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楼主: 杨七芝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金风相送到瑶台》杨七芝文集2014马年新版1.2..

[复制链接]

454

主题

1645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0773
361#
 楼主| 发表于 2015-3-3 12:13:09 | 只看该作者

     
   2002年烟花三月下扬州向梅老师学习古琴

《金风相送到瑶台》013师生情谊如山重
   

      4. 长忆琴缘中

                         杨七芝 纪实文 前言



广陵琴韵,悠悠流长······
纵观1800年前南北朝广陵散的记载,到现代梅日强老师第十一代广陵琴派的传承,所创导的风格为“绮丽细腻、跌宕多变、刚柔相济、音韵并茂”兼收浙派之“豪放清雅”、川派之“激荡狙狂”、金陵派之“文雅高逸”等等特长,最终自成一家。




广陵琴派主张音正韵和,清远古穆,自然与修为兼集。
琴乐主要受儒家中正和平,温柔敦厚,“德音之谓乐”,它又和道家顺应自然,大音希声,清微淡远等思想吻合。
传统琴曲用五正音,正是儒家中和雅正思想在音乐上的落实,而清虚淡静的风格与意境则为道家思想的反映。

诚然,寓有写情,借景抒情,拟物喻人,融情入景等境界为最高。
然而,大乐无声,大象无形,故大琴家无名亦不足以叹憾!但是,广陵琴脉岂可无继无传无闻于清高呼?故而先师风雨人生,冰雪梅花,集社会贤达与精英于雅室,弹琴汇会,教琴教心倾吐情志,寄托胸怀······




这,就是广陵琴派一脉相承的责任感和踏实感,凝聚成生生不息的一股传统文明和修生养性的源泉,使之成为现代“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似幽兰飘香在环宇······
琴以明心见性,传播大自然与人类的真善美,传达贵相知音的无限生机,传扬立言立行德艺双馨的精神力量。



这,也就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古琴文化的博大精深,从盘古开天,伏羲辟地和创制琴器直至春秋战国时期俞伯牙与钟子期“千金易得,知音难觅”的感人故事,“高山流水”、“阳春白雪”“平沙落雁”“关山月”“秋风词”等的动人琴曲,始终成为人世间割不断、舍难去的琴中奇缘。故而,在缅怀老师的七周年之日,学生呕心含泪写成一万八千字的纪实回忆录《长忆琴缘中》,有待出版。



注:我的琴缘故事仅是觉悟中的一折,此文已传交扬州周霞女士,
周霞心灵手巧是老师精心养育,身前指教十几年的嫡系传人。
谨以那文纪念我们最最敬爱的先师梅日强大师。
谨以那文献给海内外我的广陵派琴友们。




  广陵派弟子 杨七芝于2010.8.8. 三清山书画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744

主题

6万

帖子

136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363067
362#
发表于 2015-3-4 08:01:29 | 只看该作者
杨七芝 发表于 2015-3-3 12:04
祝福元宵节快乐!

元宵节快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744

主题

6万

帖子

136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363067
363#
发表于 2015-3-4 08:05:49 | 只看该作者
杨七芝 发表于 2015-3-3 12:13
2002年烟花三月下扬州向梅老师学习古琴
《金风相送到瑶台》013师生情谊如山重     
      4. 长 ...

广陵风韵格调高,
大音稀声传承妙,
广收各家真长处,
自成风格千载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54

主题

1645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0773
364#
 楼主| 发表于 2015-3-5 16:46:40 | 只看该作者
龙行天下 发表于 2015-3-4 08:05
广陵风韵格调高,
大音稀声传承妙,
广收各家真长处,

多谢龙版在春寒料峭跟帖点评,好诗!好境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54

主题

1645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0773
365#
 楼主| 发表于 2015-3-17 19:10:4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杨七芝 于 2015-3-17 20:50 编辑

《金风相送到瑶台》013师生情谊如山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54

主题

1645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0773
366#
 楼主| 发表于 2015-3-17 19:46:5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杨七芝 于 2015-3-17 20:06 编辑
杨七芝 发表于 2015-3-17 19:10
《金风相送到瑶台》013师生情谊如山重
5.诗 在 呼 唤记叙散文杨七芝

(上接)

       三天后我病刚好,想到决不辜负老人的一片坦诚相约,即怀揣着对老前辈老学者的无限崇敬心情,我与先生终于踏上了去浦东德州路的地铁,心中释怀了!下车站是成山路,老远就听到鲍国裕在招手呼喊我们;来到不远的花园小区,抬头一看,一幢二层楼阳台上咏新已在大声地招呼我们,多么感激主人家的热情周到善良可亲呀!
       推门进屋,是大套现代化明亮宽敞的奶油色基调住房,小厅连大厅直达南窗阳台,可观可息心情豁达!只见南面的组合式沙发上忽地站起一位身材高大,仪表堂堂,英俊儒雅乐呵呵的老学者,他双眸有神,耳聪目明,满脸白里透红,笑迎着我们,握手介绍。听到他宏亮的声音,见着他乌黑的头发,一身毕挺玄蓝中山装,犹如一位30年代堂堂正正的文学专家。假如咏新不告诉我是她父亲,我们简直不敢相信!起码年轻十几岁。所以,修身养性,道德文章,王老先生确实是我们的楷模。

      很快,我们与王老一见如故、相见恨晚,享坐在客厅沙发上的刘老师己和王老聊得神采飞扬,满面红光,真是知音难觅。可惜岁月不能倒流,否则我们还能在学府里聆听到王老的精彩讲学。我赶紧抓住机遇留下了珍贵的合影,国裕还不惜辛劳地录制了光盘,那是永恒的留念!
       老学者们倾吐衷肠如诗如画,追根溯源谈得滔滔不绝,层出不穷又理念精邃。在爽朗的笑声中,这一场 “诗在呼唤”优雅激情的场面达到了物我两忘,天地人顺达的高潮。
       我和咏新,国裕仨人在后厅谈学画的基础,我觉得国裕学画很有前途,于是,我一点不保守地认真讲授起来,边教边画,不觉中我己画成水墨“姐妹松”画稿,即刻表示赠送他们,他俩高兴起来、一刻不停目不转睛地听,认真地学。那是老者的精神力量在感动鼓午我们要勤学苦练。
       诗性画情就在这一天不平常的时刻产生彼此呼唤的韵律和兴致!宛如涓涓长流的泉水清澈可鉴。令人惊羡的是,这张徒稿被王老看得又入诗境:

                                  观《七芝女士仿明画家山水图口占》

                                  层峦翠嶂接云天,玄宰遗风展眼前;
                                  写意超凡惊伯虎,杨门巾帼胜先贤。
      
       见得他当场书法诗韵的精湛和褒扬我,我不胜惭愧汗颜,感激前辈的厚望,勉励我今后再接再励务须奋发图强。
       轩畅的屋内气氛高涨热烈吉祥和谐,王老从口袋里拿出他历年来的诗集小本,耐心地一首首念给我们听,深入诗境情感丰富,我能理解一生心血与努力的老者心情,多么希望他能出诗集流传后代,发扬光大华厦古典文化的意蕴。
       长者们不厌其烦不亦乐乎地在饮茶论文,一首高越一首地铿锵活跃,一曲胜过一曲地赋诗咏词,我们常常听得像坐“飞机”不堪负重、实后悔自己少年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可怜境遇。


       刘老师出于扬州才子之乡,王老先生出于盐城文化之城,那儿的乡风民俗皆是以读书为荣,以文化为先,怎么不像李白,杜甫的诗仙,诗圣呢?一个潇洒开朗,一个气宇轩昂,不用吟:“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倒是应得;“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遥吟俯唱,逸兴遄飞。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墜青云之志。”······多么感人肺腑、阐明理性,多么表白心声、焕发新生的真挚呀!



       大家从日出谈到日落,咏新为我们操持宴席美味佳肴大显厨艺特别辛苦真切,难以忘怀。文人相亲、相依相伴不想分手、也得分手,知音忘年、不愿离席、也得回家、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那么,天下也应有永恒在一起的诗词连手、惺惺相惜;延续文人之间的文化底蕴与文学魅力,为铺展永远明亮的“心灵之约”落英缤纷,美满胜收!“登斯楼也,则心旷神怡,宠辱尽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也”是“诗在呼唤”的今古友谊,盘旋天体、萦回膺海······

       诚然,两位老学者心灵的呼唤,仍就沉浸在诗史画源里:

                                      王乃一诗四首
益友欣逢乐事稠,倾谈促膝浦江头;
恭聆一席精深语,远胜寒窗苦十秋。
雪泥爪印岂能忘,劳燕分飞各一方;
但愿南山松挺拔,精神矍铄永康强。
三清景色实非凡,媲美黄山足可堪;
沉睡亿年逢伯乐,终教仙境展人间。
小聚申城相见晚,临行惜别谢赠诗;
                         天涯虽隔存知己,青鸟频传是所期。

                                     刘鹏飞诗二首
谈诗不觉星斗转,论道忘机乐其中;
人间能得一知已,不枉此生苦飘蓬。
江苏才子王乃一,执教文科振华东;
我居深山无由见,一朝拜谒钦高风。


      
       高风亮节,气度非凡。我爱读他们的佳诗,更爱读懂那诗中语言精炼,寓意深长的人情味十足的精神世界!久旱盼甘霖,才高遇知音,衷心祝福我们的老寿星,老三清在诗心焕发的畅和中,老有所为,老有所乐,更加幸福快乐,健康长寿!


                                                三清山书画院 杨七芝
                                                写于 2011.6.1修改于2013.2.2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744

主题

6万

帖子

136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363067
367#
发表于 2015-3-18 08:54:02 | 只看该作者
七芝佳作引诗作,
大才老者以诗说,
酿成沪上诗画会,
众多佳诗慰心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54

主题

1645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0773
368#
 楼主| 发表于 2015-3-19 17:17:49 | 只看该作者
龙行天下 发表于 2015-3-18 08:54
七芝佳作引诗作,
大才老者以诗说,
酿成沪上诗画会,

龙版好诗!您的快速激情与诗意也是令人羡慕敬仰的,多少年的日日揣摩是大家可望而不可及的风格,佩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744

主题

6万

帖子

136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363067
369#
发表于 2015-3-20 07:56:25 | 只看该作者
都是你们的大作给出的灵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54

主题

1645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0773
370#
 楼主| 发表于 2015-5-15 18:35:5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杨七芝 于 2015-5-18 15:20 编辑


《金风相送到瑶台》013师生情谊如山重

6.枯木逢春 柳岸花明

——追思一代宗师谢稚柳(纪实文共8小节

[size=34.400001525878906p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技术支持:信动互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 京ICP备120251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847号 )

GMT+8, 2025-8-3 17:26 , Processed in 1.248002 second(s), 21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