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搜索
热搜: 知青 活动
查看: 544|回复: 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杀威棒》读后

[复制链接]

477

主题

565

帖子

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2098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2-11-23 21:09:2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杀威棒》读后
——谈知青题材写作的真实性   
《杀威棒》是秦岭小说集 《借命时代的家乡》之一篇有份量的小说。因为它勉强属于知青题材的作品,内容新颖,有新意和新视角,同时也提出新问题、所以我读了几遍,引发新的思考。有幸和作者接触,学习和交流后,我心中仍有些不解,愿意再次抛砖引玉。
《杀威棒》故事很简单:我的父亲曹尚德(民办教师,上过两年小学,识字不多)在一节音乐课上,将“我持梭镖望君还”中的“梭”字唱成了“俊”,知青甄逸夫的侄子甄文强当场指了出来,我的父亲用农民的狡黠糊弄了甄文强,并举起套着蛇皮的教鞭,狠狠地抽打,在他的脖子上留下了“x”形状的伤口。后来,甄文强被他爷爷接到美国学习,成了著名歌唱家。当他几十年后再到县城圆满演出后,谢绝了高昂的演出费,只请求将那根“杀威棒”带走。而后来的我,一个和甄文强同窗的农民子弟,只能辍学进城当农民工。
以往,知青平时的日记、心得、札记等都是用通俗的话语、实情道出的真情实感,甭管多么矛盾、复杂,纠结,一言以蔽之,都是真实!而知青文学都是用知青的眼光审视那场上山下乡运动的生活史,无论是写自己遭受了多少苦难,还是受尽了多少屈辱,都是写自己故事、小说、散文等。既然称之为文学,就是以真实为基础,有升华、也可有虚构。而《杀威棒》是篇知青题材的小说,它的新颖在于不是描写知青的情况,只是写和知青有关的人物;其新意在于知青的侄子(注意:不是知青)受到农民教师的鞭笞,被农民教师发泄了内心的憎恶,以解心头之恨,同时屈辱了这位孩子;其新视角是站在农民即当年贫下中农的立场看知青下乡运动的事情。文章充分反映了农民的思想,反映了他们的郁闷和不吐不快、不打不悦的心态。看后使我感到农民的狭隘心胸,同时也感到作为知青为知青子弟挨打的心痛。
回首五十年前,乡下的农民因为知青下乡受了多大隐痛和委屈,我不太知道。而我清楚的是知青下乡给农村带来的新文化,新思想和新知识,改变了落后的文化状况。为什么农民教师曹尚德使用“杀威棒”刻意要整冶城里人,发泄对城里人的恨呢?内有说不出的情绪。仅仅是因为知青突然地潮水般离开农村,就似当年潮水般地涌到乡下,以至于农民都没有思想准备吗?道理并非这样简单。民办教师曹尚德不代表农民的全体,只能是极个别农民在不同时期的想法,也可以理解是一种莫名的冲动。这种故事内容真实吗?值得商榷。
曾看过报刊杂志对知青回城的后果,发表过这样那样思想言论,甚至有的是有影响的作家学者(包括此文作者)。他们说,知青下乡受什么苦?乡下的孩子一辈子生活在农村,难道是不比知青苦吗?知青想来就来,想走就走,违背了他们的扎根的誓言。就此笔者想结合《杀威棒》阐述一下看法:
首先感到这个小说缺乏真实性,令人不可信。文中的知青甄文强送他的侄儿到农村接受教育,接受什么教育没有说明,是“贫下中农的再教育”还是正规的小学教育?知青下乡期间(文革期间)全国都没有正规小学教育,何况农村,能有超过城镇教育水平的好学校吗?知青自己下乡(无论是自愿还是被动)都是一种磨难,还忍将自己的下一辈人送到农村?不可否认,有的知青鉴于当时的非常情况,将自己成年人的亲属,大多是兄弟姐妹接到自己所在的农村(场)。这些人是接受“再教育”,自食其力,自己解决温饱。没有听说,哪一位知青把小孩子也接到农村接受教育。如果这个节点失真,引发后来的故事情节完全没有意义了。这些细节没交代清楚,使人费解。写历史、写过去要忠实于客观,尤其一些细节。
知青在农村(场)任教小学老师时,可以讲,比当地的民办教师水平要高些。因为就笔者所了解,基本上是初中毕业以上的知青才有资格,当然这是文化知识和学历上的要求,还要看思想品德出身等。这在当时很正常。五十年代初,我国很多小学就是初中毕业生当老师,六十年代以致后来,小学毕业上中专后当小学老师大有人在。文中说,当这些高学历知青回城后,由只有断断续续上过小学二年的记账员做任课老师的学校究竟有多高的水平,值得一位城里的孩子去那里就读吗。退一步讲,就是故事有一定真实基础,那么当时的农民教师就这样对待城里的孩子吗?恨不抽死知青子弟。内容新颖不在于仇恨!而用农民教师的眼光看待知青下乡想来就来,想走就走,也违背历史的真实。我以为:大规模知青下乡和离乡是历史的必然,农民不理解,以他们的思想认识不到这点,民办教师曹尚德在文中所言的思想高度,完全是作者的心态。
其次再看知青在乡下生活受苦。
我不想为知青表功,可能也没有功劳。如何评价知青下乡?有位知青大姐表述,“为了祖国。”此话没有政治含义和倾向,我赞同,我只想说说知青真实状况。我们没有可以自责的:因为我们受尽苦了。乡下人说,知青下乡有什么苦的?我们成年累月,几辈子在农村劳作,不也过来了?难道就是应该的!你们想来就来,想走就走,还通过歌曲《小芳》侮辱我们农村姑娘,知青有什么值得委屈与骄傲的?农民子弟一辈子在乡下,他们没有专业本领到城里,即使后来有些去城里打工,但是还得人家看脸色、听使唤?知青到农村有房住,有地种,临了还能回城?……   
    其实呢?当年的知青在乡下受苦了。他们在农村没有土地,只有劳动力。农民家的小孩子,除了村里生产队分得几亩或几分土地外,至少还能有自留地的收益,知青却没有。他们一无生产资料、二无生产工具。比起同龄的农民子弟来,他们很受苦。除了两手,其余空空,是个长工,是打工者。
    农民子弟早上醒来,躲在被窝里听着妈妈在厨房里轻手轻脚地忙碌,不一会儿馍呀粥呀的香味弥漫了整个房间。
    知青却要起床搬柴禾,和面煮粥先干家务,填饱肚子再去上工。如果有个灾病,起不来床,就干饿着;
     农民子弟傍晚下工,扛着工具回家,憧憬着团圆,等待着的是一桌已经熟了的饭菜,还有一家人坐在桌旁吃饭的融融亲情。
    知青却要依然搬柴、点火、做饭,到人家吃罢晚饭后好久,才能填饱肚子,没有任何人帮助。如果柴禾遭雨雪淋湿,点不着,还得干等着;
    农民子弟闲暇时候,在村里街头可以会见自己恋人,或是玩伴、朋友。
    知青却在考虑明天做什么,明天吃什么?粮食还有多少,兜里的钱还能花到几时?愁眉不展,心事重重。
    农民子弟晚饭后盘腿坐在炕上和家人聊天,或编织自己的信物,心中想着对象戴上围巾的样子。
    知青却拿出“老三篇”或者报纸刊物学习讨论,继续在思想里抓革命,进行灵魂里的改造。
农民子弟开心时有家人陪着聊天分享快乐,难过时家人拍拍自己的肩膀递上一碗温开水,犹豫不决时父兄像灯塔一样照亮指引前进的方向,累了倦了时发现老娘一直默默守侯。
知青开心时彼此喝酒抽烟无人管教,受委屈时独自落泪生闷气,没人过问。
    农民子弟夜深人静的时候睡在暖暖的火炕,耳边充溢着家人熟睡的鼾声。
    知青在夜里几个人挤在冰冷的土炕,一天劳作的的疲惫,不能尽情地散尽。
    农民子弟劳动到很晚,回到自家时,小屋里的窗户仍然透出淡淡灯(烛、油灯)光,有人等候。
知青无论多晚回来,“家”境都是一片漆黑,“家”里一屋清凉。
农民子弟的幸福,不言而喻。
知青的幸福是什么?是以苦为乐,是劳动、工作、斗争!
三、历史的嘲弄
知青文学都是写他们自身的苦难史,这是很自然的?难道还去歌功颂德吗?用农民的眼光审视知青下乡,他们也不会把受苦受难看成乐享生活,他们不是这样眼光和思想境界。
农民对知青有什么说不清的心绪,情仇?难道因为出潮水般的涌到乡下和潮水般的知青大返城吗?不会的。
知青下乡时国家动用了大量资金补助农村、农场、农业,要求给知青口粮、盖房、添置农具等,尽量不侵占农民利益。至于是否每个农民都得到实惠,倒不一定。
而潮水般的知青大返城,对于农村、农场、农民是把双刃剑,一方面顿时让农村变成空城,另一方面,知青所在的岗位,被农民子弟替代,承担、及至后来锻炼成长,有的成为各级领导干部和各级各类的专业技术人员;
    潮水般离去的知青是抱着无奈,揣着纠结,带着难过而走的,不得已还得惦记着那爱恨相交的乡土乡亲;
    潮水般回城的知青,依然受着和下乡一样的苦,甚至于是想不到的罪,没有工作、没有住房、再次下岗……,可他们为了尽孝,为父母养老送终,为享受家庭的幸福团圆生活。
谁曾想到:机遇、上天捉弄人,历史又重蹈覆辙:
进城务工的农民,同样地报复了城里人,如果说知青返城是政策性所致,那么进城的乡下农民的行为纯粹是个人行为:
做保姆的,她们可以放下怀中嗷嗷待铺的婴儿回家团聚,使雇主家人无所措手足;
    做清洁的,他们可以放下手中的扫把回家,以致小区垃圾成堆,无人打扫;
做保安的,他们可以随时辞退老板,使得岗位空缺,麻烦连连;
做生意的,他们可以关上门铺回家,使得城里人不得已自己去做早点;
逢年过节他们可以提出成倍的报酬,利用时间差向被服务的家庭讨价还价……
尽管这样,城里人,城里学校的教师,也没有挥动教鞭抽打农民工的子弟。
回头说《杀威棒》,知青题材文学已经很多,千篇一律,一个口味也麻木了,应该换换味道,转换视角。但是不应该脱离现实,违背历史,而应该尊重历史、尊重真实。虽然对那场运动没有历史性的结论,只是泛泛地说一下,到后来,会有结论的。我们知青包括那些关心知青的人应该写回忆,诉真情,说真实,留下资料让后人评说,让历史说话。
366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736

主题

6万

帖子

136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361644
沙发
发表于 2022-11-24 08:07:26 | 只看该作者
当年的那些喜怒哀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95

主题

5987

帖子

1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4721
板凳
发表于 2022-11-24 16:08:38 | 只看该作者
拜读文友佳作,欣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21

主题

2218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2345
地板
发表于 2022-11-24 19:50:58 | 只看该作者
观点明确,立意清晰,且给人以回味余地。欣赏了,感谢发帖。祝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77

主题

565

帖子

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20982
5#
 楼主| 发表于 2022-11-29 08:27:21 | 只看该作者
龙行天下 发表于 2022-11-24 08:07
当年的那些喜怒哀乐

感谢龙版关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77

主题

565

帖子

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20982
6#
 楼主| 发表于 2022-11-29 08:28:20 | 只看该作者
寒秋 发表于 2022-11-24 16:08
拜读文友佳作,欣赏。

感谢寒秋老师版主赏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77

主题

565

帖子

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20982
7#
 楼主| 发表于 2022-11-29 08:29:41 | 只看该作者
山和水 发表于 2022-11-24 19:50
观点明确,立意清晰,且给人以回味余地。欣赏了,感谢发帖。祝好!

一篇颇有争义的小文,让大家尽情思考吧。谢谢您的点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736

主题

6万

帖子

136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361644
8#
发表于 2022-11-30 07:37:16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技术支持:信动互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 京ICP备120251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847号 )

GMT+8, 2024-4-26 01:02 , Processed in 0.190011 second(s), 23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