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搜索
热搜: 知青 活动
楼主: 亚宁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巴彦淖尔知青录(25万字)

[复制链接]

1

主题

84

帖子

2978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978
41#
 楼主| 发表于 2013-12-25 22:39:00 | 显示全部楼层

信号弹


“排……排长。”小王连呼哧带喘,尖声叫喊着跑回营房。“怎么啦?”排长闻声腾地一下坐了起来。“信……信号弹,在庙湾方……方向。”“快!快起来!把二班三班也给我叫起来!”听到排长声嘶力竭的命令,“呼”地一下,大家都蹦了起来,七八支手电把小屋照得通明。不到四分钟,全排集合完毕,跑步出发了。天黑漆漆的,微弱的星光勉强映出了大地的轮廓,大家深一脚浅一脚地奔跑着。小王紧跟着排长,边跑边叙述着详情,活灵活现,气喘吁吁,更增添了紧张气氛。不一会到了出事地点附近。“静静!”排长压低声音传下命令,大家竭力控制着呼吸的声响,生怕惊动了敌特。


“在……在那边,现在还……还没动静。”只身留守在哨位的小马浑身颤抖,用手指着庙湾桥头方向。“二班、三班,作散兵线,左右迂回,包围前面三角地。”排长果断地作了战斗部署。很快,两个班完成包围的手电信号照了过来。排长立即下达搜索命令,战士们弯着腰向前摸索着,干枯的树叶在脚下发出哗哗的声响。包围圈越来越小,最后集中在一方特别浓密的小槐树苗周围。这地方恰好位于红太阳公社、徐家疙疸和连队三点之间,无疑是个发信号的好位置。
“一排这边,二排那边。”排长夸大自己的编制,力图使敌特产生陷入重围的绝望。不见动静,有人出主意,又怕敌人打冷枪,几把手电筒都平伸左臂照了过去,里面竟然空无一人。大家冲进去,搜了半天,什么也没发现。老穆大叫一声,手电唰地聚了过去,在地上发现了一坨大便。有人发笑,老穆急了,“笑什么!你们瞧呀!”大家禁了笑声,随他蹲了下去。老穆拦护着现场,指着那座“雄伟的黄金塔”,“瞧,这橛子多粗,显然是成人所为。”又指污物旁边略显潮湿的枯叶,断定说:“此人一定离开不久,一个成年人,半夜三更干什么来呢?显然不是为了方便吧!”


几分钟后,老穆捡到一张几经折叠的手纸,小翼翼展开,极深沉地说:“看来,解开疑窦的钥匙就在这里了。”原来,这竟是一封残缺的信,沾着惨不忍睹的污物,上面写着:“老叔:你好,我久病已痊愈,放心为盼。前天,三姑从二连浩特来,捎来您要的东西。我已叫五弟给您送去。五弟头次出门,人生地不熟,望您务必于本月26日下午到头道桥火车站接站……。”信在落款处截断了,只戏剧地留下一个断笔的迹号。


“看来‘老叔’昨天才接到货……。”“那货是从边境来的……。”“‘老叔’是谁大家七嘴八舌议论开了。老穆分析了几个与断笔相关的字,可终因线索不多, 一时难以破案。按老穆的意思,现场要留人看护,信还要带回去仔细研究。“这是阶级敌人留下的气息,极宝贵的线索。”老穆说着,掏出自己的黄格手帕,毫不犹豫地把那页脏纸包了起来。当时谁也没有再笑。


两年后的一天晚上,小马、老穆和几个战友在野外冬灌,恰见一颗流星掠过夜空,由白变成枯黄,熠熠有光。老穆说:“看,这流星发黄光,一定是颗铁殒石。”小马插了句:“这可真像那晚上的信号弹啊!”大家默然。从此,老穆绝口不提那桩案子,也很少讲侦探了,那个黄格手帕也再没见他用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84

帖子

2978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978
42#
 楼主| 发表于 2013-12-26 21:38: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垦牛在2013-12-26 8:32:00的发言:
      全军的“四好连队”、“五好战士”工作产生于六十年代止于1971年,那年出现了林彪事件。其实兵团实际就搞了两届评比。那时“五好战士”的奖状是北京军区统一印制的,盖有军区大印。奖状由团一级政治机关签发寄至战士家乡基层单位。
      我获得过两次“五好战士”称号。奖状在街道办事处接到后由居委会主任亲手送到我母亲手里。儿子在部队系统努力做家长的也感光荣、自豪。其实这就是激励与励志的行为策略,搞好了就可以产生大的“正能量”。
      争取五好战士其实是一个目标,哪个年轻人不想积极上进?只要你工作努力、吃苦在先、享乐在后、团结大家、不拍困难群众就会拥护你、肯定你。第一年我当后勤炊事员,第二年我当战斗班班长,身体虽然瘦弱,但是尽力了、尽心了,领导和群众都会看在眼里,不用寻思歪门邪道,经过班排提名,连队党支部与“军人委员会”综合评比认定,再报团政治处,奖状就发给你了。那年头只讲精神鼓励,没有物质奖励,甚至就连一个小小的笔记本都没有。但是得到奖状后那种自豪、责任感是发自心头的。
      我用自己经历说:“评比”条件没有那么恐怖、苛刻。极端的事情、事件是有的,不足也是有的,但是当时占绝大多数人的正常努力活动与行为应该受到肯定。
 
 亲历者对历史更有发言权,这是一种客观。人生青春最美,连苦都是回忆中的幸福。文化大革命是一场浩劫,但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绝对是人类历史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壮举。也只有毛主席这样的伟人,才有如此挥舞乾坤的魄力。
 
刚刚看过习近平在纪念毛泽东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稿,如下一段,引用在这里,非常对应。看待历史就应该用历史的眼光,才能更为客观。
 
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应该放在其所处时代和社会的历史条件下去分析,不能离开对历史条件、历史过程的全面认识和对历史规律的科学把握,不能忽略历史必然性和历史偶然性的关系。不能把历史顺境中的成功简单归功于个人,也不能把历史逆境中的挫折简单归咎于个人。不能用今天的时代条件、发展水平、认识水平去衡量和要求前人,不能苛求前人干出只有后人才能干出的业绩来。
 
感谢垦牛老师,您的观点很有道理。谢谢关注并交流,希望得到更多的指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84

帖子

2978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978
43#
 楼主| 发表于 2013-12-27 14:4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打赌


1970年的冬天,三排八班宿舍里深更半夜打起了赌,好戏开场是因为一个战士逮住了一只耗子。昏暗的灯光下,只见北京老知青乔金良提一只火柴盒大小的死耗子洋洋得意地说:“哥们!你们说我敢不敢吃掉这只小宝贝?”趴在被窝里的人们探头探脑地听后,兴趣大增,囔囔说:“乔胖子,你甭吹,你敢吃耗子,我敢穿裤衩背心绕坟地溜一圈。”这一军“将”得黑不溜球的乔金良张口结舌,瞪着闪光的小眼睛一看,原来是弱不经风的张宝利在应战。就说:“有种,就这么办!君子一言驷马难追。”话音刚落,张宝利二话没说,掀开被子就往外跑。乔金良穿上棉衣在后尾随,众人更是鱼贯而出。只见张宝利不但信守诺言,而且在坟头还撒了一泡尿,以胜利者的姿态返回宿舍,筛糠似地钻进被窝。待人到齐,乔金良一张口一伸脖子,将死耗子吞进肚。当场看得人们直眨眼睛,吐出的舌头半天收不回嘴。第二天,侥幸无恙的俩个人却被领导臭骂了一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84

帖子

2978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978
44#
 楼主| 发表于 2013-12-28 21:4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枪崩”


70年的夏天, 杭锦后旗要举行全旗知青文艺汇演,邻近公地公社派人到三团六连,请连宣传队派人去辅导他们排练节目。连里派了两个女知青,在公地公社享受的是“兵团支左人员”待遇。并就排练中所有问题,“包括一个动作、一句台词的最后决定,都坚决听兵团 同志的”。这让两位兵团女战士“受宠若惊”,用了三个星期,使出浑身解数帮他们编排了一组节目。


汇演终于开始了,剧场上黑压压坐满了各公社的知青和演出队。只是从一排到最后一排, 中间整整齐齐留下左右各两个位子没人去坐,结果变成了一条宽宽的通道。两边的男女青年在群情激昂地又喊口号又挥手臂,震耳欲聋的声音几乎要掀掉剧场的屋顶。两个知青听了半天,明白双方是互相把对方的组织名称和头头的名字拿出来再加上“枪崩”两个字!


原来文革期间本地的学生分两派,非常对立。后来大家都下乡了,可还是势不两立。武斗虽然停止了,只要有机会碰上,还是对骂不休,全旗汇演也不例外。剧场里的闹剧就是在互相“枪崩”!演出活动就在一片“枪崩”声里进行。演了点什么,压根没有人去听。戏剧性的是,公地公社的群口快板居然得了优秀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84

帖子

2978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978
45#
 楼主| 发表于 2013-12-29 11:46: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水雪在2013-12-29 7:02:00的发言:

    亚宁老师的长篇大作,让我们又重新回到了那个接受再教育、经风雨见世面的峥嵘岁月。

    我也是上山下乡的知青。

   “知青”曾经是一代人的“共名”,是一代人曾经有过的共同的命运际遇。在那场史无前例的历史浩劫和“上山下乡运动”中,我们这一代人销蚀了自己无价的青春。

    然而,无论如何那一段知青生涯,让我们见识了真实的国情和真实的民生,让我们为农村和边疆留下了许多物质文化成果,让我们砥砺了生存的能力和生活的意志,让我们保持了那种朴素的理想主义和英雄主义的情愫。这一段经历,也是我们终生享用不尽的宝贵财富。

    作为经历非凡的一代,我们应对得了任何逆境和艰辛。在茫茫人海、五行八作中,步入中年的我们仍以当年的热情无私地奉献着自己的光和热。

    如今,我们已经到了花甲之年,大多数人都在家或为父母或为儿女料理家务,安享天伦之乐。

    这就是我们——当年的知青。

 

阅读老师的留言,对亚宁来说,有感同身受的触动。想当初,完成此卷,放笔别骛时,觉得从未参与上山下乡的自己,已经用“写作”补上了这光荣的一课。虽然如此,我终归不是一位知青。我只是知青文化的拾遗者。我以为,生命贵在经历,知青一代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他们的经历,是对每一个参与过的人生最有力的注脚。老师便是其中之一。平凡中见伟大,个体中见群体。回味的幸福与满足,是你们灵魂深处的另一笔财富。再多的金钱买不到,再富有的享乐获取不了。那是一幅涂抹于历史的热血青春的图画。

对亚宁来说,每一位知青都是老师,需要恭敬的看待与聆听。在此谨致最真诚的问候。希望多多交流。如果有一天,此卷有修订的机会,大家都是参与者,丰富起来的纪录将会更加真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84

帖子

2978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978
46#
 楼主| 发表于 2013-12-31 11:0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傻子” 


 排长和大家住在一个屋里,一天晚上战友“傻子”说:“今晚我给大家演个节目,拿排长逗玩逗玩。”熄灯号吹了,“傻子”把油灯藏了起来,把排长的大头鞋放在门上边,等排长推门进来。这时屋里静悄悄的,十几双眼睛在看着门口。不多时排长推门进来,鞋正好砸在排长的头上。排长用河北话说:“妈的,哪个小子干的?”看看大家没反应,顺手捡起了鞋子,出门仍上了屋顶。全班人躲在被窝里偷偷的笑。排长划着火柴找不着灯,只好进被窝睡了觉。第二天早晨,“傻子”说:“排长,你怎么把你的鞋扔上了房。”排长说:“‘傻子’你就拿我给大伙开心玩吧!”这时全班哈哈大笑,排长“气”的和大家一样笑弯了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84

帖子

2978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978
47#
 楼主| 发表于 2014-1-2 17:46:00 | 显示全部楼层

“黑枣”


早饭时,大家像往常一样围坐在炕上。坐在一边的林子正掰开饼要往嘴里放,忽然停了下来,意外地说:“怎么,这饼里还放了黑枣?”声调中几分兴奋,几分疑惑。他把黑枣抠出来,看了看说:“这枣甜不甜?”说着将黑枣放进嘴里,细细品味起来。“呸!味道怎么不对?”林子皱眉从嘴里吐了出来。另一位知青探过去仔细看了看,虽然近视,但近处却也看得分明。“这哪是黑枣,是个羊粪蛋儿!”林子尴尬地笑了笑,扔掉“黑枣”,又把手里的饼咬了一大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84

帖子

2978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978
48#
 楼主| 发表于 2014-1-3 14:44: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龙行天下在2014-1-3 9:22:00的发言:

你把羊粪当黑枣,

俺也这类事遇到,

骆驼粪蛋当栗子,

居然以为是糖炒。

嘿嘿!

 

下乡的时候由于馋,冒出来的糗事可多了。最让我们那帮同学笑掉大牙的,大概就得说这个“糖炒栗子”的故事了。

那是下乡第一年的冬天,一帮知青凑在公社过年的前后吧。反正是每天无所事事地折腾。原因是当时内蒙古搞什么“挖肃”,很多已经和我们接触了大半年的纯朴牧民都上了“黑名单”。我们感到不大对劲,于是成立了知青自己的“专案组”,派人到外地去收集资料,了解情况。我也借机跑到公社住下了。

一天,口中淡寡无味的我正无聊地在一张破纸上装模作样地划拉着什么,一起下乡的一位蒙古族知青乌兰巴特从我身边走过。趁人不注意时,悄悄从衣兜里掏出几个黄褐色的球状物体,轻轻地放到了我的面前。

“糖炒栗子?!”我脑海里立刻蹦出了这个词。根本就没去想这会儿怎么可能出现这种希罕物,而是迅速地回过头去观察了一下满屋的知青们,见到大家都在各做各的事,没有任何人注意到我这里,于是赶紧一把将那些东西收进了口袋里,顺便摸出一颗放进嘴里就咬。

“嗯?怎么这么硬?看来是冻的。”再来一口,还是没动静。

第三口终于把它咬开了!

然而,里面并没有我想像的那可爱的栗子肉,却是……

“哈哈哈哈….!”

身后发出一股震天的暴笑。加减才发现屋里几乎所有知青都笑得合不拢嘴,几名女生已经连眼泪都笑下来了。

原来只是几粒骆驼的粪蛋啊!

这下子可糗大发了!

直到如今,和我们那帮知青朋友联欢会或通电话的时候,这个故事仍然在大家的口中传扬着。

 

一则笑话,满屋回声。

知青往事,况味相同。

苦乐皆具,常忆常新。

当年有乐,因为青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84

帖子

2978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978
49#
 楼主| 发表于 2014-1-4 09:4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最高指示


在全体社员大会上,政治队长表情严肃地说:“社员同志们,今天公社派人送来一份报纸,上面有我们最最敬爱的领袖毛主席给咱们下的最高指示,大家要严肃认真地听啊。”接下来队长突然提高了嗓门念道:“伟大领袖毛主席教导我们:‘知识青年到农村去对贫下中农再教育,很有必要’。”刚念到这里,下面突然有人带头高呼:“向知识青年学习,向知识青年致敬……。”参加会议的十几个知青被搞得站也不是,坐也不是,不过一个个心里美滋滋的。“还是毛主席理解我们,对有些思想落后的社员是该教育了。”这般想的时候,知青们都挺起了胸脯,脸上现出得意神色。一声散会,大家抬腿要走时,一个接过报纸看了一眼的当地青年大声说:“队长你错了,不是对贫下中农再教育,是接受贫再教育。”队长赶忙抢过报纸仔细看了一遍后,大声说:“刚才我说的不算,毛主席他老人家说的是:‘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很有必要’。”会场里顿时又响起了“向贫下中农学习,向贫下中农致敬!’的口号声。不过,听起来有点含糊不清的感觉。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84

帖子

2978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978
50#
 楼主| 发表于 2014-1-7 10: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4、知识青年笑话录

 

忆苦会纪实


忆苦思甜大会请来了五保户石大娘和张连生。指导员说:“请石大娘给我们讲讲旧社会的苦。”石大娘立即接话说:“蛋球事,蛋球事。旧社会倒是个蛋球事,60年可把老娘饿草鸡了。”指导员立即阻拦她说:“我们要忆旧社会的苦。60年不是旧社会。”石大娘没词了,指导员站起来说:“下面我们请贫农张大爷讲讲旧社会的苦。”张大爷站起来说:“旧社会那叫苦呀,我家4口人只有2床被子,一到冬天真把他爷冻灰了。新社会好了,我家现在8口人,已经有了4床被子啦。” 台下人听得一片掌声。石大娘好象受到被子的启发,又接过话题说:“旧社会我们妇女受苦最深,男人们拿我们妇女当褥子用。新社会我们妇女翻身了,我们要把男人当被子盖。”台下轰的笑成一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技术支持:信动互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 京ICP备120251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847号 )

GMT+8, 2024-5-17 17:16 , Processed in 0.289017 second(s), 22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