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仗义执言 我坚持留下来,并非只为赵师傅等人说些公道话,也是为了合理解决眼前的冲突,并为永久性化解他们之间的矛盾尽一份责任和义务。当看到这位疯疯癫癫的母夜叉肆无忌惮、花样迭出地不断胡搅蛮缠,蒋干事又唯恐惹火上身而龟缩不语,郭干事的脸上虽然并无难色,但他的调解工作却屡屡地受到干扰时,我终于忍无可忍,凛然起身来,高声说道:“郭干事,我可以谈谈个人的一些看法吗?” 有人打破僵局,出面解一时之围,郭干事自然欢迎。他看了看仍然低头不语,而且似乎铁了心要让自己永远置身事外的蒋干事,便朗声回答道:“只要有利于解决问题,尽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你说说吧!” “首先,我代表小赵师傅向食堂的两位员工表示赔礼道歉,暂且不说谁该承担这起冲突的主要责任,但小赵师傅的情绪不够冷静,面对食堂个别人一再进行恶意挑衅,他确有出言不逊,回骂食堂员工的地方。此外,在正当防卫的过程中,他与持械行凶一方有过相互撕扯,也有过被迫还手的行为,对此他已经向我表达了悔恨之意,如果需要,他自己也会直接向食堂的有关员工赔礼道歉。我现在想说的是,今天连续发生的两次冲突,很明显都是以往的矛盾久拖不决所造成的后果,但是作为本次冲突的见证人,我只能就事论事,单说今天发生的事。” 于是,我把目光转向那位难缠的女魔头,继续说道:“请问你这位女同志,中午是你在没有任何语言交流的情况下,故意不按足量卖给小赵师傅炒菜,这一点,你不否认吧?” “谁让他以前骂我!” “那好,我记得你中午在食堂卖饭时也不曾否认那是你的故意所为,你现在也并不否认,是吧?而且就在不久前,你又和这位厨师同志合力厮打过小赵师傅,也是你所为吧?” “那又怎样?都是他自己找的!”她倒是满不在乎,而且丝毫不加以掩饰。我相信,所有在座的人都会听明白,谁才是中午那场冲突的蓄意制造者。 为了进一步澄清有关事实,也为我后面要说的话做一些有力的铺垫,我特意把下午在木工车间时针对中午发生的冲突如何提出建议,以及专为晚上用餐而制定的几条预防产生新矛盾的措施,都详细地作了介绍。我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向包括蒋干事在内的所有人庄严宣告:我们(特指几位学习木匠手艺的兵团战友)不是矛盾的制造者,也不是晚上再度发生冲突的始作俑者,更不是直接参与打架斗殴的地痞流氓和无政府主义者,而是劝和促谈的推动者。 谈到晚饭时再度发生的那场“混战”,我直接面对胖厨师问道:“请问这位大师傅,你作为后厨的炒菜师傅,有必要离开本职岗位跑到前台窗口,而且只选择为小赵师傅一人售卖饭菜吗?很明显,他们二人的矛盾与你并无直接关系,但是,你卖给小赵师傅的炒菜非但不够足量,就连其中的肉片也被你挑拣得干干净净,但凡站在窗口的人一定会看得清清楚楚。请问,这是否属实?此外,你说话的时候满嘴带着脏字,对他人的人格极尽侮辱,请问,你作为第三方,你觉得这种做法妥当吗?后来,你又因故持械在饭厅里追打小赵师傅,致使小赵师傅右后肩部受伤,现在还有疼痛感,这些都是事实吧?我知道,你的目的只是为了帮助你的师姐也许是师妹出口恶气,果真如此的话,我是否可以简单地理解为,你今晚的行为根本就是故意寻衅滋事呢?” 胖厨师自知理亏,只好低头弯腰,坐在那里装聋作哑。但是其粗重的喘息声却如同一只年久失修的破风箱,杂声不断。看光景,不仅进气难,出气亦难。面对如此艰难而又脆弱的生命力,恐怕无论是谁都会忍不住对他产生一些恻隐之心,而我,却无所顾忌地再三责难于他,内心里已经颇有些于心不忍的感觉。 想想自己的所作所为,也真是既难为了他,同时也难为了我自己。但是事已至此,我没有退路,只能继续下去:“我向二位提出这些问题,目的绝不只是为了指责谁,而是为了摆明事实,分清责任,最终还是为了要把问题解决好,而且也不希望给今后的双方关系留下任何潜在的隐患。” 看到司务长仍然低着头,呆呆愣愣地坐在凳子上,似乎无意主动承担责任,我的话锋一转,继续说道:“另外,我还想问问司务长,您作为食堂的直接领导者,今天的两次冲突都发生在您的眼皮子底下,谁是谁非,我想,自始至终您一定都看的清清楚楚。毫无疑问,是食堂在对内部职工的管理上出现了问题,对此,请您恕我直言,您对这场冲突负有不可推卸的领导责任,如果我提出的这些问题没有不实和不妥的地方,我很想知道您对这两次冲突持什么态度?又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不给今后再起冲突留下任何隐患呢?” 司务长似乎并未想到,我还会把矛头直接指向他。他滴溜溜地转动着眼珠,像是在寻找借口,设计对策,或者是希望得到某些方面的同情和支持。然而当他看到两位现役军人严厉的目光,只好无奈地点头附和道:“情况基本上属实。我们下午也在做她的劝说工作,没想到晚饭的时候又发生了这么严重的事。不过,请二位首长放心,事后我们一定会对当事人进行严肃的批评和教育,认真查找错误的根源,也一定加强内部学习,抓好食堂各方面的管理,彻底转变我们的服务态度,杜绝此类的错误再次发生。”司务长的态度虽然多少有点牵强,但最终还是没有推卸责任。他是个聪明人,既然两起冲突的责任明显都在食堂一方,再要避重就轻,或强词夺理去追究对方的责任,显然既无意义,也不明智,弄不好反而会适得其反,招致现场领导更加严历的斥责。 |
技术支持:信动互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 京ICP备120251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847号 )
GMT+8, 2025-2-5 20:54 , Processed in 1.154402 second(s), 22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