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搜索
热搜: 知青 活动
楼主: 拥抱快乐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编辑分享】萧红和萧军(转帖)

[复制链接]

848

主题

25万

帖子

110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109445
311#
 楼主| 发表于 2015-6-11 06:12:36 | 只看该作者
《风雨中忆萧红》中的“风雨”,虽是气候的实写,却更是政治风雨的暗喻与象征。在写此文之前,丁玲因《“三八节”有感》和签发王实味的杂文《野百合花》惹出了大祸。闭门思过,她吃亏在没有吃透毛泽东同志“整顿三风”的报告实质精神,南辕北辙了。丁玲同志作为烈士家属,她是冒着生命危险逃离魔爪投奔革命圣地延安来的,一门心思只想当红军上前线去杀敌,在解放全人类的同时解放自己。党中央号召全党同志反对主观主义、反对宗派主义、反对党八股、傻劲十足的丁玲便带头写了不少杂文,公开号召大伙“为真理而敢说,不怕丢一切。我们这时代还需要杂文,我们不要放弃这一武器。”(《我们需要杂文》)当时尚无“阳谋”一说,但从后来不打自招的周扬公开宣布的史料得知,蒙在鼓里的丁玲,的确已内定成了“延安时期暴露黑暗派的头头”。毛泽东当时说的是“丁玲同王实味也不同,丁玲是同志,王实味是托派。”“是王实味挂帅,不是马克思主义挂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48

主题

25万

帖子

110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109445
312#
 楼主| 发表于 2015-6-11 06:13:23 | 只看该作者
风云突变,缺少知己谈心“闷在窑洞里的日子”难熬,丁玲祈盼“仿佛要来一阵骇人的风雨似的那么一块肮脏的云”不再“成天盖在头上”。她轻视“随风而倒的桃李”,憎恶投井下石的小人。“本来就没有什么地方可去”的丁玲,对冷枪暗箭、被嫉讽所痛苦,“我的头成天膨胀着要爆炸”。她纯洁的投奔延安圣地当红军的动机竟然也被歪曲了。中共党校校长康生公开散播“丁玲在南京自首过,没有资格到党校来”的莫须有罪状,此时更起了压顶作用,所以丁玲清楚地看出:“即使是很小的风雨或浪潮,都能显出百物的凋谢和生长,丑陋或美丽”。她决心在“风雨中”迎接考验,迎接风雨后的月光和日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48

主题

25万

帖子

110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109445
313#
 楼主| 发表于 2015-6-11 06:14:00 | 只看该作者
“那些死去的或正在受着难的”、“天涯的故人”,一时都浮现在丁玲脑际。《风雨中忆萧红》可谓丁玲的内心独白、丁玲的雷电颂、丁玲的肺腑之言。瞿秋白、端木蕻良、胡风、鲁迅的身影音容,烘托倍衬着风雨中的萧红和丁玲闪现着。丁玲无怨无悔于及时说出了“有了初步的民主,然而这里更需要督促,监视,中国的几千年来的根深蒂固的封建恶习,是不容易铲除的”;“文章不是为着荣誉,只是为着真理。”(《我们需要杂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48

主题

25万

帖子

110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109445
314#
 楼主| 发表于 2015-6-11 06:18:40 | 只看该作者
冯雪峰从延安到上海,在与地下党组织的周扬接头前,先从鲁迅口中了解上海的虚实,他倍受指责与埋怨,解放后更受到周扬的排挤与迫害。在路线斗争中被贬斥了的瞿秋白,“他那种二重的生活使他在临死时还不能免于有所申诉”。“这世界上有的是戮尸的遗法,从此你的话语和文学将更被歪曲,被侮辱;听说连未死的胡风都有人证明他是汉奸,那么对于已死的人,当然更不必贿买这种无耻的人证了”。丁玲惶惶不安,忧心重重。丁玲曾鼓励萧军“放炮”——提批评意见,她认为对于错误倾向不能“大度与宽容”,“把握斗争的原则性,展开深刻的、泼辣的自我批评,毫不宽容地指斥应该克服、而还没有克服,或者借辞延迟克服的现象,都是不对的。(《大度、宽容》与《文艺月报》)不知深浅,口直心快的萧军在批斗围攻王实味的会上,居然也捅马蜂窝,为王实味不能申辩而抱不平,引火烧身。丁玲弓在弦上不能不发,对萧军说了几句过头话,绝情话,以示划清界线,设身处地,应能理解。丁玲不知毛泽东与江青结婚,以为是一般请客吃饭,又急于骑马去六十里外的幼儿园看女儿,误失了良机,造成了不必有的误解,留下了苦恼的芥蒂。细节不可忽视。1942年2月15日春节时,丁玲与陈明结婚也是冲破了重重阻力的。这些情况之所以提及,皆与“肮脏的云”有关系,与《风雨中忆萧红》文中的费解隐语有牵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48

主题

25万

帖子

110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109445
315#
 楼主| 发表于 2015-6-11 06:19:31 | 只看该作者
“我们似乎没有一次谈过自己,尤其是我。然而我却以为她从没有一句话是失去了自己的……像这样的能无妨嫌、无拘束、不须警惕着谈话的对手是太少了啊?”
   “我们分手后就没有通过一封信。”
   “我要借这风雨,寄语你们,死去的,未死的朋友们,我将压榨我生命所有的余剩,为着你们的安慰和光荣……你们的理想就是真理。”丁玲决心为真理而斗争到明天。
   “我完全不懂得到底要把这批人逼到什么地步才算够?”
   “我为明天的胜地而微笑,为着永生而休息。”《丁玲全集》,则是永生丁玲的精神家园。死者长已矣,生者悲戚戚。《“三八节”有感》与《风雨中忆萧红》,可说是同病相怜、无可奈何、悲愤不已时的叹息;也是对萧红人生悲剧的共鸣回响。丁玲同志啊,您的言外之意有千钧之力,我的心在隐隐作痛:“‘妇女’这两个字,将在什么时代才不被重视,不需要特别的提出呢?”丁玲作为女人,她更懂得女人的缺点与痛苦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48

主题

25万

帖子

110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109445
316#
 楼主| 发表于 2015-6-11 06:20:16 | 只看该作者
《风雨中忆萧红》的出发点十分明确,丁玲以战友与文友为镜,以昨日的历史为镜,奉劝同志们不可做出让仇者快,使亲者痛的蠢事来,应当团结一切要求进步的人,以大局和真理为重,绝不可以伤害同志为荣为乐。此文是丁玲向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交出的一颗丹心,她当然希望党中央因之引起对自己困难险恶处境的特别关注,也可以说是丁玲向党中央的庄严进言与求救信号。事与愿违,斗争进一步升级,1943年4月3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继续开展整风运动的决定》,7月15日,康生作《抡救失足者》报告,导致反特斗争进一步扩大化,丁玲陷入了难熬的岁月,这是后话。整风运动乱讲乱咬的人很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48

主题

25万

帖子

110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109445
317#
 楼主| 发表于 2015-6-11 06:20:5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拥抱快乐 于 2015-6-11 06:22 编辑
萧红从香港寄信给白朗:“我的心情永远是如此抑郁,……如今我却感到寂寞!在这里我没有交往,因为没有推心置腹的朋友。”1938年1月,萧红同萧军、聂绀弩、艾青、田间、端木蕻良,应李公仆邀请赴民族大学任教。不久,萧红、端木蕻良随丁玲率领的西北战地服务团来到西安。萧军经延安也到了西安。二萧在西安婚变。5月,萧红与端木蕻良在武汉结婚。萧红在香港玛丽医院病逝前,留下了“半生尽遭白眼冷遇,……身先死,不甘、不甘”的遗书,含恨与世长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48

主题

25万

帖子

110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109445
318#
 楼主| 发表于 2015-6-11 06:22:16 | 只看该作者
     她生前是不是读过《共产党宣言》的原文名句:“他们把无产阶级的乞食袋当作旗帜来挥舞……臀部盖有老旧的封建印章”呢?才女萧红啊,至今我们还能听到您的哭诉:“我爱萧军,今天还爱,,,可是做他的妻子却太痛苦了!我不知你们男子为什么那样大的脾气,为什么要拿自己的妻子做出气包,为什么要对自己的妻子不忠实!忍受屈辱,已经太久了!”
   “我一生最大的痛苦和不幸却是因为我是个女人。”这是《生死场》、《呼兰河传》的作者撕心裂肺的呐喊声。萧军、丁玲等亲近者对她的作品的嘲弄、曲解,对她个性的改造与政治观念的强求,使她格外孤独。鲁迅的教导引导她大胆地走自己的路。她要争回自己的人生价值,不做任何人的奴隶或奴才。敢于正视现实的各方面,对人对己,都不用瞒与骗造出奇妙套路和逃路,以求一时的安慰与满足。她不爱看同室操戈,她选择了逃离,选择了清静,选择了贫病交加后的死亡。
    我突然记起了萧红对作家聂绀弩的叹息:“女性的天空是低的,羽翼是稀薄的,而身边的累赘又是笨重的!”丁玲的老伴陈明同志在电话中回答我说:“4月25日那天,真的下了小雨。”

                                          2008年2月3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48

主题

25万

帖子

110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109445
319#
 楼主| 发表于 2015-6-11 06:23:46 | 只看该作者
                【此文发表于《丁玲研究》杂志2008年第1期】
                               评丁玲写的《风雨中忆萧红》
   《风雨中忆萧红》在丁玲文学研究中经常被忽略,没有引起研究者的重视,但是通观延安时期的丁玲,它却有潜在的思想或文化的含义。萧红死讯的传来为丁玲找到了情感的发泄口,她借对自己的好友——作家萧红——的怀念,侧面表达了她在特定时代、特定环境里的苦闷心情,真实地反映了她在延安整风运动前的心态,这对理解和走进《讲话》前夕的“丁玲”有重要意义,并且文本产生断裂,对于新的美学范畴的建构也具有重要的价值。概言之,《风雨中忆萧红》文本意义就是“特定时代作家的心理个案分析”的一篇经典散文,这也是散文文本的潜文化价值之所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48

主题

25万

帖子

110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109445
320#
 楼主| 发表于 2015-6-11 06:24:50 | 只看该作者
在阅读的过程中,我发现散文文本存在两处明显的“断裂”,这是值得探究的。首先,《风雨中忆萧红》作为对逝去的朋友的追忆,正如有的研究者指出的那样:“得到萧红夭殇的噩耗,丁玲本可以回顾自己和萧红在西战团时(从山西到西安的一小段时日)亲密相处的情景,也可以写萧红欲赴延安而终因自身的原因未能如愿的遗憾。但是,丁玲没有写这些,她利用自然界的巧合,抓住身边的风雨阴霾,以将近一半的篇幅,大写自己的心境。”丁玲为什么会这样写,研究者认为主要是当时的处境的影响,不可否认这是一个重要的原因。这在笔者看来其实也是丁玲有意为之,朋友萧红的离去,使丁玲自己又少了一个知心的朋友,又少了一个对她理解的朋友,她在深深惋惜萧红早逝的同时也为自己的命运表示了殷切的期待。而天气又是一个阴霾的风雨天气,给人的心里造成无形的压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技术支持:信动互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 京ICP备120251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847号 )

GMT+8, 2024-11-16 01:34 , Processed in 0.195011 second(s), 21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