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凌云志 于 2016-5-27 10:22 编辑
国内友好城市
历史文化 2011年末,全市拥有文化表演团体6个,全年国内演出904场次,观众43万人次;文化馆7个,其中,国家级一级文化馆6个,博物馆4个,文物保护管理机构5个,公共图书馆9个,公共图书馆藏书总藏量达460.62万册(件),借阅量471.67万册次,读者流通量550.17万人次。出版发行各类报纸9种,期刊杂志25种。共有广播节目6 套,电视节目8套,人口综合覆盖率分别达到99.19%和100%。全年发行电视动画片12部、349集、4850分钟。5部动画片被广电总局评选为2011年度优秀国产动画片。农村电影放映6408场,受众人数76.6万人次;城市社区“温馨家园”放映广场电影1200场,受众人数13.9万人次。完成厦门市博物馆馆藏文物数据采集,合计3983件(套)文物藏品、46208张文物影像片,其中,一级文物29套(40件)。
城市标志 1986年10月23日厦门市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三次会议,审议了厦门市人民政府关于提请确定市树、市花、市鸟的议案,决定凤凰木为市树、三角梅为市花、白鹭为市鸟。厦门市的公营单位多以白鹭形象为徽标。
通行语言 地方上通行闽南语之厦门话,闽南方言是一种超地区、超省界的汉语方言。它主要通行于闽南地区、粤东的潮汕地区和台湾省的大部分地区,海南省和广东的雷州半岛一些地区以及浙江、江西、广西、江苏和福建的中部及东北部地区,也有讲闽南方言的“福佬话”(属闽南语“闽台片”)互通。千余年来,闽南、潮汕一带有不少人出洋谋生而相继向外移居。人语相随,今天的东南亚诸国,有相当一部分华侨和华裔仍然以闽南方言作为他们的交际工具。 它分为五个次方言: 厦门话区:厦门、金门、同安 泉州话区:泉州、石狮、晋江、惠安、南安、永春、德化、安溪等八个县市 漳州话区:漳州、龙海、漳浦、云宵、东山、诏安、华安、长泰、平和、南靖等十个县市 龙岩话区:龙岩、漳平 大田话区:大田县、尤溪县的一部分。 闽南话的流播不只在闽南地区,早已超过省界和国界,在外省传播闽南话最广的是台湾,台湾岛上,除了高山族地区外,差不多都通行着近于漳州腔和泉州腔的闽南话。据初步调查,台中,台北稍偏泉州腔,台南、高雄稍偏漳州腔。闽南人移居台湾据说开始于元代,但大规模迁移是在17世纪中叶,大量闽南人随郑成功渡海从荷兰侵略者手里收回台湾。300多年来,闽南人和其他地区东渡的汉人,和高山族同胞一起,开发祖国的这个宝岛,在共同的生活和斗争中,闽南方言始终作为主要交际工具,保留在台湾人民的口中。特别是今天,大陆与台湾的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流更加密切,台湾的父老兄弟不断到大陆寻根、探亲、访友,闽南话显得更加重要。 除了台湾省以外,广东省的潮汕、雷州半岛、海南岛等地区以及东南亚各国的许多侨胞也使用闽南方言,据初步统计,海内外操这种方言的人将近6000万,这在汉语诸方言中是十分突出的。令人自豪的是:如今的闽南话已经作为地球60种主要语言的代表之一,被录制在美国1977年发射的“旅行者”号宇宙飞船的镀金唱片上,到广漠无垠的星河中寻觅知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