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搜索
热搜: 知青 活动
楼主: 苦辣酸甜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帖聊聊老歌陆续添加中

[复制链接]

344

主题

1万

帖子

10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04254
11#
 楼主| 发表于 2014-6-29 19:52:0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苦辣酸甜 于 2014-6-29 19:54 编辑

朋友辛苦了,请喝茶。

399.gif (187.75 KB, 下载次数: 58)

399.gif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44

主题

1万

帖子

10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04254
12#
 楼主| 发表于 2014-6-29 19:57:23 | 只看该作者
                              (2)《小燕子》
   
    “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来这里……”这几乎是每个人都唱过的歌,我的小外孙,没等满月就听我唱这首摇篮曲。
    我最初唱这首歌,是在小学里。那时,我没有看过《护士日记》,但“我们盖起了大工厂,装上了新机器”是五十年代的孩子们对建设的理解。儿时,我们家住虹口一个石库门房子的三层阁,家里唯一的窗户——“老虎窗”的檐下,曾有燕子筑窝。因此,我对这种长着剪子一般尾巴的精灵很喜欢。
    六六年春天,我在浙江电影院第一次看《护士日记》,被电影中简素华唱“小燕子”的场面深深打动了。一个美丽的姑娘,一首动听的歌曲,在电影展示的建设场面和劳动者美好心灵的映衬下,显得温馨而浪漫。特别是王丹凤那本色的演唱,那透着江南腔的柔柔低吟,即便没有男女主人公的爱情做陪衬,也是极为温馨的。那时,我刚下决心初中毕业后参加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我希望,在那里也有这样的浪漫和温馨在等着我。从此后,我唱《小燕子》,没有了往日的高亢与活泼,因为我脑子里满是电影中那个小屋……尽管我觉得和满世界豪言壮语有些不合。
    再听《小燕子》,已经是八十年代。那年,我在哈师大读书。一次回家探亲前,给家里买了一个立体声收录机,香港维多利亚的,音色十分好。同时买了我的第一盘卡式录音带,太平洋影音公司的儿童歌曲。第一首便是《小燕子》。第二天乘火车回家,在车上试放,立刻吸引了周围几乎所有的人。第一次听现代配器的儿童歌曲,实在太美妙了。
   现在,《小燕子》还是最受欢迎的儿童歌曲。有人曾经说过,在中国,几乎人人都会唱《让我们荡起双桨》,但大多数人并没有看过诞生这首主题歌的电影《祖国的花朵》。其实,《小燕子》也是这样一首歌。看没看过《护士日记》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人人都爱这样的旋律,人人都爱那样充满希望的平和生活。
    今年春节,我住在三亚一个叫“海坡”的村庄,村子里燕子很多。一天早上,我去买早点,前面走着一对北方来的母女,女孩才五六岁大小,见到燕子,欢快地唱起了《小燕子》。唱着唱着,女孩问母亲:“妈妈,这燕子是从北方飞来的吗?”,接着又问:“那么远的路,它们路上睡觉吗?”,再问“飞过北京的时候,有雾霾怎么办呀?”接着又问“盖起了大工厂,装上了新机器,燕子还愿意来吗?”——听到这里,我哑然笑了。多么可爱,又多么深刻!
    是啊,有些事情,还真不能较真。孩子怎么知道,这首歌诞生的时候,我们还处在农业社会,即便在城市里,也是蓝天白云,空气洁净的很。那时人们对“盖起大工厂,装上新机器”充满着惊喜。如果那个时候我们都能像今天的孩子那样,知道发展有可能破坏环境,或许今天的中国污染,不会那么严重吧。
     相对来说,三亚的污染还不算严重,这从“海坡村”到处飞舞的燕子就能感受的到。但是,随着旅游业的非常规发展,三亚的一些海滩已经称不上“碧海”了,如不引起重视,说不定那一天,燕子们也会离开三亚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44

主题

1万

帖子

10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04254
13#
 楼主| 发表于 2014-6-29 19:58:4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苦辣酸甜 于 2015-2-21 17:21 编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44

主题

1万

帖子

10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04254
14#
 楼主| 发表于 2014-7-1 07:23:38 | 只看该作者
                              3《唱支山歌给党听》
    这首歌,本不是雷锋自己写的,但写在《雷锋日记》中,是那么的自然,那么的深情。诗歌反映的,是雷锋和许多解放后翻了身的劳动大众的心声。雷锋用二十二年的生命,唱了一支最美的山歌。
      这首歌,本不是藏族民歌,但唱响这首歌的,恰恰是翻身了的藏族歌手才旦卓玛。其实,歌的首唱是任桂珍,著名的汉族民歌手。才旦卓玛实在喜欢,就“抢来了”。据说,最初,才旦卓玛的老师不同意她唱,怕她因此丢了自己的风格,身边的同志也怀疑,一个连汉语都说不好的藏人,为什么一定要唱汉语的创作歌曲。才旦卓玛急得流泪,她说:“歌里唱的就是和我一样的心声,我一定要唱”。就这样,她感动了老师,感动了作曲家朱践耳,最后也以最真挚的歌声感动了我们。
      我是先看的《雷锋日记》,后唱的这首歌。看日记的时候,喜欢“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喜欢“对待同志向春天般的温暖……”,甚至喜欢他那首稚嫩的诗歌《南来的燕子啊》。对《唱支山歌给党听》并没有多大印象。直到有了朱践耳的这首歌。听这首歌,唱这首歌,曾让我止不住热泪……
      这首歌,唱了将近五十年。五十年前,唱歌者唱的是自己的心声,听歌者听的也是自己的心声。五十年后,我们还在唱这首歌,可是,有多少人是真正的在“唱支山歌给党听”呢?如果用百分比,可以忽略不计吧?
      真希望有一天,人们还能发自内心地唱这支歌。只有执政党重新被人民群众真正拥护,我们这个民族才有希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44

主题

1万

帖子

10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04254
15#
 楼主| 发表于 2014-7-1 07:25:5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苦辣酸甜 于 2015-2-21 17:26 编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44

主题

1万

帖子

10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04254
16#
 楼主| 发表于 2014-7-2 14:16:49 | 只看该作者
                               4《时刻准备着》

      “准备着,准备着,时刻准备着,作革命的接班人;准备着,准备着,时刻准备着,为共产主义而斗争……。像黄继光那样勇敢,像刘胡兰那样忠诚,像刘文学那样坚强,像雷锋那样全心全意为人民。爱祖国、爱人民是我们的责任,爱学习、爱劳动是我们的本分。前进吧,小伙伴们;前进吧,革命的接班人!祖国万里河山在等待我们,世界革命人民在期望我们!”
      这首六十年代的歌,居然今天才从脑海里冒出来的。——走过新场镇的小学,门前一座少先队员的雕塑,雕塑下五个字“时刻准备着”。突然,就冒出了那句“准备着、准备着、时刻准备着……”,赶快将这几句歌谱记了下来:“553,553,11553,……”。回到家中,陆陆续续想起了这首歌的全部,只是歌名记不住了,我想,或许就叫《时刻准备着》吧!
      这是一首少先队歌曲,既然提到雷锋,创作年代应该在六三年以后,我六三年秋季进入初中,这首歌应该是中学时代学的,只是没有学歌时的印象了。
      这首歌还是比较好听的。前两句是呼唤,后句比前句高,像队号在吹响。后面四句,四个学习榜样,比较舒展,其中“全心全意为人民”向上挑,引出后面的“四爱”,然后是两句号召“前进吧……”,最后的两个等待,也很舒展,并不局促。歌曲最后又回到“准备着,准备着,时刻准备着……”。
       最早接触“时刻准备着”这个口号,是小学二年级。看电影《红孩子》,里面的《共产儿童团歌》想必大家都记得:“准备好了么,时刻准备着,我们都是共产儿童团……”不久,我加入了少先队,在队旗下,辅导员老师领我们呼号“准备着,为共产主义而奋斗”,我们高呼“时刻准备着”。
      后来,看的书多了,接受的教育也多了,对“时刻准备着”渐渐有了深刻的理解:它意味着理想,意味着责任,意味着忠诚,意味着牺牲。中学时代有一首诗歌:“未来的大厦谁来建?未来的天地谁主宰?革命的红旗谁来接?亲爱的党啊,我们,我们,我们,红色的新一代!……”(《接班人之歌》)——时刻准备着,就是准备接共产主义事业的班,接红色江山的班。这种教育,使我们这代人从小就有崇高的理想和强烈的责任感,尽管理想有些虚幻,但无论如何,这种教育还是成功的。
      现在,这种“接班人教育”也受到了非议,我看过一篇理论文章,认为正是“接班人教育”造成了“红卫兵运动”,实在有些本末倒置!发动文革,是党犯了错误。假如不是文革,这批从小“时刻准备着”的人,可以为祖国社会主义建设贡献他们的一切。其投入建设事业的热情与智慧,其对社会主义国家的忠诚,也决不会亚于今日仅靠金钱调动的人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44

主题

1万

帖子

10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04254
17#
 楼主| 发表于 2014-7-2 14:18:1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苦辣酸甜 于 2015-2-21 17:31 编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44

主题

1万

帖子

10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04254
18#
 楼主| 发表于 2014-7-3 19:15:34 | 只看该作者
                             5《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

      “我们新中国的儿童,我们新少年的先锋。团结起来继承着我们的父兄,不怕艰难不怕担子重。为了新中国的建设而奋斗,学习伟大的领袖毛泽东。”
       少先队队歌一共有两种版本。我们学生时代唱的,是这首。郭沫若词,马思聪曲。新队歌是我们那时就会唱的《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电影《英雄小八路》插曲。
       两首队歌比较一下,很有意思。老队歌虽然注明“进行曲速度”,但唱起来比较严肃沉稳,有仪式感。那时,除了少先队活动,平时一般也没有人唱队歌。其实,这首歌也不适合行进间唱。如果看一下全部三段歌词,你就知道:这首队歌其实在六十年代就有些不合时宜了——它的语汇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
       新队歌是七八年文革后的一次团代会上通过的。这个队歌,最大的特点是热烈、活泼、高亢,十分好唱。它不像原来的队歌,到最后一句才有个高音。我唱这首歌是小学高年级时。看了电影《英雄小八路》,很喜欢,自然也喜欢里面的歌。电影的背景是五八年炮轰金门,因为电影是六十年代拍的额,那歌自然很适合那个革命与斗争时代年代。老队歌里的“继承我们的父兄”,是泛指,而《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则明确为“继承革命先辈的光荣传统”。“不怕困难,不怕敌人,顽强学习,坚决斗争”,“时刻准备,建立功勋,要把敌人,消灭干净”,虽然电影写的是对敌斗争前线,但歌中已经有阶级斗争的味道了。这和郭沫若版的队歌“我们全体要努力学习和锻炼,走向光辉灿烂的明天。为了新中国的建设而奋斗,战斗在民主阵营最前线”已经不可同日而语了。
        我对老队歌的回忆是十分温馨的
        因为我们是“新少年的先锋”,自然不是人人都可加入。小学二年级建队,班里一共只有两个小队,二十多名队员,还不到50%。我是第一批队员。入队的仪式是十分隆重的:大队部召集会议,出旗、敬礼。由大队旗手举着星星火炬的大队旗,两侧有护旗手,身后有鼓号手。旗手抵达指定位置后,全体唱这首《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宣读完新队员名单后,我们走到主席台前,由中队辅导员给我们授红领巾,然后自己系上(事先不知练习了多少遍)。最后又大队辅导员领我们呼号“准备着,为共产主义而奋斗”,我们举起右手,握紧拳头呼号“时刻准备着!”那天的放学路上,我一路唱着“……啦,啦啦啦啦,今天我戴上了红领巾,今天我就是少先队员”。
        之所以不厌其烦地把大家熟悉的少先队仪式罗列一遍,是为了重温当年。其实,仪式是十分重要的。当我举起右手呼号“时刻准备着”时,当我们唱着“为了新中国的建设而奋斗”时,心中会涌起一种庄严,我会想起刘胡兰,海娃……,我自信也会像他们那样为国献身。这与平时玩打仗、抓特务是两回事。现在,规定仪式其实并没有多大变化,只是,现在的年轻老师自己也不相信这些,而学生也变得更聪敏了,很少有人把仪式当回事。其实,我们这个民族有一种毛病:只有我有你无的,才觉得珍贵。正因为现在人人都是少先队员了,红领巾也就不稀奇了。现在的学生犯了错误,绝不会如我们当年的老师那样,指着你的领子说:“你对得起胸前的红领巾吗?”因为老师也不会把红领巾当作“红旗的一角”。
        还是回到队歌。应该说,到了七十年代,老队歌确实不适应形势了,替换是十分必要的。不过,从七八年到现在,我们的后代唱了三十多年的新队歌,其实也到了需要替换的时候了。且不说连社会主义都还在中国特色的初级阶段,全体少年儿童都是“共产主义接班人”的提法需要商榷,那几句对敌斗争的话语就缺乏少先队工作的针对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44

主题

1万

帖子

10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04254
19#
 楼主| 发表于 2014-7-3 19:17:0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苦辣酸甜 于 2015-2-21 17:36 编辑


314.jpg (91.8 KB, 下载次数: 2)

314.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3

主题

326

帖子

8265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265
20#
发表于 2014-7-4 17:03:2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葛志坚 于 2014-7-4 17:04 编辑

      拜读
      从您的忆文中,看到了一个音乐爱好者在艺术殿堂荡漾、求索的路程。尽管通篇自谦,但可以感受到在爱好者的行列里您的脚步是扎扎实实地走在前列的。音乐可以启示人生,可以荡涤灵魂,可以抒发情感,可以沟通心灵......。向您学习。
      外国歌曲,我喜欢前苏联卫国战争时期的,但对作曲家很生疏,中国的作曲家我最喜欢的是雷振邦、施光南和谷建芬。爱听,唱不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技术支持:信动互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 京ICP备120251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847号 )

GMT+8, 2024-5-9 06:53 , Processed in 0.209012 second(s), 22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