回忆,我还想继续看,去的时候,不知道你喜欢什么?女儿说,带本 ...

谢谢围子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744

主题

6万

帖子

136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363071
12#
 楼主| 发表于 2016-4-10 08:25:43 | 只看该作者
我在草原上有过多次迷路的经历,不过今天记得最清楚的只有下面的三次:
第一次是在刚下到生产队的第二天或者第三天。那天早上我到生产队队部找当时的领导班子主任满都拉谈一名知青插包的事,同时接到通知叫我到公社去参加一个会。我想:“刚从公社下来的,记得没什么叉路。”就一口答应下来。说完话,出门骑上我的那匹被队里人称为“铁马”的老马,向着认准的公社方向,信马由缰地出发了。不几步,突然一阵疯狂的狗吠惊到了我的马,那马立刻撒了欢在奔跑起来。我立时不辨方向地晕头转向起来,只能竭力控制着自己别从马背上掉下来。一会儿,大概是跑得远了,那条狗放弃了追赶回去了,我好容易勒住了马,开始辨别方向。奇怪的是,当时我们离开生产队队部、也是方圆几十里唯一的土房不过百十来米,房子应该就在我的视界之内,我却楞是什么也看不到。只能由着马儿缓步随意行走着,直到离房子不到十米的时候才突然看到了队部的所在。然后再从队部重新向公社出发。牧民们目睹了整个过程,背后一再悄悄地问其他知青们:“你们的‘答拉嗄(蒙语“领导”的意思)脑袋是不是有病啊?”
这次迷路还没有完。当我刚刚拍观上了一座山包,已经隐约能看到前面那座最高的坡,感觉再后面就是公社所在地的时候,我的老马突然无缘无故地发疯般拐向另一个方向飞跑起来。这匹老马是生产队唯一的“牧主”本人的坐骑,一直特别老实听话,所以生产队领导才专门连同牧主的一套银制鞍具一并配给了我这个知青的“头头”(因为这批知青是我亲自跑到的指标组织下来的)。老马一发威,自然是勒破了嘴唇都不停下来,我只好再次任它去跑了。一路横向(指与去公社的方向正好是90度的角,这当然是后来才知道的)奔跑,老马直跑到一口水井前才突然站下。我这才想起:自从那天这马分配给我,自己居然一直忘了给它饮水!可井边当时没有打水工具,老马站了一会儿,才极不情愿地移动身子,自动把我带到了公社。到了那儿给它饮水时,它居然一下子喝了三大水斗子(每个水斗子都和一般的洋铁桶差不多)!
第二次迷路是一帮知识青年一起迷的。
那是下乡第一年的夏天了,全队定于晚上集中到一户牧民家去开什么“划阶级”的会(当时批判乌兰夫没有对牧民发阶级成份)。散会时已经至少有十二点多了。七八名知青就商量着一起回生产队的土房子去凑合一宿,也好不耽误第二天的劳动---编柳笆(一种用来拦羊圈羊的用具。用柳条编成高一米二左右,长约一丈的样子)。
刚离开那个蒙古包不久,大家就集体迷路了。原因是通过一阵激烈的辨论,大家居然一致认同“月亮是从西边出来的”,佐证居然是“因为太阳才是从东方升起的”!这方向一反,根本就不对了。不一会儿连月亮都不见了,天地一片漆黑,真正的伸手不见五指。这下子大家可是越走越觉得不对劲。于是,我向大家讲了“老马识途”的事,大家就一起跟着我的“铁马”慢慢地走着。突然,我的马站住不动了,拼命看才发现已经到了队部土房子的后山墙。
第三次又是我一个人迷路。
那已经是初冬时分了。一场小雪把山川完全盖成了白色,地形地貌好像一下子全都变了样。
那天晚上,当马倌的知青老侯带着我去不远(也就二三里吧)的井边去饮马。我记得穿了一件羊羔皮的蒙古袍,脚下是镶牛皮的马靴。
当天的风很大。直从川里刮过来,送来了刚打下的青草的芳香。此时的山外,草已经全部枯黄,而山里的草却仍然有一丝绿意。但山里缺水,我们当时还驻扎在山外的漫坡处,只有等头场封山大雪下来后才能搬进山去。所以,当我们饮完马准备回自己的蒙古包时,老侯很不放心地问我回得去回不去(这时他早已翻身上马,我却还在哆哆索索地在勒马肚带)。我想这么几步路应该没有问题,就让他先走一步。也就过了五六分钟,我也上马了。刚跑几步就觉得不对劲。这时我骑的不是那匹识途的铁马,而是给我配的另一匹小花马。这匹马有腰身很软,骑上去非常舒服,就是不大听话。此时它喷着响鼻,冲着草山的大路狂奔起来。我明白它也是闻到青草的香味了,所以才那么不听话的。幸亏这马的嚼口软,不几下就被我拉得转了向,乖乖地听我摆布了。可这时我却找不到自己的蒙古包在哪了。月亮只有一牙,星星也非常稀少,天好像雾蒙蒙的,什么也看不清。那些平常已经相当熟悉的山坡好像都成了一个样子。徘徊许久,我终于放弃了努力,下马把缰绳和嚼子摘了下来,再解下自己长达三丈的腰带,连成长长的一条,一头仍然笼在马头上,一头拴在自己的手臂上,给马上好了脚绊子,让它在一旁啃草,我则卸下马鞍,挡在风头处,自己把皮袍脱下横铺地雪地上,再把自己裹了进去,就那么睡了小半宿。等到天开始亮了,我才发现,原来离自己的蒙古包只差了一道山梁。幸亏那天不算太冷,我睡的又是个背风的斜坡,不然估计今天就没法给大家讲这个故事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2

主题

3879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0320
13#
发表于 2016-4-10 11:51:48 | 只看该作者
龙行,你的知青生活回忆,那是真实的牧民生活体验,我虽然下乡到兵团,原名红色草原,下属却是沈家围子农村收编兵团的,也有草原,但是叫草甸子。主要是农活,后来到呼伦贝尔就是在铁路参加工作了,真实的牧民生活一点没有体验,只是看到听到的多。看来你是真真切切的从一个城市青年,八年多的牧民生活,你已经毕业了!非常佩服,我知道草原的生活非常艰苦!我在列车上经常下去检查工作,草原小客车的列车员,也称呼我们:答拉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744

主题

6万

帖子

136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363071
14#
 楼主| 发表于 2016-4-11 10:01:18 | 只看该作者
“答拉嗄”是蒙语“领导”的意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744

主题

6万

帖子

136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363071
15#
 楼主| 发表于 2016-4-11 10:04:17 | 只看该作者
我在草原上八年,一共放过三天马!说出来都丢人!
那是68年秋天进山打草。知青全进了山。我由于参加了公社一个什么会反正去得晚了。头两天跟别人学着用刈刀夹在臂弯里打草,然后又心红得突然提出放马:就是草山上用来拉打草机的搂草机的那十几二十匹马。有牧民说“你可能放不了。”我还和人家犟,书记就同意我去试了。
第二天一大草,我早早起来骑了马去找马群。才想起来到处是山,根本看不到马群的所在。漫无目的地乱转了几个山头,灰溜溜地回来时,别人已经帮我找回了马群。大家挑了几匹马都去打草了,我开始从几十丈深的井里给剩下的十多匹马打水饮马,折腾了一上午总算饮好了;然后赶着它们到打草场让大家换用马匹。下午倒不忙了,还是饮马。虽然井深些,毕竟是干过的活。也就过去了。
但问题是我天天早上找不到马群。社员们大家谁都不说,总是默默地帮我找回马来。直到第三天还是这样,我自己感觉实在不叫个事了,主动提出“我不行了”,这才永远地结束了我的放马生涯。原来那么浪漫的事后来居然想都没敢再想,关键是太耽误人家正事了呀!
现在想想,这些牧民可真是厚道,我如果不主动说,恐怕没人会主动让我放弃这一工作的。我们那帮知青也一样。总是那么照顾我这个楞头青。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744

主题

6万

帖子

136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363071
16#
 楼主| 发表于 2016-4-13 13:33:09 | 只看该作者
           第一次做饭的经历
我这个人自小就是个马大哈。对任何事情几乎都是浅尝辄止,从来不会主动地去认真观察或细心体会。由此造成的遗憾多得数也数不清了。
那是下乡后第一年的秋天吧。好像是因为统一进山打冬储草,我们这批知青由于生产劳动的需要从各自居住的牧民家搬出来,集中到大队为知青专门购买的蒙古包里居住。于是就有了知青们轮流做饭的需求。
有一天,知青们都有活要干,早上起来吃了早饭后,一位女知青大姐对我说:“今天你给大家做饭吧。”并指给我哪里是米,哪里是盐什么的。我觉得“这太容易了。”随口答应下来。
大家都走了。我开始琢磨弄饭,记得看别人做的捞小米干饭好像最容易做,正好包里有小米。“就是它了。”起身洗好了锅,把小米从口袋里挖进饭盆,用水洗了几遍,就直接倒进了开水锅里。不一会儿再用用笊篱捞出来放到铺好了笼屉布的笼屉上,再放到锅上去闷。很快就闻到了米饭特有的香味。“成功了!”我得意洋洋地把米饭放到一旁,又炒了个什么菜(好像是野葱炒野百合?似乎还放了几根肉干?)。
同学们回来了。大家坐下后,纷纷默不作声地吃开了。我也弄了一大碗,才一咬,感觉牙齿“嗄崩”一声,再嚼几口,仍然是这个感觉。
“今天的米里怎么这么多砂子啊?”我奇怪了。昨天吃怎么就没这感觉呢?想想那米口袋并不是到底了呀。奇怪!
“你自己还不知道怎么回事啊?肯定是忘了淘米了吧?”一位女知青抬头看着我说。
“淘米?我淘了呀。我淘了好几遍呢!”我仍然理直气壮得很。
众知青都笑了。还是那位女知青开口了。她让我把自己的“淘米”动作给大家表演了一下。结果是差不多所有知青都笑得喷饭了。
“你那哪叫淘米啊?顶多就叫个洗米到头了!淘米是要把米顺水流一起放出去,才可能在勺子中剩下米里那些砂子啊。……”
我傻了:“敢情还有这么一说啊?”
从那以后,我才开始注意起做饭的一系列窍门来。直到后来去队办小学做了食堂管理员,才在专业炊事员的指导下真正开始学会了一些做饭的本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3

主题

1万

帖子

51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516722
17#
发表于 2016-4-13 19:19:53 | 只看该作者
聆听龙哥讲述插队的故事。保重!

<辽阔的内蒙古欢迎朋友来做客
辽阔的内蒙古欢迎朋友来做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744

主题

6万

帖子

136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363071
18#
 楼主| 发表于 2016-4-14 09:22:48 | 只看该作者
            头 一 天 放 羊

我们这批知识青年是1968年5月到达的插队地点。先是住到牧民家里,当年深秋则分到了自己的羊群,男女生各一个蒙古包开始了独立的放牧生涯。
除了部分知青被分派到其他活计而分散居住外,在蒙古包中居住并承担放牧任务的,女生是三名,分别是一名老高二的达斡尔族大姐托玛,一名老初一的蒙古族姑娘哈斯其木格和一名同样是老初一的汉族姑娘丁戈。男生稍微多一些:有特别被选中当了马倌的老初三知青侯军,有老初三的蒙古族小伙----女生哈斯其木格的亲兄长----哈斯巴特尔,有老初二的汉族知青宋志疆,老初一的汉族知青白元柱,这三位是真正放羊的,再就是我这个凑数的了。
说我凑数,一点也不假,自从下乡时顶了个“带队”的名号后,下乡后的第一年,我一共也没干过多少活,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到处开会。队里的知青们都特别踏实,因此也根本没人愿意去关心这种事,我倒成了队里知青们的“会议专业户”了。
正是由于这个原因,直到大雪封山后很久,我都没有正而巴经地放过一天羊。其实我在蒙古包里也有闲暇的时候,但朋友们都说冬天的羊不好放,不让我去。
终于有那么一天,早上起来后,至少在山沟里是感觉“风和日丽”,天气很好。我就提出一定得去放上一天羊试试。那天恰好是哈斯巴特尔和宋志疆二人去公社采购生活用品,侯军则早早去了马群,白元柱又要扫羊粪(用以烧火取暖),还正好给了我这个机会。白元柱就同意了。
临出发前,白元柱不厌其烦地反复告诉我:“一开始一定要让羊群顶风前进,不然到晚上你可就回不来了。”我不以为意地有一搭没一搭答应着,高高兴兴地牵上那峰高大的骆驼(冬天生产队给每户放牧的社员配备一头骆驼,因为马匹在雪地中很经不住折腾),带着一种说不上是自豪还是玩耍的心情赶了羊群上坡去了。
一到了山坡上,感觉立刻变了。北风像刀子一样刮了过来,硬得几乎不敢面向它。羊群懒散地被强迫着顶风缓慢前行,一边啃食着雪中那点枯草裹腹。
我牵了那匹大骆驼,在羊群后面从一头走到另一头,目的只有一个:不让羊群停下来,更不能让它们改变行进方向,必须让它们顶风前进。
这天,我身上的配置应该可以说是全副武装了:头顶是包得严严实实的草原帽(用羊皮制成,状似一个四方形,对角折叠后成三角形裹到头部,从前面看只露出脸部,四围是一圈羊毛,后面的薰成黄色的羊皮),上身是羊毛长达一尺有余的大“皮德勒(就是皮袍子。‘德勒’是蒙古语叫法)”,下身是同样厚毛的皮裤,脚下则是崭新的“毡疙瘩(用羊毛经锤打等特殊工艺后制成的毡靴)”。这身装备抗寒当然是没有什么问题了,但拖着这一身沉重的装束走路,就显得有些滞重了。
我大概是上午不到九点的时候赶了羊群出发的。约摸着好容易熬到了十一点多点,眼看着羊群终于被我驱赶成了理想的扇形,散开在一片向北向西的坡地上开始静静地吃草时,我的疲劳感强烈地涌了上来,两条腿立时觉得好像再也走不动了。
“大概现在赶得差不多了吧?”我心里这么宽慰着自己,转身把牵着的骆驼拉得卧下来,让它的一侧顶着猛烈的北风,自己则躲到它的背风一侧,倚着它宽大的双峰,坐到它的肚子旁边。立刻,一种风轻云淡、艳阳高照的舒适感觉涌上心头。我好像很快就眯上眼,犯起迷糊来。
舒服了顶多有半个钟头(弄不好只有一刻钟?),猛一睁眼,羊群已经全部回到了我的身边(刚才可是我在坡上,羊群在坡下,离着我最少也得有五十多米的距离,而且向下去的势头似乎非常稳定啊!)。
手忙脚乱地赶紧爬起身来,再度开始了赶羊群改为顶风的历程。这次可没那么轻松了!大概羊群是习惯了一旦回头就再不改方向?或者是羊群也感受到了顺风的舒适?反正这回是任凭我连踢带踹外加怪叫嘶吼,那些平素何等乖巧柔顺的羊儿们却是毫不理睬地顺风向回走着。
没辙了,我心里思谋了一下:“就这么走吧。反正走上一段总能再赶回来吧。”于是就骑上骆驼随羊群顺风走了一段。然后再赶到羊群前头堵住了它们前进的道路,开始又顶了风往回赶。
这次大概是它们走了不少顺风路,觉得该再吃点草了吧,羊群开始扭过头慢慢地啃起了草。虽然速度慢,好歹方向是转过来了,我也就不再着急了。慢慢跟在羊群后面监督着,驱赶着这群我从来没发现居然还有“脾气”的羊群,一步一挨地移动着。
不知不觉中,天开始黑下来了。我第一次发觉冬天的天怎么黑得那么快。这时候的我早已没有刚出发时的兴奋,感觉到的,只有“筋疲力尽”四个字。
就在我感觉似乎要连家在哪都找不着了的恐怖时刻,白元柱突然出现在我的身旁。看着他熟练无比地吆喝着把羊群快速赶往家中的情景,我只觉得浑身紧绷的情绪突然放松下来。这才有功夫问他怎么会来接我。他笑笑回答:“早上嘱咐你的时候就知道你得这样。第一次放羊掌握不好时间很正常嘛。你又是个迷路健将,不接能行?”说得我脸都发热了,幸好天黑。
吃了这次教训,后来的我自然好了许多。但这第一天放羊的经历却永远地驻留在了我的心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3

主题

1万

帖子

51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516722
19#
发表于 2016-4-15 09:23:09 | 只看该作者
你又是个迷路健将,不接能行?

龙哥是个迷路健将。 ----第二故乡的乡亲们真的很好,很朴实。


<辽阔的内蒙古欢迎朋友来做客
辽阔的内蒙古欢迎朋友来做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2

主题

3879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0320
20#
发表于 2016-4-16 08:35:28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在外地治疗,回家后好好欣赏,偶尔有网,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 京ICP备120251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847号 )

GMT+8, 2025-10-15 12:56 , Processed in 1.232403 second(s), 23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