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搜索
热搜: 知青 活动
楼主: 半醉汉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大圹圩农场十二年

[复制链接]

96

主题

387

帖子

7765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7765
361#
 楼主| 发表于 2015-6-6 20:23:23 | 只看该作者
    这天,李某正在大田干活,团里的通信员找到她,交给她一封电报。李某拆开电报,一看,顿时吓得魂飞魄散。她嚎啕大哭,惊天动地。
    原来电报没标点符号,李某将接到的家里发来的电文,看成是“李某死家人,不到不能出棺。”
    本来李某这两天跟丈夫怄气,是不跟丈夫说话的,这时也顾不得赌气了。她急急忙忙赶回家,一把鼻涕一把泪,对丈夫说,不好了,我家里死人啦!我要回去奔丧呀,我不回去家里都不能出棺啊!
    李某丈夫吓一惊,忙问你家谁死了?
    李某也说不清楚,电报没说谁死了,只说“李某死家人”。
    李某边哭,边跟丈夫一起分析。是啊,我家谁死了呢?
    李某怨声载道,不断埋怨发电报的人粗心大意。
    李某丈夫心想,怪事?我刚给她家发电报,说她死了,结果她家还真有人死了?
    而且还不说谁死了,于是,李某丈夫就找李某要电报看。
    李某哭哭啼啼将电报交给丈夫。
    李某丈夫一看,明白了,是老婆将电文的标点符号挪位了。
    李某丈夫断定,老婆家里发来的电报是“李某死,家人不到,不能出棺”,是怀疑李某的死因。肯定老婆是将电文看成了“李某死家人,不到不能出棺”,于是就以为是自己娘家的家里死人了。
    李某丈夫这就知道,老婆娘家要来人了。
    李某丈夫也不敢笑,也不说穿,他磨磨蹭蹭地假装收拾行李,做出要陪老婆回娘家奔丧的样子。
    他糊弄老婆说,明天上路是来不及了,我们得准备收拾一下,安顿好家里的一些事情,后天我就陪你上路回家奔丧。
    李某丈夫是计算了对方的行程和日期,估计明天下午,老婆娘家的人就能赶到。
    第二天,李某丈夫准备了不少好菜,等待老婆娘家来人。
    李某不知道丈夫的心思,见丈夫烧了这么多好菜,一个劲骂丈夫不讲良心,自己家死人了,丈夫还有心情大吃大喝。
    李某丈夫居然在要吃晚饭的时候,还买了两瓶酒!
    这几乎要把李某气死。
    李某要不是求着丈夫陪她明天一起回娘家奔丧,两个人又要吵起来。
    李某丈夫刚将饭菜做好,李某两个哥哥千里迢迢赶到了。
    两位哥哥一见妹妹好好的,悲伤的心情转为欢喜。二人心里都有了数:肯定妹妹和妹夫闹意见,妹夫生气,谎称妹妹死了,骗我们来为他评理。
    李某也奇怪,家里都死人了,你俩怎么还有闲心到我这来?再一想,肯定是来接我回家的。
    于是李某忙不迭哭着问:“哥!你俩咋来了?俺家谁死了?”
    李某大哥生气地说:“俺家你死了!”
    等李某弄清楚原因,又好气又好笑。她对丈夫发狠说:“等俺哥走了,老子要狠狠揍你一顿!”
    好在李某的两个哥哥通情达理,有涵养,也会做人。
    他们没有难为妹夫,而是将自己的妹妹批评了一顿。

一生钟爱诗书画 半世消磨烟酒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744

主题

6万

帖子

136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363046
362#
发表于 2015-6-7 07:37:40 | 只看该作者
一封电报没标点,
错误断句泪涟涟,
幸好哥哥及时到,
批评妹子方化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1172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1999
363#
发表于 2015-6-7 19:40:30 | 只看该作者
电报按字数收费,人们发电报是惜墨如金。清末电报刚传入中国,状元洪钧创造了韵目代替日期的方法,就是为了节省电报费用。例如“马”代替“二十一”,可以节省两个字。后来的马日事变就发生在21日。记得七十年代,电报一个字3分钱,人们又没有状元的文采,字用得少就容易引起误会。曾经看过电影《黑炮事件》,男主角是工程师,酷爱下象棋。出差时一枚黑炮棋子丢失了,他发了一封“寻找黑炮”的电报给旅馆。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警惕,以为是什么秘密武器。公安局立案侦查,单位也将他停职,结果虚惊一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3

主题

8928

帖子

2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22231
364#
发表于 2015-6-7 21:45:40 | 只看该作者
半醉汉 发表于 2015-6-6 20:23
这天,李某正在大田干活,团里的通信员找到她,交给她一封电报。李某拆开电报,一看,顿时吓得魂飞魄散 ...

      标点符号学好用好是件不容易的事情。断句也是知识~   李某的丈夫发这样的电报感觉真是不妥。
      这也可以说成是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744

主题

6万

帖子

136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363046
365#
发表于 2015-6-8 07:39:35 | 只看该作者
麻沙老农 发表于 2015-6-7 19:40
电报按字数收费,人们发电报是惜墨如金。清末电报刚传入中国,状元洪钧创造了韵目代替日期的方法,就是为了 ...

老农联想总丰富,
随即说些故事补,
大伙看得挺高兴,
各自发言补不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6

主题

387

帖子

7765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7765
366#
 楼主| 发表于 2015-6-8 08:04:52 | 只看该作者
麻沙老农 发表于 2015-6-7 19:40
电报按字数收费,人们发电报是惜墨如金。清末电报刚传入中国,状元洪钧创造了韵目代替日期的方法,就是为了 ...

       老农的回帖,使我想起汪精卫的“艳电”。
       汪兆铭(汪精卫)在中国政坛叱咤风云多年。抗日战争时与日本勾结,沦为大汉奸。
       这件事,要从汪精卫那封著名的“艳电”说起。
       1937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汪精卫被举为国防最高会议副主席、国民党副总裁、国民参政会议长,党、政权势均在蒋介石之下。一贯以孙中山继承人身份自居的汪精卫对此不满,于1938年12月潜逃越南,发表“艳电”,公开投降日本。
       1938年12月29日,汪精卫致电国民党中央党部、蒋总统和中央执监委,全文如下:
重庆中央党部,蒋总统,暨中央执监委员诸同志均鉴:
       今年4月,临时全国代表大会宣言,说明此次抗战之原因,曰:“自塘沽协定以来,吾人所以忍辱负重与倭国周旋,无非欲停止军事行动,采用和平方法,先谋北方各省之保全,再进而谋东北四省问题之合理解决,在政治上以保持主权及行政之完整为最低限度。在经济上以互惠平等为合作原则。”
       自去岁7月芦沟桥事变突发,中国认为此种希望不能实现,始迫而出于抗战。顷读倭国政府本月22日关于调整中日邦交根本方针的阐明:
       第一点,为善邻友好。并郑重声明倭国对于中国无领土之要求,无赔偿军费之要求,倭国不但尊重中国之主权,且将仿明治维新前例,以允许内地营业之自由为条件,交还租界,废除治外法权,俾中国能完成其独立。倭国政府既有此郑重声明,则吾人依于和平方法,不但北方各省可以保全,即抗战以来沦陷各地亦可收复,而主权及行政之独立完整,亦得以保持,如此则吾人遵照宣言谋东北四省问题之合理解决,实为应有之决心与步骤。
       第二点,为共同防共。前此数年,倭国政府屡曾提议,吾人顾虑以此之故,干涉及吾国之军事及内政。今倭国政府既已阐明,当以日德意防共协定之精神缔结中日防共协定,则此种顾虑,可以消除。防共目的在防止共产国际之扰乱与阴谋,对苏邦交不生影响。中国共产党人既声明愿为三民主义之实现而奋斗,则应即彻底抛弃其组织及宣传,并取消其边区政府及军队之特殊组织,完全遵守中华民国之法律制度。三民主义为中华民国之最高原则,一切违背此最高原则之组织与宣传,吾人必自动的积极的加以制裁,以尽其维护中华民国之责任。
       第三点,为经济提携。此亦数年以来,倭国政府屡曾提议者,吾人以政治纠纷尚未解决,则经济提携无从说起。今者倭国政府既已郑重阐明尊重中国之主权及行政之独立完整,并阐明非欲在中国实行经济上之独占,亦非欲要求中国限制第三国之利益,惟欲按照中日平等之原则,以谋经济提携之实现,则对此主张应在原则上予以赞同,并应本此原则,以商订各种具体方案。
       以上三点,兆铭经熟虑之后,以为国民政府应即以此为根据,与倭国政府交换诚意,以期恢复和平。倭国政府11月3日之声明,已改变1月16日声明之态度,如国民政府根据以上三点,为和平之谈判,则交涉之途径已开。中国抗战之目的,在求国家之生存独立,抗战年余,创巨痛深,倘犹能以合于正义之和平而结束战事,则国家之生存独立可保,即抗战之目的已达。以上三点,为和平之原则,至其条例,不可不悉心商榷,求其适当。其尤要者,倭国军队全部由中国撤去,必须普遍而迅速,所谓在防共协定期间内,在特定地点允许驻兵,至多以内蒙附近之地点为限,此为中国主权及行政之独立完整所关,必须如此,中国始能努力于战后之休养,努力于现代国家之建设。
       中日两国壤地相接,善邻友好有其自然与必要,历年以来,所以背道而驰,不可不深求其故,而各自明了其责任。今后中国固应以善邻友好为教育方针,倭国尤应令其国民放弃其侵华侮华之传统思想,而在教育上确立亲华之方针,以奠定两国永久和平之基础,此为吾人对于东亚幸福应有之努力。同时吾人对于太平之安宁秩序及世界之和平保障,亦必须与关系各国一致努力,以维持增进其友谊及共同利益也。
       谨引提议,伏祈采纳!                                                                                                                               汪兆铭,艳。
       这封电报,是汪精卫公开投入日寇怀抱的铁证。电报声明支持对日妥协的政策,宣布接受近卫声明提出的“善邻友好、共同反共、经济提携”三原则,还以凌驾于国民政府之上的姿态,向国民党总裁蒋介石及全体中央执行、监察委员劝降。
       至此,举国上下,讨逆之声彼伏此起。
       这封电报之所以叫“艳电”,是电报的最后署上的“艳”字,故被称为“艳电”。
       为什么在署日期时不写29日,而用一个“艳”字来代替呢?
       这是因为当时发电报使用的是“韵目代日”方法产生的。
       清末政府在使用电报之初,电报费按字论价,十分昂贵。为节约用字,人们发明了一种新的记录日子的办法,用地支代替月份,用韵目代替日期,叫做“韵目代日”。这种标明日期的方法,在电报领域一直延用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期,前后使用了70余年。
       韵目是中国传统音韵学中概念,要学写诗词,首先要学韵书,知道怎么押韵。从《韵目表》中挑选出来代替日期的韵目,总共有30个,分别代表30天。又添上一个 “世”字,代表31日。这样,用31个字分别代表31天。这种富有诗意的记录日子的方法在当时非常流行与方便。后来,白话文兴起,“韵目代日”才被淘汰。
       我国历史上一些著名的事件都是以此命名的,如:1927年5月21日的“马日事变”,“马”代表21日。1938年11月12日夜的“文夕大火”,“文”代表12日。1940年10月19日的“皓”电,“皓”代表19日等等。
       而“艳”字代表29日,故汪精卫的那封电报被称为“艳电”。

一生钟爱诗书画 半世消磨烟酒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744

主题

6万

帖子

136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363046
367#
发表于 2015-6-9 09:17:15 | 只看该作者
忽而想起说精卫,
只为导出艳字委,
当年韵目代日事,
七十余载使用归。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6

主题

387

帖子

7765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7765
368#
 楼主| 发表于 2015-6-9 15:48:58 | 只看该作者
六十三,《南京之歌》邓丽君歌曲和林彪叛逃
    一九七一年夏一天晚上,连队稻场上聚集着一些各地的男女知青在谈天纳凉。
    屋子里太热,而屋外四周都是水田,到处都是蚊子,实在没地方可去。原先在二连王台孜,队部旁边就是高邮湖大堤坝,时有湖风徐来,很凉快,还可以观赏天光水色。
    而三连在大圹圩中心,四下一望无边的都是水田。要纳凉,只有到稻场。
    好在稻场是水泥的,很干净,还有篮球架。假如是月夜,也有人在夜晚练习投篮。
    我住的里也热,酷暑难耐,我来到稻场和这些新知青在一起在闲聊。
    这时有个上海男知青在稻场旁边小声唱歌。
    歌词是:啊,南京,我可爱的故乡。啊,南京,何时才能回到你的身旁?蓝蓝的天上,白云在飞翔。美丽的扬子江畔,是我可爱的南京古城我的家乡。啊,彩虹般的大桥,直耸云霄,横跨长江。威武的钟山,虎踞在我的家乡……
    当时,我被这首歌忧伤的情感和优美曲调,深深地感动了。
    这个唱歌的上海知青告诉我,这首歌叫《南京之歌》。
    当晚,我夜不能寐,写一支套曲——《知青月》
曲曰:
    [南吕][一枝花]空怀凌云志,含泪别故园。少小逼种田,下乡上山。四野荒原,搭草棚扎营盘,那管他众男女身娇软。苦劳力春种秋,多少次梦回乡关
    [梁州]饱尝尽凄凉饥寒,度日月困苦艰难,囊中羞有家难还。万里神州,红旗招展,标语口号,铺地盖天。整日介西苦难,乎乎忠心赤胆。愁的是大雪纷飞衣尚单,怕的是父老母衰泪涟涟,喜的是赊酒菜故人访探。暗自许愿,憨畅想再返学府院,同窗携手言欢。何时握笔把墨研?能沉浸书案?
    [尾]谋稻粱红尘无人问冷暖,豆蔻年华忒难堪。读唐诗怕批封面贴毛选,可怜可叹,三十里乐颠颠走来回把《望乡》看。
    当然,此曲不能示人,我只敢将曲子拿给少数铁杆哥们看。倘若被那些极左的军人知道,我必然没好果子吃。
    我心想,《南京之歌》如此出名,作者肯定要倒霉。
    后来我得知此歌作者是南京的知青任毅。
    果然,我们很快就听到任毅因写这首歌曲,被当成现行反革命抓捕入狱的不幸消息。
一曲游子怀念亲人故土的歌曲,有的只是乡愁情思,怎么就了反革命了?
    毛泽东时代的血腥政治统治,由此可见。
    现在,每当看见一些当年的知青们,在写文著述歌颂“上山下乡”时,我就从心底里就产生厌恶和冷笑:你们说的是真话吗?

一生钟爱诗书画 半世消磨烟酒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744

主题

6万

帖子

136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363046
369#
发表于 2015-6-10 08:20:11 | 只看该作者
夏夜歇凉在场院,
南京之歌首听见,
小伙填词已几首,
暗地悄悄作交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1172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1999
370#
发表于 2015-6-10 15:48:34 | 只看该作者
《南京之歌》流传甚广,我们大队一位知青不知从哪里抄来曲谱和歌词,就在知青中传唱起来。其中的思乡之情令大家感同身受。当时不知道作者何许人也,更没想到作者因为这首歌身陷囹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技术支持:信动互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 京ICP备120251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847号 )

GMT+8, 2024-6-20 13:48 , Processed in 0.192011 second(s), 20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