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呐喊一声。
“我们问邹老师,和周总理一起照像的老人是谁,起初他不肯说,后来在我们的追问下才说那老人是他的爷爷。邹老师说父母双亡后是周总理收养了他,在中南海有他的住所,不过他很少回这里。我们对邹老师说,你如实向解放军说明不就没事了吗?他说我不能说,周总理曾嘱咐我在外千万不要讲,这是纪律,必须遵守。我们觉得这两件东西不会出什么问题,决定帮助邹老师把东西寄出去。”
“邹老师是化名,他的原型是周国镇老师。周老师是周总理的养子,也是周总理的侄孙。”
上面我引了北山峰的两段文字,其中各有几个字我想使用红色。不幸回复时好像不能使用颜色,只好加粗了。一段是“收养了他”,一段是“周总理的养子”。明眼人一看就知道周老师是在周总理收留养育下成长起来,当然是周总理养育过的孩子,不过比起一些烈士的孩子,他们还有一层关系,即侄孙。
这么说也有缺陷,就是辈分。一定要叫真的话,“子”与“孙”是差了辈。可是百度一下,“养孙”,99%的都是“养育孙子”,这里是词组,“养”动词,“孙”宾语。似乎“养孙”作为名词,只出现在继承诉讼,涉及养父母的案子。(我翻了两页百度,可能比例不准)大约作为名词的养孙,老百姓不常这么叫。
即便真是辈分错了,那个同学在15楼说,听版主的,意思大约是不再提及此事。在34楼说,可能是我搞错了,应当是在某同学的回复再次提及此事时,终止此谈话的表示。这么理解对吗,我希望是这样。
后来的链接,就当是新的一贴吧,大家都有自己的经历,自己的思想。烛光大哥说过,“毛泽东主席说:,人民,只有人民才是推动历史的真正的动力!老百姓说,天在看,人在看。谁是伟人,谁是君子,谁是小人,谁为民,谁害民,谁助民,谁坑民,谁行善,谁做恶,人心有本账,历史自有公判!”
您第一次停笔,我彷徨;您这次停笔,我要呐喊。
我还重复老插吕秋梦的话:“回顾那段岁月,留下真实的足迹和感悟,为后人研究知青历史提供有价值的依据,是非常有意义的一件事,也是给自己和子孙的最后交待。总结知青上山下乡的经验和教训,对我们国家走好今后的路也有很好的借鉴作用。”还是他:(知识青年这段历史)“毕竟是共和国发展史上抹不掉的一笔。”
恳请继续发表大作,想看的同学更多。
(水平有限,或有谬误,还望指正。)此回贴也发在北山峰文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