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搜索
热搜: 知青 活动
楼主: 古民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沧桑的知青岁月》

[复制链接]

13

主题

773

帖子

2093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093
31#
 楼主| 发表于 2016-9-8 20:55:40 | 显示全部楼层
山杏儿 发表于 2016-9-8 16:31
在艰苦的岁月里,生活没有基本保证,思想负担沉重,哪有心思顾及到衣着整齐?我们这里也是这样。男生蓬头 ...
是啊,“不说话根本不知是知青”
这就是当年全国知青的普遍状况。
谢谢山杏儿版主的点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主题

773

帖子

2093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093
32#
 楼主| 发表于 2016-9-9 11:3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龙行天下 发表于 2016-9-9 07:38
受派跟着出民工,
蓬头垢面融成农,
没人认得是知青,
既概括了此节内容,又押韵,高水平!
谢谢天下版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主题

773

帖子

2093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093
33#
 楼主| 发表于 2016-9-9 16:45:51 | 显示全部楼层
海象 发表于 2016-9-9 13:24
欣赏古民的心血之作,不禁引发共鸣,作为知青一代过来人,将历史重现有利于从中得到多方面的体味,中国的过 ...

谢谢论坛元老的关注!

感谢海象兄的中肯点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主题

773

帖子

2093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093
34#
 楼主| 发表于 2016-9-9 21:32:0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古民 于 2016-9-10 10:39 编辑

(接上文)
    心生感激的我当时除开连声“谢谢”外,只好如实坦白:我已三天没有洗脸,五天没有刷牙了。之所以如此,并非没有毛巾和牙刷,而是下面的一些原由。
    刚去的第一个晚上,听到我长沙口音,有位老乡在众人面前口无遮拦地对我大叫:“抬高压电杆是我们农民干的苦命活,怎么把你知青也派来了?”说者并无恶意,听者十分难受;第二天,又听到那位负责指挥的年轻电工所讲的电杆压死人的悲惨故事,心中平添阴影;再后,经观察,我发现,被派到公社来抬高压电杆的三十多位民工里,就只我是知青。于是,内心翻腾了!
    我埋怨队长:修铁路(比农活轻松)去了那么多知青和当地农民,却不让我去;而这,既苦又累还危险的苦命活,却让我来承担,欺负人啦!但是,有什么办法呢?谁叫我出身不好?命苦啊!我还不能去申诉,我只配老实地干活。
    这之后,我便开始“颓废”:情绪极端低迷,平时少有说话,也懒得去洗刷梳理。当时,我突然发现自己的命很“贱”;“颓废”的我,随时都作好了会在那深山老林里因安全事故而突然“消失”的思想准备。
    但是,只要是人,都会本能地往“光明”的方向奋进和努力。每天,真到了与那些同甘共苦的民工一起抬电杆的时候,我却又不“颓废”了。每到此刻,我便精力专注,还曾多次提醒大家确保安全,必须齐心合力。
    那次抬高压电杆,最后的结局还算圆满。尽管那往高山山顶抬运电杆的活儿非常危险,每次出发时所有民工各自都有些提心吊胆。曾经,也有人脚滑摔跤,几次出现险情。但老天保佑,在大家强行支撑齐力奋斗之下,全部化险为夷,没有发生实质性的安全事故。那盼望的日子终于来临了,做了近一个月,任务全部完成之后,我们欣喜地结束了这危机四伏的苦命活,吃完最后一顿告别餐后,我又平安地回归到队上。
    上山下乡的那些岁月,我有过几次与死神檫肩而过的经历,但那是后话。这里,还是围绕本章节的主题,回过头来继续讲“穿”。穿着方面,以上说明,当年的知青与当地农民一样寒酸。
    其实,所有的人,谁都不愿自己太寒酸。天降裸人,虽未赐衣,但人人天生爱美,个个都想穿得潇洒美丽。若有条件,穿得好一点,打扮得漂亮一点,无可非议。现在走去城市大街,随眼看到的便是华光丽服的人流,这很正常。
    但是过去,文革期间,在中国的大地,不管你走到哪里,满街男女,所有人的衣裤,都只有蓝、黑、(军)绿这么几种单调的颜色。如果有谁敢穿得花俏亮丽,那就会被视为资产阶级须整治的对象遭到批斗。现在回忆起来,那素色单调的世界,简直不可思议。
    当年知青的“穿”,这里还没说完;下一章要说的,是我每想起就心里特别高兴的一个故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主题

773

帖子

2093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093
35#
 楼主| 发表于 2016-9-10 10:06:03 | 显示全部楼层
龙行天下 发表于 2016-9-10 07:27
当时感觉特颓丧,
感觉队长不公扛,
幸好没出什么事,

谢谢龙行天下版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主题

773

帖子

2093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093
36#
 楼主| 发表于 2016-9-11 08:58:2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古民 于 2016-9-11 19:56 编辑



2.05 穿着 运动会的领队
.
   下面的故事,发生在我下乡的第四年。这个时候,我已被调去古村小学教书。秋季的一天,古村小学的校长钟济平去到教室,他中断我的讲课,把我拉到门外说:“暂停一下,有件急事。我去公社开会刚回,有个紧急任务交给你:本周六和周日,公社组织全乡首届小学生运动会。你代替我当本校领队,到时带领古村学生前往参赛。还有三天时间,你要组织学生作好有关准备。”
    啊!突然接到如此光荣而紧迫的任务,我心里“嘭嘭”直跳。我知道,如果是“好事”,校长是从不让人的。但是,有什么办法呢?须服从安排,硬着头皮上吧,只能尽力而为了。当日,我立即挑选学生,组织他们开会并进行训练;入夜,我急忙家访和信访,说服选中孩子的父母近期给予配合。
    为不给古村丢脸,夜深,我还在翻找自己的衣服,挑选其中最好的。还好,有一件五年前买的平时舍不得穿的没有破损的海魂衫,这次可派上用场。但是,罩衣罩裤就麻烦了,翻遍箱底,只找出一件缝有补丁的蓝色长袖上衣,就是找不到一条完好的长裤。
    人,是要面子的。条件虽差,所有的人,在可能的情况下,都会设法让自己穿戴得体面些。特别是,象现在,身为教师,即将外出,需要参加重要的群体活动。怎么办?那蓝色上衣虽有补丁,但颜色不算旧,还可凑合;裤子破旧无法补,就没办法了。
    那年月,村民的服装都是各自去集市买好布匹,然后请裁缝量身订作,县镇都没有现成的衣裤买。白天我要上课,还要带孩子训练,哪有时间去买布做衣?一切都来不及了!向邻友去借?那立马丢丑,传出去更不好听。不如就穿身上这条裤子,唯它最好。我当即脱下,洗干净待用。
    转眼赛日即到。周五旁晚,我这古村的领队只好穿着一条膝盖破损的旧裤(见下照)带领学生前往。太仓促了,就穿这裤了,即算丢丑,那也是天意,休怪我也!出于这一心态,当时我横下心来:丢丑就丢丑吧,豁出去了。但是,后来发生的事情,出乎意外。比赛的那两天,我不但没有给古村学校丢丑,还给古村争得了荣耀。
    真的没有想到,在全乡小学生运动会上,古村小学竟然赛得第一。为什么会这样?公社宣传干事后来是这样报道的:
一方面,是山里的孩子素质好。
    他们住在山里,每天上学都要翻山越岭,锻炼了腿力和体质。比较山外,山里孩子稍“穷”,吃得稍差,但是,赛前,古村学校的领队利用晚间做了家访,说服了家长在比赛的前两天,确保其孩子吃饱吃好,弥补了必要的营养。
另方面,是古村学校的领队素质高。
    领队是一名优秀知青,曾评为“青年突击手”和“五好社员”。这次运动会,其素质高主要表现在两方面:其一,责任心强,工作负责,他能想到要让学生增补营养并利用晚上休息时间去走家访;其二,知青知识广、经验足,对“盲童”训练得当。古村的“盲童”除开从知青领队那里获得了运动会的基本常识和有关规则外,还从心理上彻底地放下了包袱,轻松上阵。赛前,知青领队对古村参赛运动员反复说的一句话是“你们都是第一次参赛,比输了没关系,不怪你;但是,你们一定要尽最大努力往前冲,比赢了,就是你的功劳,你为古村争得了荣誉!”这话,使得古村学校的小运动员们既没了心理负担,又勇往直前,在赛场上发挥得很好。
    由于以上原因,比赛的那两天,古村小学的运动员个个神清气爽,轻松活跃。他们人人争先,连连获奖夺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主题

773

帖子

2093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093
37#
 楼主| 发表于 2016-9-11 09:11:0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古民 于 2016-9-11 19:57 编辑

    以上报道,是比赛结果出来后,公社的宣传干事找人了解,采访了多人之后写成的。当然,被采访的人中,也包括有我。他报告里的:“山里的孩子素质好”等内容就是我说给他听的。
    那天,比赛结果一出,连我都惊呆了。在太阳坪公社首届小学生运动会上,古村小学不但赛绩最好,还惊现三个第一。首先,总分第一(最高);其二,冠军第一(最多);其三,奖牌第一(也是最多:每个运动员都获有不等数目的奖牌)。那天,举办领导比较各校的得分,竟然还发现:获得“总分第一”的古村小学,比起“总分第二”等其它学校,分数差距拉开得很大。也就是说,古村超越其它学校很多,遥遥领先。
       哈!那段时日,我开心得忘掉了所有的劳累;古村小学,则象逢年过节一样,所有的人都兴高采烈!好几天,学生们都围绕着那参赛的小“英雄”,让他们讲述那赛场的动人场面,然后将听到的故事和喜讯到处传递;古村的山民,受其感染,也为古村“神童”们的这一“奇迹”而脸上放光。
       由于获得的是“绝对权威”的总分第一,那天比赛成绩结果出来后,公社的宣传干事不但给我们古村小学代表队的全体成员照了张合影,还在采访之后,让我与运动会的总指挥(太阳坪中学校长),以及运动会的现场指挥(太阳坪中学体育教师),三人站在一起照了张合影。不只如此,热心的宣传干事最后还拉着我去到太阳坪中学的大门口,在“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几个大字下,单独为我这位领队又照了张像。
       说来也巧,这三张照片中,后两张由于我的裤子破损,没被选用。一个月后的周日,我去公社办事,与宣传干事相遇,他便将这两张落选的照片赠送给我。当时,听说照片因破裤而落选,我好生遗憾。现在发现,我走运了,因此我无意中获得两张非常珍贵的历史照片!因祸得福啊,要知道:那第一张我站在学生后面的合影,由于破裤没照到而被县宣传部门选用,后来我多次去讨要都没要到。
       以上,就是上山下乡的那个岁月,身为民办教员的我,带领古村学校学生,参加全乡小学生运动会所亲历的片断。其反映的,是那个年代多数知青的穿着状况。所有知青,当年都“想让自己穿戴得体面些”,但是,下乡一年之后,知青的绝大多数便陷入自己难以养活自己的境地,“体面”这词虽好,却难以付之于实践。
.

   .
       穿着方面,当年流行着这么一句话:“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这句话,真实地概括了当年中国老百姓的衣着。那年月,即使决定将某件旧衣裤丢弃,也要将其中较好的布块剪下,以便留作以后的缝补;或者,送给邻居传统浆布做鞋底的老太婆。穿打补丁的衣裤,并非上山下乡特有,中学的时候,我就穿过打补丁的衣服(见下照)。只是,下乡之后,衣着更糟!
       是落后的经济和贫困,逼得当年的老百姓只能这样。那些年代,买布购衣都须用布票,一人一年只分配一丈五尺布票,仅够成人做一套衣裤。当年,打补丁穿旧服的人,在街上时常可见。而现在,却再也见不到了。可笑的是,现在连反映当年的电视里也极难见到。
       当年,我穿着打补丁的旧裤,在街上行走得十分坦然。之所以坦然,一方面是因为当年这类人多;另一方面,非常重要,那就是,当年提倡的“艰苦朴素”的精神能被大众从心里认同和接受。正因如此,当年穿衣旧补丁裤上街,不但不算“丑”,还是“艰苦朴素”的体现,是精神世界的美。看看现在,即算是穿一件式样稍旧的衣裤出门,也让人感到没面子。现代啊,物资是丰富了;但是,人的精神世界啊,却令人感慨!

        又说远了,还是回说当年。
    下放年之后,多数的知青,与基本上相似,平时的穿着降低到一个人生存的最下限外表相貌都“颓废”到“没有了城里人的丝毫踪影”。如果不开口说话,或者,没特意显示其气质,光从穿着衣饰上看,根本判别不出他或她是当地的农民还是知青。出于礼节,为了应付某些场面,他们会尽可能保留一套好一点的服装。但平时,知青穿着“下贱”,只要能遮体保暖即可,当年的我就是这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主题

773

帖子

2093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093
38#
 楼主| 发表于 2016-9-12 15:25:46 | 显示全部楼层
山杏儿 发表于 2016-9-11 16:14
虽然在农村,能当老师是受人尊敬的。你带领学生参加运动会,得到三个第一,实属不易。得到好评让大家 ...

是啊,那样的“辉煌”,人生能遇几次?

感谢老天爷恩赐!

谢谢山杏儿奖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主题

773

帖子

2093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093
39#
 楼主| 发表于 2016-9-12 19:30:14 | 显示全部楼层
袁晓忠 发表于 2016-9-12 13:46
那时山里乡村无衣穿无法出门的确实有。知青带给乡村许多先进的生活方式。仁兄带队获得好成绩,村民一定传 ...

是啊,去年回队,还有人夸奖我当年。

谢谢晓忠兄的点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主题

773

帖子

2093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093
40#
 楼主| 发表于 2016-9-12 19:34:18 | 显示全部楼层
龙行天下 发表于 2016-9-12 08:49
当时连拍三张照,
一张展览被用掉,
只剩两张存至今,

谢谢龙行天下的精湛七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技术支持:信动互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 京ICP备120251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847号 )

GMT+8, 2024-5-31 15:15 , Processed in 0.226013 second(s), 23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