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报纸上曾报道这样一个新闻:因为“内急”问题解决不了,一位的姐10年吃饭不敢喝汤。这一苦涩悲凉的报道,不知别人读了作何感想,反正我是觉得非常不是滋味。有谁会相信,这样的事情竟然发生在一个拥有730万人口的现代化大都市里。两件事联系起来看,越琢磨越欣悲交作,不能自已。
报纸上不时读到有关厕所的新闻,和美食的宣传相映成趣,有异曲同工之妙。也难怪,进食和出恭本来就是天经地义的事。但不管怎么说,一提“饮食”,人们自然会想到“饮食文化”来,一提“厕所”,人们却认为它是个污秽不堪的地方,很难和“文化”二字沾上边。事实上“厕所文化”也是很有讲究的。“厕所文化”水平的高低,也标志着一个民族和一座城市文明程度。 前几天,到一家餐馆就餐,一位同事出去“方便”后,回来向大家讲述一段幽默故事,令人恬愉舒泰,忍俊不禁。捧腹大笑之后,追问他故事的来源,这位同事一本正经地说,就是从厕所的墙壁上看到的。同事不经意地一句话,使我暗暗佩服餐馆老板意匠经营的苦心,很自然地联想到日本厕所中的“印谜手纸”,把谜语印在手纸上,让蹲厕的人去猜,不但消除无聊之感,而且猜中的比率也比较高。很显然,这是妙趣横生的雅事,既解决了“内急”之忧,又在这有限的时间内学到一点文化知识。
相传在某地有这样一幅推崇“厕所文化”的对联。上联是“成文自古在三上”;下联是“作赋于今已十年”。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两个典故的出处。其上联说,唐代散文大作家欧阳修曾对人说过,我平生写文章很多都是在这样三个地方构思完成的,即马上、枕上和厕上,这就是所谓的“三上”;下联说的是西晋才子左思,前后构思10年写出洛阳纸贵的《三都赋》,10年间,他在厕所里放着纸墨,每得佳句就记在纸上,最后终于写出了千古名篇。一副对联,两段厕所典故,可见,只要是有心人,即便是入厕,也是能构思出美文华章的。
《江南都市报》曾作过报道,江西省决定在重要城市和旅游城市建造一些50年不落后的四星级公厕。此消息一经传播,一时间舆论哗然,赞美者有之,非议者有之。我倒觉得此举很能代表我们民族的性格特点,用一句比较抽象的话说,就是非左即右。很显然,就我国目前的国情说,还不适合如此奢侈地把大量的资金花在这种地方。相比之下,有的城市的市政府的举措倒是很切合实际,主要街路设公厕指示牌,沿街商家单位厕所全部开放。如果真能实现这个目标,对广大市民来说,就是求之不得的“福音”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