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搜索
热搜: 知青 活动
查看: 597|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野黄花(旧作)

[复制链接]

1255

主题

9150

帖子

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5199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9-8 13:19:5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张永柱 于 2016-9-8 13:23 编辑

                         野黄花
                                  张永柱
   
       这几年,时兴栽花养草。我们单位几乎每个下乡采访的同志,回来时总要顺带一两样,久而久之,那扇型花坛也就显得富丽多彩、生机勃勃了。然而,在众多的花卉中,大家最珍惜的,还是我去年春上采回的那株野黄花。浇水、追肥,总是第一个满足它,生怕它从我们我们的生活中离去。
      野黄花,也就是古人说的能使人忘忧消愁的萱草,更多的人把它喊作“忘忧草”。在我们这里,因它自生于山沟湿地,勿须栽培,所以得了“野黄花”的别名。一些园艺专家曾做过这样的比较:花之绝为牡丹,但不实;果之佳为荔枝,但非名花。唯有这野黄花与众不同,作为观赏,那细长的叶条儿从根部生出,碧绿青翠,仲夏时节抽出亭亭玉立的花茎,上端六七朵至十几朵花蕾相继开放,或橘红,或杏黄,野趣极浓。自古,在文人骚客的笔下,它都是独放异彩的一类。如果食用,你只需采下它尚未开放的花蕾,立即蒸熟晒干,就成了一种鼎鼎有名的“金针菜”,炖肉,煨鸡,鲜美极了。
       当然,同事们喜欢它,不仅是因为它自身的这些优越的价值,更让大家感动的,是关于这株野黄花的背景故事。
       我是到小青岭高山林区采访一对中年教师时,带回这株野黄花的、、、、、、
       这对夫妇,老家都在北京。“文革”刚刚兴起的年头,他们本来也是南下的“小将”。可是路过这秀丽幽深、古木蔽日的林区时,碰见的情景却叫他们大大的惊讶了:几个赤脚板娃娃不知从哪里搜来几张马恩列斯的画像,在松树坡上架起干枝子就烧。这还了得!他们急坏了,气坏了。可那些娃娃却说:“看长相就晓得这是几个外国佬。”“只有林场那几个走资派才崇洋媚外,把他们供得高高的。”哎!真叫人哭笑不得。
       原来这方圆百十里的小青岭高山林区,连一所民办小学都没有。学生娃出外听课,得翻它几匹山岭子,到邻县一个乡小去。说起来山外的同志也许不相信,解放这么多年了,这里的一些老人还只会使用原始的记账方式——往竹筒里丢包谷子或者插蔑签。这两位大学生,在当时本属于新生事物的敏感者,可撞在这严酷的现实面前,竟然麻木了——革命,本来是要去创造文化,创造文明,消除愚昧呀!一个文化如此贫乏的山野老林,还经得起文化“革命”么?
       从此,就像两颗遗失的种子,他们再没有太多的热情去投入“革命”,而是从大串连的队伍中消失了;凭着年青人的一股热情他们说要在这里办起个学堂,干出番事业来。“是那山谷的风,吹动了我们的红旗,是那狂暴的雨,洗刷了我们的帐篷。”“我们有火焰般的热情,战胜了一切疲劳和寒冷。、、、、、、是那天上的星,为我们点燃了明灯。是那林中的鸟,向我们报告了黎明。”大学生的青春和理想之歌,在雾海一般的峡谷深山回荡起伏,山里人听来很落耳。
       一件荒唐年代里又近乎荒唐的事,居然还真正办成了。出于对后辈子孙的企盼,林区领导说要大力支持他们务正业、创大业。十几年过去了,现在的小青岭,不仅有了正正规规的小心、初中,每年还要考出去十多个念高中,读技校。一个又偏僻又贫寒的地方,过去只长树木,而今长文化了。几个老场长,高兴得开始盘算了——今后这林区,真该交给一代新人来管理了。
      在林区学校,我见到了这对北京夫妇。男的是校长,妻子还是一位数学教师。吃罢午饭,我们开始了交谈。
      谁知我一说明来意,夫妇俩直摆手:“写我们呀?不值得,不值得、、、、、、”
      他们用知识在深山播种,大山又历练了了他们人生的深味。奉献和谦逊成了这批人的时代符号。“你们都不值得写,那,还有谁值得写呀”
      “同志呀,要写,就写周大妈吧,真的,同志,写写她,写写我们的周大妈吧。”
      周大妈?周大妈是谁,她与我们的学堂有什么化解不了的情缘?
      在木石结构的教工宿舍,我们坐在小木椅上聊叙起来。从他们娓娓细谈中,缓缓走来了周大妈的形象,周大妈的故事——
      当年这对大学生在山里生活、义工了两个春秋。学校毕业分配时尊重了他们的志愿。从此,小青岭就有了两个认识孔夫子的先生。他们也在这深山同那些什么铁坚杉、红豆杉、马尾松、湿地松、香楠木、银雀树等有了一种亲密的交集。偶尔还品一品城里难得一见的山鸡、野兔、青麂和九节狸。承载无穷自然之道,山里的春夏秋冬,是诗文的抑扬顿挫。鄂西林海,你真能迷住远来的外乡人!
      他们扬起生活的风帆,用知识唤醒大山;大山又用自己的气质塑造他们的人生。然而,生活不是一张只会微笑的脸,酸甜苦辣,人生五味,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都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往往最快乐的和最严峻的况味,都是伴着新生命的诞生。因为生活总是最现实的。一年后,他们的小宝宝出世了——一对白胖胖的双胞胎!但产后一个星期,就少了奶水,林区场部那阵子的小卖部基本上也是空荡荡的。请人带点乳品,得花三四天时间跑一趟县城。两个宝贝成天哭得他们揪心揪肠。拖了一个月,两个月、、、、、、实在拖不下去了。夫妇俩一咬牙——走!尽管他们舍不得绿茸茸一个小青岭,舍不得由淡然、疑虑变得逐渐亲热了的土家人,更舍不得那些求知的娃娃们,但生活的轮子就跟山里的石磨一样,越转越沉啊!
      “教书先生”要走?这样的消息,在闭塞的地方也会传得风一样快。
      是的,要走。林区领导都挽留不住。我是当过知识青年的,也体验过那个年代。全国上下只有思想在疯长,物质匮乏得连买一个鸡蛋都非常困难。有谁不想早点回城呢?
      一个星期天,大早起来,这对夫妇在黑板上留下几句告别的话,一个挑奶娃,一个背被子,拉开了学堂的木门。
      也许是前世的约定,或者是今生的情缘。门一开——啊!一位六十多岁的老妈妈,手里拎个竹篮子站在门口。
      她,就是周大妈。
      周大妈命苦,旧社会给大富人家当过奶妈,后来下堂(鄂西方言,指妇女改嫁)到了小青岭,又过早弟死了丈夫。她拉扯大的两个女儿也放了人家,走得远远的。虽说大伙儿供她的“五保”,但孤零零地守着间茅草屋,怪冷落的。自小青岭办起了学堂,也给老人家带来了精神上的慰籍和欢乐。扫地坝、劈干柴,洗呀缝的,学生娃都包了。几声“奶奶”喊得咪咪甜,逢着星期天,还要给周大妈唱几支歌子,玩出把“娃娃戏”呢!学校给了老大妈一个完整的家,日子过得喜滋滋的了。她要娃娃们跟两位先生发狠念书,以后一个二个都考“状元”。
       眼下,这么早周大妈来干什么呢?
      “先生,你们真的要走?”周大妈问话时,显得有些不安,好像怕失去什么。
夫妇俩鼻子发酸,什么话也说不出来。“女先生,这——都是发奶的、、、、、、”周大妈那干枯的手递上了竹篮子。
      天哪!她一个“五保”老人,从哪里弄来的这些东西——两副洗得干干净净的猪蹄子和一大把野黄花。周大妈说她年轻时就靠这发奶水,还说下个星期天再挖些來,吃这么两三回就好了。临走,又一再叮嘱,用细火慢慢煨,要煨烂,多喝几口汤。
      原来周大妈是专门送这来的。但她又一直不进学堂门,只是守在门口,守着农村妇女的本分。夫妇俩眼睛湿润了——浓浓的土家乡情,深深的大山母爱,把他们又留在了小青岭。
      佝偻着背的周大妈,需要仰视。晚上夫妇俩写了一篇关于野黄花的散文,说在心灵里种花,一生一世都不会荒芜。我还是在当“知青”时,从党报上读过这篇文章,还剪贴在我的笔记本里,看得我泪眼婆娑。后来的故事则更怵目夺魂——
      往后的一个星期天,下午都过去了,周大妈却还不见来。一想起她那颧骨凸起的瘦脸,递竹篮时那双干枯的手,一想起她悄然离去时那晃晃悠悠的步子,夫妇俩预感到可能有些不妙。
      终于,在一个潮湿的峡谷里,他们先是捡到一把小药锄,接着又找到了周大妈——但她已经躺在乱岩壳边那杂草丛里了。手里,还捏着几株野黄花、、、、、、
      夫妇俩再也讲不下去了,我们三人都感叹得不住地抽泣,我的采访本上,至今还保留着当时被泪水打湿的一团团模糊字迹。
      下午放学后,我跟着这对夫妇来到学校后面一块草坪上。草坪中间有座土坟,周围是分蔸移栽的野黄花,正无声无息地吐着新芽。在这里,我仿佛觉得偌大一个林区都变得深沉和肃穆,在向一位伟大的土家老妈妈致敬。
      我默默肃立了很久,离开时,便采回了这株野黄花,采回了一个动人的故事、、、、、、

本文获1949——1984湖北省林业征文二等奖(一等奖空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6-9-8 21:11:31 | 只看该作者
阅后,很受感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740

主题

6万

帖子

136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362072
板凳
发表于 2016-9-9 08:16:11 | 只看该作者
山野学堂夫妻俩,
京城主动来安家,
亏得土家周大妈,
奉献生命绽黄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3

主题

8927

帖子

2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22215
地板
发表于 2016-9-11 21:36:30 | 只看该作者
    一种质朴的情感在无意之中演绎出的人间真情,着实的令人感动......。只想说一句,愿上苍有眼,保佑好人好运好人平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55

主题

9150

帖子

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5199
5#
 楼主| 发表于 2017-4-26 10:17:55 | 只看该作者

谢谢中国知青张希伟老师,过去的文字了,老师多指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55

主题

9150

帖子

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5199
6#
 楼主| 发表于 2017-4-26 10:19:26 | 只看该作者
龙行天下 发表于 2016-9-9 08:16
山野学堂夫妻俩,
京城主动来安家,
亏得土家周大妈,

龙版这诗真好,谢谢老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55

主题

9150

帖子

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5199
7#
 楼主| 发表于 2017-4-26 10:21:44 | 只看该作者
雾梦 发表于 2016-9-11 21:36
一种质朴的情感在无意之中演绎出的人间真情,着实的令人感动......。只想说一句,愿上苍有眼,保佑好人 ...

雾梦老师好!谢谢您的点评,不忘您的鼓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技术支持:信动互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 京ICP备120251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847号 )

GMT+8, 2024-5-12 13:49 , Processed in 0.187010 second(s), 21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