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搜索
热搜: 知青 活动
楼主: 自强不息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增订重发】足迹——知青长篇回忆录(陆续添加中)

[复制链接]

3

主题

1166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1957
71#
发表于 2014-10-29 16:10:4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麻沙老农 于 2014-10-29 16:13 编辑

      帮助素昧生平的知青体检过关,量血压有好心医生相助,都是热心肠的人。
      我熟悉的一位知青,因为体检时实话实说,入伍的愿望泡了汤。那一年征兵开始,这位知青家庭出身毫无问题,身体素质也很好,原以为当兵十拿九稳。体检时医生问他:“你们公社知青不少人都打过摆子,你有没有打过?”这位知青心直口快回答:“去年打过。”打摆子就是疟疾,麻沙公社属于疟疾高发区,知青普通感染过。后来知青办专门针对知青下发预防药,人手一份。大概药品数量有限,贫下中农并没有。预防药确实有效,打摆子人数大为减少。这位知青说的实话被医生写进体检表中,结果体检只有这项不合格。这位知青事后才知道大事不妙,急忙找医生求情,医生跟他说了实话,有没有得过疟疾,根本检查不出来,完全靠本人自述,如果当时他说没有得过,体检就过关了,现在体检表已上交,不能更改了。这位知青后悔万分,他对我说:“林彪说,不讲假话办不了大事,看来完全正确。”当时正是所谓批林批孔运动,林彪言论成为批判的对象,他也算是活学活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1166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1957
72#
发表于 2014-10-30 15:09:51 | 显示全部楼层
自强不息 发表于 2014-10-30 09:03
老农早上好!谢谢理解!
    每次看到您的评论心里都会有暖流通过,感慨万千。无论是您的阅历还是 ...

自强不息朋友过奖了,对知青来说,插队的生活经历是刻骨铭心的,像一首歌里唱的:“从来不需要想起,永远也不会忘记。”两三年前也写过数篇知青岁月的回忆文章,有一篇就发在“纪实文学‘版面。写的文章都在”麻沙老农的博客“里面,百度一下就能找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1166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1957
73#
发表于 2014-11-5 19:06:24 | 显示全部楼层
看到大塘的照片,山上树木竹子是郁郁葱葱,生态环境不错。插队6年,离开时,不知个人财产增加多少。当年我到山村插队,一个箱子,一个铺盖卷,一根扁担就能把全部家当轻松挑走。离开时,还是一个箱子,一个铺盖卷,依然如故。生产队有些工分收入要到年终才能兑现。我们村离乘坐班车的地方有10公里,来的时候是村民帮助挑行李进村,离开的时候是生产队长亲自帮助挑行李,此情此景历历在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1166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1957
74#
发表于 2014-11-14 12:20:36 | 显示全部楼层
长篇回忆录,一一拜读,写得很精彩,真实地反映了当年的知青生活。许多知青不知道怎样在论坛上发表文章,否则,中知网上还有更多的知青文章呈现。因为各人的生活环境和经历不同,对同一事物有不同看法本属正常,但有的人的看法确实奇葩。社会上有人认为,之所以发动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是为了预防核战争,保护有生力量,才把广大年轻人疏散到农村去。不知道脑袋要进几升水,才会有如此高见。
回忆历史的文章,贵在真实,不溢美、不隐恶。不过要做到似乎不容易,中国人有避讳的传统。北宋末年,宋徽宗和宋钦宗被金兵俘虏,押往当时的苦寒之地黑龙江。宋人笔下是“二帝北狩”,感觉是父子二人到北方打猎去了。英法联军打进北京时,咸丰皇帝急匆匆逃到承德避暑山庄,又“北狩”了一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技术支持:信动互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 京ICP备120251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847号 )

GMT+8, 2024-5-20 23:21 , Processed in 0.188010 second(s), 22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