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古民 于 2016-10-25 18:40 编辑
... 2.21 文娱生活 唱歌 禁书焚书 上章,原是准备述说知识青年当年文娱生活的情况,说着说着,就说到别的方面去了。现在,我们回过头来续议这个话题。上文虽跑题,但还是交待了当年文娱生活的概况:贫乏。 这里,补充得更准确一点:当年那文娱生活不是普通的贫乏,而是极度贫乏!历史上哪朝哪代,哪有象文革那样的?由于文革“禁牌”“禁歌”“禁舞”“禁戏”“禁影”“禁书”等等,致使全国老百姓当年的文娱生活降低到了中国近代史上最低的水平。 在古村,没书没戏看,又不能打牌,农民就讲鬼的故事,开淫秽低贱的玩笑,以此来填补文娱生活的空缺。知青不诮这些,性格各异的他们,各自有自己的替代方式。有的感觉累,晚饭后便埋头睡大觉;有的晚餐后去串门,找要好的青年朋友交流解闷;有的则赶快吃完饭,躲到一处偷看“禁书”;还有的,爱热闹,加上自己口才好,常给大家说笑话讲故事:胡家两兄弟居住的仓库,当年就是人气最旺的热闹场地,曾为活跃古村的文娱生活作出过贡献。 当年,文革令人恐怖,但是,还是有胆大的。在深山,天高皇帝远,古村的知青,其中就有人冒着风险,违抗禁令,将红卫兵期间抄截的一些“禁书”带到了乡下,拿到知青里面来彼此分享;还有更厉害的,曾有出身好的知青从省城带来一台收音机,夜间无聊时,便装上电池,在自己的住房里“偷”听“敌”台。 当年,我的消遣方式,主要是唱歌。年轻的我,嗓子好,出工到深山野外,兴致来了,便放开喉咙,尽情歌唱;收工回来,晚饭之后,我更是经常在自己居住的牛棚上独自高歌,尽情发泄。在我的记忆里,至今还深深地刻印着古村牛棚上那夜半歌声的场景: 月光下,牛棚之上,我独自靠在木栏杆边;眼前,是黑色笼罩的一片田野;田野对面,远处阴深深的,是历代自生野长的原始森林;遥望北方天际,只有那遥远的太空,闪烁着点点星光;啊!孤独的我,无限怀念我的故乡;唯有故乡,还寄托着我憧憬未来的那飘渺虚无的希望。 作家说,写作需付情感;画师曰,创作须去奇境;我发现,唱歌若同时处在情感和奇境之下,最为动听!那些年月,站在牛棚之上的我正是处在这等情境之下,日复一日地,无数次哀唱那《奔向那遥远的地方》《(南京)知青之歌》《异乡寒夜曲》等等歌曲,感动了当地农民,娱乐了寂寞的乡亲,以致四十多年之后,回到古村,老乡还在夸我当年的歌唱得好听。 .(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