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的太阳都是新鲜的
文/范鲁丁 说到对中医的认识,不怕亲们笑话,我这个接受过正规高等工科教育,且活了大半辈子的人,竟一直简单机械地认为,“中医”的“中”就是“中华”的“中”,也就是“中国”的“中”,和“西医”的“西”意义无二。直到用中医方法,治好老伴儿的眩晕症后,我才逐步认识并喜欢上了中医。 老伴儿更年期过后,落下个毛病,每逢春天和秋天就要犯上几天“迷糊”。发病时感觉如坐舟船,天昏地转,坐卧不宁,医院(西医)确诊为眩晕症。起初,挂一两天水,扩张扩张血管,症状也就消失……咳,一个个春秋太难捱了,症状一次比一次重……后来,得挂七八天水,症状才见缓解。怎么才能根治呢?CT、B超、磁共振都没察出什么毛病,医生说,是神经性的,没什么好办法,注意休息、放平心态,感觉不好马上用药(挂水)……这等于什么都没说呀!真愁煞人也! 事情的转机是2015年秋天,我们的女儿为妈妈开出了中药方子。女儿是药学专业的本科毕业生,妈妈的病让她很是着急,她也同样经历了为妈妈多方求医无果的挫折。女儿工作生活稳定后,2014年初,开始业余学习中医,很快,就能调治我外孙女积食、发热、感冒等毛病。为治她妈这顽症,提前半个多月,她就开始准备,老是让她妈伸舌头给她看,还用手机拍下来,与书上、电脑上的“舌头”相对照,又是看痰、看二便……不过我还是心有余悸:反正是中药,治不好也坏不哪儿去,就随她去吧!——我这样想。嚯真是奇迹,老伴儿服女儿亲自煎好的中药,感觉脑子越来越“清凉”,服到第5天,老伴儿说:“脑子多少年没这么清凉了!”我不敢相信,几十块钱的中药,竟能治如此“大病”?许多教授、专家都没办法清除的“顽疾”,竟被自学中医才一年多的女儿攻克了!足见中医的伟大。女儿似乎看出我的心事,劝我也学学中医。我怕自己没基础,中医又如此这般“高深莫测”,学不出个虎皮色儿在女儿女婿面前没面子,就说:“咱家有你学就够了。” 转年春,老伴儿的病又犯了。恰巧女儿南方出差已去半个多月,还得六七天才能回来。“去年的药还剩两包,快拿出煎了用。”可不,不能轻易打扰女儿,人家那是集体活动。不想,在装药的袋里,还放着张抓药时女儿写的药方,让我眼前一亮——苓桂术甘汤:茯苓20克,桂枝15克,白术10克,甘草10克。我赶紧重抓了新药,煎好,给老伴儿服下。过了会儿,老伴说:“咋和去年服药后的感觉不一样呢?”又过了一会儿,老伴儿说:“好像更迷糊了……” 和女儿开始视频了。了解完情况,女儿责怪了句:“咋能随便服药呢?!”接下来,就让我拿着手机,对着她妈的舌头一顿地照。然后,是她们娘俩的对话—— “口里有味儿吗?” “苦味。” “嗓子有啥感觉?” “干。” “尿的颜色深吗?” “黄呀。” “两胁下的感觉?” “胀。不舒服。” “大便?” “干。” …… “老爸,马上给我妈按摩这几个穴位……” 对毫无穴位知识的我,女儿只能详细通俗解释: 1、按揉大脚趾、二脚趾根部(太冲穴); 2、按揉大拇指、食指根部(合谷穴); 3、用双手手心扣在眼睛上,按揉两食指尖所对应额头上的位置(五处穴)。 视频挂断。女儿去琢磨药方子,我开始按摩。轻按太冲穴,老伴儿就疼得难忍。不知是脚上的疼分散了注意力,还是按摩起了作用,老伴安静了许多。 女儿又接通视频,她让我赶紧去买加味逍遥丸。 按说明给老伴儿服下加味逍遥丸,我便交替为老伴儿按摩那三个穴位,老伴儿看上去稳定了许多。晚上,女儿又接通视频,了解了情况后,又吩咐我用热水给患者泡脚20分钟左右,然后患者能完成的话,最好由患者坚持完成——用左手手心搓右脚脚心,用右手手心搓左脚脚心(就是劳宫穴与涌泉穴对搓);用虎口攥着手腕子旋转摩擦(主要摩神门穴和太渊穴)。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设法提高患者睡眠质量。 就这样,服药之间穿插着按摩,泡脚后劳宫涌泉对搓。周而复始四天过去,女儿又露脸了——老伴儿康复了。而这次与以往不同,我不是简单的陪护者,而是居第二位的医治者,这调动起我向往中医的极大兴趣。 “推荐一本中医入门的书吧!” “老爸,凭您的阅历早在中医门里了……” 女儿说,中医非常接地气,生活中处处有中医,您早就自觉不自觉地顺应着中医的思想了,比如“春捂秋冻”、“吃应季蔬菜瓜果”……说着,女儿塞给我一本书——《阴阳一调百病消》。 这是一本神奇的书,让我一气呵成读完,过后又经常复读。它的神奇在于将中医的精髓接上地气,与通俗相契合,正如中医倡导的“大道至简”,一个阴阳,抓住了事物的本质。正是读这本书,我开始理解“中医”的“中”。这个“中”,讲的是阴阳平衡,失衡就会生病,就得用中医的思想方法去修正(治疗);运动重要,休息重要,平衡更重要,偏离了“中”,危险即随之出现,我认为,这个“中”应当是“中和”、“中道”的“中”。 燃起了对中医的热情,我又读了罗博士的《古代的中医》、《神医这样看病》、《这才是中医》、《舌诊》等书目,并上网关注罗博士的公众号,受益匪浅。去年,我参加了当地老年大学中医养生班,多了与老师同学讨论交流的机会,很受益。 喜欢中医来,我的退休生活过得非常充实。用中医思想思考问题,现实上管用,精神上快乐。 老伴儿的病两年来没再犯,防“肝郁”、“脾湿”是关键,只要这老婆子能生产出合格的“人中黄”(便便不干结、不稀溏),她就不会“迷糊”,预警信号两年未现,赖于日常阴阳调整得当,恪守按“中”行事。 目下,我开始重读《红楼梦》,和喜欢中医前的感受完全不同。都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红楼梦》中还蕴藏着与故事情节发展融为一体的丰富的中医知识,阅读起来趣味无穷,这是我喜欢中医前体会不到的。 最近许多老同志说我变得气宇轩昂,越活越年轻。我告诉他们,我喜欢上中医了!我劝他们也应爱上中医,并向他们推荐了罗博士的几个公号。是的,中医渗入我们的生活,无处不在,无尽的谜团给人以无尽的希望,追求它的人会永远在路上,永远充满希望,永远活力四射,永远年轻,因为对这样的人,每天的太阳都是新鲜的! 2018年1月28日 |
技术支持:信动互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 京ICP备120251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847号 )
GMT+8, 2024-11-13 14:28 , Processed in 0.133008 second(s), 22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