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搜索
热搜: 知青 活动
楼主: 拥抱快乐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编辑分享】萧红和萧军(转帖)

[复制链接]

848

主题

25万

帖子

110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109445
321#
 楼主| 发表于 2015-6-11 06:25:35 | 只看该作者
丁玲联想到自己当时的社会处境,产生了王国维“一切境语皆情语”的写作境界,周围的环境鲜明地打上了自己情感的烙印。即使身处延安这样的广阔天地里,丁玲也感觉到自己“没有什么地方可去”,甚至希望“更大的风雨”、“更汹涌的河水”的到来。我在前面引述了一段丁玲到陕北之初的一段话,可以看出初到延安的丁玲是满怀喜悦的,但是到了1942年丁玲却希望有更大的风雨、更汹涌的河水?这按常理来说是丁玲的矛盾,但在笔者看来,这应该在阐释学上进行重新清理,它其实是一个新的美学审美范畴的引入与阐释的问题。文本发生“断裂”,有的是作家有意为之,有的则是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自我的阅读体验与作家的写作经验之间产生了分裂。而在这篇散文里,丁玲却有意实现了一次“断裂”,实现了文学意义的新的审美空间的建立——以写人来写己,以小场景来展现大场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48

主题

25万

帖子

110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109445
322#
 楼主| 发表于 2015-6-11 06:26:36 | 只看该作者
   文本真正追忆的朋友萧红是非常少的,占的篇幅不是很多,而主要着笔于自己心境的描绘,传达出自己在特定时代中忧郁的心情,以及内心的极度苦闷,她在为友人鸣不平的同时主要是抒发自己的内心体验和情感创伤。即使是写萧红的文字里,我们也仍可清新地体会到丁玲自己的情感与内心,怀念萧红、追忆萧红却主要写自己,丁玲把自己的郁结解开了。其次,丁玲已经明显地感到延安的文化氛围:“趋炎附势,培植党羽,装腔作势,投机取巧”、以及“猫在吃老鼠之前,必先玩弄它以娱乐自己的得意。这种残酷是比一切屠戮都更恶毒,更需要毁灭的”的政治伎俩。丁玲却惋惜萧红没有到达延安而英年早逝。这不是明显的矛盾吗?丁玲对延安的情感真的是毛泽东所说的“有批评,还有建议”吗?在这个散文文本里,我们发现情况并不是原先研究者指出的那样。读者在这里可以想想:连丁玲自己在这样的环境里都产生了无尽的苦闷,萧红不是更无法生存吗(因为萧红正是因与萧军产生文学写作的态度差异而分道扬镳的)?那丁玲为什么要这样写?这种故意地使文本产生“断裂”,正是丁玲自我心态的一次成功的展现。并且在文章开头丁玲一再强调“阴霾的天气”、“没有什么地方可走”。前后之间的差异是如此的明显,已经清楚地反映了丁玲此时期复杂的内心心理。她说延安好是因为她有无法割舍的情感,因为知友瞿秋白、冯雪峰正是不惜生命代价在为理想奋斗,毛泽东亲自出面为她的历史清白问题作出一定的澄清。但是她又心有余悸,感觉到时代环境的压抑,“头膨胀着要爆炸”。丁玲无法摆正自己的位置,确立自己的目标。到底该怎样走自己的人生道路,显然她是在困惑中试图有所追求,真实地反映出她的两难境地。所以她才在文章的结束的时候写到了那样一段轻快的话语,显示出自己的努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48

主题

25万

帖子

110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109445
323#
 楼主| 发表于 2015-6-11 06:27:33 | 只看该作者
提起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文坛,萧红是不可忽略的一位,她的命运与她的才情一样受到人们关注,《呼兰河传》更是让中国北方的人文印记深深地烙在了我们脑海中。而女作家丁玲在上世纪三十年代的陕北,历任西北战地服务团团长、《解放日报》文艺副刊主编等职,并先后创作《一颗未出膛的枪弹》、《夜》、《我在霞村的时候》、《在医院中时》等解放区文学优秀作品。不同的阅历,不同的性格,却让丁玲和萧红,在山西临汾有了一个难得的相识相交的机会。
    丁玲后来回忆萧红,认为她“那样少于世故”,“说话是很自然而真率的”。她们在一起唱歌、聊天,“每夜到很晚才睡觉”。在临汾,受火热的抗日情绪影响和青年学生的朝气感染,萧红的心情也好多了,从呼兰出走到现在,萧红难得用“开心极了”、用“充满了微笑”来形容自己的心境。今天的文章是作家丁玲在萧红去世后对她的怀念之作。文章深情朴素,表达了两位女作家之间深厚的友谊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48

主题

25万

帖子

110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109445
324#
 楼主| 发表于 2015-6-11 06:28:30 | 只看该作者
                   读新版《萧红传集》还原真实萧红风雨中忆萧红
                          丁玲风雨中忆萧红
                                                                        
                                丁玲
①一块肮脏的云成天盖在头上,微微地下着一点看不见的细雨,打湿了地面,那轻柔的柳絮和蒲公英都飘舞不起而沾在泥土上了。本来就没有什么地方可去,一下雨便更觉得闷在窑洞里的日子太长。
②就在这样的风雨中,我想起了天涯的故人,那些死去的或是正受着难的。前天我想起了雪峰,昨天我又苦苦地想起秋白,今天我想起了刚逝世不久的萧红。
③萧红和我认识的时候,是在一九三八年春初。初次见她,她的苍白的脸,紧紧闭着的嘴唇,敏捷的动作和神经质的笑声,使我觉得很特别,而唤起许多回忆,但她的说话是很自然而真率的。我很奇怪作为一个作家的她,为什么会那样少于世故,大概女人都容易保有纯洁和幻想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48

主题

25万

帖子

110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109445
325#
 楼主| 发表于 2015-6-11 06:29:56 | 只看该作者
④我们相处了一个春天,彼此都很亲切,并不感觉到有什幺孤僻的性格。我们尽情地在一块儿唱歌,每夜谈到很晚才睡觉。当然我们在思想上、感情上、性格上不是没有差异。然而彼此都能理解,并不会因为不同毒见或不同嗜好而争吵,而揶揄。我们痛饮过,我们也曾在风雨之夕互相倾诉。然而现在想来,我们谈得是多么地少啊!我们似乎从没有谈到过自己,尤其是我。然而我却以为她从没有一句话是失去了自己的,因为我们实在都太真实,太爱在朋友的面前赤裸自己的精神。但我仍会觉得我们是谈得太少的,因为,像这样无妨嫌、无拘束、不须警惕着谈话的人是太少了啊!
⑤抗战开始后,劳累奔波使她迷茫,不知在何处安顿自己的生活。延安虽不够作为一个写作的百年长计之处,然在抗战中,可以使一个人少顾虑于日常琐碎,或者会使她能更健康些。但萧红却南去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48

主题

25万

帖子

110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109445
326#
 楼主| 发表于 2015-6-11 06:30:42 | 只看该作者
⑥我们分手后,就没有通过一封信。端木曾来过几次信,在最后的一封信上告诉我,萧红因病始由皇后医院迁出。不知为什么我就有一种预感,觉得有种可怕的东西会来似的。有一次我同白朗说:“萧红决不会长寿的。”当我说这话的时候,我是曾把眼睛扫遍了中国我所认识的或知道的女性朋友,而感到一种无言的寂寞。能够耐苦的,不依赖于别的力量,有才智,有气节而从事于写作的女友,是如此寥寥啊!
⑦不幸的是我的杞忧竟成了现实,当我昂头望着天的那边,或低头细数脚底的泥沙,我都不能压制我丧去一个真实的同伴的叹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48

主题

25万

帖子

110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109445
327#
 楼主| 发表于 2015-6-11 06:31:58 | 只看该作者
⑧生在现在的世界上,死对于自己也是莫大的损失。因为这世界上有的是戮尸的遗法,从此你的话语和文学将更被歪曲,被侮辱:听说连未死的胡风都有人证明他是汉奸,那么对于已死的人,当然更不必贿买这种无耻的人证了。鲁迅先生的“阿Q”曾被那批御用文人歪曲地诠释。那么《生死场》的命运也就难免于这种灾难。
⑨只要我活着,朋友的噩耗一定将陆续地压住我沉闷的呼吸。尤其是在这风雨的日子里,我会更感到我的重荷,但我一定可以支持下去的。我特压榨我生命所有的余剩,为着你们的安慰和光荣。哪怕就仅仅为着你们也好,因为你们是受苦难的劳动者,你们的理想就是真理。
⑩风雨已停,朦朦的月亮浮在西边的山头上,明天将有一个暗天。我为着明天的胜利而微笑,为着永生而休息。我吹熄了灯,平静地躺到床上。


                        一九四二年四月二十五日

                                            
(文章有删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48

主题

25万

帖子

110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109445
328#
 楼主| 发表于 2015-6-12 10:56:1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拥抱快乐 于 2015-6-12 10:57 编辑
                              萧红:文字与人生一起脱轨
   

                         一、惊世骇俗的女子
   有关萧红(1911—1942年)的故事,通常是这样开场的:她与未婚夫同居于哈尔滨一旅店,欠了巨额费用,后者逃离,旅店老板威胁要将已怀孕的萧红卖进妓院。危急中她给报社写信,萧军前往探望,两人互生好感,他奋力将她救出。文学史上遂有珠联璧合之“两萧”。
    在这个简略版的英雄救美传奇里,萧红柔弱无依,萧军骁勇威猛,两个文学青年一见钟情。实情基本如此,只是前因后果头绪纷纭,说来话长。
季红真的《萧红全传》(现代出版社2011年版),将她遇险前后那段经历,梳理得非常清晰——
   萧红与家庭抗争,得以离开呼兰到哈尔滨念中学。父亲将她许配给富商与小官僚之子、小学教员汪恩甲,她起初对他并无反感,两人经常通信。汪恩甲有富家子弟的没落气息,接触愈多她愈增不满,想退婚去北平念高中,父亲坚决反对。最疼爱她的祖父已经去世,父女关系僵冷、对立,萧红以抽烟、喝酒排遣苦闷,性情变得喜怒无常。那时她与表哥陆哲舜很投契,后者去了北平念大学,萧红遂离家出走,与表哥相聚,进入北平女师大附属女一中高中部。表哥早有家室,他俩在老家引起轩然大波,陆家、张家都拒绝寄生活费,除非他们返回。北平天冷、米贵,居大不易,陆哲舜渐生悔意,两人关系开始冷淡,1931年1月寒假回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48

主题

25万

帖子

110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109445
329#
 楼主| 发表于 2015-6-12 10:57:58 | 只看该作者
萧红被父亲软禁。假期结束前,她与家人周旋,假装同意与汪恩甲结婚,要置办嫁妆,得以去往哈尔滨,随即再次抵达北平。待汪恩甲追往北平时,萧红已囊中羞涩,只得跟他回呼兰。家人将她安置在距离县城二十多公里的乡下庄园,严密监视。直到10月初,她才伺机跑掉。
    亲戚家不愿去,在姑母(陆哲舜之母)家又吃了闭门羹,她衣衫单薄,身无分文,暂时落脚同学家,也曾流落街头,险些冻馁而死。战乱令百业萧条,不但求学成为泡影,求职也渺无希望。1931年底,萧红无奈去找汪恩甲,但汪氏家族已对她深恶痛绝,他俩遂同居于哈尔滨东兴顺旅馆。她曾经那么嫌弃汪恩甲抽鸦片,如今已是心灰意冷,两人一起吞云吐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48

主题

25万

帖子

110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109445
330#
 楼主| 发表于 2015-6-12 10:58:53 | 只看该作者
哥哥强迫弟弟与萧红分手,汪恩甲的工资入不敷出,萧红却怀孕了。汪回家求援,反被家人扣住。萧红去找他,又遭汪兄等怒斥。她走投无路,回到继母的娘家,汪恩甲曾去找她。此后,她去法院告汪兄代弟休妻。法庭上,汪恩甲却临阵倒戈,表示自己选择离婚。法院当场判他们离婚,这结局大出意外,萧红怒不可遏冲上街头,无奈中只得又回旅馆。汪恩甲追来道歉、解释,两人最终和好。到1932年5月,他们在旅馆赊欠的食宿费已达四百多元(一说六百多元),汪恩甲回家取钱还债,这一走却从此失踪。
    已有五个多月身孕的萧红陷入绝境,上天入地俱无门。旅馆老板将她赶到简陋、阴暗的储藏室,时时催逼,她曾经要过饭。7月上旬,听说旅馆老板已经找好妓院,要卖她抵债,萧红急中生智,投书《国际协报》求助,随即又去电话催促。她曾给该报投稿,虽未采用,副刊编辑裴馨园对她有印象,立刻与同事去旅馆探望,并警告旅店老板不得为非作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技术支持:信动互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 京ICP备120251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847号 )

GMT+8, 2024-11-16 01:52 , Processed in 0.190011 second(s), 21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