铭 心 岁 月 正值建国六十周年、知青上山下乡四十二年之际,思绪万千,欣然命笔,为我们人生旅途中一段难忘的经历作点记录以示怀念,也可为中国知青上山下乡的故事拾遗补缺,把这些墨迹留给后人阅读,可以让他们了解知青上山下乡的传说。 动荡年代 在政治理论错误泛滥、社会动乱的年代,全国1700万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就是这个特殊时期的产物。千百万知青上山下乡运动就像“泰坦尼克”号巨轮一样,一经驶向大海就在劫难逃!难以预料的情况下人们还是欢歌载舞,怀着喜悦和梦想迎接了那个壮烈的灾难时刻。事物总是有两面性的,尽管如此,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这场知青上山下乡运动成为中国历史上史无前例的一大“壮举",其有着深远意义和影响。 一次大的历史转变会造成人们思想上的动荡和不安,我曾经困惑、彷徨过,无奈还是随波逐流,汇入历史的洪流里去了。1967年12月10日是个寒冷的冬天,我随北京第一批自愿去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的1400名青少年学生在天安门广场庄严宣誓后,坐上火车开赴北大荒。历经6年后于1973又转到了革命圣地延安,继续走我人生的路。 花甲之年回顾往事总感到日月如梭,时光荏苒,“人生如梦转眼就是百年”的俗语嗯,在自身被证实不免有些失落感。我们有限的青春年华没有用去读书学习,完成学业,而是投身一场“文化大革命”及上山下乡运动。全国的知青更多的去了农村,在一个思想观念、生活习惯差异很大甚至不同、缺少有效组织的陌生环境里去接受再教育是多么的艰难和不易。有些地方可以说是放任自流,甚至有不少迫害虐待知青事件,绪多因素给太多的青少年及其家庭成员造成精神与心理上的忧虑和创伤,可以说是一种不幸。如今,当我们站在不同的高度和角度去回顾这段历史就会得出不同的结论,而不同经历的人也会作出不同的结论,所谓存在决定意识就可以理解的。 激情年华 我们是在15至20岁不同年龄的时候奔赴黑龙江省北大荒,成为沈阳军区生产建设兵团战士,我们的信念是响应毛主席号召走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一颗红心献给党”,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屯垦戍边,保卫祖国!在我们当中许多人还是未成年人,单纯与幼稚是我们的特征,然而却是和无知划等号的。 我和我的战友被分配到祖国北部黑龙江边陲小镇绥滨县绥滨农场,后改成生产建设兵团‘设字’二师九团八连。在广袤的大地上人烟稀少,方圆几百里中星罗棋布地安置了三十多个生产连队,我们就生活劳作在这些闭塞的连队里,不过有时我们还是很快乐的。 “北大荒”的生活对我们来说是新鲜、陌生和艰苦的。然而风景这边独好!回忆当年的生活过的地方,我们经历过大雪纷飞寒风刺骨的冬天,也沐浴过风和日丽春意昂然的春天。那湛蓝的天空阳光灿烂,一望无际肥沃的黑土地散发着禾香。金色的秋季万顷粮田,五谷丰登,到处充满了我们劳动的欢乐与收获的喜悦!文化大革命的余波在这里势头不减,唱忠字歌跳忠字舞,抓革命促生产,斗私批修闹革命,…… 劳动分工丰富多彩,可谓经历非凡。例如后勤服务概括说:生火做饭红白两案、养猪喂牛施肥种菜、供应开水烧炕取暖、医务通讯学校商店。述农工:脱粒选种制肥拌药、耪地松土除草鉴苗、拔麦割豆扬场装包、过磅装车扛袋上跳。说机务:春夏秋冬贪黑起早、马达轰鸣铁牛咆哮、犁耙平播错列奔跑、秋风午夜蚊虫狂咬、收割机忙联合作业、春华秋实收金敛宝。再看武装连队:女兵男士飒爽英姿、屯垦戍边耕武双施、田间地头挥汗如流、核枪实弹苦练军事。小兴安岭国防建设、深山老林虎狼熊蛇,伐木造屋装卸物资、爆破打洞运渣搬石,……等等。这段经历不可复制,它让我们这批兵团战士终生难忘,足以慰名抒怀! 我们这些荒友来自祖国五湖四海,在那段艰难困苦的生活与战斗中,结下了深厚友谊和爱。我们的友爱是真诚与友好、善良与同情、援助和大义、鲜血与心泪甚至是矛盾与纠纷换来的,每当想起那日日夜夜,她(他)们的音容笑貌记忆犹新,此时此刻心情是那么地不平静,总会激起感情的波澜而泪流满面,不知为何,当我步入老年后情感更显得丰富和脆弱。面对我们的荒友们你多么热情地握他们的手或与他们亲密拥抱都不显得过分。对因公牺牲、无谓死去和受到不公正待遇的战友,每想起他们来也总是觉得遗憾与感慨,难以言表! 骄傲与自豪 客观世界中任何事物都存在对立统一法则,看待知青上山下乡事件也应当一分为二。知青去农场、农村首先经历了艰苦的劳动锻炼,与农工兄弟姐妹建立了深厚感情,学到了农业生产知识,懂得了现实社会与人情世故,提高了自我生存能力等等。这些知识和能力在我们以后的生活、工作中发挥了极大作用。对需要经历磨练的人孟子说过:“……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我们这一代人正是经历过这些,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吾所不能,才能培养出团结友爱、吃苦耐劳、兢兢业业、认真负责的奉献精神。诸优点和后来没有下过乡的年青人相比显得那么的突出,这已是不争的事实。反之,就在我们接受农民兄弟教育的同时,我们的科学知识、先进意识、良好的思维方式、言行和生活习惯也在影响、改变着他们,这是一种潜移默化的过程,尤其在他们后代身上表现的更明显。从这个角度看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对改变农村落后面貌,推动社会进步起到了重要作用。何况我们知青上山下乡是在国家处于动乱时期,我们承接了命运带给的不可回避的责任与考验,我们是那个时代为国家分忧的英模。我们每一个兵团战士要认识到这一点,应当感到光荣与自豪! 笑望人生 我们一生中要时常静下来思考人生,倾听自己内心的呼唤。当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后,在漫长的生活中常常被贫困、疾病、孤独、忧虑、恐惧、死亡、黑暗与无助困扰着,挫折和顺利反复无常。然而蹉跎岁月,苦乐人生让我们在依赖中学会了分离,在绝望中学会了期待,在彷徨中学会了决断,在艰苦中学会了责任感与承担。 幸福是一个旅程而不是终点站,不能作无谓的等待,因此,我们要随心所欲地生活!快乐地度过每一天,珍惜此时此刻拥有的一切!在宇宙物质世界中我们每个人是极其渺小的,我们的生命在时间的长河中也是非常暂短的,生命对于我们来说是奇迹和隅然,时不待我。由此说来珍惜生命尤其重要。我认为人生的快乐其中重要的一点是获得“眼”福,因为人的全部信息的80%来自眼睛,没有视力的人生最痛苦,有视力的人要大饱眼福,看着你周围的人和事及世界的变化,唯一能实现这一愿望的就是健康,死不瞑目! 人生还要学会承受。承受平淡,它占据了我们人生的大部分,需要一份坚韧和耐心。平淡如同一杯清茶,点缀着生活的宁静和温馨;承受幸福,就要珍视幸福,如同面对一坛陈年老酒,细品慢咂才会品出它的香醇甜美;承受孤独,会使我们倍加珍惜友谊;承受失败,会使我们的信心更加坚定与深厚;承受爱情,会使我们心灵更臻充盈、完美;承受责任,会使我们体会到诚实与崇高。当我们终于学会心平气和的去承受这一切,那么,我们的人生就达到了一定的质量与高度。我们经历了上山下乡运动,见证了这段历史。斗转星移,时过境迁,时间冲淡了积淀在我们心里的困惑和苦痛,命运带给我们不同的生活道路,我们无奈地接受了,但却无愧、无悔。最后我想用苏轼诗句结束,祝所有的荒友大家快乐健康!“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二、惊心动魄 抢救生命 ———这是1971年发生在我连的一个真实的故事,使我终生难忘。 砖是基本建设主要材料,所以自制砖在生产连队里是普遍的。制砖方式是在一个80公分高,二十几平方米的木制平台边上做一个漏土的长方形口,下面安装一个挤压粘土的螺旋推进器,结构就象放大的绞肉机,它的动力是55马力“东方红”履带式拖拉机用后皮带轮带动的,动力十足。人在平台上用铁锹把洒过水的粘土送进螺旋推进器口内,挤压成长条泥坯,再经钢丝切割成砖坯,晾干后烧制而成。 记得那年夏季的一天,我们三排正在干制砖的活,我是排长,宣布中间休息后大家都找地方坐下来说说笑笑,各具情态。我就坐在平台的边上一边休息一边想着事。因为启动拖拉机的发动机较麻烦所以就不熄火,让它转着。这时其他排的一个叫尹玉平的男青年和他的哈尔滨同学聊天,过了一会儿他似乎对制砖感兴趣,便跳上平台拿了把铁锹照别人的样子铲土向口里送。那个入土口四周是斜面,由于洒过水台面上有稀泥较滑,这就埋下了一场灾难。我和大家都没有太注意尹玉平。突然我听到一声惨叫,我猛然回头时就见尹的左脚已滑进那入土口内被螺旋推进器绞断,我的心猛地抽紧,他挣扎着想把腿拉出来,紧接着他又大叫了一声,那条腿已经被绞到膝盖,说时迟那时快我一下子蹦上平台飞快地向他扑过去,在他叫第三声时我一把抱住了他的腰,这时尹玉平的左腿已经被绞到大腿根,我左脚蹬住台梆用力抱住他,由于他的裤子也被绞在里面有一股很大的力量向里拉,我猛的向后使劲一拽,尹玉平的大腿断开了,我们俩的身体向后一仰。我下意识地看了尹的残腿一眼,只见一股小拇指粗的鲜红的血液冲出来,喷向二米多远的地上,一瞬间我想到这是人大腿内侧的主动脉喷出来的,我松开尹玉平的身体迅速用双手掐住他大腿根那根主动脉血管位置,鲜血嘎然止住。由于事态来的太快尹玉平还没有感觉到疼痛,还清醒时他搂着我的后腰抬起身子看了一眼自己的腿,发出凄惨的叫声,欲哭又止便晕了过去。 看着尹玉平的残腿连皮带肉血肉模糊,一根断了的大腿骨还露在外面不停地抖动,我的心怦怦直跳。从事发到止血仅仅只有五、六秒钟,惊心动魄,以至在场的人看到此情惨状都目瞪口呆,等到我大吼一声“快叫拖拉机来!”之后,女生吓的尖叫后退掩目而泣,尹玉平的男同学和其他战友一拥而上抱住尹便放声痛哭,大家慌了神一片混乱,当时有人慌张的想跑回连部叫人,方向都选择错了。我的双手由于掐住尹玉平的大腿持续用力有点累,我便喊叫说“快找根绳子来!”有人很快拿来一根麻绳捆住大腿根部,我得以解脱双手。过了大约十几分钟就看见连队指导员、连长和一大群人向这里跑来,拖拉机带着掛斗车急匆匆地跑在前面,不一会儿大家便把尹玉平抬上车,我们一部分人也登上拖车风驰电掣般地奔向团部医院。到了医院医生对尹立即进行抢救,经化验我们几位战士还为他献了血,在医生们的努力下尹玉平的生命终于脱离了危险,大家总算松了口气。在医院里那位做手术的医生问了一句话:“这是谁止的血?不然他就没救了!”,听了这句话我心里感到一点欣慰。 事后尹玉平回到哈尔滨养伤又安装了假肢,享受国家劳保度日。十多年后我有机会从北京去哈尔滨出差,抽空去看望尹玉平,快到他家门口时,我看见一个男人怀里抱着一个二岁左右的孩子双腿直直地站在门口,我想身高一米八的个头他就是尹玉平吧!走近细看双方几乎同时认出来,玉平高兴地叫了声“沈大哥!”,我听了这声称呼很是激动,我们俩人内心里有许多话想说,这时却说不出来了。看到他成家还有了孩子真为他高兴。进到他家里见了他夫人,看得出是位贤惠的姑娘,那不富裕的小屋收拾的挺干净。我们聊了一会我便告别了,临走时我留下了一点钱表示一点心意。前些年听说尹玉平已经去世,我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伤感,祝愿他的灵魂在天堂安乐! 组诗 ──2009年纪念知青上山下乡42周年作 (一) (二) 激情岁月少年狂, 龙江欢腾松花浪, 血气方刚赴边疆。 战天斗地北大荒。 兄弟姐妹耐劳苦, 志存高远向中华, 黑土沃香多贡粮。 屯垦戍边保国防。 (三) (四) 喜乐哀忧人之常, 同连战友济一堂, 艰难困苦志成钢。 蹉跎岁月用心量。 无私无畏献青春, 人生百年回首短, 时代楷模显忠良。 动情一刻思怀长。 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二师九团八连 沈 洋(沈新民) 2009年7月24日星期三 |
技术支持:信动互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 京ICP备120251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847号 )
GMT+8, 2024-11-23 11:53 , Processed in 0.127007 second(s), 16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