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油馍馍 于 2022-6-21 10:33 编辑
第一百四十一次知青角活动的点点滴滴 (2021年10月31日)
十月里的最后一天是知青角日,由于北京部分地区又出现了一些疫情的状况,知青们就自觉地维护起防疫措施,住地远的就不出来了,在公园晨练的朋友们,顺便路过这里,也是匆匆来匆匆走,见个面,打个招呼就行啦。
随着新型病毒疫情的常态化,大家旅游不便旅游,搓饭不便搓饭,难免产生或轻或重的焦虑紧张情绪。如何尽快调节心理冲突,以积极的心态度过这一段防疫特殊时期,是摆在我们这群抱团养老朋友们面前的新考验。
专程来知青角的朋友,因不便在场地聚集时间过长,于是便三五成群地散开来,在北京这所最大的公园里到处走走也不错!天坛公园里无水但树多,且主要是松柏,咱北京城里最棒的松柏都在这里,其形像之美难以言表。虽说松柏常青,但到了深秋也失色不少,其松枝不如盛夏茂盛翠绿,但如果你欣赏它,就会觉得它依然挺拔昂扬。
知青角活动场地周围的一些地方,还有不少银杏树,黄色扇叶铺了满地。天坛的枫树寥寥无几,但偶有红了的枫叶飘落在银杏黄叶之间,在阳光照耀下,红黄相间竟如此的美。心在,美无处不在,其实先不必在这个时候到外地旅行,珍惜我们周围的一景一物,欣赏面前这些树叶凋零后的飘摇坠落,亦是很美,尤其是在阳光照射下,随风翻转,摇摇摆摆,其潇洒、自然自在之态,令人悦目。
疫情在,不远行,很多朋友都诉说着自己在家、在社区做的一些活动。比如跳舞唱歌、种花、养鱼、练习书法、下棋等,充实自己的生活,转移自己的注意力,缓解自己的情绪和压力。有些朋友还把自己的书画作品发到论坛,让更多的朋友欣赏,就是一种非常好的方式,因为这样可以使更多的老朋友、新朋友从中了解这些情况,从而受到启发和鼓舞。待在家里看微信的朋友,还可以钻研使用智能手机,比如到咱们论坛上来玩,用一部手机就可以按照电脑模式完全搞定,效果堪比电脑,这样就不必再搬个笔记本电脑折腾了。要多了解一些新鲜的事物,保持与时俱进的良好心态。
秋天是一个适合感慨的季节,天高云淡的天气让人们的心情高兴振奋,即便遇到了一场场秋雨以及阴郁的天气,也是生活的一部分,在这个既欢喜又忧郁的季节里,我们还要面对冬天的到来。
在过去的几年,天气问题是北京最大的问题,不过伴随着大力治理的产业结构调整和转移,北京的天气越来越好。从过去的雾霾天气到现在的蓝天白云越来越多,从气势上有了大的转变。其实,北京处处都是绝美的多**景观!知青朋友们在家养老,不妨约上老同学、老朋友、老网友等,三三两两,支持防疫措施,不出远门,不要人多,就在深秋初冬之际,在家门口,在咱老北京的胡同小院,小厨老号游玩一番就很好。大家可以小转一圈,小搓一顿,谈谈心,叙叙旧,静下心来,亲身感受新城老都的传统佳肴,古韵美景。
第一百四十二次知青角活动的点点滴滴 (2021年11月28日)
今天是第一百四十二次知青角的活动日。冬季的天坛公园,苍翠的古树与古老的建筑、以及依然茵茵的绿草和在风中簌簌飘落的银杏叶共同构成了天坛庄重肃穆、静谧深远的环境氛围。
冬天,是感悟生命真谛的季节!每到此时,在有知青的地方,就愈加喜欢回忆,在记忆深处寻找那些难以忘怀的日日月月,一遇到知音,往事便历历在目令他们感慨万千。
这两年,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我们每一个人都深深体会到健康的重要和生活的不易。在北京部分地区出现疫情而采取隔离的特殊时期,向来热闹的天坛公园防疫的要求也非常严格,来知青角活动自然也受到些影响。随着疫情向好消息的不断传来,天坛知青角又逐渐恢复生机,再次热闹起来。
今天就有同学打听“志丹双河”来没来,还有人问“邢三元”、“冰凌花”在北京吗?谁能够找到“杜昕”,大家一起搓个饭,聊聊!作为论坛的志愿者,最欣慰的就是有人打听论坛上作品的作者,因为这说明,有人对读到的知青作品产生了共鸣!
其实,“知青”你自己就是一篇故事。心神跃过落日,为霞满天。昨日,忙前忙后,无暇顾及;今日,一想碎念,没齿难忘。缘来缘去,还是那段历史割舍不掉,还是那段青春始终铭记。
人的一生可能走过很多地方,但不是每个地方都能被称作第二故乡,一旦被称作第二故乡,那一定是你对这个地方投入过也付出过,并和这个地方的人产生了感情。对知青来说,和当地的乡亲很有感情才是他们在相隔多年后,一定要回到第二故乡看看的最主要原因。
很多知青都回去看望过那个曾让他们献出过青春的山村。老一代差不多均已逝去,当年的小娃娃们也都成了老人。曾经荒芜的山丘种满了树,乡亲们也穿上了牛仔裤拿起了手机,老百姓的日子好了很多,旧貌换新颜。
习近平曾经说过,“我的成长、进步应该说起始于陕北的七年” 。“上山下乡的经历对我们影响是相当深的,形成了一种情结,叫黄土情结”。
上述这些话让我们的感受油然而生:战争年代,从雪山草地走出了开国领袖;和平时期,从知青群体中产生了今天的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这么多知青组成的领导群体是偶然吗?如今,知青没有远去,只是老去,强国时期,我们的初心如何坚持,半个世纪以来,一切都值得认真回忆,今后的发展,也要以这段历史为鉴。
任何事情都有他的两面性。知青上山下乡运动也不例外,在总结这场运动所带来的消极后果的同时,也应该能看到其中存在的启示和价值。
上山下乡那段历史,是每一位当年知青心底尘封的记忆。之所以对它记忆犹新,是因为它蕴含着知青们所逝去的韶华岁月,浸满着当年他们纯朴青涩的心路情感。而这份朴实在今天,就更显难能可贵。
我们许多老知青都有自己非常多的故事,他们的故事也是那么的多姿多彩,因为他们和祖国一起经历了许多,体验了许多。希望知青同学们、朋友们、网友们抓紧时间,再写写有关你对那段日子的回忆、感想,大家在论坛交流,以增强我们这些老知青的自我认同感,促进老年人在自己的圈子里找到共鸣,使我们的晚年生活温暖起来!
第一百四十三次知青角活动的点点滴滴 (2021年12月26日)
每年年末的知青角,都是进入数九后最寒冷的时期,但这也是快到新的一年的时候。今年的这个知青角,还恰逢是毛主席诞辰128周年的纪念日,所以说,这次的知青角活动意义不凡。
今天一大早,知青同学们就从四面八方源源不断地来到知青角,这么冷的天也没有阻挡住大家的步伐。不用通知、不用召集、不用安排,一切都是自觉自愿,一切都是顺理成章。
当然,现在还在疫情期间,大家都自觉遵从志愿者和公园管理人员的疏导,快来快走,不长时间滞留,自觉维护防疫措施。
有一种思念,历经历史云烟,愈加醇厚;有一种记忆,穿越时代风雨,历久弥新。这就是中国人民对毛主席的尊敬和爱戴。
同学们都是七十来岁的老人了,上世纪六十年代,大家曾经“插队”到贫瘠的农村,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对于当年吃过的苦、受过的罪,知青们念念不忘,记忆犹新、唏嘘不已。
虽然一提到上山下乡“运动”,就会想到其发起者毛主席。倘若不是毛主席的倡导和坚持,当年就不会有几千万城市青年“插队、下放”。但是,我们广大知青在对毛主席的谈论中却没有一点“不敬”、一丝怨怼。说起毛主席,知青们都有讲不完的理解,表达不尽的感慨,敬爱之情溢于言表。
尽管对于毛主席的历史功过,一个时期以来,都曾有过各有看法。但是,毛主席在中国人民心目中,特别是在劳动人民心目中的地位,确实是一个神圣的位置,是任何人都无法替代的,也是任何人都难以抹杀的。
知青们的经历让他们深深知道,在老百姓的心目中,毛主席之所以伟大,就是他事事为老百姓着想,坚决反对官僚、腐败,他制定的政策都尽量缩小贫富差别。尽管那个时代人们的生活并不富裕,甚至很清贫。但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心里却是踏实的。
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是毛主席一生的追求。他坚持的理念、思想以及生前的布局,为中国的经济建设,为世界的反霸斗争和国家的政治前途,都科学地创造了发展的条件。我们能在今天的国际环境中着手进行四个现代化建设,不能不铭记毛主席的功绩。
今天,我们这些老知青又走到一起,你看,很多朋友戴上了主席像章,“太阳最红毛主席最亲”的歌声此起彼伏,让我们再次缅怀毛主席,他的名字、他的思想、他的风范,将永远鼓舞我们不忘初心,坚守信念,继续前行!
尽管我们的头发稀疏斑白,但也要整理得清洁有序,尽管我们的脚步不够矫健,但也要抬头挺胸。“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
2021即将过去,不论生活是酸甜苦辣,或是悲欢离合,老了心里更要装着明天。为了明天才能充满希望,淡泊从容,豁达大度,相信,展现在我们面前的2022年,必将是一幅多姿多彩的画卷,是一个新的更加美好的春暖花开!
第一百四十四次知青角活动的点点滴滴 (2022年元月30日)
这期知青角的日子临近春节,这个时候已经离春天不远了。尽管疫情还时不时地有些骚扰,但我们国家已取得了抗疫斗争的初步胜利,目前正在全力扫除疫情的阴霾,全力办好冬奥会,促进经济的恢复发展。可以预期,疫情后我们将迎来一个更加美好崭新的世界!
当然,现在疫情还没有过去,知青角的志愿者们,还将继续协助天坛公园管理处的工作人员,继续维护好知青角的防疫措施,提醒那些新来的知青朋友们带好口罩,保持距离,不要在场地久留... 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只要大家的身体都好好的,我们一定会有机会无忧地在天坛公园聚会。
就这个机会,在虎年新春来临之际,我们这些关注第一百四十四期知青角的知青们,向全国知青朋友们拜年!衷心祝愿各位知青朋友春节快乐、身体健康、吉祥平安、家庭幸福!
在我们的知青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有一个强烈的记忆,那就是过节。当年漂泊在外,对节日特别敏感。 从下乡第一年开始,每逢春节将至,回城探亲的愿望就成为知青们最兴奋的大事。乘火车回家,就好像文革时的大串联。满车厢奔向各大城市方向的,几乎都是知青。从而也衍生了知青在回城探亲路上一个一个令人辛酸、令人同情、令人感动的故事。也正因为知青们有如此的经历,所以每年的春运,知青们对那些在外打工的朋友们回家探亲,都寄予了极大的理解、同情。
那些个曾经在农村过的春节,一定会让知青们终身难忘。当年在并不富裕的情况下,父老乡亲们用自己的行动,使知青们受到了中华民族优秀品质的“再教育”。
当年赴陕北的知青,刚到农村不久,就赶上了过春节。乡亲们纷纷把知青们请到家里过年。在北京时,包饺子使用擀面杖,而那里不用。只见他们从盆里把和好的面揪下来一疙瘩,放在手中捏呀捏的,很快形成一个圆片儿片儿,把做好的馅儿放到里面,捏成饺子。在乡亲们的热情招待下,因想家而愁眉苦脸的知青缓和了情绪,逐渐露出了惊喜、好奇、微笑。后来知青们才知道,就那顿饺子,乡亲们一年里也不见得吃上两次。
各地知青在农村过春节的方式不一样,而对乡亲们所给予的热情、真诚,感受是一致的。为此,可以想象一到春节,知青们就会不止一次地对家人、朋友和孩子讲起那个艰苦而又温馨、陌生而又新奇的春节,讲起广阔天地里父老乡亲那种大海般的博大情怀和对知青的无私大爱。我们真心希望,我们国家经济发展了以后,一定要反哺农村,一定要回报那些交了一辈子公粮的农民,心中永远要有那些敬爱的父老乡亲。
在这个属于知青的日子里,我们再次借此机会,向当年对知青们给予了无微不至关怀的父老乡亲们拜年,遥祝父老乡亲们福寿安康,安居乐业,财源滚滚,阖家团圆,万事顺意,心想事成! |
-
5.jpg
(114.05 KB, 下载次数: 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