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雪恋 前言
2013年的10月5日,是我们第一批北京知识青年响应党中央和毛主席号召,上山下乡50周年的纪念日。 50年前,我们一群热血青年,在北京市中山公园音乐厅,听取了北京市万里副市长的动员报告。都志愿报名,参加到支援黑龙江省北大荒国营农场的开发和建设之中的。 50年前的坎坷,磨练了我们的意志。50年前的风风雨雨,奉献了我们的青春。 从那以后,年年都有各大城市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到北大荒、到全国各地的农场与农村参加了农业第一线的生产劳动之中。 北大荒的山山水水,也饱含了我们知识青年的血和汗。我们怎能忘记啊,胸怀壮志地踏上了征程;我们怎能忘记啊,冰天雪地的考验;我们怎能忘记啊,辛勤劳作的汗水撒遍了白山黑水。我们已经把最美好的青春奉献! 在农场我们是“北京知青”,回到北京,我们怎能不自豪地称自己是“北大荒人”呢? 为了这50年,我写下了这些文字,用来作为永久纪念吧。
二0一三年八月
风雪恋(6)
第二章 达到农场
小火车停了下来,车厢的门打开了,韩冰山他们眼前展现的竟是个大货场。在货场上,还有两条铁道叉子,那里还停着两列货车,工人们正在向下卸着木料和沙石什么的货物。很大一片地面上,到处堆放着木材、沙石和砖瓦等建筑材料。
在韩冰山他们这五节车厢前,已经有八五二农场的几个人和几辆解放牌的大卡车在迎接这批北京来的支边青年了。
怎么下车?眼下没有站台,而且这里铁路的碎石路基还比较高,韩冰山只能与几个大同学先跳下了有一米五左右高的地面。而后,再帮助小同学和女同学下了车。
他们跳下车来,更感到寒气刺骨了。这时的北国秋天已经没有了绿色,路两旁的杨、柳树上只有少量的枯叶挂在枝头上,在凛冽的寒风中摇摆着。这里的土路坑洼不平,只要有汽车驶过,便会扬起团团的黄尘。
在不远处,低矮的草房和高大一些的红砖房参差在街道两旁。街道边上,也是一堆堆的红砖散落地堆放着,很多新锯成木板和粗细不一的木头杆子,也都横七竖八地堆成了一座座的小山,这里就是正在建设中的迎春镇……
十多辆解放牌大卡车,拉着韩冰山他们这一百六十三名上山下乡来北大荒的北京支边青年和他们的行李,开出了迎春镇。
一路上,沿着曲折的沙石公路,上坡下岗地,在那虽然不高但却连绵不断的山区里行驶着。据到北京接他们的李干事说,这些山就是完达山山脉了。十多辆解放牌大卡车,不断地穿越着片片山林和低洼的枯草地。一大块,一大块没有收割完的大豆地和玉米地,与那一片片平整的耕地错落在山林之间。汽车要走很长一段时间,才能见到由一片片低矮草房组成的村落。
这坑洼不平的道路,晃得韩冰山他们头晕目眩的,谁也没心情观看那道路两旁的景色和起伏连绵的山林,都把身体卷屈成了一团。就是在火车上,三天里已经比较熟悉的同学之间也都不再言谈了……
当太阳在他们身后冉冉升起时,坐在前面车上的同学又唱起歌来了。
……
五星红旗迎风飘扬,
胜利的歌声多么响亮。
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
从今走向繁荣富强。
越过高山,穿过平原,
跨过奔腾的黄河长江。
英明的领袖毛主席,
指引着我们的前进方向。
我们爱和平,我们爱家乡,
谁敢来侵犯就叫他灭亡。
……
为了对抗寒冷与寂寞,每辆汽车上的同学又都开始活跃了起来,歌声沸沸扬扬地在广阔的山林间回响着……
大约行驶了一个多小时,车速减慢了,前面车上的人们欢腾了起来。他们已经看到了,在道路两旁有一大片房舍展现在了眼前。草房和红砖房比较整齐地排列着,更使他们惊奇的是这里还有楼房。
前面大道两侧,站满了身穿各色服装的人群,彩旗在人群中舞动着,锣鼓声和口号声越来越响亮了,这是农场组织的欢迎队伍。车停在一个十字路口的南面,韩冰山他们都下了汽车。北京市劳动局的刘干事,也就是这批北京支边青年的大队长,马上组织大家按小队排成了两行。这时,在欢迎的人群中走出一伙人,一个身材不高但很健壮的中年男子走在最前面。北京支边青年的大队长和指导员在李干事的引导下急忙迎上前,与那些人握手了。
“欢迎你们,你们一路辛苦了。”那中年人以宏亮的西北口音说着。
“感谢首长关心。我代表北京市政府已将这一百六十三名北京的支边青年,安全地送达到了目的地。请首长指示。”他们的大队长以军人的方式向那中年人报告着。
那中年人就是这农场的场长黄振荣,是参加过长征的老干部。也是李干事一路上给韩冰山他们介绍的传奇人物。他十六岁时就在冯玉祥将军的卫队旅,担任过警卫。并且于一九三一年十二月十四日,在江西宁都随军起义加入了红军。同年底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作战勇敢,在长征时,他已经是红六军团五十一团的参谋了。四渡赤水,他机智果断,出色完成任务,三六年二月被任命为营长。抗日战争时,党派他到阎锡山部队的“决死纵队”担任了教官,后又任晋绥军营长。有一次被日本鬼子包围在村子里,他为了使百姓不被迫害,勇敢地站出来说自己就是游击队员,因而被日本人抓走。以后在党的营救下,越狱逃出。又经过太岳军区党组严格审查,恢复了党员的组织生活,并且恢复了部队的工作。四三年,护送丁玲等文化人去延安时,受到过朱德总司令的接见,朱总司令还把一块麻将牌锯成两节,一半自己留下,一半送给了这位护送队长黄振荣,作为了永久的纪念。 那时,在纪念“宁都起义”营以上干部会上,他还幸福地见到了毛主席。四五年十二月黄振荣所在部队开赴了东北,他被任命为东北护路军第一大队队长。四八年被任命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团第四支队付队长兼参谋长等职。五零年八月任铁道兵第二师副师长。五一年“抗美援朝”时参加了志愿军,因抢修大同江铁桥时又立大功,并获得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授予的二级国旗勋章和二级独立自由勋章。回国后曾率部抢修过鹰厦铁路。五六年初,王震司令员亲自安排他参加北大荒农垦事业。852农场就是他亲自带队踏察荒原,艰苦开发起来的…… 这样一位屡立战功的老红军却没有丝毫的架子,他穿着极为朴素。看着韩冰山他们这一大队北京来的青年人,显得特别高兴。带着前来迎接的干部们笑容满面地来到这些北京来的青年人近前,一双粗大的手和他们每个人紧握着,亲切地问候说:“欢迎你们!小同志们一路辛苦了!” 韩冰山他们绝大多数人还从没受过这样的礼遇,他们都惊喜了,一时又忘却了旅途的劳困。还是场长体贴到了这些,指着一位农场干部对他们的队长和指导员说:“这是今后与你们生活、学习在一起的马管理员--马灿洲同志。你们这些小同志们都很累了,赶快带他们去休息吧,住的地方都安排好了。农场正处在建设时期,条件还很差,请同志们多多谅解啦。” 在大队长带领下,韩冰山他们排着队,穿过了夹道欢迎的人群,来到了十字路口东南角的一排拐字形的草房前。据说这里就是852农场的第三招待所,走进两扇打开的大木门,是个小门厅,进了二道门,就感到一股暖气扑面而来了。这是一间大过厅,向东、向南是较长的廊道,走廊的两面是用木板间隔的小间住房。每两个房屋之间就有一个红砖砌成的低矮煤炉子搭建在走廊里,两排煤炉子正烧得火热。走廊的两头各有一个大的房间,房间中央是用新砖砌成的一米多高三米多长、两端都有炉子大火墙。火墙两边则是厚木板搭成的大通铺,为了能容纳下他们这一百六十多名北京来的支边青年,还特地在通铺上面,又搭起了二层铺。大队长和指导员同马管理员一起指挥着他们,把一、二、三小队安排在了东面,四、五、六小队安排在了南面。女同学当然要住在小房间了,韩冰山他们小队的男同学也分到了两间小屋,由一些身体单薄的小同学先住了进去。其他的男子汉们就“楼上楼下”地排挤在一起了。龙金印、肖广九、余顺、吉达还有小胖子常家廉都是和韩冰山在火车上认识的,因此他们也就排在一起了。 整理铺盖时,韩冰山才知道龙金印为什么拉着他们要上铺了。他是个很洁净而利落的人,不但铺盖干净整齐,其他的东西摆放得也是有条有理的。同学们折腾了两个多小时,快到吃午饭的时间了,才算是各就各位地有了自己的“新家”。 由于农场生产队的生活条件还是比较差的,不但还没有准备好在冬天安排这些北京支边青年的居住问题,而且绝大多数生产队不但还没有架设高压电线,也没有安装发电机。更由于北京市与北大荒农场的生活反差比较大,如何能使这些第一批集体从北京市来的青年学生,适应北大荒的气候条件和生活环境,使他们安下心来,扎根边疆建设。不只是农场领导关心的大问题,也是北京市领导与这些支边青年的家人所关心的大问题。 为了让这些“北京支青”(当时对这些北京支边青年的简称)首先得适应北大荒严寒的冬天,适应农场的生活条件与环境。因此在这些北京支边青年到农场之前,总场党委就研究决定,并没有让这些北京支边青年马上就分配到农业生产的第一线——生产队去。而是把他们留在了这相对各方面条件都比较好的总场场部。这里不但有从迎春供应的高压电路,还有能容下千人的大俱乐部,不但可以看电影,还能看到各种文艺演出。更有方便购物的商店和邮局、有医疗水平比较高的总场医院,还有方便生活的洗澡堂子和理发馆…… 因此总场领导决定把农场的第三招待所和第三食堂,作为这一批支边青年的集体宿舍和大食堂了。并且把这些“北京支边青年”组织了起来,过上了准军事化的集体生活。大家都叫这是“北京上山下乡支援边疆建设知识青年学习队”,简称“青年学习队”了。 组成了青年学习队。一方面给他们提供比较好一些的生活条件,过上了准军事化的集体生活。另一方面组织他们参观、学习和请农场的老职工、干部、劳动模范为他们做报告,讲解革命传统和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等等。对他们进行政治思想教育,使他们了解农场艰苦创业的过程和发展形势,更是让他们慢慢地适应农场的生活环境与艰苦的生活条件。这样,才能使他们有信心克服生活中的困难,从而下决心扎根边疆建设。 所谓准军事化的集体生活,除了在一起居住、并且在集体食堂就餐外,还必须按集体的作息时间,参加各项活动。总场领导还给他们安排了青年干事和政治教员,负责他们的政治学习、参观访问和小组讨论…… 这青年学习队,依然是按在北京就编制好的六个小队的组织结构。青年学习队的大队长,就是北京市东城区劳动局派来的刘干事。学习队的指导员,是北京市教育局的
那时,在纪念“宁都起义”营以上干部会上,他还幸福地见到了毛主席。四五年十二月黄振荣所在部队开赴了东北,他被任命为东北护路军第一大队队长。四八年被任命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团第四支队付队长兼参谋长等职。五零年八月任铁道兵第二师副师长。五一年“抗美援朝”时参加了志愿军,因抢修大同江铁桥时又立大功,并获得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授予的二级国旗勋章和二级独立自由勋章。回国后曾率部抢修过鹰厦铁路。五六年初,王震司令员亲自安排他参加北大荒农垦事业。852农场就是他亲自带队踏察荒原,艰苦开发起来的……
这样一位屡立战功的老红军却没有丝毫的架子,他穿着极为朴素。看着韩冰山他们这一大队北京来的青年人,显得特别高兴。带着前来迎接的干部们笑容满面地来到这些北京来的青年人近前,一双粗大的手和他们每个人紧握着,亲切地问候说:“欢迎你们!小同志们一路辛苦了!”
韩冰山他们绝大多数人还从没受过这样的礼遇,他们都惊喜了,一时又忘却了旅途的劳困。还是场长体贴到了这些,指着一位农场干部对他们的队长和指导员说:“这是今后与你们生活、学习在一起的马管理员--马灿洲同志。你们这些小同志们都很累了,赶快带他们去休息吧,住的地方都安排好了。农场正处在建设时期,条件还很差,请同志们多多谅解啦。”
在大队长带领下,韩冰山他们排着队,穿过了夹道欢迎的人群,来到了十字路口东南角的一排拐字形的草房前。据说这里就是852农场的第三招待所,走进两扇打开的大木门,是个小门厅,进了二道门,就感到一股暖气扑面而来了。这是一间大过厅,向东、向南是较长的廊道,走廊的两面是用木板间隔的小间住房。每两个房屋之间就有一个红砖砌成的低矮煤炉子搭建在走廊里,两排煤炉子正烧得火热。走廊的两头各有一个大的房间,房间中央是用新砖砌成的一米多高三米多长、两端都有炉子大火墙。火墙两边则是厚木板搭成的大通铺,为了能容纳下他们这一百六十多名北京来的支边青年,还特地在通铺上面,又搭起了二层铺。大队长和指导员同马管理员一起指挥着他们,把一、二、三小队安排在了东面,四、五、六小队安排在了南面。女同学当然要住在小房间了,韩冰山他们小队的男同学也分到了两间小屋,由一些身体单薄的小同学先住了进去。其他的男子汉们就“楼上楼下”地排挤在一起了。龙金印、肖广九、余顺、吉达还有小胖子常家廉都是和韩冰山在火车上认识的,因此他们也就排在一起了。
整理铺盖时,韩冰山才知道龙金印为什么拉着他们要上铺了。他是个很洁净而利落的人,不但铺盖干净整齐,其他的东西摆放得也是有条有理的。同学们折腾了两个多小时,快到吃午饭的时间了,才算是各就各位地有了自己的“新家”。
由于农场生产队的生活条件还是比较差的,不但还没有准备好在冬天安排这些北京支边青年的居住问题,而且绝大多数生产队不但还没有架设高压电线,也没有安装发电机。更由于北京市与北大荒农场的生活反差比较大,如何能使这些第一批集体从北京市来的青年学生,适应北大荒的气候条件和生活环境,使他们安下心来,扎根边疆建设。不只是农场领导关心的大问题,也是北京市领导与这些支边青年的家人所关心的大问题。
为了让这些“北京支青”(当时对这些北京支边青年的简称)首先得适应北大荒严寒的冬天,适应农场的生活条件与环境。因此在这些北京支边青年到农场之前,总场党委就研究决定,并没有让这些北京支边青年马上就分配到农业生产的第一线——生产队去。而是把他们留在了这相对各方面条件都比较好的总场场部。这里不但有从迎春供应的高压电路,还有能容下千人的大俱乐部,不但可以看电影,还能看到各种文艺演出。更有方便购物的商店和邮局、有医疗水平比较高的总场医院,还有方便生活的洗澡堂子和理发馆……
因此总场领导决定把农场的第三招待所和第三食堂,作为这一批支边青年的集体宿舍和大食堂了。并且把这些“北京支边青年”组织了起来,过上了准军事化的集体生活。大家都叫这是“北京上山下乡支援边疆建设知识青年学习队”,简称“青年学习队”了。
组成了青年学习队。一方面给他们提供比较好一些的生活条件,过上了准军事化的集体生活。另一方面组织他们参观、学习和请农场的老职工、干部、劳动模范为他们做报告,讲解革命传统和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等等。对他们进行政治思想教育,使他们了解农场艰苦创业的过程和发展形势,更是让他们慢慢地适应农场的生活环境与艰苦的生活条件。这样,才能使他们有信心克服生活中的困难,从而下决心扎根边疆建设。
所谓准军事化的集体生活,除了在一起居住、并且在集体食堂就餐外,还必须按集体的作息时间,参加各项活动。总场领导还给他们安排了青年干事和政治教员,负责他们的政治学习、参观访问和小组讨论……
这青年学习队,依然是按在北京就编制好的六个小队的组织结构。青年学习队的大队长,就是北京市东城区劳动局派来的刘干事。学习队的指导员,是北京市教育局的
那时,在纪念“宁都起义”营以上干部会上,他还幸福地见到了毛主席。四五年十二月黄振荣所在部队开赴了东北,他被任命为东北护路军第一大队队长。四八年被任命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团第四支队付队长兼参谋长等职。五零年八月任铁道兵第二师副师长。五一年“抗美援朝”时参加了志愿军,因抢修大同江铁桥时又立大功,并获得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授予的二级国旗勋章和二级独立自由勋章。回国后曾率部抢修过鹰厦铁路。五六年初,王震司令员亲自安排他参加北大荒农垦事业。852农场就是他亲自带队踏察荒原,艰苦开发起来的……
这样一位屡立战功的老红军却没有丝毫的架子,他穿着极为朴素。看着韩冰山他们这一大队北京来的青年人,显得特别高兴。带着前来迎接的干部们笑容满面地来到这些北京来的青年人近前,一双粗大的手和他们每个人紧握着,亲切地问候说:“欢迎你们!小同志们一路辛苦了!”
韩冰山他们绝大多数人还从没受过这样的礼遇,他们都惊喜了,一时又忘却了旅途的劳困。还是场长体贴到了这些,指着一位农场干部对他们的队长和指导员说:“这是今后与你们生活、学习在一起的马管理员--马灿洲同志。你们这些小同志们都很累了,赶快带他们去休息吧,住的地方都安排好了。农场正处在建设时期,条件还很差,请同志们多多谅解啦。”
在大队长带领下,韩冰山他们排着队,穿过了夹道欢迎的人群,来到了十字路口东南角的一排拐字形的草房前。据说这里就是852农场的第三招待所,走进两扇打开的大木门,是个小门厅,进了二道门,就感到一股暖气扑面而来了。这是一间大过厅,向东、向南是较长的廊道,走廊的两面是用木板间隔的小间住房。每两个房屋之间就有一个红砖砌成的低矮煤炉子搭建在走廊里,两排煤炉子正烧得火热。走廊的两头各有一个大的房间,房间中央是用新砖砌成的一米多高三米多长、两端都有炉子大火墙。火墙两边则是厚木板搭成的大通铺,为了能容纳下他们这一百六十多名北京来的支边青年,还特地在通铺上面,又搭起了二层铺。大队长和指导员同马管理员一起指挥着他们,把一、二、三小队安排在了东面,四、五、六小队安排在了南面。女同学当然要住在小房间了,韩冰山他们小队的男同学也分到了两间小屋,由一些身体单薄的小同学先住了进去。其他的男子汉们就“楼上楼下”地排挤在一起了。龙金印、肖广九、余顺、吉达还有小胖子常家廉都是和韩冰山在火车上认识的,因此他们也就排在一起了。
整理铺盖时,韩冰山才知道龙金印为什么拉着他们要上铺了。他是个很洁净而利落的人,不但铺盖干净整齐,其他的东西摆放得也是有条有理的。同学们折腾了两个多小时,快到吃午饭的时间了,才算是各就各位地有了自己的“新家”。
由于农场生产队的生活条件还是比较差的,不但还没有准备好在冬天安排这些北京支边青年的居住问题,而且绝大多数生产队不但还没有架设高压电线,也没有安装发电机。更由于北京市与北大荒农场的生活反差比较大,如何能使这些第一批集体从北京市来的青年学生,适应北大荒的气候条件和生活环境,使他们安下心来,扎根边疆建设。不只是农场领导关心的大问题,也是北京市领导与这些支边青年的家人所关心的大问题。
为了让这些“北京支青”(当时对这些北京支边青年的简称)首先得适应北大荒严寒的冬天,适应农场的生活条件与环境。因此在这些北京支边青年到农场之前,总场党委就研究决定,并没有让这些北京支边青年马上就分配到农业生产的第一线——生产队去。而是把他们留在了这相对各方面条件都比较好的总场场部。这里不但有从迎春供应的高压电路,还有能容下千人的大俱乐部,不但可以看电影,还能看到各种文艺演出。更有方便购物的商店和邮局、有医疗水平比较高的总场医院,还有方便生活的洗澡堂子和理发馆……
因此总场领导决定把农场的第三招待所和第三食堂,作为这一批支边青年的集体宿舍和大食堂了。并且把这些“北京支边青年”组织了起来,过上了准军事化的集体生活。大家都叫这是“北京上山下乡支援边疆建设知识青年学习队”,简称“青年学习队”了。
组成了青年学习队。一方面给他们提供比较好一些的生活条件,过上了准军事化的集体生活。另一方面组织他们参观、学习和请农场的老职工、干部、劳动模范为他们做报告,讲解革命传统和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等等。对他们进行政治思想教育,使他们了解农场艰苦创业的过程和发展形势,更是让他们慢慢地适应农场的生活环境与艰苦的生活条件。这样,才能使他们有信心克服生活中的困难,从而下决心扎根边疆建设。
所谓准军事化的集体生活,除了在一起居住、并且在集体食堂就餐外,还必须按集体的作息时间,参加各项活动。总场领导还给他们安排了青年干事和政治教员,负责他们的政治学习、参观访问和小组讨论……
这青年学习队,依然是按在北京就编制好的六个小队的组织结构。青年学习队的大队长,就是北京市东城区劳动局派来的刘干事。学习队的指导员,是北京市教育局的 |
技术支持:信动互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 京ICP备120251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847号 )
GMT+8, 2024-11-23 11:28 , Processed in 0.119006 second(s), 16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