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半醉汉 于 2015-5-28 10:39 编辑
不管怎么说,当初军人想利用派性孤立我、打击我的计划,实际上失败了。 军人人数少,权力大。他们的工作能力差,管理水平低。使他们的威信在不断下降,势力也在迅速减弱。 安徽生产建设兵团初建,开始接收的单位,全部是原省农垦厅下辖的农场、林场和园艺场。 后来又从劳改单位接收了几家工厂,兵团为平衡这些工厂工人的组成成分,除了充实一些退伍军人外,还从各团抽调部分知识青年去了这些工厂。 从农场到城市,从农工到工人,这对从城市下放到农场的知识青年来说,自是求之不得的事情。 我们团也抽调了几批知青去兵团编制的工厂,三连第一次就调走四是多名男女知青。 羡煞人也! 其中,有一名是文书。 连队的日常生产,各班、排干什么活,去哪干,都是头天晚上由连长、指导员,副连长、副指导员和文书在一起开会定好。插秧、割稻、挖沟、运输、打田埂以及拖拉机机械作业,所有的工作都有制定的数额定量。第二天一早,再由文书带领各位排长,按队部的分工和定额,将工作的任务量,按实际出工人数,在工地实地丈量分配给他们。文书记下事假和旷工人员名单,然后交给会计,扣发这些人的工资。病假需要医务室出示病假条,不扣工资。轻伤不下火线,还得干活。但可以不下水田,干旱活。 连队文书还兼任统计,日常工作除了给各班、排丈量分配工作量,还要兼顾检查各班、排和拖拉机等大型械的工作质量,监督返工,收发报纸、文件和书信,上报各种生产进度和数字,包括饲养班、耕田班的猪、牛、家禽等存栏数。验收临时工、家属工栽秧、割稻的工作质量和进度,也是文书的工作。 此外,文书还要通知召集班、排长会,发放连、排长们公用的低值易耗品(如煤油票、办公信纸、笔记本等),保管宣传队文艺演出的乐器、道具。 应该说,文书实际上的权利很大,工作量也大。 原文书调走,临走前他根据自己的观察,向指导员和连长建议:根据三连的实际情况,应该安排甄远东担任文书最为稳妥。 他的意见被罗指导员拒绝,赵连长没表态。 文书虽然工作量大,但毕竟是美差。 美差,就轮不上老知青。你有这个能力,也不让你干。 队部先安排退伍战士、一排的洪排长担任文书,三天下来,洪排长就坚决辞职。 后来队部又安排一名退伍战士干,干了两天,干不下去了。 文书的工作量大、累人是其次。但需要会写会算,能迅速丈量田亩,熟悉连队的地理环境各类庄稼土地的分布。这就难倒了很多退伍战士,何况,分工中工地的远近、庄稼的稀疏稠密、地况的干湿、栽秧秧地耙的均匀粗细与否,都直接涉及到劳动强度,会引发各班、排矛盾。而各班排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和关系,更加微妙。 退伍战士们根本不会处理这些事情,平衡不了这里面错综复杂的关系。 队部一连换了三个退伍战士,都干不下来。眼看才来的知青肯定也干不了,最后,队部领导才将目光放在我们老知青身上。 老知青中大多数人,不是出身成分不好,就是社会关系有问题,数来数去,数到了我头上。 我这个地道的小学本科毕业生,以前不经意间自学丈量田亩和打算盘,曾经被许多人讥笑,这下派上了用武之地。老母亲“人有百艺好防身”的谆谆教导,又在耳畔响起。老人的先见之明,来自社会生活的实践经验。 连队的会计是天长县的老知青孙大刚,保管员是阜阳的老知青秦正华,现在在加上文书让我担任,而且我们三人都相处得很好。这样一来,明显是知青得势,这实在让军人帮很不情愿。 会计孙大刚是老好人,但有原则。保管秦正华精明能干,有点脾气,但做事稳当、公平。对他两人,罗指导和赵连长都放心,唯独对我忧心忡忡。 我到三连时间短,他们只是在别人的嘴中听说过我,知道我名气很大,但并不了解我。 有人说我懒,爱无事生非,胆大妄为。还喜欢抗上、刁难领导。也有人说我为人正直,有能力,会处理事情。兵团成立前,三队“保孙派”里面的人,居然还有人将我说成是妖魔鬼怪,用我的名字来吓唬不听话的小孩。 据说,爱哭的孩子一听到我的名字就不敢哭了,不爱哭的孩子一听到我的名字就吓哭了。 嘿嘿! 总之,罗指导员和赵连长还比较实际,连队领导们通过研究,决定让我担任文书。 可能是“明知不是伴,事急且相随”吧,勉勉强强,先让我给他们解决燃眉之急再说。 我初任文书,一连三天下来,一切都很顺利。 第四天,罗指导员终于对我说,他一直在悄悄观察我,我丈量土地、分配全连工作的速度,每天都比调走的文书快半个多小时。 我笑笑,没说话。对我,这只不过是雕虫小技。 看起来他很满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