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搜索
热搜: 知青 活动
楼主: 自强不息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增订重发】足迹——知青长篇回忆录(陆续添加中)

[复制链接]

198

主题

666

帖子

5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2520
41#
 楼主| 发表于 2013-11-8 14: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雷午寨主在2013-11-7 11:46:00的发言:

   由于去云南,上网不方便,没有接着看大作。回京后又忙于网庆活动,今天才补看。

问候楼主!


雷版百忙中还不忘关注拙作,自强向您鞠躬致谢!祝您周末愉快!

相信你,我的灵魂!但我绝不使别人对你屈尊;你也不该对人自低身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8

主题

666

帖子

5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2520
42#
 楼主| 发表于 2013-11-8 14:29: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麻沙老农在2013-11-7 19:26:00的发言:

      看照片,碓舂米还是用脚踏,费时费力,老人家帮忙舂米,还送腊肉,非常淳朴善良。

      我当年也是村民帮忙舂米,以米糠作为报酬。不同的是,使用水碓,比较省力。先用水力带动的土砻除去稻谷的外壳,土砻的外形就像磨盘,是用竹条和夯实的黄土制成。再把去掉壳的糙米放入一个个石臼中,水力带动的碓杆一起一落,渐渐把糙米打成白米。实际上,我从来没有实践过。因为村民为了得到养猪的最佳饲料米糠,人人都想帮知青的忙。从生产队仓库领取稻谷,到白米送到知青住处,全程由村民代劳。

      小黄侗寨曾经一游,看到侗族乡亲用碓舂红辣椒,制作辣椒酱。贵州少数民族的菜肴,好像对辣椒也情有独钟。


    谢谢老农!由于地理的限制,我插队的地方当年的条件确实非常艰苦。以碓舂米为例,就是二三十里外的白市镇上的居民也觉得不可思议。那些米粉店的店主特别乐意用粮票与我换大米,因为粮店里是不可能买到这么好的大米的。此外,碓舂米的原料——稻谷经过烘烤,特别干燥。而用它做出的米饭也特别淳香可口。

    西南三省(也包括临近的湖南等省)的百姓的确对辣椒情有独钟,差别只是因人而异罢了。

相信你,我的灵魂!但我绝不使别人对你屈尊;你也不该对人自低身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8

主题

666

帖子

5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2520
43#
 楼主| 发表于 2013-11-8 14:31: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龙行天下在2013-11-8 9:37:00的发言:

梦中常伴碓舂米

乡亲帮忙知青习,

大娘亿说要谷糠,

悄悄送肉胜亲娘。


衷心感谢龙版恰如其分的精彩点评!向您鞠躬致敬!祝您周末愉快!

相信你,我的灵魂!但我绝不使别人对你屈尊;你也不该对人自低身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8

主题

666

帖子

5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2520
44#
 楼主| 发表于 2013-11-11 09:56: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千帆过在2013-11-8 19:57:00的发言:
   如果不是小孔到大塘把自强接出深山,后果很难预料。因为伤口化脓转成败血症的话是相当危险的。这也是自强回城后仍不忘小孔母子的重要因素,那在当时可谓是救命之恩呢。
    千版所言极是!谢谢您的深切理解!迟复为歉!祝您新周快乐!

相信你,我的灵魂!但我绝不使别人对你屈尊;你也不该对人自低身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8

主题

666

帖子

5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2520
45#
 楼主| 发表于 2013-11-11 09:5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四十五、鼎罐饭

    “田里麦苗当韭菜,岩石压着鼎罐盖”是乡亲们时不时眉飞色舞嘲笑上海知青的话题。

    实事求是地讲,前者别说上海知青,恐怕贵阳知青也不见得人人都能够分辨清楚。后者说的是用鼎罐煮饭时,水沸腾后产生的蒸汽将鼎罐盖顶开,米汤溢出鼎罐外,上海知青不知所措,慌乱中用岩石去压盖子。每次说到这儿,乡亲们都会乐不可支,开怀大笑。

    农村生活向来单调乏味,乡亲们找点乐子委实不易,偶尔拿城里娃开涮也无伤大雅。不过我觉得这种编排有些可疑,天柱县的确有不少上海知青,但白市区却没有一人,不知乡亲们的消息从何而来。究竟此事是他们善意的编造调侃,抑或是真有其事?至今无从考查。

    不过可以肯定的是,我们大塘的知青绝没有出过这种洋相。本人自幼就读于贵阳市南明小学,学校附近的观风台(山)那时是我们天然的儿童乐园。我和小伙伴们成天在山上玩耍,居然还将野生韭菜摘回家。所以绝不会把麦苗错当韭菜。

    再说煮饭。都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此话一点不假。由于家庭变故,我不到十岁就学会做饭了。

    但是用鼎罐煮饭,此前的确是闻所未闻。

    下乡伊始,队里指派房东大娘为我们做了一个月的饭。我仔细观察过老人的操作,其实与我们之前在贵阳煮饭并没有太大的差别。只是炊具各异,炉具、燃料不同罢了。

    在我看来,用鼎罐煮饭甚至比用铝锅煮饭更容易掌握火候,当然这与燃料和炊具有很大关系。农村烧柴,火力大小很容易掌控;生铁铸造的鼎罐壁很厚,易于保温,米饭容易焖熟且不易烧糊。不像铝锅坐在煤炉上一不留神就会将饭烧糊,或者煮成夹生饭。

    此外,我还注意到了大娘端鼎罐时用来防止烫手的特制工具——弯成弓形的篾条两端各吊着一块十平方厘米大小油黑发亮的厚厚棉布。这工具平时就挂在厨房的壁上,用起来挺顺手方便。

    轮到我们自己开伙做饭时,本打算学做一个房东大娘那样的端锅工具,无奈篾条易找棉布难觅,只得作罢。

    嗨,还是二位女生心细,竟然从贵阳带回了劳保用的帆布手套。她俩下乡前对做家务也不陌生,所以我们并没有因为自己开伙而吃夹生饭或者大种稀饭。

    虽然没有明确分工,我们对家务事的料理依然非常默契。我负责砍柴、挑水等体力活,她俩负责做饭菜。

    得知我们的生活情况,母亲来信千叮万嘱:离家在外,你们就是兄弟姐妹。女孩生理情况不同,你是男孩,不要吝惜体力,力气去了力气在,你一定要尽力照顾她们……

    而队里有位大嫂背地里却对我嘀咕:“老王,你不划算!”

    “不划算?”我莫名其妙。

    “你分子(工分)高,仰工(出工)多,和她俩扯在一起你要吃亏!”

    “吃亏?我饭量大,比她们吃得多啊!”

    “哎!你呀,就是忒老实。日子长了你就晓得了。”

    我确实从没考虑和算计那许多。直到她俩调到白市樟木林场离开这里,我和她们始终和平共处相安无事,从没发生口角言语,更没有因为生活琐事闹过别扭。

    她们离开后,我特意买了个最小号的鼎罐。此时我虽然不得不独自面对全部家务事,但却没有感到丝毫困难。做饭对我来说更是小菜一碟 不在话下。

    我还练就了用铁夹(当地专用的火钳)代替帆布手套和包锅布的本领,直接用它将煮饭的鼎罐从熊熊燃烧的火上夹下来放到火边焖饭,不用像往常那样退火,直接架锅炒菜,菜烧好后饭也熟了,节省了不少时间。

    有时上午备好了全天的菜肴,下午收工后只需煮饭和烧水就更省事了。闲来无事,与其胡思乱想,不如利用煮饭的间隙坐在火塘边拉拉二胡。几曲下来,白天的疲惫似乎就在琴声中渐行渐远了。

    屋外,如洗的月光静静地笼罩这这半山腰上的独家庄;屋内,火塘上跳动的火光将我操琴的剪影映在墙上。远处偶尔传过来一两声犬吠,一切又归于寂静……

 

    至今回想起来,那份难得的静谧依然难以忘怀。如果撇开当年艰难的生活环境和无望的精神折磨不谈,那种简单的生活又何尝不是返璞归真的一种享受呢?

 

 

照片为湖南知青网(会同版)书荟版主提供,粘贴于此以飨读者,并向书荟版主致谢!

相信你,我的灵魂!但我绝不使别人对你屈尊;你也不该对人自低身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8

主题

666

帖子

5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2520
46#
 楼主| 发表于 2013-11-12 16:35: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龙行天下在2013-11-12 10:26:00的发言:

乡村做饭用鼎罐,

知青学习成习惯,

生活悠静时恬然,

返璞归真特简单。


衷心感谢龙版精妙的诗评!向您鞠躬致敬!

相信你,我的灵魂!但我绝不使别人对你屈尊;你也不该对人自低身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8

主题

666

帖子

5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2520
47#
 楼主| 发表于 2013-11-13 11:46:00 | 显示全部楼层
衷心感谢伯江兄弟的精彩照片和点评!祝您冬安!
相信你,我的灵魂!但我绝不使别人对你屈尊;你也不该对人自低身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8

主题

666

帖子

5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2520
48#
 楼主| 发表于 2013-11-13 11:54: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麻沙老农在2013-11-12 15:21:00的发言:

     看到鼎罐的照片,虽然没有尝过鼎罐饭的味道,感觉用传统方式煮的米饭,可能比电饭煲味道好。而且在冬天时,在火塘上用鼎罐煮饭,可以享受烤火的温暖。不过,房间内烟熏火燎,搞卫生是一大难题。

      我所在的山村,每日三餐也是烧木柴煮米饭,不过没人见过火塘和鼎罐。村民自己动手用砖头砌的柴火灶,上面安放两口大铁锅。如果叫村姑用鼎罐煮饭,一定是束手无策。


      谢谢老农老友!用鼎罐煮出的新米饭的确有一种独特的香味,没菜也能吃上几碗——呵呵,当然是过去的事情了。如今再好的美味也只能适可而止,年纪不饶人啊!

相信你,我的灵魂!但我绝不使别人对你屈尊;你也不该对人自低身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8

主题

666

帖子

5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2520
49#
 楼主| 发表于 2013-11-14 09:06: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孙伯江在2013-11-13 11:55:00的发言:

请老兄看一看,我发表的《挚爱深情》,今天上午上传的我抱外孙子的图片……

老兄多多保重!


谢谢伯江兄弟!我昨天就已经看到了可爱的小外孙和幸福的姥爷。为您高兴!更为桂荣弟妹数十年如一日的辛勤付出深感敬佩!桂荣辛苦了!请允许我隔屏向她深深鞠躬致敬!请她务必保重!衷心地祝福你们全家!

相信你,我的灵魂!但我绝不使别人对你屈尊;你也不该对人自低身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8

主题

666

帖子

5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2520
50#
 楼主| 发表于 2013-11-14 09: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四十六、盐香

 

盐无二味,无盐不香是做菜的基本常识。而拙文的标题是“水煮盐香”的简称,也算是我插队期间阿Q式的发明吧。

有过插队经历的知青一定不会忘记那常年缺肉少油,每餐清汤寡水,成天饥肠辘辘的日子。

下乡前常听母亲叨念多买油盐少买米,大致晓得油水足能够抵抗饥饿。可当时农村除了盐——又大粒又黑的粗盐——敞开供应外,其它食品想都甭想。别说没钱,就是有钱也无处去买。肉、油大米都是统购统销物资,只定量配给城市居民。沦为农民的插队知青,自然不在配给之列。

我家境虽然贫寒,家母却是烹调高手。她总是尽可能在有限的配给下变换花样,让我们几兄弟吃得好一些。受其影响,我对烹调也略知一二。到了农村,便想在同伴面前露一手。怎奈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烧出的玻璃汤虽然可以下饭,哪里还敢奢望获得半句称赞?

政府第一年对知青的供应粮、油吃完之后,我们的一日三餐完全自行解决。队里分到的粮食不多,但暂时还不是问题,食油却是一滴也没有了。我和筱君晓虹开玩笑:“从今以后,我们只能吃盐香了。”

“盐香?”她俩莫名其妙。

“没油炒菜,惟一的办法只有水煮盐香啊!”

还是女生心细,探亲回来,她俩居然从贵阳带来几斤精盐和一大包豆酱,还有一瓶醋精。

看到这些调味品,我立马想到桐油树林下那片鲜嫩粗肥的折耳根。(折耳根:学名鱼腥草,根茎类野菜。用其熬水加冰糖饮用可防治感冒,据说还有止咳功效。笔者注)

凉拌折耳根是贵阳人热天喜爱的素菜之一,之前苦于没醋就没去想它,现在有了调料自然就想解馋。

清晨砍柴时我顺便带了锄头上山。砍好柴后特意到桐油树林里挖折耳根,只两三锄,便收获一大把。

回到房东家门口,桂花佬很奇怪:“老王,你要猪菜做么的?”

“猪菜?”我一时没有反应过来,见他盯着我手里的折耳根才猛然醒悟,当地老乡是不吃这东西的。甚至那些大娘、大嫂打猪菜时也仅仅是顺手摘些折耳根长出土壤有叶子的部分,绝不会劳神费力去挖它的根茎。

我对老人笑道:“做菜吃啊。”

“做菜?能吃?”老人不可思议地摇摇头进了屋。

此后,知青吃猪菜成了乡亲们的笑柄。谁也没有想到,多年以后,折耳根不仅成了他们待客的佳肴,更成为了他们换钱的好东西。当然,那是后话了。

凉拌折耳根偶尔吃吃还行,经常做菜就不受欢迎了。因为缺少油水,本来大家就寡牢牢(寡牢牢,贵阳方言,指没油水时饥肠辘辘的感觉。笔者注)的,成天清口水直冒。醋拌的折耳根到了胃里无异于雪上加霜,不到吃饭时间人就饿得发慌。我深受其害,从此再也不去挖折耳根了。

好在我们自留地里的菜蔬还算丰富,大可自给自足。没油,西红柿成了最好的调味品。碧绿的四季豆,红色的西红柿汁加上白色的蒜泥,搁上适量的盐一阵翻炒,就是一大锅色香味俱佳的蒜泥四季豆。

干辣椒、白萝卜切丝,依次下锅翻炒,放少许豆酱,加点水,蒜苗切段最后入锅炒熟,一锅水煮盐香的酱爆萝卜丝就可上桌了。

偶尔,我们也能享受山珍。有此口福,得益于我下乡前的经历。早在文革前,除了酷爱钓鱼,我还喜欢和同学到郊外的山林中玩耍。那里有我们喜欢的刺梨、山楂,还有毛栗(野生的小板栗)和蘑菇。正是在那时,我有幸认识了好些可以食用的菌类。

因此,当我赶场归途走上兰溪山顶松树林间的小路,突然发现路边从厚厚的松针下冒出的紫花菌时,不禁喜出望外,立刻蹲下来将大手帕在地上,把它们一一收入手帕中。

这些出土不久的紫花菌其时还只是比拇指甲大不了多少的嫩蘑菇。圆润肥厚的菌盖远远望去,仿佛像撒落在林间的彩色珍珠。我一路走一路摘,直至手帕无法再包才作罢。

紫花菌是蘑菇中的上品,口感极好味道鲜美。如果能够与猪肉搭配,不管是爆炒还是做汤,那才爽呢!

当然,彼时彼地,别说猪肉,就是菜油我们也拿不出来。只能用老办法:水煮盐香!

插队期间,我向房东金岸大娘学会了煮“油茶”。不过这种“油茶”与我从书本中和银幕上了解的藏族同胞的酥油茶大相径庭,与我想象中的味道也相去甚远。

第一次吃“油茶”是金岸大娘请客。我仔细观察了老人烹饪“油茶”的全过程:先抓两把大米下锅炒黄待用;放油适量炒辣椒筒,加水煮沸;将炒米和切成块状的红薯一起下锅;放盐适量,最后放入切好的蒜苗,红薯煮熟后即可起锅。

我们围坐在火塘四周,端着热气腾腾的“油茶”,对善良的房东大娘充满了感激。那甜中有咸,咸中有辣的“油茶”顿时让我们驱赶了严冬的寒意,也让我记住了烹饪方法。

后来我才知道,天柱“油茶”的做法其实还有很多,只是根据条件不同选料不同罢了。比如办喜事时,正餐之前请客人吃的就是最好的“包谷油茶”。当年乡亲们的生活质量由此可见一斑。

因地制宜,我也煮过“黄瓜油茶”。不过那“油茶”可是一滴油也没有,只有黄瓜、番茄、蒜苗和少许面粉,那真是地地道道的“水煮盐香”了!

今年的紫花菌已经买到50元一斤了

折耳根(鱼腥草)至今依然是我和老伴喜爱的素菜。
 

相信你,我的灵魂!但我绝不使别人对你屈尊;你也不该对人自低身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技术支持:信动互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 京ICP备120251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847号 )

GMT+8, 2024-5-13 12:07 , Processed in 0.251015 second(s), 23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