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搜索
热搜: 知青 活动
楼主: 自强不息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增订重发】足迹——知青长篇回忆录(陆续添加中)

[复制链接]

43

主题

585

帖子

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4954
91#
发表于 2013-11-13 10:03:00 | 只看该作者


 

我在内蒙古插队的村庄,是用图片中的这两种磨碾米磨面,而且是套驴拉磨不用人推。这是妇女干的活,有时男人也帮忙。当地人流传说-指妇女而言:成天围着锅台和磨盘转,抱着孩子可炕蹭。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3-11-13 11:50:49编辑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8

主题

666

帖子

5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2520
92#
 楼主| 发表于 2013-11-13 11:46:00 | 只看该作者
衷心感谢伯江兄弟的精彩照片和点评!祝您冬安!
相信你,我的灵魂!但我绝不使别人对你屈尊;你也不该对人自低身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8

主题

666

帖子

5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2520
93#
 楼主| 发表于 2013-11-13 11:54: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麻沙老农在2013-11-12 15:21:00的发言:

     看到鼎罐的照片,虽然没有尝过鼎罐饭的味道,感觉用传统方式煮的米饭,可能比电饭煲味道好。而且在冬天时,在火塘上用鼎罐煮饭,可以享受烤火的温暖。不过,房间内烟熏火燎,搞卫生是一大难题。

      我所在的山村,每日三餐也是烧木柴煮米饭,不过没人见过火塘和鼎罐。村民自己动手用砖头砌的柴火灶,上面安放两口大铁锅。如果叫村姑用鼎罐煮饭,一定是束手无策。


      谢谢老农老友!用鼎罐煮出的新米饭的确有一种独特的香味,没菜也能吃上几碗——呵呵,当然是过去的事情了。如今再好的美味也只能适可而止,年纪不饶人啊!

相信你,我的灵魂!但我绝不使别人对你屈尊;你也不该对人自低身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

主题

585

帖子

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4954
94#
发表于 2013-11-13 11:55:00 | 只看该作者

请老兄看一看,我发表的《挚爱深情》,今天上午上传的我抱外孙子的图片……

老兄多多保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740

主题

6万

帖子

136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362012
95#
发表于 2013-11-14 08:23:00 | 只看该作者

看到了!

祝福伯江!感谢桂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8

主题

666

帖子

5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2520
96#
 楼主| 发表于 2013-11-14 09:06: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孙伯江在2013-11-13 11:55:00的发言:

请老兄看一看,我发表的《挚爱深情》,今天上午上传的我抱外孙子的图片……

老兄多多保重!


谢谢伯江兄弟!我昨天就已经看到了可爱的小外孙和幸福的姥爷。为您高兴!更为桂荣弟妹数十年如一日的辛勤付出深感敬佩!桂荣辛苦了!请允许我隔屏向她深深鞠躬致敬!请她务必保重!衷心地祝福你们全家!

相信你,我的灵魂!但我绝不使别人对你屈尊;你也不该对人自低身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8

主题

666

帖子

5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2520
97#
 楼主| 发表于 2013-11-14 09:10:00 | 只看该作者

四十六、盐香

 

盐无二味,无盐不香是做菜的基本常识。而拙文的标题是“水煮盐香”的简称,也算是我插队期间阿Q式的发明吧。

有过插队经历的知青一定不会忘记那常年缺肉少油,每餐清汤寡水,成天饥肠辘辘的日子。

下乡前常听母亲叨念多买油盐少买米,大致晓得油水足能够抵抗饥饿。可当时农村除了盐——又大粒又黑的粗盐——敞开供应外,其它食品想都甭想。别说没钱,就是有钱也无处去买。肉、油大米都是统购统销物资,只定量配给城市居民。沦为农民的插队知青,自然不在配给之列。

我家境虽然贫寒,家母却是烹调高手。她总是尽可能在有限的配给下变换花样,让我们几兄弟吃得好一些。受其影响,我对烹调也略知一二。到了农村,便想在同伴面前露一手。怎奈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烧出的玻璃汤虽然可以下饭,哪里还敢奢望获得半句称赞?

政府第一年对知青的供应粮、油吃完之后,我们的一日三餐完全自行解决。队里分到的粮食不多,但暂时还不是问题,食油却是一滴也没有了。我和筱君晓虹开玩笑:“从今以后,我们只能吃盐香了。”

“盐香?”她俩莫名其妙。

“没油炒菜,惟一的办法只有水煮盐香啊!”

还是女生心细,探亲回来,她俩居然从贵阳带来几斤精盐和一大包豆酱,还有一瓶醋精。

看到这些调味品,我立马想到桐油树林下那片鲜嫩粗肥的折耳根。(折耳根:学名鱼腥草,根茎类野菜。用其熬水加冰糖饮用可防治感冒,据说还有止咳功效。笔者注)

凉拌折耳根是贵阳人热天喜爱的素菜之一,之前苦于没醋就没去想它,现在有了调料自然就想解馋。

清晨砍柴时我顺便带了锄头上山。砍好柴后特意到桐油树林里挖折耳根,只两三锄,便收获一大把。

回到房东家门口,桂花佬很奇怪:“老王,你要猪菜做么的?”

“猪菜?”我一时没有反应过来,见他盯着我手里的折耳根才猛然醒悟,当地老乡是不吃这东西的。甚至那些大娘、大嫂打猪菜时也仅仅是顺手摘些折耳根长出土壤有叶子的部分,绝不会劳神费力去挖它的根茎。

我对老人笑道:“做菜吃啊。”

“做菜?能吃?”老人不可思议地摇摇头进了屋。

此后,知青吃猪菜成了乡亲们的笑柄。谁也没有想到,多年以后,折耳根不仅成了他们待客的佳肴,更成为了他们换钱的好东西。当然,那是后话了。

凉拌折耳根偶尔吃吃还行,经常做菜就不受欢迎了。因为缺少油水,本来大家就寡牢牢(寡牢牢,贵阳方言,指没油水时饥肠辘辘的感觉。笔者注)的,成天清口水直冒。醋拌的折耳根到了胃里无异于雪上加霜,不到吃饭时间人就饿得发慌。我深受其害,从此再也不去挖折耳根了。

好在我们自留地里的菜蔬还算丰富,大可自给自足。没油,西红柿成了最好的调味品。碧绿的四季豆,红色的西红柿汁加上白色的蒜泥,搁上适量的盐一阵翻炒,就是一大锅色香味俱佳的蒜泥四季豆。

干辣椒、白萝卜切丝,依次下锅翻炒,放少许豆酱,加点水,蒜苗切段最后入锅炒熟,一锅水煮盐香的酱爆萝卜丝就可上桌了。

偶尔,我们也能享受山珍。有此口福,得益于我下乡前的经历。早在文革前,除了酷爱钓鱼,我还喜欢和同学到郊外的山林中玩耍。那里有我们喜欢的刺梨、山楂,还有毛栗(野生的小板栗)和蘑菇。正是在那时,我有幸认识了好些可以食用的菌类。

因此,当我赶场归途走上兰溪山顶松树林间的小路,突然发现路边从厚厚的松针下冒出的紫花菌时,不禁喜出望外,立刻蹲下来将大手帕在地上,把它们一一收入手帕中。

这些出土不久的紫花菌其时还只是比拇指甲大不了多少的嫩蘑菇。圆润肥厚的菌盖远远望去,仿佛像撒落在林间的彩色珍珠。我一路走一路摘,直至手帕无法再包才作罢。

紫花菌是蘑菇中的上品,口感极好味道鲜美。如果能够与猪肉搭配,不管是爆炒还是做汤,那才爽呢!

当然,彼时彼地,别说猪肉,就是菜油我们也拿不出来。只能用老办法:水煮盐香!

插队期间,我向房东金岸大娘学会了煮“油茶”。不过这种“油茶”与我从书本中和银幕上了解的藏族同胞的酥油茶大相径庭,与我想象中的味道也相去甚远。

第一次吃“油茶”是金岸大娘请客。我仔细观察了老人烹饪“油茶”的全过程:先抓两把大米下锅炒黄待用;放油适量炒辣椒筒,加水煮沸;将炒米和切成块状的红薯一起下锅;放盐适量,最后放入切好的蒜苗,红薯煮熟后即可起锅。

我们围坐在火塘四周,端着热气腾腾的“油茶”,对善良的房东大娘充满了感激。那甜中有咸,咸中有辣的“油茶”顿时让我们驱赶了严冬的寒意,也让我记住了烹饪方法。

后来我才知道,天柱“油茶”的做法其实还有很多,只是根据条件不同选料不同罢了。比如办喜事时,正餐之前请客人吃的就是最好的“包谷油茶”。当年乡亲们的生活质量由此可见一斑。

因地制宜,我也煮过“黄瓜油茶”。不过那“油茶”可是一滴油也没有,只有黄瓜、番茄、蒜苗和少许面粉,那真是地地道道的“水煮盐香”了!

今年的紫花菌已经买到50元一斤了

折耳根(鱼腥草)至今依然是我和老伴喜爱的素菜。
 

相信你,我的灵魂!但我绝不使别人对你屈尊;你也不该对人自低身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1166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1939
98#
发表于 2013-11-14 18:32:00 | 只看该作者

      图文并茂。在物质匮乏的年代,靠山吃山,没油还能烹饪出不少风味菜肴,很能干。

     想起当年,集体种的油菜地有限,全村人吃油都很节约,还有捉襟见肘的时候。我们这里每年12月种油菜,队里水稻收割后,闲置的耕地多的是,但不让村民私人种植,宁可长草。所谓宁可长社会主义的草,不可长资本主义的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740

主题

6万

帖子

136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362012
99#
发表于 2013-11-15 08:06:00 | 只看该作者

当年吃食没油水,

逼出众多技巧威,

且看楼主巧手下,

成功烹出真精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8

主题

666

帖子

5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2520
100#
 楼主| 发表于 2013-11-15 08:08: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麻沙老农在2013-11-14 18:32:00的发言:

      图文并茂。在物质匮乏的年代,靠山吃山,没油还能烹饪出不少风味菜肴,很能干。

     想起当年,集体种的油菜地有限,全村人吃油都很节约,还有捉襟见肘的时候。我们这里每年12月种油菜,队里水稻收割后,闲置的耕地多的是,但不让村民私人种植,宁可长草。所谓宁可长社会主义的草,不可长资本主义的苗。


    谢谢老农老友!现在的年轻人是无法想象荒唐岁月的荒唐事的。顺祝周末快乐!

相信你,我的灵魂!但我绝不使别人对你屈尊;你也不该对人自低身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技术支持:信动互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 京ICP备120251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847号 )

GMT+8, 2024-5-10 09:35 , Processed in 0.152008 second(s), 22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