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楼主: 拥抱快乐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编辑分享】萧红和萧军(转帖)

[复制链接]

867

主题

25万

帖子

112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127464
581#
 楼主| 发表于 2015-9-8 18:09:25 | 只看该作者
我的长篇并没有计画,但此时我并不过于自责“为了恋爱,而忘掉了人民,女人的性格啊!自私啊!”从前,我也这样想,可是现在我不了,因为我看见男子为了并不值得爱的女子,不但忘了人民,而且忘了性命。何况我还没有忘了性命,就是忘性命也是值得呀!在人生的路上,总算有一个时期在我的脚迹旁边,也踏着他的脚迹。总算两个灵魂和两根琴弦似的互相调谐过。
    据书信原件,萧红将最末一句划掉了,并旁边注明“这一句似乎有点特别高攀,故涂去”[13]。在日本期间,萧红读到萧军小说《为了爱的缘故》引起不快。在那部关于二萧结合之初的自传性的小说里,萧军所传达的宏大而庄严的理想,让他自己即便卑怯的行为也变得无比冠冕;现如今,萧红似乎看穿了他那在革命、女色面前所表现出的空洞与虚伪。很显然,经历此前种种,萧红对萧军已然拥有另一层面的认知。这封信显然伤及萧军的骄傲,萧红的话真切戳到其痛处,令他不知如何回复。于是13日日记载有:“昨晚吟有信来,语多哀怨,我即刻去信,要她回来”[14]。萧军令萧红返沪的信只有寥寥数语,诸如“见信后,束装来沪”,原因是他“近几夜睡眠又不甚好,恐又要旧病复发”;并说“本欲拍电给你,怕你吃惊,故仍写信”[15]。这显然是萧军急令萧红返沪而编造的借口,6日信中他还叮嘱萧红租房两人准备在北平过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67

主题

25万

帖子

112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127464
582#
 楼主| 发表于 2015-9-8 18:10:21 | 只看该作者
  萧军骄傲而难有自责并非偶然。这出于他对“情”与“欲”的认知。1937年5月11日,他在日记里认识到“获得‘性’是容易的,获得爱情是艰难的。我宁可做个失败的情人,占有她的灵魂,却不乐意做个胜利的丈夫……”[16]正如前文他对自己所谓的“热情”的认知,可以肯定的是,当时,他对于自己的情感出轨给他人所带来的苦痛的认识,亦非常有限。这自然让他不可能从萧红的角度来看待自己的作为。正因如此,他回复萧红5月4日那封充满痛苦呼告的来信,更其充斥居高临下的规训。信头由惯常的“吟”一变而为“孩子”。或许在他眼中,萧红永远只是一个需要庇护的“孩子”,眼下责任就是开出一个让她脱离痛苦的处方。在他,处方似乎早就有了,所以开头一段就自信地写道:“收到这封信──我想你的情绪一定会好一些”[17]。而“处方”很简单,就是勇敢面对。相对于前信,此信的规训意味更加明显,满篇都是诸如“应该”、“不要”、“希望”、“要”之类带有命令语气的词汇,道理却极其宏大、空洞。收读这样的回信,萧红或许更加意识到在一个如此自恋的男人面前,已经无法达成真正的沟通。她所等待的,或许只是对方一声发自内心的道歉。但萧军此时没有这个意识,骄傲如他,“道歉”不在他的词典里。萧红也就觉得跟这样的男人说出更多真实所想也没有意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67

主题

25万

帖子

112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127464
583#
 楼主| 发表于 2015-9-8 18:11:07 | 只看该作者
5月15日,针对萧军的长信,她只作了一个极简短的回复,对萧军那热烈而庄严的规劝,冷淡回应道:“我很赞成,你说的是道理,我应该去照做”[18]。不过,晚年萧军注释说,这不过是萧红的“反话”。
    然而,多年来,在萧红传记研究中,人们往往自觉不自觉站在萧军立场上来理解萧红。即便对萧军此信的解读亦是如此,无视二萧平沪书信往还的大语境,甚至对萧军的注释也不在意。丁言昭认为萧军这封信“写得有情有理有节,任何人看了都会动心,因此萧红收到这封‘规劝的信’,说:‘我很赞成’,你说的是道理,我应该去照做”[19]。季红真更认为:“萧军的这封信既诚恳地承认了自己的过失,也坦然地表达了对萧红情感的看法,重修旧好的愿望是明显的。萧红收到他的信以后,情绪有了好转:‘我很赞成,你说的是道理,我应该去照做’”[20]。两位萧红传记作者之所以犯下如此低级的错误,除了对材料语境的疏忽之外,还与对萧红此时思想状态的认知不足有关。很显然,如此回应萧军,源于萧红独处东京的历炼与女性意识的生成。某种意义上,萧军霸道的逻辑和居高临下的规训早已令其厌烦,她在寻求人格独立。或许,她由此看到在狂妄、自恋的萧军面前,与之心灵通约的不可能。一年后,二萧的分手自是必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67

主题

25万

帖子

112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127464
584#
 楼主| 发表于 2015-9-8 18:11:51 | 只看该作者
一次别离确乎是二萧常常用以处理情感隔膜貌似有效的方式。萧军日记1937年5月22日开头载有:“吟回来了,我们将要开始了一个新的生活”[21]。在日记里,萧军亦多有对自己待人接物的反省。6月2日悟出“思而后做,多是不悔”,“做而后思,多是后悔”,而他常犯第二种毛病,萧红与之却恰成对比[22]。无论青年萧军在书信中、中年萧军在日记里,抑或晚年萧军在书信注释间,一向少有对萧红的正面评价。6月2日,认识到萧红在待人处事上优于自己,可能基于一种特殊情境令其激发出对萧红的爱意,以及在情感上的回归。随即,他还表达对未来爱情的不渝:“我现在要和吟走着这一段路,我们不能分别”[23]。可见,萧红自平返沪正如俗说“小别胜新婚”,二萧都有一段情感上的新鲜感,激发出彼此间的爱恋,企图抹平此前的情感裂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85

主题

8910

帖子

8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83715
585#
发表于 2015-9-9 06:46:30 | 只看该作者
十分敬佩拥抱快乐老师的持之以恒的转载,您辛苦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67

主题

25万

帖子

112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127464
586#
 楼主| 发表于 2015-9-9 10:48:53 | 只看该作者
魏绪增 发表于 2015-9-9 06:46
十分敬佩拥抱快乐老师的持之以恒的转载,您辛苦啦!

谢谢魏版主跟帖。您辛苦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67

主题

25万

帖子

112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127464
587#
 楼主| 发表于 2015-9-9 10:50:2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拥抱快乐 于 2015-9-9 10:52 编辑

                萧军日记里的萧红什么样(2)
    从萧军日记来看,二萧间的“和谐”似乎只维持至6月12日左右。萧军曾将与萧红的关系,比喻成两个刺猬在一起:“太靠近了,就要彼此刺得发痛;远了又感到孤独”[24]。这或许是晚年萧军事后对与萧红相处较为理性的看待从萧军日记来看,二萧间的“和谐”似乎只维持至6月12日左右。萧军曾将与萧红的关系,比喻成两个刺猬在一起:“太靠近了,就要彼此刺得发痛;远了又感到孤独”[24]。这或许是晚年萧军事后对与萧红相处较为理性的看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67

主题

25万

帖子

112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127464
588#
 楼主| 发表于 2015-9-9 10:52:59 | 只看该作者
本质上,萧红、萧军都是个性鲜明、充分尊重自身人格取向的人。萧红骨子里极其不愿成为男性的附庸。当活着为生存第一要义的时候,这一切也许无从体现;而当他们各自追求自己的发展空间时,人格取向和艺术取向上的差异自然凸显。这或许就是二萧何以能够度过艰难的商市街岁月,恰恰成名之后劳燕分飞的深层原因。在我看来,成名后二萧间最为根本的矛盾,除萧军的情感出轨外,还在于他自认为对萧红的救赎,始终将她当作一个“孩子”,一如导师般指导其人生,而不知道这个“孩子”在拜其所赐的苦难中早已长大。
1937年6月13日萧军日记有一段对自己帮助他人心理的剖析:“一个人对旁人有过一下援助,如果被援助者反叛的时候,就要感到失望,伤心……接着就有一种‘再也不援助任何人’的心理决定。可是过了不久,这决定又破碎了,又形成了……我是在这矛盾里常常苦痛着。[25]。这段话自然是有感而发,或许不只是针对萧红。但是,毫无疑问由一个落难旅馆险些被卖到妓院的潦倒女子到如今的知名女作家,在萧军看来,萧红自然是其援助的最大受益者,某种意义上是他创造的一个救赎”奇迹“。而”被援助者反叛“明显暗示萧红此期对其说教生出的叛逆与冲撞。联系二萧当时的关系,分析其语境这段话分明有所指。更重要的是,萧军还是将自己与萧红很自然地放在援助与被援助者的位置上进行道德衡量,其内心那份道德优胜实在太过分明。紧接着,当天日记便重新观照自己与萧红的关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67

主题

25万

帖子

112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127464
589#
 楼主| 发表于 2015-9-9 10:53:52 | 只看该作者
我和吟的爱情如今是建筑在工作关系上了。她是秀明的,而不是伟大的,无论人或文。
我应该尽可能使她按照她的长处长成,尽可能消灭她的缺点。[26]
    将爱情”建筑在工作关系上“,意指两人在情感上的淡漠。这意味着他们近二十天的”蜜月期“即将终结,情感上趋于冷淡。萧军对萧红”人“和”文“,所谓”秀明“的评价,实则还是想说萧红的”弱“。正因为有了如此认知,才有了他那在萧红面前导师角色的定位。由此可见,二萧之间,萧军此时以爱的名义力图指导萧红无论”人“或”文“的成长;而萧红却已然有了自己的取向与定位;更因为在历经伤痛的基础上,她渐渐丧失了对萧军的感激和崇仰,分明认识到知名男作家荣光背后的虚伪与幼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67

主题

25万

帖子

112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127464
590#
 楼主| 发表于 2015-9-9 10:58:04 | 只看该作者
萧军日记6月25日记载其散文集《十月十五日》出版后,他将每篇文章重读一遍,自觉”运用文字的能力确是有了进步,无论文法或字句,全没有什么疵“,”内容也全很充实“。在稍有写作经验的人看来,萧军这些颇为自恋的自我评价,恰恰是缺乏写作自觉性的表现。他接着分析,萧红”全不喜欢“该书”是她以为她的散文写得比我好些,而我的小说比她好些,所以她觉得我的散文不如她。这是自尊,也是自卑的心结吧“。他更谈到萧红”近来说话常常喜欢歪曲,拥护自己,或是故意拂乱论点,这是表现她无能力应付一场有条理的论争“。或许,萧军无从意识到,敢于批评,不附和,恰恰是萧红自主性增强的表征;而面对萧红这一悄然发生的变化,他仍以一个规训者和指导者自居:”我应该明白她的短处(女人共通的短处──躁急,反复,歪曲,狭小,拥护自己……)和长处,鼓励她的长处,删除她的短处,有时要听取她,有时也不可全听取她。只是用她作为一种参考而已(过去我常要陷于极端的错误)当你确实认清了一个人的时候,你会觉得过去有的地方实在愚蠢好笑“[27]。当天日记接着还记载了两人为描述一个日常情景所运用的一个词句孰高孰低,发生有些动气的争执。两人都认为自己的表达优于对方,最终在友人鹿地亘的调和下平息。从这近乎孩子气的争执里,可以见出二萧当时见解的不能调和已是常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技术支持:信动互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 京ICP备120251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847号 )

GMT+8, 2025-8-11 03:45 , Processed in 1.294802 second(s), 24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