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搜索
热搜: 知青 活动
楼主: 自强不息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增订重发】足迹——知青长篇回忆录(陆续添加中)

[复制链接]

198

主题

666

帖子

5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2520
741#
 楼主| 发表于 2014-11-6 11:14:30 | 只看该作者
枪神 发表于 2014-11-6 00:20
我插队四年,我插队的地方离公社70余里,全是山路,当时是冬天,山路上结着冰。去的时候,大队来了一个干部 ...

枪神您好!我离开农村时只把行李以外的农具和生活用品留给了房东,因为以我的经济状况无力从新置办一套行李,而我到县里工作那是必不可少的生活用品啊。说来不怕您笑话,我到县里后连床上的草席、煤油灯(当年县城常常停电)等物件都不得不重新购置。幸好之前代课还不至于囊中羞涩,得以从容应对罢了。
相信你,我的灵魂!但我绝不使别人对你屈尊;你也不该对人自低身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8

主题

666

帖子

5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2520
742#
 楼主| 发表于 2014-11-6 11:30:32 | 只看该作者
龙行天下 发表于 2014-11-6 07:53
我的回城算是一种意外,也是一个必然。
1975年,和我同一批下乡的50余名知青中的最后一名战友也通过推荐上 ...

龙版您好!当年回城的路千差万别,但像您这样尽力考虑和帮助同伴们先走的人还真不多见。十分敬佩您的为人!向您致敬!
相信你,我的灵魂!但我绝不使别人对你屈尊;你也不该对人自低身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31

主题

4132

帖子

14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47287
743#
发表于 2014-11-6 22:41:52 | 只看该作者
     看到自强终于踏上归途,总算是放下心来。沿着它一路走来的足迹,能感觉到他的艰难与自强,顶着出身的政治压力,风里雨里都没有停下来歇歇脚,没有自强不息的精神是做不到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740

主题

6万

帖子

136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362116
744#
发表于 2014-11-7 08:13:14 | 只看该作者
自强不息 发表于 2014-11-6 11:30
龙版您好!当年回城的路千差万别,但像您这样尽力考虑和帮助同伴们先走的人还真不多见。十分敬佩您的为人 ...

其实挺正常!下去时我可是带队的,要是先走了,那些家长们会戳我的脊梁骨的哟!呵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8

主题

666

帖子

5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2520
745#
 楼主| 发表于 2014-11-7 17:01:43 | 只看该作者
千帆过 发表于 2014-11-6 22:41
看到自强终于踏上归途,总算是放下心来。沿着它一路走来的足迹,能感觉到他的艰难与自强,顶着出身的 ...

谢谢千版一如既往的关注、理解与支持!很荣幸能够在中知网与您相遇、相识、相知、相伴。衷心祝您和您的家人幸福安康!开心快乐!
相信你,我的灵魂!但我绝不使别人对你屈尊;你也不该对人自低身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8

主题

666

帖子

5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2520
746#
 楼主| 发表于 2014-11-7 17:11:30 | 只看该作者
龙行天下 发表于 2014-11-7 08:13
其实挺正常!下去时我可是带队的,要是先走了,那些家长们会戳我的脊梁骨的哟!呵呵! ...

龙版您好!您的行为之所以让我感动,是因为您的正直和善良。无须讳言,当年领头的也好带队的也罢,不怕戳脊梁骨的人多了去了,他们中不乏沽名钓誉之辈,也不乏卑鄙龌龊之徒,不说也罢。立冬了,望您保重!
相信你,我的灵魂!但我绝不使别人对你屈尊;你也不该对人自低身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740

主题

6万

帖子

136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362116
747#
发表于 2014-11-8 07:41:31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大家保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8

主题

666

帖子

5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2520
748#
 楼主| 发表于 2014-11-13 07:56:3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自强不息 于 2014-11-14 08:17 编辑

从随遇而安到自强不息(代跋)

    六年前老夫还是网盲,在年轻同事小申的热情鼓励和耐心帮助下,年近花甲才开始学习电脑并尝试触网,看到众知青网站许许多多同龄人的真实优美感人肺腑的回忆文章,知青岁月的往事自然而然涌上心头,当年的遭遇一幕幕呈现眼前,渐次在头脑里明朗起来。
    回望历史,曾经的足迹清晰可见,尽管平淡如水,有些事情却刻骨铭心,于是就有了记录的欲望。
    尽管退休多年但因故一直在打工,白天没有时间,写作却出奇的顺利,仅用三个晚上就完成了第一部分,即《表哥的婚床》、《县城过客》、《读书人窃书能算偷么》和《转过弯就到了》四章节共4200字。并且相继在网易博客、中知网、老知网和湖南知青网发表,引起众多知青朋友的关注与共鸣,兴趣顿时倍增。
    记忆的闸门一经打开,常常夜不能寐,思如泉涌。每天晚饭后迫不及待坐到书桌前,或敲打键盘,或奋笔疾书,仿佛重新踏上崎岖山路,寻觅四十多年前的足迹。
    一开始并无写作提纲和计划,但大体还能按照时间顺序记录。到了后来则无拘无束,任思绪在时空中自由驰骋,想到哪里就写到哪里,为的是抓住转瞬即逝的记忆片段,出现时间顺序的颠三倒四就在所难免了。好在每个故事都独立成篇,倒也互不冲突。不知不觉写作一年有余,竟然完成八十多个短篇,共计13多万字,确实连自己都始料未及。
    尽管如此,还是遗漏了不少值得一记的内容,比如当年在同学们的支持下雄心勃勃复习功课打算到考场一搏的心境;再如与挚友老孔一起对“人究竟为啥活着”的讨论;还有对政审猛于虎的思考等等,等等。
    为了弥补以上缺憾,本人于2012年9月12日开通了新浪博客,重新编辑、增订拙作,并作如下调整:1、尽可能按照时间顺序排版。2、将之前的回忆文章收录其中。3、补写章节若干。4、参照本校同学的回忆文章对原稿中的疏漏进行更正。
    无须讳言,早已被历史否定的上山下乡运动,迄今依然有人罔顾事实,为其歌功颂德极力粉饰。更可悲的是,歌德派中不乏过来人,或为名,或逐利,自欺欺人地高唱“青春无悔”,不一而足。笔者对此断难苟同,也无兴趣与之争论。不过,作为上山下乡的亲历者,窃以为有义务把真实的历史告诉世人,是非曲直就让后人去评说吧。
    曾几何时,“红色恐怖”大行其道猖獗一时。反动的“血统论”对人的戕害,在十年浩劫中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当权者人为地把无辜的人群当作假想敌,人为地制造和扩大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想当然地把人分为三六九等,导演了数以万计的人间悲剧。
    时至今日,当年的知青大都年过花甲,每次聚会回忆蹉跎岁月,总是唏嘘不已。本人曾经备受蒙冤罹难的家父牵连,深受反动血统论的迫害和精神摧残,屡次被拒之校门之外,学殇竟成为终身遗憾,更是感慨万千悲愤交加!
    今天,历史已经以无可辩驳的事实彻底否定了反动的“血统论”和错误的“阶级斗争路线”。但是,作为深受其害的历史见证者,那种刻骨铭心的伤害和经济、精神的双重折磨,又有谁会轻易忘掉呢?
    窃以为只有荒诞的年代才会产生荒诞的逻辑和荒唐的评判标准。好在一切都过去了,而我能够引以为自豪并聊以自慰的,是没有屈从于当权者的淫威;没有自暴自弃;最终摒弃忍气吞声逆来顺受随遇而安,走上自强不息的生活道路。
    当然,我们不应该也没有必要把账算在那些错误路线的执行者身上,但我们有义务把真实的历史记录下来留给后人,让他们知道曾经在这片土地上发生的真实事情。古人说,以史为鉴,可知兴替!
    尽管至今无人向我们这些无辜受害的普通人道歉,我依然希望曾经的悲剧不再重演,但愿!
    拙作在行文的过程中,至始至终得到挚友“玩墨者”的关注和指正;得到天津知青好友孙伯江的热心勘误;得到龙行天下版主的逐一诗评;得到麻纱老农老友的深切理解和认真点评;得到千帆过、晓寒等版主和叶飘零等知青兄弟姐妹的大力支持,在此一并致谢!
    衷心感谢每一位关注拙作《足迹》的朋友!
2014-11-13

相信你,我的灵魂!但我绝不使别人对你屈尊;你也不该对人自低身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740

主题

6万

帖子

136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362116
749#
发表于 2014-11-14 08:44:25 | 只看该作者
触网接众引思绪,
信手挥舞成篇集,
逐步整理成大作,
知青同道支持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1166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1945
750#
发表于 2014-11-14 12:20:36 | 只看该作者
长篇回忆录,一一拜读,写得很精彩,真实地反映了当年的知青生活。许多知青不知道怎样在论坛上发表文章,否则,中知网上还有更多的知青文章呈现。因为各人的生活环境和经历不同,对同一事物有不同看法本属正常,但有的人的看法确实奇葩。社会上有人认为,之所以发动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是为了预防核战争,保护有生力量,才把广大年轻人疏散到农村去。不知道脑袋要进几升水,才会有如此高见。
回忆历史的文章,贵在真实,不溢美、不隐恶。不过要做到似乎不容易,中国人有避讳的传统。北宋末年,宋徽宗和宋钦宗被金兵俘虏,押往当时的苦寒之地黑龙江。宋人笔下是“二帝北狩”,感觉是父子二人到北方打猎去了。英法联军打进北京时,咸丰皇帝急匆匆逃到承德避暑山庄,又“北狩”了一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技术支持:信动互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 京ICP备120251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847号 )

GMT+8, 2024-5-14 16:08 , Processed in 0.131008 second(s), 20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