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搜索
热搜: 知青 活动
楼主: 北山峰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为了难忘的纪念

[复制链接]

45

主题

1238

帖子

3599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599
371#
 楼主| 发表于 2015-9-19 10:20:1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北山峰 于 2015-9-19 10:21 编辑


     种西瓜靠一个人不行,老许要了孟祥青给他当助手,孟祥青自己正好也有心思学种西瓜,俩人一拍即合。种西瓜和种一般的粮食作物大不一样,对地的要求很讲究,施底肥不能用羊粪、茅粪,只能用骡马粪,西瓜做胎后,要追豆饼或棉籽肥,这样种出的西瓜才甜。从春天种上西瓜的那时起,老徐和孟祥青不再参加队里的其它劳动,一门心思的种西瓜。按现在的说法就是俩人承包了种西瓜的活儿,不过没有奖励和处罚罢了。老徐这个人责任心特别强,头一回在谢家庄揽上种西瓜的活儿,他格外的加小心,生怕出一点差错,孟祥青忠厚老实干活实在,有他做助手老徐特满意。
     种瓜有些讲究,一般不让人进瓜地,特别是不允许妇女进瓜园,这主要是怕妇女擦的化学用品对西瓜的生长有影响。队长特别嘱咐女知青不要去,这引起了女生的不满,说队长讲迷信歧视妇女,说她们从小只吃过西瓜没见过瓜是怎么种的,特别想看个究竟。队长没办法说服她们,只好下了死命令,谁要是去就批评谁,坏了种西瓜的大事谁负责。队长还让社员们嘱咐各家的孩子不要到西瓜地去玩,以免孩子们祸害瓜秧。
     队里头回种西瓜,社员们很好奇,只要见了老徐和孟祥青,准说的是西瓜的话题。他俩看大家都这么关心,总是不厌其烦的说说西瓜生长的情况,有时也讲一些种瓜的技术,社员们很感兴趣。
     西瓜长的很快,仅一个多月就爬出了蔓,开了花,结开了小瓜。为了让小西瓜能顺利的生长,老徐和孟祥青精心管理,轮流住在西瓜园。到西瓜开始成熟时,他俩白天一边收拾瓜地,一边帮助顾客选购早熟的西瓜,到了晚上一起在园子里看瓜,干这活儿比在大地辛苦多了。
     西瓜正式开园后,老徐请队委会的干部们来品尝。果不其然,老徐押的西瓜不仅又甜、又沙,而且个头还大,大多数瓜在七、八斤以上,大家品尝后异口同声的连声称赞这瓜真甜,好吃、好吃、真好吃。为了能多给队里带来些收入,除了队委会的干部尝了尝鲜外,队里的其他人要等些日子才能吃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5

主题

1238

帖子

3599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599
372#
 楼主| 发表于 2015-9-19 10:26:06 | 只看该作者

     那年,古县公社只有两个生产队种了西瓜,附近的石壁公社和永乐公社也各有一个队。谢家庄周边十里内,独此我们一家有西瓜,而且我们的瓜地离公路很近,地理位置优越,按说瓜应该卖的不错。可是开园后很少有人到瓜园买瓜,分析其原因还是这里的人太穷,开园十几天了只卖了百十个瓜,要按这个速度卖下去瓜非得烂在地里不可。眼看大量的西瓜进入成熟期,这下可让老徐伤透了脑筋,也让队干部们犯了愁。老徐心里比谁都清楚,这事光靠他自己没能力解决西瓜的销路问题,他没有直接向队长提出开会研究的建议,而是让我向队长转达他的意思。为此,队长赶紧召开队委会专门研究西瓜销售问题,老徐不得已破例参加了会议。  
      那时候是在计划经济年代,别说农民了,就是城里人也没有几个有经济头脑的,更何况山里的农民呢。会开始了,除了队长简单的说了说西瓜销售的情况外,半天没人说话,只听到人们一声接一声的叹息声。副队长二妮没说怎样卖西瓜的事,到先发起了牢骚,说当初就不该种西瓜,他这一说作朋也随声附和。顺子和东发算是比较聪明的,可他们也想不出太好的办法卖西瓜。还是队长有魄力,他鼓励大家不要怕这怕那,不要埋怨,不要推脱责任。他说:“如咱们的瓜不好,那咱们就没办法了,该咱们倒霉。可咱们种的西瓜又甜、又沙,谁买了谁夸,没人后悔,这就是好的条件,只要大家多动动脑筋我看能想出好的办法来。”他这么一说会场的情绪骤然变的活跃了,大家七嘴八舌的议论起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5

主题

1238

帖子

3599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599
373#
 楼主| 发表于 2015-9-19 10:27:5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北山峰 于 2015-9-19 10:29 编辑

      我是队里的政治队长,文化水平又最高,队长和发特意让我说说我的想法。我虽然刚刚走向社会,又没有这方面的经历,但我经过认真的思考,还是谈了个人的看法。我说:“大夏天的谁也想吃西瓜解渴,可是咱们这一带农民大多数都很穷,连日常生活都顾不了,哪还有闲钱买西瓜呢,要想把西瓜卖出去,就要找我们这里能买的起西瓜的人群。往近了说,古县街上有公社干部、社直机关的干部、职工等挣工资的人,虽然他们的工资低,但总比农民有钱,古县大队副业多,那里的社员也比山里的农民好过。往远了说,到县城里去卖瓜也行,这也是一条路。还有一条路就是在村下的公路上设点,把从公路上过往的行人抓住。附近各村的农民也不一定没人买瓜,好一点的大队,如比较富裕的西庄大队可能好卖些。”
       我这一翻话打破了沉静的气氛,说得大家来了劲,人们七嘴八舌的议论开来。顺子抢着大声的说:“我有一个主意看行不行,让山里的农民拿现钱买西瓜不容易,要是能让他们拿粮食、鸡蛋什么的换准能把西瓜推出去。”东发说:“实在不好卖,不行就赊帐,总比让西瓜烂在地里强。”作朋说:“这卖瓜光靠瓜园的俩个人绝对不行,以前咱们的劳动力少,遇上这事那就得倒霉,地里的活还忙不过来呢,哪儿抽的出劳力卖西瓜呢?现在咱队的劳动力这么多,不行让妇女干地里的活,男的都出去卖西瓜。”二妮又说:“都出去卖西瓜,哪有那么多秤呢?”顺子接着二妮的话说:“那还不好办,那就到外村满处借呗,反正没秤没法作买卖。”老徐是个非常聪明的人,听了大伙的议论心里有了底,他也忍不住说了自己的想法。他说:“我也不是队里的干部,按说没有我发言的份,可瓜是我提议种的,我也不得不负责任。”大家都知道老徐过去是个很有本事的大队干部,他不说是不说,要说起来还真有水平。他刚一发言大家赶紧静了下来,目不转睛的看着他,仔细的听他讲话。老徐说:“我今天有点放肆,说得对不对的地方大家多担待。我有几个想法,一个是西瓜马上要大量上市了,必需尽量多抽些劳力卖瓜。由副队长二妮具体负责组织卖西瓜比较合适,和发队长最好留在家里领导生产,省得大队和公社说队长不误正业。另一个是分几条路卖瓜,在公路上设一个点,在古县街上找个好位置设一个点,这是两个固定点,再就是担着担子走村串户设几个流动点。县城离咱们这儿太远,费用大成本也高,去不去看情况再定。我们出去的人多需要的秤也多,但咱村只有两杆秤,定点卖瓜必须得有秤,这样咱们至少还得到外村再借两杆秤。至于其他流动卖瓜的那好办,在瓜地里事先秤好,在瓜上刻上分量不就得了吗。还有就是卖瓜的价钱,一般定为三分一斤,当天卖剩下的瓜,天黑以前尽量处理掉别再往回拉了,价钱可以降到二分钱。老徐的一翻话说的大家兴趣更浓了,连连点头称是。
     队长看大家说的差不多了,最后拍起了板。他说:“老徐说的几点想法我都同意,就按他说的办,他没说到的我再补充一点。咱们出去卖瓜不管是定点的还是流动的都要俩人一组,这样可以互相照顾少出麻烦。卖西瓜当中可以灵活些,尤其是走村串户的,实在拿不出钱来的用粮食或鸡蛋什么的换也行,但千万不要赊账,那样得不尝失,咱不能干那打不着狐子惹一身臊的事”队长最后鼓励大伙好好干,并宣布每人先分两个西瓜解解馋,让大家也解解暑享受享受。这次关于瓜的会议开的很成功,与会人们的脸上都显露出兴高采烈的笑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5

主题

1238

帖子

3599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599
374#
 楼主| 发表于 2015-9-19 10:31:0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北山峰 于 2015-9-19 10:32 编辑

      让祖祖辈辈都和黄土打交道的农民去当商人,这可是个破天荒的事,这对我们知青来说也是大姑娘上轿头一回。无论社员们还是知青们可以说都是硬着头皮干的,谁的头上都是一团雾水,到底能不能把西瓜顺利的卖出去谁心里也没有数。
     第二天一大早,我们外出卖瓜的人早早的到了瓜园。顺子和蛋子装了满满一平车西瓜,他们俩是拉着西瓜到古县街上卖的,二妮和作朋也拉了一车西瓜到山下的公路边摆摊。我们六个男知青,除孟祥青在瓜园,老墩管家离不开外,其他六个人都抽出来卖瓜,和我们一起外出卖瓜的还有东发等四个社员,我们分了五组,分别到附近的十几个村庄和社员们干活的地头上卖瓜。我们用的是挑粪的筐装西瓜,用绳子绑着筐边,一对筐最多能装八个西瓜。一担西瓜大约有六十多斤重,比挑一担水轻一点,和挑一担羊粪的重量差不多。
     我们知青在农村干了多半年了,挑这点东西走十里、八里路不算什么,我和米青海一组,我俩决定去西庄大队卖瓜。以前我和队长去过西庄,在那里让他们做过扁担和床板,路比较熟,也有几个熟人。更主要的是西庄大队副业多,社员们的生活比周边大队都好些,选择到西庄卖瓜应该没什么问题。我们挑着担子出了村后,顺着很窄的黄土路向西庄方向走去,路过孔家垣村时,我们远远的看见村里的农民在锄玉米地。米青海让我吆呵、吆呵,我真不好意思开口,他倒没什么不好意思的,撤着嗓子大声叫买:“卖西瓜了!卖西瓜了!又甜、又沙的大西瓜!吃一口甜掉牙!”当我俩走到地边时,干活的人们放下锄头围拢过来,我因为经常到大队开会,也认识几个这个村的社员。他们对我俩说:“你们谢家庄的知青真是不简单,什么活儿都能干。”我们劝他们买瓜,他们不好意思的说:“吃是真想吃,就是买不起啊!咱们这一带人太穷,能有几家吃得起瓜呢?”有好心的社员告诉我们,地头上卖不出瓜,别说没钱,就是有两个钱谁也不会干活时带上,最好是吃饭时到村里卖,也许还能卖的出去。我们觉得有道理,挑着西瓜担子直奔西庄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5

主题

1238

帖子

3599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599
375#
 楼主| 发表于 2015-9-19 10:34:4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北山峰 于 2015-9-19 10:39 编辑

    早饭前我们到了西庄村,米青海又大声的吆呵起来:“大西瓜又沙又甜,不甜不要钱!”他停了一会儿又接着喊:“大家赶快来买呀,来晚了就吃不着啦!”他这一吆呵还真管用,好多社员围了过来。他们看卖瓜的是两个北京知青觉得很新鲜,有人一招呼,来的人更多了,可是看热闹的多,真正挑瓜、买瓜的也没几个人。还是米青海有办法,他向就近一家的老百姓借了一把刀,把瓜切了好多小块让大家尝。人们不好意思拿,他就楞往人手里送,嘴里还念念有词,我们谢家庄的西瓜就是好,吃一口甜掉牙,不吃不买准后悔。他这一白活还真管用,凡是尝了瓜的都夸好。曾和我打过交道的一个木匠还真给面,他第一个买了西瓜,还招呼村里的社员来买。在这个村我们等到社员们上工才走,一共卖出了六个西瓜,我俩心里乐滋滋的。我们又到西庄大队的其它几个村串了串,还行,吃过晌午饭后还剩下三个瓜。天快黑了,我们又回到孔家垣村,不管怎么说都是一个大队了,我们就自作主张按两分钱一斤把三个瓜处理掉了。
     晚饭前我俩最先回到了谢家庄,过了一袋烟的工夫,其他卖瓜的也陆陆续续的回来了。老婆子曹星华一放下担子就发起了牢骚,真他妈的不是人干的活儿,怎么挑出去的还得怎么挑回来,我反正是不干了,谁爱干谁干。我们一看他挑的担子还有六个西瓜,和他一起卖瓜的老万头也只卖了一个。曲国胜、张红和李殿英卖的还可以,只剩下两、三个瓜,他仨倒和老婆感觉不一样,卖瓜总比在大热天的锄地强,热了还能找个地方晾快凉快,不就是多费几句口舌,多说几句好话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5

主题

1238

帖子

3599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599
376#
 楼主| 发表于 2015-9-19 10:40:28 | 只看该作者

     晚饭后,队长召集我们卖瓜的开会,大家都说了自己卖瓜的情况。在街上和在路边设的两个摊卖得还凑合,卖出去不到一半,挑担子卖的总的来说还行,因为可以用东西换,比较灵活,除去老婆那组不行外,其他人都卖出去一多半。队长说:“大家很辛苦,卖得不错,再加把劲争取多卖点,我看问题不大,实在不行咱们还可以自己留着吃吗!”为了给大家鼓鼓劲儿,队长同意每天给卖瓜的补助两毛钱,不过不给现金,拿西瓜顶,实际上每天可以吃一个西瓜。我们这些卖瓜的男同学都不错,谁也没舍得自己吃,每天总拿出几个西瓜留给在家的女同学吃。
     瓜熟的越来越多了,可瓜越来越难卖。我们担担卖瓜的几乎卖不出现钱,贫困的农民有什么呀,也只有拿鸡蛋和粮食换瓜吃来解馋。那时供销社收购鸡蛋四毛九一斤,粮食是国家的统购统销物资,根本不允许私下里买卖。这里的老百姓穷虽然穷,但粮食不仅够吃还有些富裕,实际上老百姓经常用粮食换些生活必需品以解燃眉之急。我们担担卖的都是一些七、八斤重的小瓜,没有称称就估量着换,五、六个鸡蛋换一个瓜,一捧玉米豆按一斤折算。可就是这样换购,到晚上还得担回几个剩瓜来,我们公社的村子差不多跑遍了,可是瓜卖的还是赶不上趟。无奈,我们只好越走越远,到石壁和永乐公社的所在地和附近的村子里去卖,这样一天挑着担子得走四、五十里路,有时候到晚饭后才能回到村。在公路边和在古县街上卖瓜的摊点也越来越不好卖了,不得不拉着西瓜到县城里去卖,到底那里挣工资的人多,虽然路是远点,但是一天两车西瓜还是卖个差不多。不过,尽管下了这么大的工夫还是卖不过来,最后不得不把卖不出去的西瓜分给了社员。
     这场西瓜大战终于结束了,队长和社员们总算松了一口气。初步算了一下帐,社员们的力气还算没有白费,与种粮食相比,每亩地多收入了百十元钱,不管怎么费事,种瓜还是挺划算的。第二年和第三年,队里连续种了三年瓜,解决了队里的日常开销,确实对提高社员的工分值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从第四年起谢家庄再也没有种西瓜,因为那时学大寨的路越走越偏,“以粮为纲,全面砍光”的局面出现了,除了粮食作物外其它的经济作物谁也不允许种,否则会批判你走资本主义的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9

主题

1万

帖子

32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24685
377#
发表于 2015-9-19 15:26:09 | 只看该作者

          正路子,‘以副养农’是一个致富的好办法。你们太聪明了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5

主题

1238

帖子

3599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599
378#
 楼主| 发表于 2015-9-21 12:14:48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天蓝 发表于 2015-9-19 15:26
正路子,‘以副养农’是一个致富的好办法。你们太聪明了啊!

  其实,农民里有聪明才智的人,只不过在那个极左的年代很难发挥出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5

主题

1238

帖子

3599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599
379#
 楼主| 发表于 2015-9-23 12:39:08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天蓝 发表于 2015-9-19 15:26
正路子,‘以副养农’是一个致富的好办法。你们太聪明了啊!

  值此中秋佳节即将来临之际,祝天蓝版主节日快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主题

410

帖子

6740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6740
380#
发表于 2015-9-23 14:33:05 | 只看该作者
北山峰 发表于 2015-9-21 12:14
其实,农民里有聪明才智的人,只不过在那个极左的年代很难发挥出来。

是这样,老乡们接受新事物的能力非同小可。烧柴的锅驼机,烧柴油的内燃机,小手扶拖拉机,看看就会,练练就上岗。致富的路子人为堵死了,后来不是各显其能了吗?
我们那里与昔阳一个地区(当时)老乡学大寨早,绝,没有自留地,没有您那里的种地经历,就是跟着社员打小工,整个一个混。
爱看您的文,给插队知青点赞的文,祝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技术支持:信动互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 京ICP备120251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847号 )

GMT+8, 2024-9-25 01:23 , Processed in 0.194011 second(s), 19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