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搜索
热搜: 知青 活动
楼主: 拥抱快乐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编辑分享】萧红和萧军(转帖)

[复制链接]

848

主题

25万

帖子

110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109445
341#
 楼主| 发表于 2015-6-29 20:50:47 | 只看该作者
两萧到上海后,在鲁迅关怀下,已在文坛站稳,不再忧心衣食。1935年底出版的《生死场》,更是让萧红被赞誉包围,也收获了许多朋友。但为情所困时,只能独咽凄酸。她有时徘徊街头,也常去鲁迅家,身体很差,早生华发。胡风的妻子梅志在《爱的悲剧——忆萧红里》说,她在鲁迅家见到的萧红,有点心不在焉,“形容憔悴,脸都像拉长了。颜色也苍白得发青”。鲁迅身体衰弱,许广平家事繁多,有一次忍不住向梅志诉苦:“她天天来一坐就是半天,我哪有时间陪她,只好叫海婴去陪她。我知道,她也苦恼得很……她痛苦,她寂寞。没地方去就跑到这儿来,我能向她表示不高兴,不欢迎吗?唉!真没办法。”许广平的《追忆萧红》提起,有一次为陪萧红,没顾上给鲁迅关窗,致使他感冒发烧。她由此感慨:“一个人生活的失调,直接马上会影响到周围朋友的生活也失了步骤,社会上的人就是如此关联着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48

主题

25万

帖子

110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109445
342#
 楼主| 发表于 2015-6-29 20:51:38 | 只看该作者
萧红刚刚走到平顺处,又遇崎岖。不过,谁都不轻松呢,她也亲眼看到鲁迅病危时,许广平的忧心如焚、劳碌忙乱。一个人走得踉跄时,固然需要朋友扶持、慰藉,但情感的包包块块,最终还得靠自己慢慢掰细、揉化,旁人难以越俎代庖。萧红与许广平固然亲密,当她徘徊于一己哀伤、顾影自怜时,却忽略了对方的感受,甚至干扰到别人的生活而不觉察。不难看出,萧红在人际交往里一直没有克服情绪化与幼稚化的倾向。
    1936年7月,萧红、萧军决定暂时分开一年。她去日本后孤寂无聊,几番生病,又抽上香烟。写给萧军的信仍充满思念,常牵挂他的健康、起居。随后,萧军与她初到日本时同住的好友许粤华之间恋情疯长。许粤华是两萧的朋友黄源之妻,因经济原因提前回上海。1937年元月初,萧红写下《沙粒》,照例有说不出的落寞绝望,却又似乎已经被类似重创打击得有些麻木:“我的胸中积满了沙石”,“烦恼相同原野上的青草,生遍我的全身了。”
萧军回忆,他和许粤华清楚,因为“道义上”的原因他们没有结合的可能,所以都同意请萧红回来“结束这种‘无结果’的恋爱”。1937年初,萧红启程回上海。但感情创痕已深,矛盾依旧,她心绪恶劣至极。萧军则觉得,萧红“如今很少能够不带醋味说话了”,为着吃醋,“她可以毁灭了一切的同情!”他也幻灭,觉得萧红跟寻常女人到底并无两样。
    1937年秋,两萧在武汉认识端木蕻良,后者因长篇小说《科尔沁旗草原》颇受文坛瞩目。好友蒋锡金回忆,他们四人曾像兄弟姐妹般亲密,端木起初没有住处,还曾跟萧红夫妇同床挤了一晚。端木蕻良曾就读清华历史系,他的斯文秀气,跟萧军的粗犷豪放迥异其趣。他不像萧军那样经常贬抑萧红,对她还不乏仰慕。她对端木渐生好感,曾在他桌上写下“恨不相逢未嫁时”,并几次念给他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48

主题

25万

帖子

110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109445
343#
 楼主| 发表于 2015-6-29 20:52:28 | 只看该作者
1938年初,两萧与端木蕻良等作家前往临汾,又到西安,萧红发现自己怀孕了,仍坚决与萧军分手。她对聂绀弩倾诉:自己依然爱萧军,但做他的妻子太痛苦了,忍受屈辱太久,“我不知道你们男子为什么……要拿自己的妻子做出气包,为什么要对自己的妻子不忠实!”葛浩文的《萧红评传》认为:“多年做了他(萧军)的佣人、姘妇、密友以及‘出气包’”,萧红理所当然想中断这种关系,她曾经优柔寡断,此时如此坚决,“主要可能是因为端木的关系”。
    萧军帮助萧红脱险并涉足写作,此后他俩被鲁迅提携,一举成名。萧红命运的重大转折和她一生最持久的痛楚都来自萧军,可谓成也萧军,败也萧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48

主题

25万

帖子

110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109445
344#
 楼主| 发表于 2015-7-12 05:39:05 | 只看该作者
三、“我将孤寂忧悒以终生”
    1938年春,萧红与端木蕻良回武汉就同居了,5月下旬举办婚礼。这是不被祝福的婚姻,双方的亲友团都不以为然:两萧有共同的朋友圈,老朋友们对端木感情上不免排斥。他那种散漫、疏淡的风格,包括洋派、考究的装束,也让左翼作家们看不顺眼。端木的亲朋对他娶一个有复杂情感经历的孕妇则是又惊讶又惋惜。
    萧红在婚礼上对胡风等朋友说:“我对他没有什么过高的希求,只是想过正常的老百姓式的夫妻生活。没有争吵、没有打闹、没有不忠、没有讥笑,有的只是互相谅解、爱护、体贴。”
    端木蕻良与萧红恋爱、结婚前,也曾思虑再三:他未结过婚,萧红比他大一岁,身体不好,还怀着萧军的孩子。后一点恰好最让萧红心存感激,她说:像我眼前这种状况的人,还要什么名分,可端木却做了牺牲,就这一点我就感到十分满足了。
    萧红当年逃婚、同居、未婚先孕,在三十年代初的东北小城,何等令人惊骇,陈规旧俗被她漫不经心地抛诸脑后。然而,就算一路走来羽翼渐丰,结缘的都算新派文人,在掂量婚恋关系时,叛逆、放任如她,依然会不自觉地滑入传统思维与价值的坐标。或者说,所谓“人之常情”,到底无法回避,所以,先自“怯”了三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48

主题

25万

帖子

110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109445
345#
 楼主| 发表于 2015-7-12 05:40:01 | 只看该作者
四、天马行空,无拘无束
    萧红与张爱玲的早期经历有点相似:两个父亲都有一定文化修养,但性格冷酷、乖僻;她们的母亲俱少有暖意,且一个远走异国,一个早早过世,母爱同样缺失,跟继母的关系都不算融洽;两人都在囚禁中逃出父亲家,此后经历有别,却都一生孤绝。她俩的背后,几乎都空空落落,无所凭依。
    现代文学史上好些女作家的作品,拿今天的标准和口味看,实在不够引人入胜。阅读时需要换一层眼光,想到它们是新文学问世早期的产物,虽然粗疏、幼稚,却可以从中窥见那个时代的文学与社会风貌。不过,等到萧红和张爱玲横空出世,气象陡然一变,仿佛在起伏不大的高地上双峰耸峙,但见文气郁勃,云蒸霞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48

主题

25万

帖子

110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109445
346#
 楼主| 发表于 2015-7-12 05:40:52 | 只看该作者
张爱玲的代表作与萧红的《呼兰河传》,都有惹人沉溺其中、欲罢不能的魔力。她俩俱是难得一遇的天才,张爱玲二十岁出头惊艳文坛时,已经有丰满、严谨的中西文学储备,家世、阅历和早熟又给她镀上苍凉、世故之色。她像一个绣花大师,针针缜密,步步为营,也常有神来之笔,所以一枝一叶都粉底描金,精美曼妙;萧红没有经过多少专业训练,她虽然喜欢阅读,也说自己像香菱学诗那样,梦里都在写文章,但她的才华流露,却是随心所欲的成分居多,仿佛“春来发几枝”的天然、率性。她更像个采花女子,东一朵,西一朵,玫瑰也采,倭瓜花也摘,似乎漫不经心,不剔不砍,聚拢来却是鲜灵灵的一篮,正看侧看都赏心悦目。
    萧红的写作风格在《生死场》已基本奠定,鲁迅在《生死场》的序里夸赞道:“北方人民对于生的坚强,对于死的挣扎,却往往已经力透纸背;女性作家的细致的观察和越轨笔致,又增加了不少明丽和新鲜。”鲁迅准确地预言到:“她是我们女作家中最有希望的一位,她很可能取丁玲的地位而代之,就像丁玲取代冰心一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48

主题

25万

帖子

110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109445
347#
 楼主| 发表于 2015-7-12 05:41:44 | 只看该作者
到了《呼兰河传》,萧红的“越轨笔致”登峰造极。人人都惊讶,《呼兰河传》太不像小说了,它没有贯穿始终的人物和情节,情绪和语言又那么诗化、散文化。作者好像全无章法,凭兴之所至,将家族叙事、风俗长卷、私人经验等随意铺排。看似松散、零碎的七个章节,却勾勒了上世纪二十年代北方小城浑成而斑斓的乡土画面,既有万物求生求荣的喜悦快意,也有生存的酸涩残酷,还有无知者的可怜可憎,以及弱者(尤其是女性)的凄凉悲歌。
     年龄越大去看萧红,对她越多一丝怜惜。她去世时还未满三十一岁,却已经尝尽磨难:成年后的日子,大多在颠沛流离中度过,她总是被战火追赶,由北往南,不停逃离。那些穷愁潦倒、动荡艰辛,让萧红百病丛生。最后过早病逝,也是被香港的战火彻底摧毁。她不幸遭逢乱世,生死荣枯都不由自主。
    萧红临终前曾说:一生最大的痛苦和不幸,就因为自己是个女人。来自男权社会的伤害,生为女人的无奈,也带给她无限痛楚。她从祖父那里,“知道了人生除掉了冰冷和憎恶而外,还有温暖和爱”。然而,“世间死了祖父,剩下的尽是些凶残的人了”。小时候挨父亲打,都是祖父安慰她:“快快长吧!长大就好了!”1936年底,萧红独居东京,难抑凄伤:“‘长大’是‘长大’了,而没有‘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48

主题

25万

帖子

110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109445
348#
 楼主| 发表于 2015-7-12 05:42:38 | 只看该作者
细看萧红的经历,在某些人生的关节点,因个性独特导致的非理性选择,也让她不止一次置身绝境,仿佛立在悬崖,脚下的石头正摇摇欲坠。逃婚之后,萧红就脱离了当时传统妇女的生活轨迹,既有飘洒、恣意,代价也沉痛。有时不免假设,如果遵从父亲安排,成为汪家安逸、悠闲的少奶奶,萧红的一生会是怎样?有一点倒是可以肯定,一个循规蹈矩、安分随时的女子,绝不可能写出天马行空似的《呼兰河传》。
    女友白朗说萧红是个“神经质的聪明人”。她有忧郁、沉默、孤独的一面,跟朋友相聚也颇能尽兴尽欢,抽烟喝酒,聊天唱歌,样样拿手。丁玲对她的“少于世故”、“保有纯洁和幻想”的印象很深,也看出其稚嫩、软弱。耽于幻想、沉溺感性的人,往往冲动而不计后果。曾有朋友反对萧红跟端木相恋,说离开萧军也好,就不能独立生活吗?她反驳道,“我是不管朋友们有什么意见的……我自己有自己的方式。”她曾向聂绀弩抱怨端木是“胆小鬼、势利鬼、马屁精,一天到晚在那里装腔作势的”。不久却又跟端木结婚了。
萧红曾对朋友说,自己一生走的是败路,她感慨“女性的天空是低的,羽翼是稀薄的”。她看到了女性的困境和局限,却不晓得自己到底飞了多高。
    生活的脱轨,让萧红饱经忧患;文字的脱轨,却让《呼兰河传》不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48

主题

25万

帖子

110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109445
349#
 楼主| 发表于 2015-7-14 05:40:3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拥抱快乐 于 2015-7-14 05:43 编辑

                    萧红:文字与人生一起脱轨(2)
    前后两次,萧红都是怀着别人的孩子开始新的感情。固然可以看出她不乏魅力,但她也真是欠缺理性与“世故”,因而每每在无奈或无意时被推到逼仄处,难以转圜,或是给未来留下阴影,也未能拥有孩子。她曾去医院堕胎,因费用太高而作罢。蒋锡金鼓励她生下孩子,萧红泣不成声,说自己维持生活都很困难,再带一个孩子,就把自己完全毁了。
日军逼近武汉,1938年八九月,萧红夫妇先后抵达重庆。在宜昌时,她带着八个月身孕在码头绊倒,无力爬起,幸而被陌生人扶起。她过后对朋友感慨,自己总是一个人走路,好像命定要一个人走路似的。
    11月初,萧红到女友白朗在江津的家里待产,她情绪很坏,焦躁易怒,甚至对白朗及其婆母发脾气,让老太太难以接受。她生下一个男婴,三天后死亡。回重庆时,萧红苦笑着对白朗说:“我将孤寂忧悒以终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48

主题

25万

帖子

110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109445
350#
 楼主| 发表于 2015-7-14 05:42:36 | 只看该作者
萧红夫妇搬到北碚才安顿下来,端木蕻良在复旦当兼职教授,也作编辑,两人都有固定稿费收入。重庆岁月是萧红生活最安稳的阶段,虽然已出现肺结核症状,但她写作量不低,长篇小说《马伯乐》就在那时动笔。
    1939年秋萧红完成长篇散文《回忆鲁迅先生》,在所有纪念文字里,她写得最鲜活灵动。一来,她有得天独厚的条件,近距离观察过日常生活里的鲁迅——她与萧军曾每天晚饭后去鲁迅家,像家人一般自由出入。旁人的文章,或着意凸现鲁迅的横眉冷对,或高屋建瓴、宏大叙事,她却是从零星细节和片段场景入手,看似信马由缰,一如她惯用的散碎笔法,却写出了鲁迅温厚、细腻、包容的那一面,也写出了鲁迅和许广平家常过日子的烟火气。她将鲁迅给人的冷峻、坚硬、偏激印象,添上了灶火一样的暖黄色;二来,她投注了深厚感情。被鲁迅一家接纳、关爱,令萧红找到难得的情感慰藉和安全感。她也从鲁迅身上找到理想父亲、理想男性的形象。牛汉口述、何启治、李晋西采写的《文坛师友录》提到与晚年萧军的交谈:“从萧军的口气也证明,萧红跟鲁迅的关系不一般,太不一般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技术支持:信动互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 京ICP备120251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847号 )

GMT+8, 2024-11-16 00:22 , Processed in 0.182011 second(s), 21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