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楼主: 无声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文革上山下乡50年断想

[复制链接]

211

主题

2211

帖子

1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37858
471#
 楼主| 发表于 2018-10-16 21:27:28 | 只看该作者
关于文革上山下乡决策过程,本人50年后站在别人肩膀上的探讨终于有了初步线索,接下来就要浓缩精选所有得到得资料用较短得篇幅画出“路线图”,而且需要突出网络文章的特色,把所采用的资料用网络超级链接的方法罗列出来,为读者提供辨别真伪的机会。这项工作进行多年,一定要在12-21之前完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1

主题

2211

帖子

1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37858
472#
 楼主| 发表于 2018-10-23 08:24:5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无声 于 2018-10-31 06:46 编辑

本文写作将要进入50页的时候,遇到了两件事,一是刚看到本网周秉和理事长在人民网做客时的一篇采访中提到了1968年上山下乡掀起高潮的决策过程,二是在本网和一些江青支持者发生了一场激烈辩论,其中也涉及了上山下乡历史问题,例如多年来在知青群体中争论最为热烈的青春无悔或有悔的问题。探讨上山下乡这样的涉及文革前和文革中一连串让世人眼花缭乱的国内外“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的大历史画面,我们这一代解读自己的历史就不仅仅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可以打住的了!我们根本就是“不识下乡真面目,只缘身在漩涡(文革)中”.
这让我想起<知青上海>的前版主应家驹对我说的话,“研究上山下乡不研究文革就是扯淡”!话虽尖刻了一点,但是发人深省。不论什么观点,争论的结果是逼人思考,如果只关起门来闭门造车当然是波澜不惊更没有“大渡桥横铁索寒”的难关,只有敢于直面困难的问题才有可能柳暗花明。

下面将用特殊的方法勾勒出上山下乡决策的路线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1

主题

2211

帖子

1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37858
473#
 楼主| 发表于 2018-10-31 07:24:30 | 只看该作者
虽然我们不掌握国家档案,但是我们在互联网上能够看到公开发表的国家历史的记录文献也已经很幸运了。关于上山下乡历史的路线图,主要指的是自建国以来国家主要决策领导人对于与上山下乡有关的各项工作的决策与组织实施,这项梳理需要在时间线的纵轴和横轴上进行比较对照,例如在时间纵轴上我们可以去发现自新中国建立之初何时开始提出上山下乡?其时代的背景是什么?在时间横轴上我们可以去发现在提出上山下乡的某年某月,国家与此相关的其他领域是什么情况,这样纵横梳理下来就可以摸到了国家上山下乡决策的脉搏。当然,上山下乡的历史在纵横时间线上的发展也会出现巨变,例如文革时期,如此梳理就有了大历史发展的客观依据,这也是试图用社会科学方法研讨上山下乡历史的尝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1

主题

2211

帖子

1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37858
474#
 楼主| 发表于 2018-10-31 19:20:39 | 只看该作者
建国以后最早提出上山下乡的背景和时间是一个很重要的课题,这里面有两个重要区别。一是新土改(合作化运动)中国家鼓励农村外出求学的农村中小学毕业生回乡参加合作化运动与人民公社成立后城市学生上山下乡就业的区别,二是58年国家立法出台了城乡二元户籍制之后的上山下乡(文革前)与文革中国家发起的“一刀切,一片红,一锅端” 的上山下乡的区别。梳理清楚这两个区别可能是解开文革上山下乡之谜的钥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1

主题

2211

帖子

1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37858
475#
 楼主| 发表于 2018-11-29 23:08:08 | 只看该作者
重要提醒
请来论坛的朋友注意了:
      中国知青网论坛是为知青朋友们的后知青生活提供的交流平台。大家可以在这里发表作品,展示才艺,丰富生活,增进友谊,结识朋友。论坛绝不允许利用这个平台发表有悖国家网络管理要求的言论、也不允许在这里诽谤兄弟网站和进行个人人身攻击。论坛更不是论战的战场。这是网站成立以来坚持的原则。请大家自觉遵守中国知青网相关规定,维护论坛的正常秩序。如有人执意在这里论战,请另行寻找其它允许这样做的网站去开辟战场,这里不允许这类现象的存在,否则将进行相应处理。


                                         论坛管理组   2018.11.29



坚决拥护网管会的通知,争取在12月22日之前完成文革上山下乡50周年历史回顾的小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1

主题

2211

帖子

1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37858
476#
 楼主| 发表于 2018-12-1 10:30:06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1

主题

2211

帖子

1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37858
477#
 楼主| 发表于 2018-12-1 10:39:1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无声 于 2018-12-3 12:05 编辑

这楼进入了50层,文革上山下乡的发动也过去50年了,我们离开这个令人不解的世界也是屈指可待,因此为我们的历史留下注解就是我们的一种历史使命了。10年间在不同知青网留下了探讨上山下乡的文章很多,都属于未完成时的“烂尾楼”,现在该收尾了!

我自认为7年前在这里留下的一座“烂尾楼”的写作和讨论比较有价值,因为除了我的写作(一稿多发在不同知青网),我还把不同知青网的版主和网友们的讨论也链接到一起,可以看出南北知青网众多老知青对于探讨上山下乡历史的功力和风采!见于下面的链接:


交出我的作业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2 3 4 5 6 7 8 9...11]  
-(北方知青网)


交出我的作业 (南方知青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1

主题

2211

帖子

1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37858
478#
 楼主| 发表于 2018-12-2 21:04:1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无声 于 2018-12-2 21:09 编辑

假如我现在是一个18岁的大学生,在历史课上听到上山下乡这个历史名词,但老师一带而过让我不得其解。但我关心国家历史,我听说过亲戚朋友家中有的前辈在1968年前后曾经上山下乡,我去问他们当年上山下乡的来龙去脉和前因后果,我得到了完全不同的回答!有的说他们光荣无悔,有的说他们悔断肝肠。当我问谁让他们上山下乡?他们都“众口一词”说是毛泽东。当我问为什么让他们上山下乡,他们就“众口二词”了!有的说是毛主席培养他们的伟大的革命部署,有的说是老头子利用他们在革命搞砸了之后将他们始乱终弃。当我再问难道他们的上山下乡就是毛泽东一个人决定的吗?他们有的说是周总理协助毛主席完成的上山下乡战略部署,有的说都是“四人帮”出的馊主意!这就让我困惑了,我再问他们新中国建立后什么时候开始的上山下乡?他们似乎都说不清。最后我只好自己去查百度,终于找到了答案:

上山下乡_百度百科
开放分类:当代历史 -事件政治 - 文化大革命文革 - 名词 - 社会

“上山下乡”一词最早见于1956年10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关于《1956年到1967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修正草案)》的文件中,第一次提出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这个概念,这也成了知青上山下乡开始的标志。真正意义上的上山下乡始于1955年,这年的8月9日,北京青年杨华、李秉衡等人向共青团北京市委提出到边疆区垦荒,11月份获得北京团市委的批准与鼓励,随后引起城市知识青年到农村和边疆垦荒的热潮,文化大革命运动期间毛主席发出“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到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的指示,中国政府组织大量城市“知识青年”离开城市,在农村定居和劳动的政治运动。”


哇噻!看来还要自己上网去学习,互联网才是真正的大学,有的时候当事人也不一定能说清楚他们自己的历史,因为不识庐山却在庐山。看来最早发动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是毛泽东主席,在文化大革命中他说的那句“广阔天地大有作为”的号召才是动员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的真正起点。不过早在1956年党中央就提出过“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这个概念”,因为最早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先锋是北京知青杨华

我突然对知识青年这个名词有了兴趣,现在为什么没有知识青年这个称呼了呢?我又上网去查,终于又有了重大发现:

知识青年_百度百科
知识青年,简称知青,广义泛指有知识的青年,一般指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人。特定历史时期的称谓,指从1968年开 始一直到1978年代末期为自愿从城市去到农村和农垦兵团务农或建设保卫边疆的年轻人,这些人中大多数人实际上只获得初中或高中教育。

我有点晕头转向了因为我访问过的知青中有的说他们实际上只有小学的学历。历史课真难学!让我想起好象在哪本书上看到不久前有位叫胡适的北大教授说过什么“历史不是任人打扮的老太婆”,正好我在北大有同学老乡,我决定去找她,让她引见我去向胡适教授求教。去之前先把问题准备好,再查查杨华是什么人?

终于又在网上地方志上查到了:

北京远郊区石景山地方志如此记录:
“在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上,上世纪50年代是一个不平凡的时期。1953年开始第一个五年计划,把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推向了第一个高潮。1955年出现的北京青年志愿垦荒队就是这个高潮中的一朵绚丽的浪花,杨华同志就是这支队伍中的一个突出代表。杨华是北京青年志愿垦荒队的主要发起人,当时任石景山区西黄村乡乡长兼团支部书记(中共党员)。1955年6月20日,《中国青年报》报社的舒学煾同志告诉杨华,团中央正在准备组织青年垦荒队到边疆去垦荒,并征求他的意见。早有此愿的杨华立即做出了积极响应。8月5日,杨华和南苑区、东郊区、门头沟区的4名团员在团中央会面,表明了自愿去边疆垦荒的心愿。”

妈呀!我彻底晕菜了!这历史课不仅仅是难学,是根本就不能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1

主题

2211

帖子

1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37858
479#
 楼主| 发表于 2018-12-3 12:03:03 | 只看该作者
本文从这里转到另起的新楼,准备在今年12-21之前完成。


文革上山下乡发动50周年历史探讨总结 ...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主题

136

帖子

1350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350
480#
发表于 2019-7-16 12:01:40 | 只看该作者
无声 发表于 2018-6-19 15:14
文革上山下乡运动断想(草稿)一:前言
二:方法论
三:文革前上山下乡历史

最有资格写出历史真相的是亲历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技术支持:信动互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 京ICP备120251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847号 )

GMT+8, 2025-5-19 15:45 , Processed in 1.232403 second(s), 26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