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搜索
热搜: 知青 活动
查看: 374|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俩老师

[复制链接]

7

主题

13

帖子

61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61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4-2-27 13:06:4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张文睿 于 2024-2-27 13:17 编辑

                                      俩老师
      张文睿

       我在京郊密云山沟插队时,始终有下放干部管理,我们对他们,统称老师。
       我是一九七三年六月七日,初中毕业到乡下插队的。
       头一年,管理我们的下放干部叫谭炳初,是北京八机床研究所的一个技术员,广东人,三十岁挂零。
       在我们这些北方人眼里,谭老师是典型的广东佬,清瘦、高颧骨、面色呈古铜状,一嘴半生不熟的普通话,听他说话,略有费劲之感。
       谭老师和我们同吃同住,还同劳动。
       生产队里头头儿们,对谭老师十分客气,因为他白给生产队干活儿,工资由八机床研究所发。
       如今细琢磨,当初,谭老师心情不是太好,三十岁刚成家,就把老婆甩家里,一个人跑到乡下,跟一帮十六七岁的,被称为知识青年的孩子们混在一块儿,这算是哪档子事儿呢?
       好在我们村儿里的知青们都很老实、本分,换句话讲,规矩的孩子都凑一块儿了。
       我们这伙子人,这帮子没有什么文化的知识青年,要是整天的打架、喝酒、早恋;葡萄熟了,偷葡萄,玉米熟了,顺玉米,谭老师可就瞎了,够他闹心的。
       我在这儿,说我们是一帮没有什么文化的知识青年,当然不好听,可这的确是实话。
      文革开始那年,我们才十岁,停了一两年课,直接升了两个年级,以后呢,不是学军,就是学工,到校办工厂干活儿,每年还要到乡下拔麦子、捡麦穗儿,迷迷糊糊地就毕业了,肚子里有多少学问?
       不能扯太远了。
       谭老师运气不坏,碰上了我们这帮好孩子!
       谭老师也是个老实人,生产队不给开一分钱,他天天和我们一块儿出工。咬着牙硬着头皮干!
       谭老师没干过农活儿,生产队里看他瘦得一身骨头嘎嘎响,就常让他和妇女劳力一起下地。准确地说,女知青干啥他干啥。有的妇女社员,看谭老师的活儿实在不对路子,就手把手的猛教一气。谭老师一跟妇女同志说话,还脸红,挺搞笑的。
       谭老师组织知青学习时,乐儿也不小。他说什么话,都有女知青裂着嘴偷着乐。最要命的是,话说不了两句,就没词儿了。
       平时,谭老师和大伙儿相处得不赖。有一回,男知青们聊天儿,主要是扯什么东西好吃。众人正讲到兴头上,谭老师愣头愣脑地插了一句:“盐焗鸡好吃。”
       我们谁也没听说过这道菜,就让他往细了讲,他老人家吭哧半天,也没讲明白。有人暗地里说,打今儿起,别叫他谭老师啦,就叫盐焗鸡。
       有一件事情,让知青们记了半辈子。
       连着下了几天雨,所有的柴草都湿了。到了晚上八点来钟,知青们还没吃上饭。
       八点半,谭老师从公社开会回来了。一进伙房就说:“你们呀,傻,到生产队的麦花桔垛,掏,多掏,掏里边干的,我负责到队部跟队长讲明情况,我负责去汇报!”
       顶着雨,谭老师披上一个塑料的化肥袋,率领众人跑向麦花桔垛,猛掏一气,然后就奔生产队部去了。
       九点来钟,我们喝上棒子面粥的时候,谭老师进了门。
       看着众人捧着粥碗,面呆若木鸡的样子,谭老师用广东普通话讲:“多年以后,当你们和家人,围着圆桌,吃饺子的时候,你们可能会想起,一个叫谭炳初的人,还有掏麦花桔的故事……

       转过年,谭老师熬满了一年,回单位上班去了,一个姓韩的老师,接了他的班。
       韩老师也是北京八机床研究所的,叫什么名字?我忘了。
       韩老师四十一二岁的样子,个子瘦高,面色微黄,眼睛小,爱皱眉,一笑,坏坏的样子。
       韩老师不和我们一起吃,不和我们一起住,也不怎么和我们一起劳动。 韩老师和另外两个村子管理知青的下放干部,单吃、单住,也不知道他们住哪儿。
       韩老师与另外两个下放干部,今天这个村儿转转,明天那个村儿转转,到了吃饭的时候,他就走了。
       村里人对韩老师不怎么干农活儿,隐隐的有点儿不愉快,这是和谭老师比较之后的感觉。但村里人不会表示什么,人家不挣工分嘛。
      韩老师也不是绝对的不干活儿,他不下田干活儿。遇上知青在场上打麦子、轧草啥的,也跟着干,且不惜力气。
      韩老师组织学习是一把好手,他总是那么稳重,话说出来,不招人讨厌,一句一句的,他老有的说。说的好像不都是套话。细想起来,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开会学习,不说大话、空话、套话,应该是个奇迹。
       他比较关心知青之中,有没有喜欢读书的人。
       和我一个宿舍有个姓谢的同学,经常捧着一本封面写着“无线电”三个字的书,硬肯。那本书非常厚,大三十二开,三四百页的样子。
       韩老师把书要了过去,翻了翻问:“看得懂吗?”
       谢同学说:“净是看不明白的地方。”
       韩老师说:“你过一两年再读这本吧,先读几本小册子,科普的那种。”
       韩老师对我充满好奇:“他们都说你看爱书,你看什么书呢?”
       我不想告诉他我正在读什么,架不住他老问,就随便扯了两句。
       当时,我从家里带了十几本六十年代,北京电影制片厂出版的厂刊《电影创作》杂志。那里面有《早春二月》《林家铺子》等作品的原著、电影文学剧本、电影分镜头剧本,这些作品在当时,还是属于被批判的,不方便跟别人讲。
       通过同宿舍的知青,韩老师还是大致上知道了我在读什么,韩老师笑笑,没言声。
       在我的记忆之中,韩老师给我们这个知青点儿,在县图书馆办了一个集体的借书证,一次能借五十本书;韩老师还推荐我到县里,参加脱产半个月的读书写作班。尽管,那是一个有关于如何写大批判稿的读书写作班。全县二十六个公社,各推荐一人,我是唯一的知青代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736

主题

6万

帖子

136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361766
沙发
发表于 2024-2-28 08:24:31 | 只看该作者
两个带队干部事,
不同性格同做事,
同样关心知青们,
关注方向不一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主题

13

帖子

61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61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24-2-28 10:12:55 | 只看该作者
谢谢阅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736

主题

6万

帖子

136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361766
地板
发表于 2024-2-29 08:26:55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技术支持:信动互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 京ICP备120251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847号 )

GMT+8, 2024-4-30 19:58 , Processed in 0.194011 second(s), 22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