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楼主: 共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上山下乡”是为了更好的前进--------理言

[复制链接]

973

主题

8万

帖子

9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977136
11#
 楼主| 发表于 2018-6-27 11:13:32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73

主题

8万

帖子

9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977136
12#
 楼主| 发表于 2018-6-27 11:14:42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8

主题

2862

帖子

8935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935
13#
发表于 2018-6-28 11:56:2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北国风光 于 2018-6-28 12:25 编辑
共同 发表于 2018-6-25 14:05
“上山下乡”是为了更好的前进

本文写在毛主席号召知识青年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发表50周年之际。

“1969年复课,1970年高中恢复招生,当年高达239万,规模是1965年高中招生人数46万的5倍。1970年以后下乡的1000万左右知青大多是完整接受了中学教育的”。
  上述这个定论有失偏颇,不敢苟同。事实是:1969年复课的学生是小升初。1970年高中恢复招生,生源何来?难道仅仅升入初中一年的学生就跃起跨入高中吗?再则,这个时期的复课有其名无其实。(文革前的教材统统废止,新教材尚未编写岀版。)在课时无保障,教学秩序无保障的状态下,怎么来完成这个完整的高中教育阶段的??(教师受文革影响不敢传授知识,不敢管理课堂秩序)“综上所述,这个论断是枉顾事实而又谎唐的。
赫荣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73

主题

8万

帖子

9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977136
14#
 楼主| 发表于 2018-6-28 13:06:34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1

主题

4309

帖子

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8046
15#
发表于 2018-6-28 17:08:05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16

主题

1万

帖子

1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31410
16#
发表于 2018-6-28 21:15:59 | 只看该作者
    前几天和年轻人聚会,说到毛主席,他们都不以为然,认为穷日子总不能认为是好日子。
   我当时说了两件事:1,三线建设,2,干部作风。更多的事情我还用说吗?仅干部作风一件事,他们都服气了。
   任何人都不能不承认毛主席的工农干部是历史上,全世界范围内最清廉,努力的干部。这样一只干部队伍走到今天,彻底看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新时代的干部队伍太让人费劲费心费神费钱费时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23

主题

2222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2439
17#
发表于 2018-6-29 06:51:36 | 只看该作者
先乡后城 发表于 2018-6-28 21:15
前几天和年轻人聚会,说到毛主席,他们都不以为然,认为穷日子总不能认为是好日子。
   我当时说了两件 ...

年轻人认为穷日子总不能认为是好日子,说法没错。问题是他们不懂好日子是穷日子积淀换来的;更不懂当时穷日子产生的历史原因;且当时和以前相比,已经有了很大进步。不能客观的,历史的看待问题,是他们的悲哀,很可能毁了他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16

主题

1万

帖子

1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31410
18#
发表于 2018-6-29 08:00:01 | 只看该作者
山和水 发表于 2018-6-29 06:51
年轻人认为穷日子总不能认为是好日子,说法没错。问题是他们不懂好日子是穷日子积淀换来的;更不懂当时穷 ...

     你的说法,我完全赞成,事实也确实如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73

主题

8万

帖子

9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977136
19#
 楼主| 发表于 2018-6-29 15:36:01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1

主题

2211

帖子

1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37859
20#
发表于 2018-7-1 10:23:5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无声 于 2018-7-1 10:37 编辑
北国风光 发表于 2018-6-28 11:56
“1969年复课,1970年高中恢复招生,当年高达239万,规模是1965年高中招生人数46万的5倍。1970年以后下乡万左右知青大多是完整接受了中学教育的”。上述这个定论有失偏颇,不敢苟同。事实是:1969年复课的学生是小升初。1970年高中恢复招生,生源何来?难道仅仅升入初中一年的学生就跃起跨入高中吗? ...

是1967年底全国复课,北京69届1968年春季入初中。1970年高中还没有重开,北京70届全部留城分配工作,他们没有上山下乡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任务,可能改为接受工人阶级再教育很有必要了。后来一刀切上山下乡的老三届和家长反映大,有的闹到市委,自71届以后又开始上山下乡,后来高中重开,但是高中毕业后还是要上山下乡,因为没有高考,新大学生要从下面选拔。
资料:
“文革”开始的1966年6月,正式停课闹革命。到了1968年,学校老三届900多人除少数学生参军、参加工作外(按四个面向分配),大部分学生到黑龙江、内蒙古、山西、陕西和云南区当知青(68-12-21之后一锅端)。
1969年2月,58中学400多名69届初中毕业生整体被下放到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位于中苏边界的第一师第六十八团当知青,包括后来成为相声演员的孟凡贵。

1970年毛泽东提出“抓革命促生产”口号后,已经5年没有招收新工人的北京市属企业,需要大批新鲜血液,经报国务院批准,北京市革命委员决定,当年毕业的70届初中毕业生全部分配到北京市市属企业当学徒工。
1971年毕业71届毕业生怎么安排?到外地当知青的老三届存在众多安置问题无法解决,北京市不可能再大批招收企业工人了。最后决定,通过“考试”选成绩优秀的在本校继续学习,称“带帽高中班”,余下的全部到北京市远郊区插队当知青。这样一来,北京市在1972、1973俩年没有初高中毕业生,减轻了就业压力。

1974、1975、1976三届所谓的北京市高中毕业生,全部到北京市远郊区插队当知青。”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技术支持:信动互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 京ICP备120251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847号 )

GMT+8, 2025-7-19 11:05 , Processed in 1.138802 second(s), 22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