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一、
李珍在与表哥宝奎发生口角的第二天上午便回到了上海,父母亲的家中。父亲与姐姐上班去了,弟弟妹妹们都上学去了。母亲一个人在家料理家务,母亲想不到珍儿突然之间又回到了上海。因为不久前女儿来过上海,并没有什么不好的兆头。王娟给过女儿几十元的生活费以及零花钱,那天李珍开开心心回浙江农村去的。
李珍回到母亲身边,泪眼婆裟的哭诉表哥不顾她的面子,恶语相加,欺压、刺激她的事情。她又将昨天发生的事情,前前后后的经过,添枝加叶的重复叙述了一遍。王娟听完女儿的叙述,非但没有教育女儿应该努力劳动,勤俭节约,好好过日子。而是像姐姐王宇一样庇护李珍,责怪宝奎在大庭广众面前说女儿的不好。这姐妹俩都庇护着李珍的不好表现、行为,于是李珍的刁蛮、任性更是张扬、疯狂。
李珍上海父母的家,是在闸北区一个老式公房住宅区内。父亲李胜是一个技术人员,在那个时代,李胜的经济收入也不算低。但是他们家子女多,吃饭的嘴巴多,所以他们家的生活并不富裕。共产前户口没有限制,有能力的人,上海乡下随你居住、打拼。王娟从浙江农村来到了上海,她嫁给李胜,婚后便居住在上海。共产后,他们一家夫妻儿女,全都成为有户口的上海人。王娟与李胜相亲相爱,王娟这朵鲜花绽放得蓬蓬勃勃,茂茂盛盛。
王娟在共产前夭折了头胎,大女儿——李蓉是48年出生的。之后,4年的暂时安静,让王娟有了再要一个女儿的愿望。她耐不住勃勃生机的劲头,52年二女儿——李珍出生了,王娟将李珍视为掌上明珠,心头肉宝贝疙瘩般的疼爱有加。54年三儿子——李良接着出生了,56年四女儿——李颖然后出生了,57年五儿子——李俊紧接着出生了。这一串大闸蟹般的子女,需要有人在家带领、管理。李胜父母早亡,王娟父母离不开家乡浙江,于是王娟只能在家过起相夫教子的日子。民国时期的过来之人,大凡有能力的男人都能负起男人养女人、孩子的责任,即挑起养家糊口的担子。那时代,女人不干活,依靠男人过生活好像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到了共产后,那时代,李胜七十几元的工资收入,养活夫妻俩人再加五个孩子,共七张嘴巴,生活自然过得并不宽舒。
如今,大女儿——李蓉虽然进了上海的厂矿企业单位,但现在她正值学徒期期间,每月十六元的工资只够她个人的生活开支。自从二女儿——李珍去到浙江农村上山下乡以来,非但没有减轻家庭的开支,反而增加了家庭开支。因为李珍频繁来往上海、浙江两地。王娟给她的零花钱,李珍不仅不够花,而且她将生活费当做零花钱花费,居然还不够,还要向母亲要钱。这王娟的家庭收支便摆不平,伤脑筋了。李珍的大弟弟——李良,70届初中毕业,倒是被分配在了上海工矿企业单位——金山石化公司。李良在年底便前往金山石化单位报到上班去了,然后居住在金山石化单位分配的住房。
李良下面的妹妹——李颖与弟弟——李俊还在上海求学,需要生活、学习费用。虽然家中有两个子女在上海工矿单位工作,家中少了两张吃闲饭的嘴巴,少了两个子女的生活保障的需求,但是这个上山下乡女儿,在农村的费用支出,却像鬼魔隆咚缠死枯杨树般的让王娟心率衰竭。因为李珍自从户口迁往浙江农村之后,王娟花在女儿身上的费用是李珍在上海生活时的三倍。所以家中虽然有两个子女工作了,然而上山下乡到农村去的二女儿——李珍反而加重了父母的经济负担。李珍时不时的回上海,向母亲要钱,说没钱了,没法过生活了。李珍在上海、浙江两地频繁往返,她的开支自然大。有道是“蟹爬爬也要瘦。”李珍有了母亲给她自由支配的钱,她像拿捏到了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聚宝盆。这聚宝盆对于李珍来说,像个花果山无底水帘洞。她花钱的手面越来越阔调,她简直是不管不顾父母的死活。而此时的王娟还是没有认识此事的根源所在,她还是一味的迁就、放任女儿——李珍的一切要求与行为。
李珍这次从姨妈家一气之下回到上海,是在70年的年底,71年的元旦与春节两个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近在眼前。李珍不想再回浙江农村,母亲也没有再说让李珍回农村的话。王娟让女儿安心在上海玩过这段时间,度过节日再说。可是上海家中的几个姐姐、妹妹、弟弟对李珍并不亲热,大姐——李蓉尽管在上海有工作,但他并不赞同妹妹李珍的做法。李蓉认为“自己在上海工矿工作,不是你妹妹为我做出的牺牲,我是在你之前已经进了单位工作。你上山下乡,到农村去,这是国家的号召,你的户口去了农村,却还回到上海吃、用我们大家的劳动果实,花费我们大家的经济利益,这不应该。自己已经有了男朋友,三年学徒期满便要结婚成家。结婚成家花钱的地方多了去了,李珍赖在上海花用大家的钱,这很不应该。”
已经居住在金山石化单位的大弟弟——李良倒是同情姐姐李珍的遭遇,也由于李珍上山下乡到了农村去,于是李良分配在了上海工矿。尽管他同情姐姐李珍,但是他现在也帮不了姐姐什么忙。他也在学徒阶段期间,而且居住在金山。对于李珍的事情,在金山的弟弟——李良即便同情,也没有实质性支持与帮助李珍的能力。那家中的妹妹——李颖,弟弟——李俊俩人尽管还在念书,还未长大成人,但是他们俩人非但不同情姐姐——李珍,反而视她为桌子板凳,不亲热不说,弟弟——李俊居然视她为多余的人,是到上海来搅家的人。弟弟——李俊时常没好脸色给她看,甚至于也会说出几句不中听的话。这李珍做人做到这份上,只有父母的庇护与关爱,看来李珍今后的人生之路充满荆棘坎坷是在所难免,毫无疑问的了。
李蓉的长相虽然没有妹妹李珍漂亮,但也不失为一个标志的美丽女孩。李蓉的个性遭人疼,惹人爱,她的个性与妹妹李珍相了个反。李蓉活在这个世上,她是幸运的,她没有遭受上山下乡的厄运,她的个性又温柔,她的前景不会错。她已经交了男朋友,三年学徒期满,将举行婚礼。
李珍的前途让人揪心,母亲为了李珍的事情总是寝食难安,心情焦虑。因为那时的户口政策不像民国时期,以及改革开放几十年后的今天,户口迁移没有太重要的利害关系。那时的户口而是代表了一个人的灵魂,一个人的灵魂到了农村,你即便一直居住在上海大城市,也是起不到丝毫作用了。母亲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但是没有任何办法。
李珍现在不愿回到有她灵魂的地方,却要住在没有她灵魂的地方。那时的经济政策是根据户籍关系实行供应配给制,任何票证的发放自然根据户籍关系。李珍的灵魂已经不在上海,她在上海已经没有任何名分,但是她的花销却是超出家中任何一个姐弟妹。更令人不能心平气和的是这个女儿的支出是其中任何一个儿女的几倍,按理她已经有了工作单位——上山下乡的农村工作地点,她不应该再来侵占姐弟妹们的名分。但是她的消费还是依靠父母,以及侵占姐弟妹们的份额来过生活。李珍上海家中的这些姐弟妹们同样没给她好脸色看,他们同样不同情手足亲情的同胞姐妹,他们同样不愿意将自己的名分权益,各人省出一点来让李珍享有一丝亲情权益。这是压在母亲心上,一块不落的大石头。这块大石头,不知什么时候能够落地。
明年春节,母亲——王娟乡下的外甥女——吴宝华要结婚,这是母亲早就知道了的事情。然而李珍这一离浙回沪事件让王娟心中产生一丝怨恨,她也不想回浙江参加外甥女——宝华的婚礼了。尽管宝华对待李珍不错,不是宝华得罪了李珍。
王宇这边倒没有由于外甥女——李珍的不告而别生气,她还让女儿——宝华写了一封信到上海,让王娟母女不要生气,不要与宝奎一般见识,恭请他们全家届时参加宝华的婚礼。由于乡下的事务忙,他们也没有时间来上海请他们了。王宇根本没想到李珍在王娟面上告了他们一状,其实王宇对于李珍的呵护已经到了太容忍,太宽容的地步,以至于宝奎再不能管住自己的嘴巴,而当面直言不讳,痛痛快快的放出自由之声。
时间飞快,一眨眼,春节已过,李珍在上海过了年。她丝毫没有再回浙江农村的意念与想法,她是无论如何不想再回那个地方了。母亲心想“按照李珍的性格,在上海呆久了,与姐弟妹们的关系也不会和谐,必然会引起、发生口角、纷争。长此以往,如何是好?”王娟急得搓手跺脚,转圈子,想不出好的办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