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搜索
热搜: 知青 活动
楼主: 自强不息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增订重发】足迹——知青长篇回忆录(陆续添加中)

[复制链接]

198

主题

666

帖子

5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2520
671#
 楼主| 发表于 2014-9-24 08:41:23 | 只看该作者
龙行天下 发表于 2014-9-23 12:28
自幼随母爱绘画,
长大时时也靠它,
创作讲课都实践,

衷心感谢龙版的精彩诗评!您辛苦了!保重!
相信你,我的灵魂!但我绝不使别人对你屈尊;你也不该对人自低身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8

主题

666

帖子

5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2520
672#
 楼主| 发表于 2014-9-24 08:56:13 | 只看该作者
龙行天下 发表于 2014-9-24 08:19
那时候基层办学校好似一阵风,一下子就都办起来了!我们牧业队的小学,学生都得住校,所以规模不小。我们 ...

龙版所言极是。实事求是地说,当年对农村的教育还是比较重视的,但后来竟会拆掉许多边远偏僻的学校,吊销许多民办教师的资格,真真让人匪夷所思。
相信你,我的灵魂!但我绝不使别人对你屈尊;你也不该对人自低身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8

主题

666

帖子

5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2520
673#
 楼主| 发表于 2014-9-24 09:10:52 | 只看该作者
麻沙老农 发表于 2014-9-23 16:16
欣赏乡村小学素描。当年乡村小学建设,政府没有资金投入,全部由农民自己解决。只能因陋就简,利用村里的旧 ...

老农老友早上好!您说得对,那时虽然政府没有资金投入,但村民们对教育还是非常重视。我代课期间参加过“普教”工作,除了个别地区重男轻女意识严重,不让女童入学之外,大多数乡亲对普及义务教育还是非常支持的。您提到的“万金油”我非常理解,它恰好是我下一篇文章的标题。看来我俩真的是心有灵犀一点通啊!
相信你,我的灵魂!但我绝不使别人对你屈尊;你也不该对人自低身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8

主题

666

帖子

5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2520
674#
 楼主| 发表于 2014-9-24 09:13:5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自强不息 于 2014-9-24 09:17 编辑

五、万金油

    记忆中的万金油功效与后来的风油精有些相似,不外乎清凉、止痛、驱风、止痒;用于蚊虫叮咬,无名肿痛及伤风感冒引起的头疼、头晕,晕车不适等等;对中暑尤为有效。当年它可是知青随身必备的宝贝。
    也许是有感于它包罗万象的用途和有些夸大其辞的说明吧,有同学对神马都可以摆弄一下而神马都不精通的同伴冠以“万金油”的称谓,或揶揄调侃,或讥讽挖苦倒也无伤大雅。或褒或贬,或二者兼而有之,皆视当时的语态语境,因人而异。
    我曾经有幸享受过这一殊荣,留守知青中有人到江东小学看我时送我这一雅号,我欣然受之并不生气。老实说,要从容应对知青生活以及胜任代课工作,没有几招(哪怕是昏招)还真不行。
    比如吹拉弹唱:吹笛子,拉二胡,虽然水平真不咋的,倒也在大队文艺宣传队混了不少工分,业余时间自娱自乐,还打发了不少郁闷忧伤的日子。
    弹风琴,学生时代在贵阳利用母亲工作之便,曾经偷师学艺也会摆弄几下,虽不在行,代课时应付音乐课教学还勉强凑合——江东小学正好有一部风琴。让学生跟着琴声学唱歌,远比扯着嗓子一句一句教唱轻松多了。至于识谱,更是音乐教学的必备之技,好在这于我也并非难事。
    就连看似与代课风马牛不相及的瓦工技术,在代课时居然也派上了用场。
    在我代课之前,江东小学扩建校舍新立了一幢二层木楼,完工的仅有木楼架子,依稀记得仿佛是五扇四间。楼檩和椽子已经安装完毕,但是还没盖瓦;楼板和板壁也还没有安装。
    我到学校之后正好赶上学校组织师生义务劳动——盖瓦。参加者除了教师,仅限于初中班的同学。男教师除留一人负责在瓦垛旁发瓦外,其余的统统上屋盖瓦。女教师(印象中好像只有一两位)负责在地面领着学生传瓦上楼。
    在农村,村民是绝对禁止妇女和女孩上屋顶的,学校却没有这样的禁忌。初中班的女孩对此特兴奋,大胆的一两个率先爬到屋面,与其他男同学排坐在檩子部位的椽子上准备传瓦。架在屋檐边的特制木梯上坐着的男同学中也有三两个胆大的女孩分外显眼。剩余的同学在女教师的指挥下挨个成单列纵队一直排到操场的瓦垛旁。房上房下的学生兴奋不已,叽叽喳喳甚是热闹,就像麻雀打破蛋一般。
    发瓦的男教师一边大声提醒同学们注意安全,一边开始发放五六张一摞的小青瓦,同学们依次将一摞又一摞的小青瓦传到房顶,由屋面的老师将它码在椽子间的空隙里备用。
    盖瓦的老师顺椽子的方向依次坐着,檐口和屋脊分别由经验丰富的老教师把关,前者的位置比较危险,后者的技术含量较高。校长让我夹在其他的教师中间,边干边学。
    其实我对盖瓦并不陌生,早在外出打工时就操练过了,因此进入角色较快。我晓得盖瓦的基本功是分辨阳瓦和阴瓦,只有准确选择正确使用才能确保房子不会漏水。如果粗心大意将漏网的孬瓦(有洞眼的瓦)混在阳瓦中使用,今后该处必定会漏水,而且那时翻瓦检修非常麻烦。
    我不敢掉以轻心,很认真地选瓦盖瓦,速度比别的老师要慢一些。即便如此,也让那些老师大惑不解:城里来的知青伢仔哪里学来的手艺?
    当然,除了林老师,没人知道我两个月前还在外地干活,而且干的就是泥水工。
晚餐时校长犒劳大家,有年纪相仿的老师一定要向我敬酒:“老王,我敬你一杯,我佩服你,真的佩服你,我看这世上就没有你不会干的事啊!”
    “错!应该说,这世上没有我不想学会的东西。这杯酒我承受不起!山外有山天外有天,我不会的东西还多得多呢。”我诚心诚意地婉言谢绝了他的好意。同桌的老师也觉得我言之有理,最后大家为顺利完成任务共饮一杯。
    回到万金油的话题。俗话说,艺多不压身,万金油也好,半瓶水也罢,会总比不会好。不懂就问,不会就学。我想,这大概就是当年能够在艰苦的岁月熬过来的原因吧?
2013-6-2117:02

相信你,我的灵魂!但我绝不使别人对你屈尊;你也不该对人自低身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740

主题

6万

帖子

136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362116
675#
发表于 2014-9-25 08:01:57 | 只看该作者
艺多不怕会压身,
技艺多些用处真,
知青时代更如此,
善于学习方成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1166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1945
676#
发表于 2014-9-25 19:37:57 | 只看该作者
      自强不息朋友多才多艺,上台能表演,上课能教学,上房能盖瓦。
    盖瓦的方法和我插队所在村子相同,而且也没有见过女人上房顶的。村民建房规矩不少,例如房屋的柱子横梁全部在房基上立好后,只剩下房屋正中的大梁空着,要等到夜深人静的时候,悄悄地安上去,据说白天人多嘴杂,对房主不利。而且这根木材要在上梁的当天,才到山上砍倒一棵杉树,锯下树干,剥掉树皮,湿漉漉地扛下山。这根木材几个人扛上肩后,再也不能接触地面。扛到村里,要直接放在木匠用的木马上,再加工成需要的规格,加工好的大梁也不允许小孩趴在上面玩耍。半夜以后,木匠宰杀公鸡,念念有词,将披挂了红布的大梁安上去,木匠还要高高在上地抛洒粮食之类的物品。其实半夜时分我早已睡觉,上梁的过程是听村民说的。大梁上好后,白天就大办宴席,知青包上2元钱红包,就可以赴宴,去吃农家菜,喝糯米酿成红酒。平时很少见到的乞丐,也会闻讯而至,不吃白不吃。乞丐基本是外省来的,本地村民再穷,填饱肚子是不成问题的。当地的习俗,上梁之日,房主对上门乞讨者也要酒菜招待,乞丐自然奉送几句大吉大利的好话,宾主尽欢。
    顺便说一下,我省沿海的房屋像这样盖瓦就不行,遇到台风天气,瓦片要被大风刮跑。一行行瓦片铺好后,两侧要抹上灰浆进行加固,海边渔民的房顶瓦片上还要压上密密麻麻的砖头或石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740

主题

6万

帖子

136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362116
677#
发表于 2014-9-26 08:44:08 | 只看该作者
房屋上梁讲究多,
各地风俗异同者,
且听老农也介绍,
内地沿海差挺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8

主题

666

帖子

5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2520
678#
 楼主| 发表于 2014-9-26 14:28:41 | 只看该作者
龙行天下 发表于 2014-9-25 08:01
艺多不怕会压身,
技艺多些用处真,
知青时代更如此,

谢谢龙版的精彩诗评!祝您周末愉快!
相信你,我的灵魂!但我绝不使别人对你屈尊;你也不该对人自低身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8

主题

666

帖子

5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2520
679#
 楼主| 发表于 2014-9-26 14:43:46 | 只看该作者
麻沙老农 发表于 2014-9-25 19:37
自强不息朋友多才多艺,上台能表演,上课能教学,上房能盖瓦。
    盖瓦的方法和我插队所在村子相同 ...

老农老友下午好!谢谢您的精彩点评!您过奖了!
从您的描述中看得出我俩插队的地方虽然远隔千里,但农村的许多习俗却惊人地相似,比如立屋上梁,我虽从未参加这种活动,但从房东桂花佬的介绍中对此也有所了解,基本上与您说的规矩和程序相同。只是我们那里太穷太偏僻,竟然从来不见乞丐的身影。而乡亲们的礼金仿佛约定成俗——人均1.5元。
谢谢您一如既往的热情关注和认真点评!祝您周末快乐!
相信你,我的灵魂!但我绝不使别人对你屈尊;你也不该对人自低身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

主题

585

帖子

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4954
680#
发表于 2014-9-27 10:42:14 | 只看该作者
龙行天下 发表于 2014-9-21 07:40
伯江好能干!
林逸归来问候了!

握手致意,谢谢!天气逐渐寒冷,龙兄多多保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技术支持:信动互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 京ICP备120251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847号 )

GMT+8, 2024-5-15 02:50 , Processed in 0.183010 second(s), 20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