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搜索
热搜: 知青 活动
楼主: 晋阳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随笔---晋阳秋的博客

[复制链接]

531

主题

4132

帖子

14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47287
61#
发表于 2015-3-11 22:27:40 | 只看该作者
     晋阳秋盖了一座很有特点的楼,由杂文构成。既是杂文,肯定是包罗范围很广,有些探讨也很正常。晋阳秋是以来的都是客的胸怀接纳宾朋的,这也是咱们能在这里相聚的原因。希望晋阳秋的楼也能成为咱们三晋大地的标志性建筑,在大家的参与下,越起越高,越盖越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8

主题

664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1495
62#
发表于 2015-3-13 07:59:51 | 只看该作者
我只想说,晋阳秋的杂文是我最想看的!也是我最喜欢看的!希望你不要亭笔,继续写下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9

主题

1万

帖子

32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24679
63#
发表于 2015-3-14 14:28:08 | 只看该作者

          俺也期待,等着----,等着-----,等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主题

410

帖子

6740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6740
64#
 楼主| 发表于 2015-3-15 09:24:23 | 只看该作者
烛光 发表于 2015-3-13 07:59
我只想说,晋阳秋的杂文是我最想看的!也是我最喜欢看的!希望你不要亭笔,继续写下去! ...

俺也期待,等着----,等着-----,等着-----。                                              天蓝

您们给我的鼓励最多,烛光大哥的回复讲述的内容更有深意。再次真诚的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主题

410

帖子

6740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6740
65#
 楼主| 发表于 2015-3-15 09:24:41 | 只看该作者
烛光 发表于 2015-3-13 07:59
我只想说,晋阳秋的杂文是我最想看的!也是我最喜欢看的!希望你不要亭笔,继续写下去! ...

俺也期待,等着----,等着-----,等着-----。                                              天蓝

您们给我的鼓励最多,烛光大哥的回复讲述的内容更有深意。再次真诚的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主题

410

帖子

6740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6740
66#
 楼主| 发表于 2015-3-15 09:25:5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晋阳秋 于 2015-3-15 09:45 编辑
烛光 发表于 2015-3-13 07:59
我只想说,晋阳秋的杂文是我最想看的!也是我最喜欢看的!希望你不要亭笔,继续写下去! ...

您给我的鼓励最多,您的回复讲述的内容更有深意。再次真诚的谢谢。


真对不起,今天我的网没有了速度,一着急就多点了几次发送键,于是重复了,希望大见谅,偏劳版主帮忙处理一下。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主题

410

帖子

6740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6740
67#
 楼主| 发表于 2015-3-15 09:27:18 | 只看该作者
千帆过 发表于 2015-3-11 22:27
晋阳秋盖了一座很有特点的楼,由杂文构成。既是杂文,肯定是包罗范围很广,有些探讨也很正常。晋阳秋 ...


谢谢超版理解和鼓励。

我们这些人大多数都经历了油灯蜡烛、粗粮定量、牛耕雨灌等等落后的农业生产和贫困的农村生活。这与我们去以前、走以后的日子无法比拟,在我们心中恒久存留挥之不去。

这经历使我们惊醒,随后是想解决之策。当时一部分同学是站在广大农民的角度想,想变革一下农村当时的现状;也有一部分同学是站在自己的角度想,想改变一下自己当时的现状;另一部分同学(大多数,初中同学为多)是既来之则安之紧跟形势的。

下来我想介绍两位校友、学长,为农村支招,为农民呐喊的事迹。我们都经历了或至少看见了一些不理解的现象,比如斗地主与斗黑帮、自留地与大田、情哥哥与八个戏、大寨工与包工活等等。面对思想、文件、社论等等,我无能为力,也没有胆量,彰显个人的渺小、无知、懦弱,至今惭愧。
再次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主题

410

帖子

6740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6740
68#
 楼主| 发表于 2015-3-15 09:37:15 | 只看该作者
             张木生的实践

       插队知青在农村那会儿,遇到了许多新问题。装束打扮可以模仿老乡,生活习惯可以学习老乡,生产知识可以请教老乡,唯独政治问题无处倾诉。所谓政治问题,即老乡不注重学习,不关心政治,不热爱劳动,不关心集体。因为是老乡身上的毛病,所以老乡是解决不了这个问题的。老乡的毛病是……产生的,我们只好学马列,学毛著,生搬硬套、牵强附会。慢慢的逐渐的得到一些结论,当然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一般知青遇到理论教育不了群众,口号激发不了热情——纳闷、疑虑、彷徨、学习、不解,嗨,随他去吧。不要怀疑,这是插队知青在进村头一年或整个下乡时期的普遍想法,大家都会有这么个过程。

       我想说一个老插,65年的老插——张木生的事迹,他认识这些问题要早一些。
       张木生是我的校友,是学长, 1965年自觉到内蒙插队。他的动机、目的是什么,您听他自己说。
       “那个时候,……可能也是毛泽东思想的威力吧,大家都以天下为己任的那个劲特别足。尤其在海淀的这些干部子弟比较集中的这些中学里头,都传播着毛主席和毛远新的谈话,毛主席和王海容的谈话,那时候虽然不太看得懂,但是他所提出来的学生应该造反,应该造老师的反。他提出来一个口号叫做60分万岁。说这个王海容他们班有一个学生,每天看各种杂书,就是不好好读课本上的东西,考试的时候抄别人的卷子,以能得60分就满足,主席批评他说你看你多没出息,你看人家那个学生才是将来是有出息的学生。”
       毛泽东的这番话对张木生影响较大。他对上课不再感兴趣,一心想效法青年毛泽东的革命实践活动,去改造农村,改造世界。就在这个时候,他的同学,陈伯达的儿子陈晓农邀请他一起下乡插队。

       那时董加耕、邢燕子等人的宣传报道非常多。到农村去改天换地,这种心情作为年轻人肯定是有的。所以一提去内蒙,他非常高兴,不像大批知青下乡的时候还要动员,张木生自己拿着户口本就把户口销了。
       张木生他们坐上火车,前往他插队的地方——内蒙古临河县狼山公社。抱着让农村改天换地,让自己脱胎换骨的想法,张木生和陈晓农们到了农村后真的是苦学苦干,不管什么脏活、累活都抢在前面。不到半年时间,张木生已经成为村里男劳力中的强劳力。但是很快,张木生改造世界的雄心,碰上了坚硬的现实。他发现,农民们对于干活的热情,与自己的理想相比要黯淡的多。张木生看到应该依靠的贫下中农,出工是摇,干活是聊,收工是逃,开始疑惑。
       在内蒙古临河插队的头几个月,张木生的生活简单而充实。他入了团,而且很快成了知青的头头。但是拼命干了一年的时间,结果当地的粮食产量没有多大提高,他们所在大队的工分反而更低了,这让张木生感到很是惭愧。他发现,自己别说是无力补天,就连补个小队也补不好。他的内心里充满了很多的矛盾,打了很多的问号,只是不敢再往下想。

       1967年冬,他和一起插队的吕秋梦去了趟大寨。他俩想看看自己插队的农村和大寨的差距到底有多远,能不能从大寨那里学到点儿经验。他们见到了战天斗地的大寨人,也见到了后边跟着警卫员的陈永贵。大寨的社员数九寒天还在地里干活,中午也不回去吃饭,啃的是冻成冰坨子的窝头。张木生和吕秋梦看了,心里挺不是滋味。
       第二年回内蒙,吕秋梦回生产队自荐当上了队长,并试着推行小包干、增加自留地、办副业,没想到竟使生产队增产十几万斤粮食。同时,他又组织泥瓦匠、皮匠、鞋匠、画匠出去搞副业,队里又办了磨坊、油坊,利用市场,队里的工分值提高了!   
        “就是这么简单的措施,并不费力,只要 不被当成资本主义批判就是如此管用。”张木生说:“这事对我教育挺深。大家似乎明白了,老百姓不是不能干,政策稍微改一改就能这么好。”
       张木生就是普通插队知青,他有许多想不通的问题, “不仅仅是农村,整个‘文革’都有那么多想不通的问题。比如说苏联修了,只有中国、阿尔巴尼亚不修,可是我们这是干什么呢?生产搞成这样?抓了革命总得促生产啊?促生产总得解决动力问题,老百姓的动力在哪儿呢?无论什么东西,无论叫得多响,到了基层,老百姓都不接受。除了评工分,你说啥就是啥,爱说啥就说啥。到了基层一切都烟消云散。”
       张木生发现这里的农民,除了工分,对政治和种种说教一概不感兴趣,大大不同于陈永贵的农民。吕秋梦的实验对张木生刺激很大,于是后来有了《中国农民问题学习——关于中国体制问题的研究》。在《中国农民问题学习》里面,有些不合时宜的观点,那时候……没人敢说那种话。
       那是约5万字的文章……很快就变成一个手抄本,在知青中到处传。张木生说:“当时胡耀邦把我找去,说我写得好。那个东西其实没有什么我的话,都是书里面读来的。比如托洛茨基怎么驳斯大林,斯大林又怎么回答托洛茨基,斯大林和布哈林的争论,他们争论的焦点,列宁是怎么讲的,毛泽东在不同时期又是怎么讲的。我在《中国农民问题学习》里面把这些历史现象一个一个讲出来,然后得出一个结论:包产到户确实可以增产。”
       张木生1972年在呼和浩特进了监狱,就是因为这个。周总理知道后说,有一些插队的年轻人,他们去探讨一些过去不认识的世界,不要轻易就去扣什么反革命的帽子。胡耀邦也找人保护他。
北京知青中刮起一阵“张木生旋风”,当然 反对者也不少。
       1969、1970年间,知青“扎根派”和“不相信派”之间的论争愈演愈烈。“不相信派”是以进行了农村考察的张木生为代表,“扎根派”则对“张木生之流”进行了连续的激烈的批判,指出他们是资产阶级的代表,是布哈林、赫鲁晓夫、刘少奇、彭德怀的徒子徒孙。……驳斥张木生等人的“农村社会主义道路走不通”、“要让农民过好日子”、“思想革命化必须要有物质基础,在目前这种基础上要想培养出一心为公的人是妄想”等言论。……

       现在当然不用再争辩什么了,因为事实胜于雄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8

主题

664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1495
69#
发表于 2015-3-15 19:45:45 | 只看该作者
淸泉水,大山杏,喝着爽快!吃着浓香!张木生,沉香木也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9

主题

1万

帖子

32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24679
70#
发表于 2015-3-18 19:34:0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天蓝 于 2015-3-18 19:37 编辑

          实践证明:农村还是要发展副业,还是要搞个人承包,农民的日子才过的富裕一些,才能吃饱肚子。一个政策,就能使农民吃饱富裕,一个政策,就能使农民饿肚子,关键是你能不能真心体恤老百姓的生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技术支持:信动互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 京ICP备120251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847号 )

GMT+8, 2024-6-2 04:40 , Processed in 0.183010 second(s), 19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