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搜索
热搜: 知青 活动

【原创摄影】博物馆里过大年(5)——高原之舟进京城

2017-2-11 12:58| 发布者: 贫农| 查看: 176| 评论: 0

摘要: 首都援建西藏的牦牛文化博物馆成就了高原传奇——“高原之舟”的牦牛文化走进了京城,45000年前的古牦牛化石、 4000年前新石器时代的岩画、 2000年前的金质野牦牛饰品、 1000年前的合金铸造牦牛摆件,有数百年历史的 ...
    首都援建西藏的牦牛文化博物馆成就了高原传奇——“高原之舟”的牦牛文化走进了京城,45000年前的古牦牛化石、 4000年前新石器时代的岩画、 2000年前的金质野牦牛饰品、 1000年前的合金铸造牦牛摆件,有数百年历史的壁画和唐卡,这些极具雪域特色的展品,因共同围绕牦牛为主角,而汇聚在首都博物馆的“牦牛走进北京”的高原牦牛文化展上。一般来讲,这种动物是不会出现在北京的。平均海拔不足50米的城市对它们来说海拔太低了,也太过温暖。 “牦牛”习惯于“高冷”,生活在海拔三四千米以上的雪域高原,感受着最高的风、最稀薄的空气、最触手可及的阳光和同样生活在高原上的人。为了让更多的北京观众有机会走近素有“高原之舟”之称的牦牛。由西藏牦牛博物馆与首都博物馆共同主办了“牦牛走进北京”展览,展览展示包括牦牛标本、与牦牛相关的生产生活用品以及与牦牛相关的古代和当今艺术品共500余件,并分为“探秘牦牛”“相伴牦牛”“灵美牦牛”等多个部分,展示了牦牛在青藏高原传统生产方式、生存方式和生活方式中,对高原牧人衣、食、住、行、运、烧、耕等方方面面的影响。 经过千年的相伴相处,牦牛成为高原艺术的主题,并形成了独特的高原牦牛文化。从古老的岩画、壁画,到随后的唐卡、石刻、木刻、织品、绘画,大量作品生动、准确地表现出牦牛的勇猛与力量。为了给观众营造更好的观展体验,展厅中最大程度地还原了藏地风貌,无论是藏式手抓墙、牦牛标本陈设,还是牧民居住的牦牛帐篷,高高垒起的牦牛粪,人们穿行其间,能感受到从大环境到小细节,无不彰显着藏域风情。展览中,一件件相当讲究的藏式牦牛制品、藏式“火镰”尽显民族风情,火镰多以牦牛皮缝制而成,并且还要用龙凤、云纹、卷草等铜铁箔片装点,华丽者更有松石、珊瑚珠宝镶嵌。火镰曾经是藏区重要的取火用具,现在因为有了火柴、打火机,它几乎演变成藏族牧民单一的佩饰,成为牧区藏族男女着装的必需品。此外,首都博物馆还联合北京市文联、北京摄协以及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博物馆、中国藏学研究中心西藏文化博物馆、北京中华民族博物院、北京自然博物馆、民族文化宫博物馆,选取了多件与牦牛相关的藏品参与其中,大大丰富了展览的内容。西藏牦牛博物馆携带着牦牛精华展品千里迢迢来到京城,“牦牛走进北京” 展示了雪域高原的牦牛文化、牦牛跟藏族人息息相关的藏品,反映了藏区的人类历史生活和文明进程。


1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1 人)

技术支持:信动互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 京ICP备120251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847号 )

GMT+8, 2024-6-28 09:38 , Processed in 0.136008 second(s), 16 queries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