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搜索
热搜: 知青 活动
查看: 361|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鲇鱼山纪事修改(22-23)

[复制链接]

681

主题

708

帖子

2597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59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4-1-9 06:02:1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卜桂仁 于 2024-1-9 06:07 编辑

鲇鱼山纪事修改(22-23)
22
   随着工地民工的大量增加,许多知青农友们也以民工的身份来到工地。多的时候,各连加在一起差不多有七八个人。有些人原来就很熟悉,在工地上见了面,少不得一番寒暄。
   知青们在工地上,戴着帽壳子,穿着草鞋,挖土拉车,风里雨里,和民工们没有任何区别。有时我关照他们,抽一个人,跟着我记账,也算是比较轻的活。
   一天,我们大队的知青民工小马忽然肚子疼,头出虚汗,直不起身子。老陶连长非常着急,赶快向营部报告,营长马上决定用板车把他送到团部医院,并派我负责护送。在团部后面的大洼里,有一座民工医院,是县人民医院的派出单位。设立有些主要科室,县医院的大夫轮流到此坐诊,大约有一百多张住院床位。
   小马到医院,经过检查,得的是急性肠胃炎,我拿出一张盖有营部公章的处方笺,交给医院,作为日后结算依据。大夫安排他住院治疗,连队指派一个同生产队的民工专门护理他。
   小马和我一个学校,插队在关田冲,是同一批下乡的知青。所以每天下班,我都骑着自行车去医院看他。一天,小马悄悄跟我说,这里的一个小护士对她很好,我看得出来,他对那女孩子也有点动心。
   我有点好奇地叫他给我指认一下,过了一会儿,那小姑娘端着一个送药的托盘轻盈地走过来。我看她个子不太高,像固始当地女孩子一样,白里透红,肤色很好。穿着一件白大褂,里面花衬衣的领子翻了出来。浓密的秀发梳成两条短辫,脚上是一双时尚的黑灯芯绒面女式方口布鞋,圆圆的脸上挂着永恒甜美的笑容。
   小马指着我说,这是我们营部的领导。工地上民工的习惯只要脱产人员就算是领导,当然也包括我们这些临干,时间久了也就习以为常了。听说是领导,女孩态度马上恭敬起来。我不想多做解释,向女孩道了声辛苦,请她们多多关照我们的病人,女孩答应过就去忙别的事了。
   小马问我“怎么样?”我随口说:“不错,不错”,可是我看那个女孩对谁都是一脸亲和的笑容,一点也没有看出来对小马有什么特殊的表示,也许是小伙子自己想的多了。没几天,小马出院了,后来他就回了生产队,工地上的劳动强度对他不太适应。我也没有再去过团部医院,没有再见过那个女孩子。
   多少年后,我还经常想起这事。如果没有后来的招兵招工,最后导致绝大部分知青回城,我们中间的许多人,也许就会落地生根,在当地娶妻生子,安家立业,以普通农民终老一生。
23
   因为工地是以民兵组织的形式管理,各连队领导和民工骨干中活跃着大量的复原退伍军人。他们有的在生产队担任民兵排长,少数人担任着大队民兵营长或治保主任。他们都是土生土长的本地农民,部队的熏陶,使他们身上或多或少地保留着军人的素质。那时候军队是社会生活的中坚,军人是非常受人尊重的群体。
   小店大队副支书傅绍乡同志,平时话不多,许多场合,都是以自己的行动来影响别人,他在工地时间最久,是营部领导十分倚重的“老水利”。民工上的多了,有的连队的领导不再亲自下工地,生活上也开起了小灶,而傅绍乡同志始终坚持和民工一起出工收工,同吃同住,这点给我印象最深刻。
   在大坝回填的时候,秩序一度混乱,傅支书亲自拿了一把钢锹,站在最前沿平土,他们连的民工们自觉地向他靠拢,稳定了工地局面。
   王行大队团支书李茂竹同志,当时也不过二十五六岁年纪。常穿一套深绿色的旧军装,军帽的边沿已经起毛,他还是端端正正地戴在头上。茂竹身材比较瘦弱,看上去像一个白面书生。他说话慢声慢气,从来没有见他和别人发过脾气。茂竹在干活的时候,有一种拼命三郎的劲头,不管什么活,从来不落在别人后面。收工以后,他喜欢一个人拿着扫帚,房前屋后,把营区打扫的干干净净。
   遗憾的是,若干年后,我遇到一位当年王行大队的农民,我向他打问茂竹的消息,才听说,他在很早的时候,就因病去世了。
   复原军人中也流传着一些很有意思的笑话。我们连的领工李有固同志,复员后在生产队当民兵排长,来到工地后,领导上叫他担任副连长。李有固军容整齐,保留着部队作风,说话带点南腔北调,比如当地人常说的“吃亏”,在他嘴里就叫“呷亏”,不知道他原来在哪儿当的兵。那时,不少转业兵回到当地,都有这毛病。时间一久,就自然恢复本地口音了。
   李有固见了营部人员,(包括我们这些临干)必称首长,给他交代任务后,立正敬礼,回答“是”或者“保证完成任务”,有时近乎可笑。他才复员不久,身边有比较新的军装、军帽,这在我们知识青年眼里可都是“抢手货”,我也捷足先登,弄了他一顶八成新的国防绿军帽,一直戴到进厂。他的军上衣是两个口袋的,当时我还看不到眼里。(我们喜欢四个口袋的干部服)
   一天,李有固穿着一件光板旧军棉袄找我诉苦说,连里几个知青,把他的军装行头,都“买”走了,一件军上衣五元,军裤四元,军帽三元,就连腰间的帆布武装带,也叫人两块钱买走了。
   毛店大队民兵营长姓卢,小个子,长得黑黑的。据说他们那一批兵从部队复员的时候,公社党委书记、革委会主任路建民同志亲自接待他们,带领他们在公社大院前后左右参观一番。
   小卢不认得路书记,忽然摆出一幅大模大样的派头,莫名其妙地感慨说:“我当兵走了这么几年,家乡一点变化也没有啊!是谁在这里当第一把手,怎么搞得这样稀糟啊!”当时弄得路书记很尴尬,只好随声附和:“啊,稀糟,确实稀糟!”直到饭菜上桌,他还在喋喋不休地抱怨着“稀糟”。
   这个噱头后来传了出来,人们给他起了个外号就叫“稀糟”,大号“卢稀糟”。来到工地,上上下下也只喊稀糟,竟然不知道他的原名叫什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740

主题

6万

帖子

136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362036
沙发
发表于 2024-1-9 08:31:15 | 只看该作者
民工也有知青在,
尽管照顾送关怀,
各位领工各特色,
优秀干部惹人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技术支持:信动互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 京ICP备120251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847号 )

GMT+8, 2024-5-12 04:11 , Processed in 0.176010 second(s), 22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