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搜索
热搜: 知青 活动
楼主: 古民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沧桑的知青岁月》

[复制链接]

13

主题

774

帖子

2103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103
51#
 楼主| 发表于 2016-9-8 11:21:18 | 只看该作者
龙行天下 发表于 2016-9-8 07:40
牛棚住了两年多,
身体顶住蚤虫恶,
如今再看当年地,

谢谢!向辛劳的版主致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主题

774

帖子

2103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103
52#
 楼主| 发表于 2016-9-8 11:27:19 | 只看该作者
袁晓忠 发表于 2016-9-8 09:56
顶层政策设计,影响亿万民众的生存大事。可怜前辈们所受的苦难。我们毕竟在晚年享受到这份福气了。真实客 ...

这话说到了点子上:“顶层政策设计 、、、”

是啊!“我们毕竟在晚年享受到这份福气了。”

谢谢晓忠兄的点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主题

774

帖子

2103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103
53#
 楼主| 发表于 2016-9-8 13:30:4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古民 于 2016-9-8 13:38 编辑



2.04  抬高压电杆 工棚寻人
.
    知青当年的服饰怎样?穿着如何?回答这个问题,从以下这一经历说起。
    那是下乡的第三年,有一个月,我被派去公社,与当地农民工一起,往高山山顶抬运安装高压电线所需的钢筋水泥电杆。此活既苦又累,特别是,非常危险!那上山的路是特地为抬高压电杆新砍伐出来的临时小道,路斜坡陡,曾经,有一批肩扛沉重钢筋水泥电杆的农民工,其中一位脚下打滑站立不稳而摔倒,其他人当时又没齐心合力强行顶住,结果,电杆滚下,当场一人被打压死,多人碰压伤。这是到工地的头一天,负责指挥的年轻电工告诉我们的。之所以说这个故事,他是为了让我们注重安全,告诫大家一定要齐心协力。
    有一天,那位负责指挥的年轻电工从山上探路回转,遇见在半山腰歇气的我,他问:
   “有没有打火机?”
   “只有火柴”我回答。
    听到我长沙口音,他吃了一惊!随即,他认真地看了我一遍。
   “真看不出来,你是长沙知青。”一边说着,他一边将手上的香烟递给我。
    千里之外的野岭,遇到一位老乡不容易。点燃香烟之后,他顺势在我身边的电杆上坐下。之后,这两位来自同一省城的年轻人便亲热得象老友似的,一边抽烟,一边拉起了家常:共同回味故乡的美好。
    上面这简短的故事,说明知青当年的穿着及外貌,已与当地的老乡没有区别,以至家乡来的城里人以为我也是当地农民。再看下面。
    还是抬高压电杆期间,那次,我与其他民工都住在离公社不远的江边工棚里。有天下午,古村知青李坚到公社来找我,他问公社的分管干部:
   “请问:到公社来搬运高压电杆的人住在哪里?”
    那干部用手一指:
   “就在那”随即反问:
   “你找谁?什么事?”
   “我找古村知识青年曹卓尧,他有封信寄来很久了,要交给他。”听李坚这答,那干部奇怪地望着他,稍后冒出:
   “搬运电杆的都是本地农民,没有知青,你是不是搞错了?”
    怎么会错呢?队长明明派他到这里来的啊!李坚听后不敢相信,但看着对方那神态,又不敢不信。疑惑之下,他又听到那干部诙谐的调侃:
   “你若不信,你就自己去那工棚里找找看看。”
    既然来了,还是去看看。曹若真的不在,也应向古村民工打听一下曹的去向。(这一想法,是后来见面时李坚告诉我的)
    幸亏去了,李坚找到了我。不过,见到我时,他猛然一惊!当时我蓬头垢面,哪象知青?倒是,有些象流浪在外的乞丐。那天,他将那封邮戳上显示是二十多天前的家信交给了我,使我心生欢喜和感激。看完信后,我们俩人一起走到渠水江边。望着那碧波荡漾的江水,他责怪我太不注意自身的形象,竟然“颓废”到了没有城里人的丝毫踪影,以至公社干部那样判断:“都是本地农民,没有知青”。只差一点点,他就准备停止寻找而返回古村了。
   (待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7

主题

3878

帖子

4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48628
54#
发表于 2016-9-8 16:31:16 | 只看该作者
   在艰苦的岁月里,生活没有基本保证,思想负担沉重,哪有心思顾及到衣着整齐?我们这里也是这样。男生蓬头垢面,因缺水很少洗衣服脏兮兮的。不说话根本不知是知青。有的学会一口陕北话,不知情况的就像一个十足陕北农民。女生相比要好一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主题

774

帖子

2103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103
55#
 楼主| 发表于 2016-9-8 20:55:40 | 只看该作者
山杏儿 发表于 2016-9-8 16:31
在艰苦的岁月里,生活没有基本保证,思想负担沉重,哪有心思顾及到衣着整齐?我们这里也是这样。男生蓬头 ...
是啊,“不说话根本不知是知青”
这就是当年全国知青的普遍状况。
谢谢山杏儿版主的点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744

主题

6万

帖子

136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363062
56#
发表于 2016-9-9 07:38:19 | 只看该作者
古民 发表于 2016-9-8 13:30
2.04  抬高压电杆 工棚寻人.    知青当年的服饰怎样?穿着如何?回答这个问题,从以下这一经历说起。     ...

受派跟着出民工,
蓬头垢面融成农,
没人认得是知青,
公社干部也发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主题

774

帖子

2103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103
57#
 楼主| 发表于 2016-9-9 11:30:00 | 只看该作者
龙行天下 发表于 2016-9-9 07:38
受派跟着出民工,
蓬头垢面融成农,
没人认得是知青,
既概括了此节内容,又押韵,高水平!
谢谢天下版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13

主题

1770

帖子

9198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9198
58#
发表于 2016-9-9 13:24:27 | 只看该作者
欣赏古民的心血之作,不禁引发共鸣,作为知青一代过来人,将历史重现有利于从中得到多方面的体味,中国的过去、现在与未来,知青上山下乡或支边是不能抹杀掉的历史,有了知青一代才有知青后一代的未来,回顾过去有温故而知新感,对后来者应也有所启迪,现代年轻人可能对帖中所述事实不一定相信,但事实终归是事实,历史决不会忘掉我们这一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主题

774

帖子

2103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103
59#
 楼主| 发表于 2016-9-9 16:45:51 | 只看该作者
海象 发表于 2016-9-9 13:24
欣赏古民的心血之作,不禁引发共鸣,作为知青一代过来人,将历史重现有利于从中得到多方面的体味,中国的过 ...

谢谢论坛元老的关注!

感谢海象兄的中肯点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主题

774

帖子

2103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103
60#
 楼主| 发表于 2016-9-9 21:32:0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古民 于 2016-9-10 10:39 编辑

(接上文)
    心生感激的我当时除开连声“谢谢”外,只好如实坦白:我已三天没有洗脸,五天没有刷牙了。之所以如此,并非没有毛巾和牙刷,而是下面的一些原由。
    刚去的第一个晚上,听到我长沙口音,有位老乡在众人面前口无遮拦地对我大叫:“抬高压电杆是我们农民干的苦命活,怎么把你知青也派来了?”说者并无恶意,听者十分难受;第二天,又听到那位负责指挥的年轻电工所讲的电杆压死人的悲惨故事,心中平添阴影;再后,经观察,我发现,被派到公社来抬高压电杆的三十多位民工里,就只我是知青。于是,内心翻腾了!
    我埋怨队长:修铁路(比农活轻松)去了那么多知青和当地农民,却不让我去;而这,既苦又累还危险的苦命活,却让我来承担,欺负人啦!但是,有什么办法呢?谁叫我出身不好?命苦啊!我还不能去申诉,我只配老实地干活。
    这之后,我便开始“颓废”:情绪极端低迷,平时少有说话,也懒得去洗刷梳理。当时,我突然发现自己的命很“贱”;“颓废”的我,随时都作好了会在那深山老林里因安全事故而突然“消失”的思想准备。
    但是,只要是人,都会本能地往“光明”的方向奋进和努力。每天,真到了与那些同甘共苦的民工一起抬电杆的时候,我却又不“颓废”了。每到此刻,我便精力专注,还曾多次提醒大家确保安全,必须齐心合力。
    那次抬高压电杆,最后的结局还算圆满。尽管那往高山山顶抬运电杆的活儿非常危险,每次出发时所有民工各自都有些提心吊胆。曾经,也有人脚滑摔跤,几次出现险情。但老天保佑,在大家强行支撑齐力奋斗之下,全部化险为夷,没有发生实质性的安全事故。那盼望的日子终于来临了,做了近一个月,任务全部完成之后,我们欣喜地结束了这危机四伏的苦命活,吃完最后一顿告别餐后,我又平安地回归到队上。
    上山下乡的那些岁月,我有过几次与死神檫肩而过的经历,但那是后话。这里,还是围绕本章节的主题,回过头来继续讲“穿”。穿着方面,以上说明,当年的知青与当地农民一样寒酸。
    其实,所有的人,谁都不愿自己太寒酸。天降裸人,虽未赐衣,但人人天生爱美,个个都想穿得潇洒美丽。若有条件,穿得好一点,打扮得漂亮一点,无可非议。现在走去城市大街,随眼看到的便是华光丽服的人流,这很正常。
    但是过去,文革期间,在中国的大地,不管你走到哪里,满街男女,所有人的衣裤,都只有蓝、黑、(军)绿这么几种单调的颜色。如果有谁敢穿得花俏亮丽,那就会被视为资产阶级须整治的对象遭到批斗。现在回忆起来,那素色单调的世界,简直不可思议。
    当年知青的“穿”,这里还没说完;下一章要说的,是我每想起就心里特别高兴的一个故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技术支持:信动互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 京ICP备120251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847号 )

GMT+8, 2024-12-16 04:42 , Processed in 0.195011 second(s), 22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