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搜索
热搜: 知青 活动
查看: 922|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蓝色蒲公英-03(公社)

[复制链接]

153

主题

306

帖子

3165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165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7-15 16:27:3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特木尔朝鲁 于 2021-7-16 14:29 编辑

三、  公社

我们下乡的公社是二线公社,我们北边还有个一线公社,所谓一线公社就是边境上的公社,和蒙古国接壤的公社,我们二线南边还有个三线公社,三线公社再往南就是农区了。

公社名叫阿拉腾朱日和,蒙语“阿拉腾”是金或金色的意思,“朱日和”是心的意思,这个名字或许翻译成“金子般的心”比较合适吧。

从公社机关所在地到通铁路的黑脑包矿区90里,中间隔着个新乌兰敖包公社,原先我们两个公社是同一个乌兰敖包公社,东西南北都各有上百里,面积相当于内地的好几个县,后来上面决定把北边一部分划出又成立了我们这个公社,南面的一部分仍然保留乌兰敖包的名称,但是前面要加个“新”,我们公社的人常把新乌兰敖包公社简称为前公社或南公社。

公社通电话,邮电所就一个职工,若是来了电报,是电话那头的人念数字这边的人抄写,然后这边的人打开一个本子查对应的汉字,把翻译出的电文连电码一起写在格式电文纸上。离公社远的大队队部有电话,通知来人取电报;离得近的大队常有人到公社,碰到后就让来人带回去。至于抄出来的电报什么时候能到大队部、什么时候从大队部再到牧业点那就不好说了,通常队里是等凑巧有人过去时把电文带回去,或者通过口口相传把意思转达过去,电报真正到收报人手里猴年马月就不一定了。那年有个参军的同学出差正好能在家住几天,打电报叫我赶回去相会,那时我正好在离队部百里之遥的一个地方,电报到我手一个多月过去了,我拿到电报也只能叹口气。信息传导最快的要算旗里电话通知开会了,例如要求有大队干部参加的三干会,不能电话通知到队的话公社会派人骑马去通知。

公社也通汽车名曰班车,那个年代班车来的时间就没准,来得比较勤的时候好像是隔日来一次,一般是一个星期来一次,有一次不知什么原因,运输公司来一帮司机把公社什么人打了,大约怕遭“地头蛇”报复,所以半年多都没来一次。

每次班车来都至少会卸下来一个绿色的大邮包,倒是跟车来的乘客有时竟一个也没有。如果某个阶段班车正常了,到了班车来的那一天,附近的一些人都早早往公社跑,少部分人是听一听班车司机带来什么新鲜事儿,大部分人都是去看有没有自己的信件,我听过有蒙族老乡干脆就管班车叫“杰和德勒”,也就是蒙语“信”的意思。至于班车带来邮包内的物品,它们的时效性就很差了,我们大队曾因迎接知青的到来订阅过一个阶段的《人民日报》,每次一收到就是一大摞,翻开一看都属于考古资料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744

主题

6万

帖子

136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363062
沙发
发表于 2021-7-16 08:19:02 | 只看该作者
公社算在二线领,
最不方便是通讯,
电报拖延可盈月,
只有开会及时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技术支持:信动互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 京ICP备120251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847号 )

GMT+8, 2025-2-8 03:19 , Processed in 1.185602 second(s), 21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