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楼主: 无声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文革上山下乡发动50周年历史探讨总结

[复制链接]

211

主题

2211

帖子

1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37860
211#
 楼主| 发表于 2019-1-3 20:42:1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无声 于 2019-1-3 21:03 编辑

上面#211楼中的那些页面中的诸多文章链接以后都要变为各关键词中的隐性链接,例如在#212楼(还没完成)那样,只有点击关键词后才看的见,这样就保证了主楼页面的简洁。传统印刷文章最后给出的参考资料索引需要读者自己根据作者给出的来源自己去查找,对于很多读者来说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累赘”! 但是电子版就不同了,对于一些非研究者的读者来说,只要点击我在主楼中的关键词就可“翻页”后打开更多的“分页”,看到更多的资料,例如:


当你点击主楼页面中的文化革命五人小组 之后,你会看到



刘少奇同志生平年谱(1966年六十八岁) - 中国政府网


当你点击上面这个链接后你会看到如下资料:

1966年
3月17日 到达杭州。出席毛泽东召集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扩大会议。毛泽东在讲话中指责了文化界和教育界的现状,认为学术界、教育界“事实上是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掌握的”。


6月9日——12日 同周恩来、邓小平、陶铸、陈伯达、康生等去杭州向毛泽东汇报“文化大革命”情况,并在毛泽东主持下讨论了“文化大革命”问题。刘少奇在讨论中提出:学校如何搞法?有的是夺权,有的是批判学术权威,然后就搞教学制度的改革,解决考试和教材等一连串的问题


6月13日 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改革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办法的通知》:“鉴于目前大专学校和高中的文化大革命正在兴起,要把这一运动搞深搞透,没有一定的时间是不行的。”“决定一九六六年高等学校招收新生的工作推迟半年进行”。

7月11日 再次听取驻北京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工作组关于该校运动情况的汇报,向他们谈了对“文化大革命”部署的设想:这次运动,高中搞到年底。怎么搞法?先斗争黑帮,学习毛主席著作,清理这些坏人,清出来留到学校。然后是批判“权威”。还要搞清经济。最后搞一段教学改革,学制改革

7月13日 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扩大会议,听取共青团中央关于《 北京市中学文化革命的初步规划 》的汇报,对中学进行文化大革命的目的、要求和政策等作了指示:(一)我们的教育,是从资产阶级的教育沿袭下来的,所以,不能对所有具有资产阶级教育思想的人都批判,只是批判少数代表人物,大多数人从中受到教育,树立无产阶级的教育路线。(二)建立、健全党团组织生活,恢复和发挥党支部的领导作用、团支部的助手作用。这应单列一条。不要把党、团组织放在一边,要在运动中观察党、团组织,看它能不能领导,同时也锻炼党、团组织。要明确地提出,把建立、整顿、健全党、团组织,恢复党支部的领导作用、团支部的助手作用,作为一条任务。(三)清经济。政治清了,组织清了,思想也清了,趁这个机会把经济也清一下。他还提出:第一 阶段的工作,初中在八九月底搞完,争取十月开学上课,高中在九十月搞完

    7月18日 毛泽东从武汉回到北京。
    7月19日 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扩大会议,研究“文化大革命”有关问题。陈伯达在会上提出撤销工作组,遭到邓小平等多数同志的反对。刘少奇支持多数同志的意见,说:工作组有好的、有坏的,他们在第一线,有他们的辛苦,要求不能过高;现在是如何帮助他们,教育他们,总结工作经验;学生中间认识不一致,行动不一致,可以再辩论一个时候,取得经验再向黑帮进攻。当晚,在怀仁堂出席毛泽东主持召开的政治局常委扩大会议。

7月24日、25日 毛泽东同各中央局书记和中央文革小组成员谈话,对工作组问题提出严厉批评,说:最近一个月,工作组是阻碍群众运动。阻碍革命势必帮助反革命,帮助黑帮。工作组捣了很多乱,要它干什么?二十八日,根据毛泽东指示,中共北京市委发出《关于撤销各大专学校工作组的决定》。
8月1日 向中共八届十一中全会报告八届十中全会以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国际国内工作中所采取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并对“文化大革命”开始后派工作组的作法承担了责任,说:最近主席不在家,中央常委的工作我在家主持。主席回来,发现派工作组方式不好,责任主要在我。毛泽东在插话中指责派工作组犯了方向、路线错误,“实际是站在资产阶级立场上,反对无产阶级革命”。
    毛泽东写信给清华大学附属中学学生组织“红卫兵”,向他们“表示热烈的支持”,认为他们的行动“说明对反动派造反有理”。
8月18日 毛泽东等中共中央领导人出席在天安门广场举行的有百万人参加的“庆祝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大会”。毛泽东身穿军装、臂戴红卫兵袖章,接见来自全国各地的红卫兵和群众。从这次开始到十一月下旬,毛泽东先后八次在北京接见了一千一百万师生和红卫兵。红卫兵在林彪、江青等煽动下,在全国到处鼓动“造反”,揪斗所谓“走资派”,破坏法制,使社会秩序陷于混乱。
12月18日 张春桥在中南海西门传达室单独召见清华大学造反派头头蒯大富,指使他公开煽动打倒刘少奇、邓小平,说:“中央那一两个提出资产阶级反动路线的人至今仍不投降”,“你们革命小将应该联合起来,发扬彻底革命精神,痛打落水狗,把他们搞臭,不要半途而废。”二十五日,蒯大富带领五千余人上街游行,大量张贴“打倒刘少奇!打倒邓小平!”“和刘、邓血战到底!”等大标语、大字报。这一煽动活动持续了多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1

主题

2211

帖子

1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37860
212#
 楼主| 发表于 2019-1-3 20:54:4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无声 于 2019-1-3 21:00 编辑

通过上面给出的这个链接套连接的电子文体范例可以看到如果让任何作者从如此大的尺度上来叙述和说清文革那种大历史的流程都是一辈子也难完成的工作,更何况各类观点的冲突很难让作者做出抉择。因此,我采用“抄袭”的手段,在某一话题下选择不同观点有代表性作者的文章并列的链接给读者,当然主要都是党媒,门户网(如百度)公开发表的资料文章,以防日后被删除。有些复合资料我都单独在本网做成资料链接分页,只要本网在,我的资料分页就在。主楼文字中凡是彩色和带有横杠的字或句都是链接。


以上是我写作文革上山下乡总结的方法,“站在别人肩上摘桃” 奉献给读者,这样我在有生之年似乎可以完成自己交给自己的任务了,那就是不需烦劳后人写史了,我们自己想办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1

主题

2211

帖子

1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37860
213#
 楼主| 发表于 2019-1-3 21:13:2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无声 于 2019-1-3 22:59 编辑

主楼文字中还会设法把不同知青网讨论上山下乡有代表性的楼址链接过来,让读者回顾不同观点在过去10多年来的“对冲”,这是传统印刷文章不可能做到的,这就是互联网时代新的电子文章写作的魅力!这也是微信群不可能望其项背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1

主题

2211

帖子

1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37860
214#
 楼主| 发表于 2019-1-4 18:31:1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无声 于 2019-1-4 18:37 编辑

在我的线路图中的关键词句的链接需要克服很多困难,因为现在一些网站的文章被限制链接。线路图中下面一些词或句都做了链接,读者可点击这些链接试试看,我所做的这些链接都是为了主楼线路图页面的简洁和提供扩展阅读的便利。

-  毛泽东开始文化领域“小五界”的“文化小革命” 并成立了以彭真为首的文化革命五人小组

- 江青出庐专注文艺界批资兴无(例如搞样板戏)

-  1965年江青开始背着小文革五人小组在上海秘密写作批《海瑞罢官



注:
昨天在文化革命五人小组的五篇链接文章中有两篇打不开(乌有之乡和王力的那两篇),想了一些办法后终于可以打开了,读者可击文化革命五人小组 试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1

主题

2211

帖子

1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37860
215#
 楼主| 发表于 2019-1-4 18:41:0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无声 于 2019-1-4 18:49 编辑

我的线路图仍在试验性写作中,当完成后再单起一楼就容易阅读了,现在有很多“插播”, 属于试验阶段。

我做的新的试验是将线路图中的叙述文字变成链接,也就是说叙述文字也可链接到相关文章,便于读者对这段叙述文字的理解,这是我自己琢磨出来的全新写作方法,过去在这里与沙鸣理事长做过这种写作方法(东西方大历史年代表)的交流。

文字叙述中的链接例子:

- 江青出庐专注文艺界批资兴无(例如搞样板戏)

-  1965年江青开始背着小文革五人小组在上海秘密写作批《海瑞罢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1

主题

2211

帖子

1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37860
216#
 楼主| 发表于 2019-1-5 23:55:2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无声 于 2019-1-5 23:57 编辑

总结文革上山下乡历史不想太多的触及文革是有情可原的,但是一些知青网友认为不梳理文革上山下乡的文革大背景以及不弄清68-12-21动员前前后后发生的历史事件的内在联系就是隔靴挠痒。我本人当然同意这种看法,但我们是谁啊? 我们不掌握国家档案,也不是处在当时上山下乡决策的中心,文革开始时我13岁,还在小学。当然,几十年来我们这一代都或多或少的了解了一些文革发动的内幕,我们又亲身经历和亲眼看到文革的全过程,因此也不能说我们完全没有可能在探讨上山下乡历史中联系文革背景来进行深入梳理。似乎办法还是有的,那就是利用现有资料进行逻辑论证。大凡谈文革不外乎三种观点,一种是否定,一种是肯定,还有一种是站在庐山之外去评论(如国外一些学者)。诚然,否定和肯定文革的人们中也有不同程度的相反评价,例如肯定文革的也谈文革错误和教训。但是不论什么观点,都会有一种总的评价,也就是说总的否定或总的肯定,这是不言而喻的!但是,有没有不设总的评价的先验立场而就是就史论史?换言之,就是先找出当年到底发生了什么?然后再逻辑推理,这样做是为了避免非黑即白。例如文革初似乎并非都是四人帮围攻老干部,那时老干部内斗似乎也很凶。彭罗陆杨倒台时四人帮在哪里?当时是在老干部老战友之间内斗,否则罗瑞卿也不会含愤跳楼。老干部内部的派系斗争从红军时代似乎就有吧?那也是很正常的历史规律。类似的还有文革初部以上党委向造反派抛出中下级“黑帮”干部,为的就是交差,这在反右就有“充数”的前科。


因此我的总结也不能回避真正的历史,就让不同观点的资料并列吧?读者自己判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1

主题

2211

帖子

1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37860
217#
 楼主| 发表于 2019-1-6 23:55:54 | 只看该作者
正在梳理一些文革前期的历史资料,很明显没有那个样子的文革就没有那个样子的上山下乡,但是人们还可以问,到了1968年12月没有那个样子的文革会有哪个样子的上山下乡? 答案可能有多种,在我看来如果没有文革初造成的大,中学教育体制的混乱,如果停课半年就开学,如果大学,高中继续招生,哪怕经过招生改革不再高考而是从校园中选拔推荐大学和高中新生也不会象实际中的文革中那样出现大学,高中关闭。 正是由于大学,高中关闭不招生才造成后来“一锅端”的上山下乡? 而且延续了10年?似乎这样认识还是有问题,因为老三届都分配了之后,高中开了,但大多数高中毕业生还是要上山下乡,这就需要进一步思考和逻辑论证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1

主题

2211

帖子

1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37860
218#
 楼主| 发表于 2019-1-7 15:40:06 | 只看该作者
假如没有文化大革命,假如彭罗陆杨,刘邓陶都没有被打倒,假如中苏关系也没有破裂,假如美蒋也没有派U2侵犯大陆也没有想反攻大陆, 假如教育革命无需停课半年就按毛泽东的要求达到了废除高考而且大学高中从此在校园靠选拔推荐招收新生,那还会有文革那样的上山下乡运动吗? 其实这样提问题可能还是有些“问非所问”!应该再加上“假如58年不出台城乡二元户籍制”,“假如60年大跃进失败后就开始搞市场经济”,“假如66年不是提出五七道路而是提出改革开放”,“假如。。。。。。”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1

主题

2211

帖子

1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37860
219#
 楼主| 发表于 2019-1-7 19:38:4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无声 于 2019-1-7 21:34 编辑

之所以提出上述这些问题,主要是为了论证一个历史逻辑,那就是教育革命与上山下乡到底存在着什么关系? 是必然的关系还是偶然的关系? 文革,对于1968年12月之后开始的上山下乡运动是否有着决定性的原因? 换言之,老三届和69届都分配完毕之后,红卫兵运动正式结束之后,九大开完之后(学界部分人认为九大结束标志文革结束),也就是1971年以后的各届中学毕业生的上山下乡是什么性质?算是上山下乡运动的一部分吗?与文革有什么关系?与教育革命是什么关系?


文革之前,《五一六通知》出现之前,也就是官方和学界普遍界定文化大革命开始之前,“文化大革命”这个词已经在高层关键性人物嘴里出现了!1964年成立的文化革命五人小组究竟为什么成立? 那时的文化革命是什么定义? 1966年“爆发”的文化大革命用“爆发”一词合适吗? 我们现在知道《五一六通知》是专门对着《二月提纲》发出的,当时只发到县团级,《五一六通知》正式发表是在一年后的1967年。


我们现在知道了1964年成立的文化革命五人小组在成立后到姚文元评《海罢》一文出现之前基本上没干什么事,这个文化革命五人小组干的第一件大事就是写出《二月提纲》阻击上海方面擅自在解放日报发表批判北京市副市长吴晗的评《海罢》一文。文化革命五人小组组长彭真(政治局常委)是有他的道理的,那时中央规定对外在报上点名批评市委以上高级干部需要经过政治局批准,因此彭真质问上海市委的党性到哪里去了属于事出有因。反之,如果北京日报不经过中央批准发表文章批评上海市领导干部也属“反常”,因为各地官媒是由党中央统一领导的。

我们探讨文革上山下乡历史的思路到这里就不能跟着我们“文革经验”的感觉走了,因为不只是从《二月提纲》到《五一六通知》之间的这段历史在上海和北京的文革“史前”阶段是一盆浆糊,就是1964年文化革命五人小组为什么成立也是一盆浆糊!从表面上看,似乎1964年文化革命五人小组的成立主要就是为了解决文艺界演出帝王将相和“有鬼无害论”。但是我们从文革“爆发”前的毛泽东杭州讲话看出了长期被各界忽略的问题。那就是教育革命的动机和设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1

主题

2211

帖子

1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37860
220#
 楼主| 发表于 2019-1-7 20:21:4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无声 于 2019-1-7 20:23 编辑

有很多历史问题都是边梳理边加深认识的,例如我在前面已经梳理过《五一六通知》并非文革爆发的真正起始点,1966年3月毛泽东就开始总结前一段“文化大革命”的经验教训了。按我现在的理解,1966年《五一六通知》之前进行的“文化大革命”只限于党内高层,说白了就是在上海和北京之间发生的“文斗”。也可以说,文化大革命第一阶段发生在1964年中央成立文化革命五人小组到1966年《二月提纲》出炉,这个时期的文革重点是上海方面以批《海罢》向北京一线发动了突然袭击。尽管自上海市委机关报《解放日报》公开发表姚文元评《海罢》,但是此阶段的文革仍限于党内高层,事实是北京市已经成为了靶子,不过刘邓周都没察觉幕后的动机。毛泽东说的明白:


“去年九月,我问一些同志,中央出了修正主义怎么办?这是很可能的,也是最危险的。要保护左派,在文化大革命中培养左派队伍。(一九六六年三月二十八日至三十日)

我们最近这场斗争,是从去年十一月开始的,已经七个多月了。最初,姚文元发难。他是个青年人,讨论清官问题。现在我们不搞清官、贪官这件事了,搞文化大革命,搞教育界、文艺界、学术界、哲学界、史学界、出版界、新闻界。(1966年6月10日上午)

要在运动中把左派领导核心建立起来,使这些人掌握领导权。不要论什么资格、级别、名望,不然这个文化阵地我们还是占领不了的。(1966年6月10日上午)”

再看《五一六通知》中也提到文化大革命早已经开始了:

“五一六通知全文(节选)
各中央局,各省、市、自治区党委,中央各部委,国家机关各部门和各人民团体党组、党委,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

中央决定撤销1966年2月12日批转的《文化革命五人小组关于当前学术讨论的汇报提纲》,撤销原来的“文化革命五人小组”及其办事机构,重新设立文化革命小组,隶属于政治局常委之下。所谓“五人小组”的汇报提纲是根本错误的,是违反中央和毛泽东同志提出的社会主义文化革命的路线的,是违反1962年党的八届十中全会关于社会主义社会阶级和阶级斗争问题的指导方针的。这个提纲,对毛泽东同志亲自领导和发动的这场文化大革命,对毛泽东同志在1965年9月至10月间中央工作会议上(即在一次有各中央局负责同志参加的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上)关于批判吴晗的指示,阳奉阴违,竭力抗拒。”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 京ICP备120251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847号 )

GMT+8, 2025-8-27 02:30 , Processed in 1.201200 second(s), 20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