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搜索
热搜: 知青 活动
查看: 16513|回复: 19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我的知青岁月

[复制链接]

3

主题

1166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1951
楼主
发表于 2014-3-12 10:5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参加劳动,吃得多,又在长身体的阶段,体重容易增加。插队时虽然条件艰苦,但是有的知青插队第一年体重就增加不少。我们队里有一个知青回城探亲时,左邻右舍见了都说:“上山下乡回来,人都长胖了,不错。”他的老妈心疼儿子在山区受苦,坚决不相信。用手指按他的脸颊,边按边说:“不好,肿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1166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1951
沙发
发表于 2014-3-13 20:2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在草甸上行走,容易迷失方向,大概走了不少弯路,才艰苦跋涉了一天。和我同一大队的知青,他的弟弟在另一个公社插队,如果到公路上坐车,需先坐车到县城,再换乘去那个公社的班车。为了既节省车费又能与兄弟见面,他决定走山间小路。向村民了解沿途的路线后,就一人上路了。结果在半路迷了路,夜幕降临后,只好忍饥挨饿在山上的大松树下蜷缩了一宿,第二天才到达。后来,他还邀请我一齐同行,去那个公社。从早晨出发,直走到天色漆黑才到,如果路况不熟,难免要在山上过夜。山路大概比草甸好走一些,至少没有泥泞的路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1166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1951
板凳
发表于 2014-3-14 20:29: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个知青小组就能演出《红灯记》,人才济济。当年农村文化生活极其缺乏,插队几年就看过一场演出,是县宣传队下乡进行歌舞表演,简直就是盛大的节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1166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1951
地板
发表于 2014-3-17 09:2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六七十年代看《参考消息》是身份的象征,报头下方有8个小字:内部刊物,注意保存。我所在的大队订阅了两种报纸,一张是本省的《福建日报》,另一张就是《参考消息》。大队虽然有通讯员,但是他只是业余兼职,平时都要参加劳动赚工分。乡邮员每次都是把报纸扔在大队部的桌子上,我从来没有见过一位村民看过报纸。住在大队部的是一个公社干部,作为工作组住在我们大队,这两份报纸几乎成了他私人物品。和我同吃一锅饭的一位知青,身无分文,心忧天下。经常去大队部找报纸,有一次正在聚精会神地看《参考消息》,工作组干部从大门外进来,走到知青面前,满脸不屑地说:“拿来。”就把《参考消息》拿到房间里去了,只剩下《福建日报》在桌子上。看他的表情,知青似乎没有资格看《参考消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1166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1951
5#
发表于 2014-3-18 08:55:00 | 显示全部楼层
      看了《分红二三事》的生动描写,想起当年分红的往事。农村最需要擅长打算盘的能手,不过,知青在学生时代一心只想学好数理化,我们大队有的知青甚至不会打算盘,贫下中农感到不可思议。分红是全队乡亲最开心的聚会,因为辛苦一年,工分本上的数字终于可以兑换成真金白银了。我们小队每天工分收入在1元以上,收割水稻农忙时,每天工分还会翻倍。因此大多数家庭都有数百至数十元分红,少数只有1个劳动力而人口众多的家庭,扣除一年的口粮款后,倒欠队里的钱。这些人拿着自己的私章,在队里的账簿上盖上章,表示认帐,就万事大吉,实际上没人指望他什么时候能把欠帐还清,因为一年一年越积越多。山村民风淳朴,大家和睦相处,认为让每个人吃饱饭是天经地义的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1166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1951
6#
发表于 2014-3-19 08:48: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下乡预备好理发推子,悠悠慈母心,富有远见,不仅为知青理发,还能为村民服务。想当年,我们理发一般在赶墟(赶集)时解决,集市所在的村子有个理发店。不过全村的老少爷们没有人进理发店,他们等人上门服务。这种走村串户的理发师,由学过手艺的村民充当,定期到各家各户为男人理发,收费低,而且年底才一次性收取费用,受到村民欢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1166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1951
7#
发表于 2014-3-21 09: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辛劳一生的老马,可以说是农民最忠实的朋友。马在我们这里是珍稀动物,难得一见。生产队有几头犁田的水牛,农民对耕牛有特殊的感情,春耕大忙时要加餐,除了吃草,还要吃大米稀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1166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1951
8#
发表于 2014-3-24 08:45:00 | 显示全部楼层
      知青的劳动过程记叙得生动有趣。当年知青初次参加劳动,双手磨出血泡,许多人都经历过,而压驴倒是第一次了解,增长见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1166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1951
9#
发表于 2014-3-25 08:42:00 | 显示全部楼层
      用阶级斗争的眼光看人,容易把同一战壕的战友当成异己分子。看了文中的《浪淘沙》,想起同大队的一位知青,他的父亲在大学任教,由于家学渊源,虽然初中都没念完,却会填词。有一次他在一张纸上写了一首《清平乐》交给我,并在上面注明,请“斧正”。不过,我对诗词是外行,不懂得唱和。40多年过去了,只记得最后一句:“青云之志倍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1166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1951
10#
发表于 2014-3-27 08:25:00 | 显示全部楼层

      骑自行车不用学,直接上路勇往直前,确实少见。当年我们村距离公社38里,基本靠步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技术支持:信动互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 京ICP备120251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847号 )

GMT+8, 2024-5-18 05:47 , Processed in 0.191011 second(s), 20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