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搜索
热搜: 知青 活动
查看: 7986|回复: 8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父亲的信——1969

[复制链接]

78

主题

185

帖子

9046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9046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7-15 16:28:50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思歌腾的故事 于 2015-8-5 14:53 编辑

写在前面
这些是我父亲40多年前写给我的信,(1969年到1972年,大约四年在草原期间的信)那时我还是一个二十来岁、在内蒙牧区下乡的知识青年。父亲的信留存至今,应该庆幸我是一个比较心细的人——没有把这些信件随意地丢弃,这样它便成了父母留给我的一个永恒的纪念。如今我也步入老年,成为了将要落山的太阳。我想趁着头脑还清晰,生活还自理,手脚还灵活,眼睛还可见,耳朵还能听,身体还无残,那就尽快做一些自己想做还没有做的事情吧。俗话说,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说不定某天早晨你不再醒来,岂不成了终生的遗憾?因此我用了一些时间将父亲的信用电脑抄录下来,同时一边打字一边随着父亲信中的内容陷入了对草原那一段知青生活的深深回忆。书信是当年我们和家里保持联系的基本方式,但是又有几人能将那些家信保留至今?我想,草原知青们的心是相通的,我们有着共同的经历,也会有共同的语言。所以我想将父亲的信,按年度摘录在此与大家分享,让我们共同回忆那一段难忘的岁月。信中所涉及的家私部分尽量略去,其实这么多年过去了,家信也无秘密可言。信中有些地方我用括号或备注的形式加了些说明,这主要是为了大家阅读方便。

父亲的信——1969

1969年5月21日
最高指示
知识青年的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很有必要。
禹辰:
4月25日你光荣地奔赴祖国的边疆反修前哨、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实现了你的远大理想,我们也和你一样感到光荣自豪。这是你学习毛泽东思想落实在行动上的开始,希望你今后要在这个基础上更好地学习毛主席著作、活学活用,在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中得到更好的锻炼,在牧业、农业前进的道路上立新功。
你在27日到达满洲里受到当地革命委员会、驻军和广大革命群众的热烈欢迎和招待,通过你的介绍,我们很受感动。5月2日接到你这第一封信,内情均悉。
今天上午(5月20日)接到你寄来的第二封信,使我们进一步了解了你们这个地区的情况。希望广大知识青年能学好毛泽东思想,很快地改变这一落后面貌。你不要担心你父母身体,用你的话来讲“有了毛泽东思想,什么病都能医好的”。的确这是内因,你母亲就试用了你这句话,疗效很好。自你走后,有一点难过,这是母子之间的感情,是正常现象也不奇怪......你现在每天早晨起床就吐的病有没有新的发展?(注:那时我曾一度患有严重的胃病)生活习惯怎样?在这点上你要做详细的介绍,以免惦念。你在西庙蔬菜队五个人内有无一兰(注:一兰,我的小妹)同学的哥哥,其他人是谁?你有革命的远大理想,能够吃苦在先,愿意做最艰苦的工作,但是也一定要本着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党需要你做什么你就做什么,同时要扎扎实实地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
来信可以把当地的生活特点以及日用必需品的供应情况简略说明一下,你需要什么当地买不到的告诉我,可以给你寄去。20日下午3点20分,你二哥乘专车已去黑龙江了。我劝你母亲没有去送行,可见思想是很开朗的。今后我们的生活一天天地好起来了,这方面用不着你伤脑筋。你把心要献给党,把你的力量全部用在革命工作上,全心全意地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要甘当一辈子老黄牛。
你现在已经走进了建设社会主义大道,这才迈进了第一步。前进的道路还是曲折的,还很缺乏经验。一定牢记毛主席的教导:革命战争是民众的事,常常不是先学好了再干,而是干起了再学习,干就是学习。毛主席还教导我们: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在毛主席的教导下,在工作中,一定要提高革命警惕性,遇到任何问题都要用毛泽东思想分析一切、洞察一切,才能保证国家财产和人民利益不受任何损失。希你在广大革命牧民帮助教育下,在革命的大熔炉里得到锻炼和改造。
听到你目前工作根据需要得到适当安排,你很安心服从分配,我很赞成你的做法,并且我们对当地的领导、革命干部对你的照顾、亲切地关怀,我们很受感动并表示衷心地感谢。你把家里的心情转达给他们,代表家中致以谢意。
对新老同学要加强团结,对当地的牧民和广大革命群众要向他们虚心学习。毛主席教导我们:我们必须向一切内行的人们学经济工作。拜他们为老师,恭恭敬敬地学,老老实实地学,不懂就是不懂,不要装懂。看一个青年是不是革命的,拿什么做标准呢?拿什么去辨别他呢?只有一个标准,这就是看他愿不愿意、并且实行不实行和广大的工农群众结合在一块。对于农牧业的活,不会就向他们请教,“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只要有心,什么困难都可以解决的。
再者,你离津后,你的战友分别先后离开天津,走上了不同的工作岗位;
5月3日,陈涛(小学同学)去内蒙呼盟科右前旗好仁公社好力宝吐大队第六小队。
5月7日,宝荣(初中同学)等去内蒙呼盟阿荣旗阿荣公社孤山屯大队永才小队,5月15日接到小马寄来第一封信。
5月8日,均麒(初中同学)已回老家,地址你可能有。
5月21日,国强(初中同学)下午乘专车已去黑龙江兵团,今天他到咱家来告别,前几天你母亲到他家去一次,并赠送了一些物品留念。他在20日接到你给他的来信后,他已给你复信。
庄姨的孙世伟在贝尔公社第二小队,有时间你可和他联系。(注:庄姨,是我家的老邻居,也是妈妈多年的老朋友,孙世伟是她的独生子,那一年和我一起下乡到牧区,我们不在一个公社,大约1年多以后,他办病退回了天津)
……
禹辰,你要放心,不要耽心我们的身体。身体是革命的工具,我们是要保重的,不要惦念。你要安心工作,你要求我们展望未来,要乐观些,你也是同样。
我很关心你的学习,5月15日我叫你大哥寄去一本第三期红旗杂志,抓时间好好学习一下,你需要哪些学习材料来信说明,我即给寄去。
……
千言万语一时说不完,想要知道你那儿的事太多了,但又不知从何问起。你们那儿的气候和天津有哪些区别、现在怎样?你会骑马了吗?你带去的东西都查对好了吗?东西够用的吗?还缺什么东西?你们附近有供销社吗?你每月发的生活费除食用外,根据你的需要可以随时添补,适当的吃些营养,因为你身体健康情况还不太理想。为了革命,不应该舍不得花,否则我们就很担心。
……
寄去的红旗杂志,地址写的是红旗大队,我们不知道你现在的地址,如果没见到,可询问大队即可。再来信时,字体写真点,你妈妈看不清楚,不认识,她很着急,她想自己都能看清楚。
顺祝进步                                
                         父母字
                                   69.5.21
注:这是下乡后,接到父亲写来的第一封信。父亲的信写得很长,反正面三篇,写得满满的。好像那时寄信对信纸重量是有要求的,为了符合要求,父亲将需要6页纸张的信,合成为反正面三张,足可以见他用心良苦。我已记不得当时是怎样回复父亲的这封信,恐怕还是革命的豪言壮语吧。想当年,受极左思潮的影响,我们都是豪情万丈满怀理想奔赴边疆的,怕父母阻挠,为了能够达到这一目标,有不少同学都是背着家里偷偷地拿出户口本,自行到派出所办理销户手续的,我就是其中之一。那时全然不顾父母的感受,也不想想我们的远离会给他们带来怎样的伤害。通信,是那个年代能够和家里保持联系的唯一方式,通过写信,用文字,父母表达对儿女的牵挂、儿女表达对父母的思念,相信所有的知青战友都有着同样的经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信,但有多少人能够留住了它们呢?



psb (1).jpg (75.67 KB, 下载次数: 27)

psb (1).jpg

psb (3).jpg (77.37 KB, 下载次数: 37)

psb (3).jpg

psb (4).jpg (72.41 KB, 下载次数: 28)

psb (4).jpg

psb (5).jpg (62.54 KB, 下载次数: 32)

psb (5).jpg

psb (6).jpg (72.97 KB, 下载次数: 31)

psb (6).jpg

psb (7).jpg (64.96 KB, 下载次数: 26)

psb (7).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73

主题

8927

帖子

2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22217
推荐
发表于 2015-7-20 12:21:15 | 只看该作者
       字里行间承载着父母对儿子的爱,感动着每一位阅读此信的读者。不知道为什么,有些想哭的感觉.....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4740

主题

6万

帖子

136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362104
86#
发表于 2015-10-8 08:19:38 | 只看该作者
当年一张通知单,
下乡情形记忆全,
栩栩如生全浮现,
万千感慨在眼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8

主题

185

帖子

9046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9046
85#
 楼主| 发表于 2015-10-7 14:36:2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思歌腾的故事 于 2015-10-8 14:08 编辑

                                         一张通知单
两年前,因文化中心地下枢纽工程的施工,我们所居住的小区被搬迁了。搬家对于平民百姓来说是一件大事,有句话叫做破家值万贯,为了搬家,那一通收拾,就把我们累得够呛。很多东西,有用的、没用的、还都是挺好的,比如家具、衣物、书籍等都被迫地扔掉了或者送人了,因为实在是拿不走,也没处放,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搬迁给我们个人造成的经济损失很大。虽然按照政策给予了适当地补偿,但心理上的不甘却是无法弥补的。在收拾这些杂物时,无意中又发现了一张16开纸的油印通知单,上面还盖有天津42中革委会的红色印章;那是我下乡后不久我的母校为了向知青家长们汇报我们平安到达牧区的情况而召开的会议通知。这张通知单也是我细心的父亲保留下来的,我觉得非常珍贵,就随手把它夹在了一本书里,想着有一天再把它找出来好好看看。不曾想,搬入新家后,却怎么也找不着了。
那天又是在整理一些书籍时,无意中再次发现了它,我如获至宝。它是文革、上山下乡那段历史的见证,我想可以把它称作知青文物吧,所以把它拍照下来,放在这里与大家分享。为了便于阅读我把它抄录如下:

                                             最高指示
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要说服城里干部和其他人,把自己初中、高中、大学毕业的子女送到乡下去,来一个动员。各地农村的同志,应当欢迎他们去。
——家长同志
在全国一片大好的形势下,全国人民正在高举毛泽东思想的伟大红旗乘“九大”东风,全面落实毛主席一系列最新指示,深入开展斗、批、改的高潮中,我校62名同学响应毛主席的伟大号召去内蒙牧区新巴尔虎右旗插队落户,坚定地走上了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他们已安全达到目的地,受到了贫下中农的热烈欢迎。
我校前去护送的同志现已返校,兹定于6月5日(星期日)下午两点半在我校向家长汇报,希望准时出席。
                                       此致
革命敬礼
                              天津市四十二中学(章)
                                 工宣队
                               革命委员会
                                     1969年6月2 日
(如果会议占用上班时间望持信到单位革委会请假。)     

1969年4月25日,我们天津42中的六八届初高中毕业生一行63人(包括一名外校同学),一同踏上时代的列车前往祖国的边疆草原——内蒙古呼伦贝尔盟新巴尔虎右旗,去那里接受贫下中牧的再教育。为了确保我们平安到达,当时的母校派出了随行老师,至于有几位、有谁我已经记不清了,我只记住了有一位工宣队的崔师傅和我们同行。记得到了目的地黄花公社以后,看到当时的荒凉情况,这和当时接人的解放军的宣传大相径庭,所以很多同学情绪波动甚至有人吵着闹着要回家。还是陪同前来的崔师傅等人做了大量的思想工作,人们的情绪才稳定下来。记忆中,这个崔师傅年龄应该在三十多岁,他是来自天津造纸四厂的工人,瘦高的身材,他很能讲,对待我们也很严厉,属于十足的左派。按照当时的形势来说,他代表了工宣队即也代表了工人阶级领导一切,所以他说的话,有权威性,没人反对。如果他还活着,应该有八十岁了吧。他曾陪同我们一起来到当时的生产大队队部,组织我们办学习班,总之是要大家牢记毛主席的教导;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等等。他还组织大家开了一个联欢会,大唱革命歌曲,鼓舞士气。他也唱了他拿手的京剧曲目、毛主席语录“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这个节目在学校的大会上他曾多次地演唱过,应该说,他唱得字正腔圆还是挺不错的。

关于通知中提到的家长会,这在1969年6月7日父亲的来信中提到过;崔师傅是5月30日返津(没想到他陪我们在牧区待了那么长的时间),6月2日召开家长会,6月3日到我家看望。我想崔师傅所做的这些,无非是向知青家长们通报一下牧区的情况,让大家放心好了。后来崔师傅还挨家挨户地对知青家庭进行了家访和慰问。他到我家时我母亲不在家,是我父亲接待了他。
如今手里捧着这张通知单,望着那张红色的42中革命委员会的印章,脑海里浮现出那个特殊年代所迸发的激情或近似疯狂的岁月,心中却涌现一丝惆怅;一晃我们已经老了而且时代不同了,40多年前的上山下乡真像一场梦。
当我阅读这份通知单时,忽然有一种新的感觉;就是当年那个最高指示:“要说服城里干部和其他人……”这是否可以理解为毛主席当时的意思是仅指少部分人的子女下乡——城里干部为主体而其他人次之?当然这“其他人”是可以被广泛也可以被局限的。


psb.jpg (74.08 KB, 下载次数: 3)

psb.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8

主题

185

帖子

9046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9046
84#
 楼主| 发表于 2015-9-27 12:46:24 | 只看该作者

中秋快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8

主题

185

帖子

9046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9046
83#
 楼主| 发表于 2015-9-27 12:45:48 | 只看该作者
雾梦 发表于 2015-9-26 23:18
楼主发帖辛苦~  谢谢您的贴文~  恭祝您佳节愉快

感谢,节日快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740

主题

6万

帖子

136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362104
82#
发表于 2015-9-27 07:38:22 | 只看该作者
中秋快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73

主题

8927

帖子

2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22217
81#
发表于 2015-9-26 23:18:04 | 只看该作者
思歌腾的故事 发表于 2015-9-21 20:39
写在“父亲的信”之后父亲的信截止到现在就转抄完了,应该还有一些,但是找不到了,所以戛然而止,意犹未尽 ...

楼主发帖辛苦~  谢谢您的贴文~  恭祝您佳节愉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740

主题

6万

帖子

136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362104
80#
发表于 2015-9-22 10:04:31 | 只看该作者
父亲存信发布完,
心中感慨已万千,
如今说起还激动,
也是一份真纪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8

主题

185

帖子

9046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9046
79#
 楼主| 发表于 2015-9-21 20:39:5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思歌腾的故事 于 2015-9-21 20:58 编辑

写在“父亲的信”之后
父亲的信截止到现在就转抄完了,应该还有一些,但是找不到了,所以戛然而止,意犹未尽,有点遗憾。父亲的信,唤起我尘封多年的记忆,如果没有它,那些陈年旧事是很难会被想起的。1972年4月25日,距离我完全结束知青生活还有大约一年半的时间,不知为何之后的信件却没有保存下来,所以“父亲的信”不很完整。其实后面这一段时间和家里的来往信件应该不是很多了,因为1972年十月中下旬,我母亲不慎摔伤(骨盆骨折),我在接到家里的电报后即提前回家照顾患病卧床的母亲,一直到1973年3月去国营农场。那一段时间一直陪伴父母在家,因此也就没有家信可言。记忆中自1972年起,随着选调的逐渐展开、随着一些知青朋友不断地以各种原因离开草原,自己的心情变得越发地沉重起来,由原先的坚定地要在草原奋斗一辈子的信念,转变为动摇以致失去了信心。那时常问自己,毛主席让我们来到边疆草原,就是一辈子过这种寂寞、单调、无聊的默默生活吗?我们有必要将自己的一生贡献在这里吗?随之一种想早日离开草原、想要重回家乡的念头油然而生。曾经还有过这样的想法;只要能调回天津,哪怕去扫马路、掏厕所也愿意!为了排解自己忧郁的心情,放羊的时候,我常常站在山头或高坡上、手里拄着套马杆、朝着家乡的方向用一种悲怆的声音高唱一些抒情歌曲:远飞的大雁,请你快快飞哦,捎个信儿到北京啊,支边青年想你恩人毛主席……。以前放羊时,在辽阔无垠的草原上,也常放声高歌,那时所唱的基本上都是向上的、励志的革命歌曲特别是歌颂领袖和共产党的,后来随着形势的变化却越来越愿意唱一些悲凉的歌曲。曾经从一个知青朋友那里学会了这样的一首歌,其中有一段歌词还记得;“关山相隔腑朦低首向南向南向南,遥远之天思念故人泪满衫,擦干这腮边的泪、脱掉那绣衣裳,温泉不是我的家,看这漫天的风沙……”。
1972年十月,当时的草原天气已经很凉,类似于天津初冬的气候,而且多雨。所以放羊时身边总是带着一件雨衣,有时阴雨天气要持续好几天,雨水打在脸上非常的冷,所以我称它为冷雨而且这冷雨下着下着就变成了雨夹雪。在这种天气情况下,放羊时不得不牵着马跟着羊群走,因为骑在马上更容易将衣服淋湿浇透。这种阴冷的天气也更叫人心情忧郁、甚至有一种想哭的感觉;这样的日子何时是一个尽头?我不知为什么那一段时间竟是如此地心浮气躁、心神不宁和情绪低落。忽然有一天,还是利生,冒着阴冷的天气来到我放羊的地方,他给我送来了父亲发来的一份电报,上面写着;母病重,速归。至于母亲得了什么病却没写(后来我接触到心灵感应这个词,才联想到那一段莫名的焦躁和难过正是母亲病重的时候,就是这种感应吧)。那时最快的通讯方式就是通过邮电局发电报,虽然一个字可能一毛几分钱,但按照当时的物价和生活水平来说也是一种高消费,所以人们发电报时通常内容都尽量地简练。我知道母亲真的病重了,不然父亲不会轻易地叫我回家。于是立即随着利生、告别蒙古包的老板子、带上随身的东西、骑马到公社找队长请假。也是老天助我回家,让我恰好搭上了一辆去满洲里的汽车。为了帮助我尽快回家,利生跑前跑后,为我到公社办理护照,将我的坐骑送回马群,为此他还冻伤了耳朵。在“父亲的信”一文中利生曾被多次地提到,应该说在草原的几年,相对于其他知青,我们俩接触的时间和机会比较多而且也称得上志同道合。我曾撰写过“心中的好友”一文,来专门回顾我俩那一段真挚的友谊。
那一年回家后才知道母亲不慎摔伤导致骨盆骨折,经过相应的治疗后,剩下的唯一办法就是静卧休养。我的回家给老人们带来了很大的安慰,母亲的病也很快地好了起来。正当我考虑何时返回牧区的时候,1972年12月下旬突然接到了知青朋友玉库的来信,他告诉我,根据上级的指示草地知青已经进行了重新分配,速度之快始料不及;很多知青选择去了大庆,还有一部分人准备去农场。他说你想去大庆已经来不及了,如果愿意的话可以和他们还没走的人一起去阿荣旗的格尼河农场。信的结尾还附上了这样的一段诗句;我不知这诗句出自他本人还是谁人,但印象深刻以致今天还能想起:“众鸟高飞尽,孤雁去独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我不是特别理解这诗句的内涵,但是我却能深感到我的知青朋友们当时的那种面临人生抉择时的矛盾、孤独、痛苦和无奈。的确,在突发变动时,大家各奔东西,有的人去了大庆成为了光荣的石油工人,有的人选择农场,将转变为农业工人,有的人则选择了留下,是为了守候张勇还是为了其他?有的人选择了返乡,这些看起来都是可以接受的选择。在变故面前我没有犹豫,毅然地表示和他们一起去农场,因为“草原已经不是我的家”。如此1973年3月便来到了阿荣旗国营格尼河农场,成为了一名农工。农场的条件要比牧区好了许多,最起码是人群聚居的地方,可以睡火炕,吃饱饭,不再寂寞与孤独,所以我很快地适应了这种新生活并把它当做了自己的第三故乡。此间跟家里的通信也不少,父母对我环境的改善也比较满意。还依稀记得我们所在的农场五队是兴安公社的所在地,邮局就在附近,来往信件很方便,但不知为何,在农场时的家信——父亲的信也没有保存下来。正当自己决定要安心于农场并为理想再次奋斗一场的时候,一个意想不到的事情再次发生;那一年的夏天传来消息,全国各地大专科院校面向工农兵和知识青年招生,特别是有了对口招生的说法即知青原籍城市专门招收该市所属知识青年回家上学。也就是这样的一个机遇,非常偶然的一个机遇,使我有幸被录取回家上学,成为了当时的宠儿——工农兵大学生。当然被选调上学也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要自愿报名、要群众评议、要领导推荐、要参加文化考试,最后还要政审合格。而这最后一关政治表现和家庭出身是相当地关键,我们有的同学文化考试考得不错,就是因为政审问题而被取消了录取资格。1973年9月下旬的一个黎明前夜,我回到了天津,至于从火车站到家这十几里路我是怎样走的是乘车还是步行我已记不清,我只记得当我来到家门口时外面仍然是一片漆黑。我的敲门声将父母惊醒,当我走进那间熟悉的平房,激动地告诉父母;爸、妈,我回来了,选调回来上学了。听到这个喜讯,还没来得及穿衣起床的父亲竟然激动得跪在床上、像个孩子似的一个劲地磕头,嘴里不停地叨念着;感谢老天爷让我儿子回来了,感谢老天爷!感谢老天爷!母亲在一旁也高兴的潸然泪下。的确,真的应该感谢老天爷,是命运或运气安排我回城上了大学,后来又成为了一名医生。一晃几十年过去了,自己虽很平庸,但至今仍是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这似可聊以自慰。
现在重读“父亲的信”,能够从中悟出下乡的前三年,自己基本上属于对党对毛主席无限热爱和崇拜的热血青年之列。一种纯洁的理想激励着自己自觉自愿地想要扎根边疆,按照领袖所指引的方向奋斗一辈子。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形式在变化,我们也在逐渐地在成长,所以对自己最初的追求开始了重新认识和思考。特别是随着选调和知青政策的悄然改变,离开似乎成了一种必然,但何时能够离开草原,我不知在哪一天,所以内心常被一种焦虑、失望、沉重的心情所笼罩着。我想在我的知青命运和生涯中我还应该感谢两个人;一个是李庆霖,是他给毛主席的一封信,如实地反应了知青及知青家长、家庭的困境,才有了毛主席寄上300元聊补无米之炊和后来的统筹解决。另一个便是张铁生,是他的一张白卷,让我这个只有初中半年级(初中一年都没有读完)文化的21岁的毛孩子走进了大学的门槛,从此也改变了自己的人生。相比于一直到1979年才随知青大返城回津的、在黑龙江兵团度过了将近十年的我的二哥、二嫂,要不知幸运了多少倍。那一年,他们赶在知青回城潮的最后一批,带着出生在黑龙江的两岁的女儿回到了天津,挤在我家十几平米的小屋一个临时搭建的小阁楼上,没有工作,没有住房,一切从零开始。当然现在一切都好了,他们培养了一个出色的女儿,老两口也过上了幸福的日子,享受着天伦之乐。他们在兵团也受过许多苦和累,但却和那里的人们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以致随着现在通讯和交通的发达,他们还多次回到当年生活过的建设兵团旧地——黑龙江虎林县看望昔日的朋友,直到今天还和他们通过电波保持着联系。
父亲的信,仿佛让我回到了过去,这一晃就是几十年。如今一个翩翩少年,也已步入老人行列,真是人生如梦!现在回想那一段艰苦的岁月,虽然在自己生命的历程中所占不过4-5年,但它对我的成长和影响却是深远的。
我们这一代人用过去的话来讲,是生在新社会长在红旗下,自幼接受的就是共产主义教育,这些东西几乎深入骨髓。所以尽管时代变迁,随着改革大潮和拜金主义的滋生,人们的思想意识也发生了巨大改变,而我对领袖的敬仰却痴心不改。知青一代,在下乡期间很多人都通读过毛主席的著作,接受他的思想成为必然。另外我觉得在年轻时代影响过我的除了马列毛泽东思想,还有两个人;一个是鲁迅,他的著作虽然我没有系统的读过,但他的许多警句让我铭记已久,比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比如沉默啊沉默啊,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都曾促使自己走向坚强;还有他所提倡的痛打落水狗和他嘲讽的阿Q精神,而我就常常用阿Q来聊以自慰。再有一人便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主人公保尔柯察金,他也是支撑我在牧区艰苦环境中继续下去的一个精神支柱;“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于我们只有一次而已。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时,他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自己的碌碌无为而羞耻。这样在他临死的时候就可以说;我的整个生命与精力都已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自由与解放而做的斗争。”这些格言,在年轻时代对自己吃苦耐劳、正直善良,不趋炎附势、不阿谀奉迎和敢于直面人生的个性的形成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父亲的信,写于45年前,四十五年什么概念,它基本涵盖了人的一生。年轻时代富于幻想——现在叫做中国梦!那时我们很多人都是带着这个梦想踏上了上山下乡之路,不仅将自己的美好青春献给了农村和边疆,有的人甚至还为此还献出了生命。其实,每个知青亲身的经历也有所不同,他们的遭遇也不尽相同,所以回忆那段历史、看待那一段经历的视角和感受也不尽相同。而我作为曾经那么自觉自愿满怀理想与热望要去边疆草原干革命的知青中的一员,却并不赞美过去那一段时光,这并不单单因为那里艰苦,还因为很多时候生命的时光是在那里虚度了。以致后来我被选调上学后,那么多的东西需要从头学起,特别后悔在牧区的那些年总是被心情左右着而没有自觉、主动的去学习点什么。
如今,一辈子就要过去了,间或有同龄人已先我而去,人生无常、生命脆弱,所以便有了一种更加的紧迫感。整理父亲的信,是自己趁着头脑还清晰,肢体还无残、眼睛还能见、耳朵还能听的今天想做的事情之一。如今这件事情已经完成,作为一种对生我养我的父亲、母亲的一个纪念,同时也了却了自己的一个心愿。
本文最后,还要感谢所有知青朋友对“父亲的信”的关注,特别是一直得到龙版主给予的积极评价和开心版主的肯定并将它列入了中国知青网首页“知青岁月”版块,以便于更多知青朋友的阅读,再此一并表示感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740

主题

6万

帖子

136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362104
78#
发表于 2015-9-20 08:02:22 | 只看该作者
两月不闻儿音讯,
父母总是特担心,
赶紧写信问端详,
絮絮叨叨显真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技术支持:信动互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 京ICP备120251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847号 )

GMT+8, 2024-5-13 13:34 , Processed in 0.216012 second(s), 26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