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楼主: 林翔云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半个鼻子品天下(连载2):民办小学

[复制链接]

3

主题

1178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2127
71#
发表于 2015-5-8 21:29:32 | 只看该作者
在深山里,砍倒的树干树枝上,再砍出一道道刀口,就会长出香菇。当年生产队的贫下中农就是如此种香菇。虽然叫种,其实并没有用什么菌种,真正纯天然食品。现在这种香菇早已没有了,全部是在大棚内用木屑和菌种栽培的,产量高,栽培便利。以前一定要在深山老林中进行,大棚里人工栽培的香菇味道,自然不能和深山里的相提并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744

主题

6万

帖子

136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363070
72#
发表于 2015-5-9 07:27:43 | 只看该作者
麻沙老农 发表于 2015-5-8 21:29
在深山里,砍倒的树干树枝上,再砍出一道道刀口,就会长出香菇。当年生产队的贫下中农就是如此种香菇。虽然 ...

现在好像只能看到些人工的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主题

81

帖子

379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379
73#
 楼主| 发表于 2015-5-9 10:41:48 | 只看该作者
第二十七章 “五十金钗”
回家得经过古镇,我到了镇上,听说因为县革委会主任陈知笔的后台陈伯达在庐山会议上“栽了跟斗”,全县城镇“拆房种粮”的工程业已结束,去山区的人们陆续回了城,有的工厂又开工了。我想去看看竹器厂的黄老师傅还在不在,进了竹器厂看见黄老师傅与陈“狗头”在一起商量着什么,黄老师傅一见我就对陈说:“好了,让他试试看,说不定有办法。”
我问到底是什么事,陈厂长(背后我还是叫他“狗头”)说:“黄师傅做了几个很有特色的竹编工艺品去广交会展出,没想到老外一下子订了几十万套,而且今后每年都要货,要是能完成,可以安排几千个工人就业呢。可黄师傅说他从来只是自己摸索着做,不曾带过徒弟。你先试一下,如能编得像黄师傅的样品那样,你来带徒弟准行。”
我看了一下黄师傅的图案,便蹲在地上编了起来。刚织出一个“双喜”字样,陈厂长已经叫起来:“你行啊,比黄师傅还快!”问我能不能带徒弟,我说:“编个口诀也许能行。”陈大喜过望,立即对我说:“招五十个徒弟让你带,两个月内他们做的产品按给黄师傅订的工价算给你”。我应承了下来。
竹器厂大量招收学徒的消息当晚就传遍全镇,刚刚偷着回城的青年们几乎都报了名——这直接促使知青们回城的速度加快了许多。陈“狗头”从中挑选了一百个,男女各半。男的让黄老师傅带着学“破竹”、“修篾”等,女的都成了我的徒弟。
陈要我“特别关照”几个人:县外贸局局长的女儿黄锦绣;镇“革委会”副主任的亲戚陈艾青和陈艾巧姐妹俩;蔬菜大队支部书记的女儿秦霓……“市管小组组长”黄立忠竟然也厚着脸皮求我“开后门”让他女儿进来,也许他坏事干得太多,已经不记得抢走我的竹制品这件“小事”了。我看到他的嘴脸就反感,但还是领着他的女儿黄冰冰到陈“狗头”的家里,陈以为是我的亲戚,当场就答应了,并把一个“互不相干”的女青年借故辞退掉。
五十个女学徒有高有矮,有胖有瘦,有长得漂亮的,也有长得“不怎么样”的,大多数年纪比我小一点,但也有比我大的。《红楼梦》中贾宝玉有“十二金钗”伴着,我现在竟然拥有“五十金钗”了!
一个“大老爷们”钻进这个“女儿国”里,听她们整天吱吱喳喳地叫着闹着,耳朵几乎要聋了。我先让她们背刚编好的口诀“一三五,五三五,五三斜,斜斜斜……”,然后示范给她们看,再“手把手”地教她们编织。有的人三天就学会了,有的直到两个月培训结束时还是记不住口诀。
我早已听过孔夫子“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的传说,有意识地先让“悟性”高的人尽快学会,然后又承诺“领到工资时给你们一半”,提高她们的积极性;“悟性”差的人就随她去了。
秦霓长得不算特别漂亮,却聪明绝顶,第一天就自己编出一个“双喜”图案,第二天已经能独立编织(为我也为她自己赚钱),而且还有一个跟我一样的兴趣——猜谜语,解“智力游戏”题,这是我们俩“特别接近”的一个原因,而她自然也成为同性们一致攻击的目标。我全然不知就里,与她“推心置腹”交谈,却无意中种下恶果——有一天谈得正欢,我说出一句“要是我们天天在一起该有多幸福啊!”言者无意,听者有心,秦霓误会了我的意思,以为丘比特之箭已经射向她了,从此以后每一次见到我都会脸红一阵。其实我只要想到秦霓的爸爸是一个大队的支部书记,就是吃了豹子胆也不敢“追”她的!
还有一次我给他们讲故事,讲到北宋大文豪苏东坡脸长,其妹子出句嘲笑他:“昨日一滴相思泪,今日方流到腮边。” 苏东坡反唇相讥: “莲步未离香格下,额头已到画堂前。” 小妹不甘示弱,又笑哥哥的满脸胡须:“欲叩齿牙无觅处,忽闻毛里有声传。”据说,苏小妹为了找到如意郎君,曾以文选婿。当时消息一传出,呈文求婚者不计其数。其中有一豪门公子叫方若虚,他对小妹倾慕已久,闻讯后连忙应选。他呈上得意诗文若干篇,谁知小妹一看,淡如白水,便提笔在上面批了一联:笔底才华少,胸中韬略无。苏东坡看到小妹的对联,可急坏了。方府豪门是得罪不起的,为了避免是非,便悄悄在小妹的联语后面各添一个字,把对联改成:笔底才华少有,胸中韬略无穷。方若虚读后真是欣喜若狂,他急于要见苏小妹以表衷肠。苏东坡知道小妹根本看不上他,生怕玩笑开大了不好收场,急忙托故阻止,说:“我妹妹文才是有些,但其貌不扬,脸长,额突,不信我给你念首诗便知:去年一滴相思泪,至今流不到腮边。未出房门三五步,额头先到画堂前。方若虚怎知是苏东坡在骗自己,还真以为苏小妹很丑,于是怏怏地走了。
讲着讲着,我发现秦霓的脸色越来越难看,才注意到她的额头也“有点高”,赶忙打住,不讲了。过后的几天,秦霓表现得无精打采,问她,没有答案。
黄锦绣也是“悟性”较高的一个,身体佼好,据说在学校中就是公认的“校花”,不愧是外贸局长的千金,言谈中总能显示出她“高贵”的出身和涵养。她最不喜欢女孩子们整天谈论衣食住行等等“鸡毛蒜皮”的事,而乐意同我谈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大道理”。有一天对我说她爸爸想“见见”我,我跟着到她家里“造访”,很随意的几句话就已“深得”局长的“赏识”,还同他下了一盘中国象棋,又吃了黄锦绣“亲自下厨”做的一顿丰盛的午餐。但我的“悟性”却永远不高,不管她怎样一次次地旁敲侧击,我始终跟木头人一样无动于衷,直到她心灰意冷,对我再也“不抱任何幻想”。
黄冰冰起初对我又尊敬又热情,让陈厂长和其他人看起来真的象是我的亲戚一样。后来不知哪个“吃饱了撑的”告诉她一些她“连做梦也想不到的事”,突然之间一见到我就低下头来,赶快躲开,我辅导时她也不敢正眼看我一眼,好几天一句话都不吭。我觉得奇怪,问了她几次,都不回答。我有点急了,就对她说:“我是不是做错了什么事让你伤心了?”
冰冰眼泪“刷”的一下流了下来:“你恨我爸爸吗?恨我吗?”
我终于明白了她的心事,就安慰她说:“我听人说,你爸爸那时很想入党,有人告诉他‘对阶级敌人要像寒冬一样冷酷无情’,他才做出那样的举动——都是过去的事,我也已经忘掉了,别提它了。”
艾青和艾巧姐妹俩是“归国华侨”——她们的爸爸在印尼看报纸吹嘘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如何如何辉煌,中国人过的是“天堂一样的生活”,于是就带领全家奔着“天堂”来了。没想到一来就碰上大饥荒,想回又回不去。她们的大姐嫁给一个地主的儿子,天天挣扎在“红色恐怖”下和死亡线上。姐妹俩一样性直,不晓得人世间的险恶,熟悉的人们都叫她们“番仔”。
艾青什么话都敢对我说,包括有人写情书给她或她妹妹这一类的“私事”——连情书都拿给我看。有一次我正在辅导她编织一个新图样,墙上掉下一只壁虎在我手背,我一甩,那壁虎竟从她的脖子掉进背部里去,她吓得昏死过去。我连忙把她送到卫生院急救,医生说是“惊吓过度”,要住院观察好几天。我担心她会以为我是故意吓她、害她,好几天一直陪伴着她。
没想到这又引起一场误会——艾青竟然直截了当地问我“爱不爱”她,我说自己确实喜欢她,也喜欢她的妹妹,把她们都当成自己的妹妹一样爱护。她笑了,笑得非常灿烂:“我也喜欢你,但不敢嫁给你,只要一想到姐姐过的那种十八层地狱般的生活我就怕极了。”
两个月时间一到,我按照与陈“狗头”的约定,得到两千多块工资,这在当时算是惊天动地的“奇迹”!——要知道那时镇革委会主任一个月的工资也才只有三十多块!我领到工资时心惊胆战、手一直在发抖,“工资表”上填了几十个“女弟子”的姓名——当然,我也按照原先的承诺拿出一千多块钱给她们。
有一天,厂里开会说是要传达中央文件,“有重大的事件要宣布”,其实大家心里都有数,只是不敢讲出来而已。果然,陈“狗头”传达的是“林彪事件”,坐在我身边的一位工友听完后问:“林彪那么大的官,要自杀也不必喝乐果吧?”原来闽南话“林立果”听起来好像“饮乐果”一样,他把“林彪林立果叛党叛国,叶群吴法宪”听成“林彪饮乐果半筒半锅,叶群无发现”了。
接连带了几批学徒,再由学得较好的学徒带学徒,镇竹器厂很快就发展成一千多号人马的大厂,而且成为省里有名的“创汇企业”。陈厂长趾高气昂,比武斗时当“狗头军师”还风光!我又同黄老师傅设计、创作了一系列新产品,订单源源不断,象潮水般涌来,连广交会也不必去参加了。
这一段时间我住在厂里的简易宿舍里,小月看我长期不回家,就同她姐姐找到竹器厂来了。一踏进车间大门,看到我,也许是太激动了,突然大声叫出我的名字。几十张生疏的脸一下子全对着她,害得她的脸红到脖子根。
我赶紧迎出来,带姐妹俩去逛街。手头“宽绰”了,买了几十块钱的日用品,有的送她们,有的托她们带给我的父母兄弟。小月看我花钱大方,就问“钱从哪里来?”我讲了带学徒的事:“你刚才看到的几十个女青年都是我的徒弟,你根本就不用怕她们。”
小月说:“我怕她们什么?!”
话是这样说,小月从此不敢再踏进竹器厂大门一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744

主题

6万

帖子

136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363070
74#
发表于 2015-5-10 07:59:56 | 只看该作者
工厂重新开了张,
招聘学徒授技忙,
众多姑娘形各异,
小伙懵懂不搭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主题

81

帖子

379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379
75#
 楼主| 发表于 2015-5-12 14:20:05 | 只看该作者
第十九章 “科学种田”
农忙还没结束,大队就连续召开三次“以粮为纲、围溪造田誓师大会”,准备“与天斗、与地斗”,“修补地球”。原来这个大队的腹地有一条溪流穿过,由于历史上多次改道,形成一大片寸草不生的沙滩地。一九五八年大跃进、一九六四年社教时都有人提出要把它改造成“良田”,因为工程浩大,动不起来,此次趁着“抓革命促生产”的大好机会干一场。没有人敢反对,对于乐西大队几千人来说,这个工程可以同秦始皇筑万里长城相比,甚至更艰巨,而且最终能不能产粮食谁都不敢“打保票”。
我属于第一批“上战场”的“勇士”,到现场一看傻了眼——一望无际、寸草不生的戈壁滩!先要建一条几公里长的溪堤,单单石头就得把远在十几公里外的一座“石头皮山”的石头用尽!沙滩的平整工程量也是巨大的,平整完还要在上面填土,土也得从几公里到十几公里外“搬”过来!须知这些“搬运工作”全部得用肩挑手提——当时整个大队连一辆手扶拖拉机都还没有呢!
    有“愚公移山”精神的中国人是天不怕、地不怕的!支部书记已经在“誓师大会”上讲了:“有人说这么浩大的工程要到猴年马月才能完成,我们不怕!五年不成,十年;十年不成,一百年!子子孙孙干下去,还怕不能完成吗?!”
我的工作是挑沙石,一天十几小时地干(真的是“跟着太阳起,伴着月亮归”),照样一天拿八分工分。百无聊赖,幸好有高音喇叭播放的“革命歌曲”和“样板戏”相伴,才不至于闷死。《红色娘子军》和《白毛女》的“主旋律”乐曲我能一个音符不差地哼出来,至于里面的插曲当然就更是不在话下了!
说来也怪,劳动真的可以改造人,这样没日没夜(经常加夜班)高强度地干活,我再也不敢想什么“科学种田”、“高科技农业”了!只想把自己改造成没有头脑的“机器人”,省心!
有一次听到广播里叫喊着:“热烈庆祝范飞治当选全国人大代表!”、“范飞治当人大代表,我们贫下中农一百个放心,一万个支持!”、“范飞治是毛主席的好干部!”我偷偷问一个大队干部:“这范飞治何许人也?我们什么时候选她当代表了?”对方狡黠地笑着回答:“你还不知道?县革委会主任的情妇,跟陈知笔睡过几次当然有资格当人大代表了!”
这一年大年三十、正月初一大队都不“放假”,也不许“请假”,不过这样也好,省得为没有钱过年烦心。“围溪造田指挥部”特地在大年初一这一天在沙滩上召开批斗会,把原县委书记赵大任抓来批判,罪名是社教时本来要拨给乐西大队“围溪造田”用的款和建筑材料被赵书记“挪”去建县城的一条新街。赵反对“围溪造田”的理由是“劳民伤财”、“得不偿失”、“会半途而废的”,现在把他“请”来看看“人民群众”的干劲有多大!赵大任跪在溪堤上,面对着沙滩上辛苦劳作的男女老少,不停地说:“我有罪,我有罪!”,“群众是真正的英雄!”然后又高喊:“毛主席万岁!”“人民群众万岁!”
我猜不出赵说的“我有罪”是什么意思,是以前有罪呢还是现在有罪、或者今后有罪?但不管有没有罪,赵书记得留在这里参加“劳动改造”赎罪,白天同样干着繁重的体力劳动,晚上被关在溪堤附近的一个牛棚里与牛为伴。可怜一个堂堂的县委书记竟然沦落到吃不饱穿不暖的地步。好在看牛的老头出于“人类同情心”,经常偷偷给他一点番薯吃,才不至于饿死。
我同几个不会“打小报告”的回乡青年开玩笑说:“机会到了,你们赶快去巴结赵书记,以后他如果再做官肯定会照顾你们的!”
有一个人回应:“怎么巴结?”
“只要送几个大番薯去,他一辈子都不会忘记你的,要知道朱元璋一直忘不了落难时乞丐们给他吃的‘八宝珍珠饭’。”
“那你为什么不去巴结呢?”
“我又不想做官,巴结他干吗?”
(仅仅过了两年,赵书记果然官复原职,很快又升任地委书记,一直做到省人大主任。赵知恩报恩,那位看牛的老头被“亲切接见”了两次,听说得到一笔数额可观的金钱,只可惜他一字不识,要不然也做官去了。)
乡下的夜生活其实并不“贫乏”,每天吃过晚饭到队部参加“政治学习”,“评”工分,实在没事就学唱“革命歌曲”。每个生产队的队部里都有一个小喇叭,除了每天晚上七点整转播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新闻联播”外,“上头”有什么“指示”都是通过小喇叭传出的,不过小喇叭最忙的是听公社党委书记讲话,这书记名字叫做王霜降——大概是他出生在“霜降”这一天吧,我猜的——爱出风头,喜欢卖弄小聪明,听说曾经念过高中,这在当时可是真正的知识分子了。但他的“知识”只是从县里批发再拿来公社零售而已,连最基本的政治术语他有时都没有搞清楚,比如他面对全公社几万人解释“形而上学”这个词,说是“形势大好,上学的人多了”,还有像“人民公社几百年前就有了,比如‘巴黎公社’”、“‘略尽地主之谊’是反动口号,为地主阶级翻案”等等,就被我们几个下乡知青当做茶余饭后的经典笑话。
一天晚上,王书记亲自通知全公社的农民都要到县二中的操场上集中观看革命样板戏,说这是“严肃的政治活动”,不去看就是“现行反革命”。我们早早吃过晚饭,走了五公里到操场,只见黑压压一片都是人,几万人是肯定有的了。几个边远山村的农民翻山越岭走了十几公里,还自带干粮在操场上吃。
听说今晚是“跑片”,不知什么时候才轮到我们观看,王书记在土台上指挥大家唱革命歌曲,一个大队一个大队轮流吼叫,此起彼伏,却也热闹异常。但样板戏左等不来右等不来,直到半夜时分,小孩子都已经累得躺在地上睡着了。忽然人头攒动,都在说“来了,来了”,我紧盯着进操场的大路,果然有拖拉机“突突突”开过来,只见王书记领着几十个公社干部毕恭毕敬地跪在拖拉机前,迎接样板戏拷贝,干部们赶忙带头呼喊口号:“向江青同志学习!向江青同志致敬!”
又折腾了十几分钟,电影总算开始放映,一看字幕,是《智取威虎山》,还好没有白来一趟,因为这出戏相对来说还是耐看一点。不过,说实在话,刚才那一幕大小官员的“跪接”戏更有看头,比威虎山上的群魔乱舞好看得多。
为了落实“一户一猪、一亩一猪”的号召,生产队买了猪苗让各家各户养殖,还派人帮助盖猪舍。我家也得养一头,但饲料是大问题。我突发奇想,为什么不试试“发酵饲料”呢?当时正推广部队叶洪海的“中曲”发酵技术,我嫌麻烦,试着用农村做馒头、米糕用的酵母来发酵稻草、花生藤等,取得成功,就给队里所有家庭讲解推广,后来全大队也都普及这种发酵饲料了。
我乘机“怂恿”几个回乡青年一起搞“科学种田小组”,大队也支持,就派我去省真菌研究所,拿来几个菌种,开始试制“920”(赤霉素)、“白僵菌”(治松毛虫用的)、“青虫菌”、“5406”等等,搞得有声有色,引来附近几个大队都派人来参观学习。接着我又试验用段木种白木耳、香菇,用稻草、牛粪等发酵后种草菇、蘑菇,这些技术现在一般农民都会了,可在四十几年前农民们却把我们看作是“神”——我们说相思树的段木可以种菇,全省的相思木头立马涨价;我们说番石榴树的枝干粉碎可以做各种真菌的“培养基”,第二年番石榴果实都不容易买到了。
我把家里的一角也摆弄成一个小“实验室”——“烧杯”是用缺口的罐头瓶做的,“恒温箱”是用木箱、铁皮和煤油灯自造的,“天平”是用铁板和木棍架的,而“砝码”用的是沙包和小石块(拿去大队医疗所用托盘天平校正重量)……这恐怕是全世界最低级的“实验室”了!几乎一分钱都没有投入!
在这个小小的“实验室”里,我根据自己做的一些实验数据写出了洋洋数万言的第一篇论文《高等真菌的综合利用》寄给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办的刊物《微生物学革命》发表,北京为此还“开了专门会议”,“印发专门材料”给各地学习——参加会议的专家们做梦都不会想到这篇论文的作者是一个十八岁的仅仅念到初中的知青。
《微生物学革命》是我当时唯一看得到的科技刊物,虽然里面充满了空洞无物、政治口号、吹牛拍马的大字报、大批判式文章,但我还是从中找到了不少有价值的信息,学到一些有用的知识,只是要剔除那么多的糟粕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例如一九七零年第一期的一篇“重要文章”是《用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工人阶级是无敌的》,报导内容是无锡××厂学毛选小组工人“敢说敢干”把国外“资产阶级权威”确定的α-淀粉酶的液化温度从88℃提高到92℃,产生多少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一九七一第一期又是一篇《用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工人阶级是无敌的》,报导内容还是无锡××厂学毛选小组工人“敢说敢干”把国内“资产阶级反动权威”确定的α-淀粉酶的液化温度又从92℃降低到88℃,又产生多少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编辑部可能忘了去年的报导了。这样的报导在那个时候的报刊杂志上比比皆是,随手拈来要多少有多少。
更有趣的是《福建日报》多次报导的福州西湖几次“变迁史”——文革前,当时的省委书记觉得省城没有一个公园有点“说不过去”,于是就学慈禧太后建北京颐和园的做法,让全市干部、职工和郊区的农民到西郊的一块地里义务劳动挖出一个大坑,把它建成一个有山有水的还算漂亮的公园。文革开始后,红卫兵“造反”了,说建公园是为资产阶级服务的,建议把它填平恢复原样。农民们也自发去填地变成一块一块的菜园。省革委会成立后,革委会主任又“号召”全省各地派人来福州建设“西湖公园”,又是挖水坑,造假山,种树植草,折腾了两年多,建得也差不多成个样子了。革委会主任调走以后,新来的省委领导说要“以粮为纲”,再一次发动全市工农商学兵把西湖填了种水稻。这每一次《福建日报》的报导都说是“战无不胜的毛泽东思想的伟大胜利”。到了七十年代末,又轰轰烈烈地调动几万个“志愿者”到省会建设西湖公园了,不过这一次用的大标题换成“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人民群众的力量是无穷的”——这是后话。
农业“科研”搞起来了,“名声”也有了,但我的命运并没有改变——天天挨饿!白天饿着肚子做实验,晚上饿着肚子写论文。早稻登场的时候,我跟着队里其他社员到生产队仓库分粮食,却被告知我们家还欠生产队几十块钱!
分不到粮食,我问队长为什么,队长说:“根据‘预分’方案定的”。我又去问会计,会计告诉我“‘预分’时每个工分只按一分钱计算”,我们家四个“壮劳力”干了六个月挣得五千多个工分,折算为人民币五十几块,扣去买猪苗、盖猪舍还有一些“公摊”费以后已经是负数!
我跑去找大队支部书记,对他说:“我是回应毛主席的伟大号召来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毛主席不会让我们饿肚子!”
书记被我的“大理论”搞糊涂了,就叫队长先按“口粮”借给我谷子,总算解决了吃饭的问题。
我还是觉得不对,为什么别人都不会“欠”队里的钱呢?又去找记工员,记工员很老实,把所有的工分簿都拿来给我看,我指出几户社员的工分“超高”请问记工员,答曰:“他们肥料工分多。”
我算了一下,才知道原来一头猪一天拉的粪尿折算成工分比一个强劳力干一天还要多!
我又注意到工分簿里有新的笔迹,甚至有涂改的痕迹,就笑着指给记工员看,不说一句话。第二天借着“昨天有些地方没看清楚”为故又向记工员要工分簿看,一看我们家的工分一下子增加了两千分!笔迹当然也是新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68

主题

2489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79782
76#
发表于 2015-5-12 19:40:19 | 只看该作者
传奇,真正的传奇!好看,上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744

主题

6万

帖子

136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363070
77#
发表于 2015-5-13 12:16:21 | 只看该作者
人山人海改天地,
夜半等着电影去,
独立自主搞科研,
顺带说说当时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32

主题

1254

帖子

1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23618
78#
发表于 2015-5-14 10:18:29 | 只看该作者
林翔云 发表于 2015-5-12 14:20
第十九章 “科学种田”
农忙还没结束,大队就连续召开三次“以粮为纲、围溪造田誓师大会”,准备“与天斗、 ...

本章应该是发重了。
我喜欢枪,喜欢军队的一切,我愿和热爱军队的人交朋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744

主题

6万

帖子

136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363070
79#
发表于 2015-5-15 07:15:05 | 只看该作者
枪神 发表于 2015-5-14 10:18
本章应该是发重了。

好像真是如此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主题

81

帖子

379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379
80#
 楼主| 发表于 2015-5-15 09:22:26 | 只看该作者
确实发错了,对不起大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 京ICP备120251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847号 )

GMT+8, 2025-10-13 22:56 , Processed in 1.201202 second(s), 22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