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搜索
热搜: 知青 活动

烟达木纪事

2020-4-5 08:44| 发布者: 韩凤华| 查看: 91| 评论: 0|原作者: 紫陌蓝莓

摘要: 二十 走出烟达木 七五年一月的一天,我从集体户回到家刚刚两天,吴玉突然来到我家,兴冲冲地递给了我一张纸。我接过来打开一看,是一张招工登记表。 “谁的?”我睁大了眼睛看着吴玉。 “你的。” “还有谁?” ...
二十  走出烟达木

      七五年一月的一天,我从集体户回到家刚刚两天,吴玉突然来到我家,兴冲冲地递给了我一张纸。我接过来打开一看,是一张招工登记表。
       “谁的?”我睁大了眼睛看着吴玉。
      “你的。”
      “还有谁?”我急切地问。
      “你、我和郭颖。”
      “那韩冰呢?”
      吴玉摇摇头,叹了一口气:“是大队送来的表,就咱们三个名额。”
我愣住了。四个人要么给两个名额,要么全给,为什么要留下一人?剩下一个女孩子在集体户怎么呆下去?我心中不禁为好友难过。
“这次是郊区卫生局招工,你仔细填好登记表,明天要回烟达木大小队盖章。”
      吴玉交代我几句就匆匆回家准备了。
招工登记表拿在手中轻飘飘的,心头却很沉重。这可是千千万万个知青日夜期盼的一张表,是改变知青命运的一张表,是我结束知青生活走出烟达木的一张表,也是我人生命运大转折的一张表。
然而我并没有太大的惊喜也没有异常地激动,却是从来都没有过的从容和淡定。回城本是我意料之中的事情,却是没有想到这么快。原以为我会最后一个离开的,一点思想准备都没有,竟然就要向烟达木告别了,八个年头的知青生活就这样结束了。
       然而吴玉在政审的时候,因父亲的历史问题受到了牵连而终究未能通过,于是这个名额便给了韩冰。
我本来在为韩冰难过,现在又为吴玉难过,她们两个谁留下我心里都不好受。
      吴玉祖籍湖北。一九四四年吴玉的父亲在大连开了一家理发店,因理发技艺精湛,便有许多日本人经常去理发。吴父天资聪明,极短的时间内竟学会了一口流利的日语。这样被日本人盯上,日本人便让吴父到沈阳市政府内做了日语翻译。日本投降后,吴父留在沈阳市政府当了一名司机。五一年三反的时候吴父因这段历史被揪了出来,定为反革命份子判处死刑。几个月后吴玉出生,长大后只见过父亲的照片。
       颇有戏剧性的是吴玉的爷爷竟然是一名老红军。不久爷爷去世,老红军家属的一切待遇撤销,吴家便成了反革命家属,吴母便带着子女三人从湖北流落到吉林。
       吴玉的大伯是个外商,身边无子女,一直找不到吴玉一家人。在一次商业外交会上见到了乔冠华外长,便求乔冠华代为寻找吴玉母女四人。很快通过公安部门找到了吴玉一家人,这件事却又因有海外关系在吴玉家人的档案上刻上了“阶级异己份子”的印记。
       吴玉有这样复杂的家庭历史背景当时在政审上是很难通过的。我没有去看望吴玉,我不想她看见我之后会更加难过。任何宽慰的语言都是苍白的,现实就是这么严酷。我想过一段时间吴玉会想通的,一定会坚强起来,勇敢地去面对现实和命运抗争,她一定会坚持到底的。
不久以后吴玉调整好了心态回到了烟达木,六队的社员都来看望她安慰她帮助她。王队长家里都是女孩子,便让吴玉搬到了他家去住。王队长又和大队领导研究之后让吴玉去到小学校做了代课教师。
在没有一个同伴的寂寞漫长的日子里,吴玉独自一人在异乡的土地上迎送着每一个日出日落。其间有很多人给她介绍男朋友,她都不考虑。大队书记也曾热心地要给她介绍一个公社机关的青年干事,以便吴玉以后能落户到九站街,也被她拒绝了。吴玉说:“我妈妈还在家等着我,哥哥姐姐也在等着我,我要回吉林,我要回家!”
虽然又有过两次招工的机会,可政审这一关吴玉始终过不去。
七七年四月,有两位热心的知情人找到了公社党委书记,讨论了烟达木大队女知青吴玉的招工问题。党委书记便让他们写一份详细的推荐材料,这一次吴玉经过九站公社党委推荐,终于被郊区工业局特批接收,分配到农药厂工作。
火电中学坚守在九站公社的最后一名女知青,终于走出了烟达木。
很长一段时间,我想到吴玉一个女孩子,一个人在农村孤孤单单地度过了两年的时光,这该有多么大的心理承受力啊!然而她勇敢地挺了过来,在逆境之中没有迷失自我,在困难之中没有放弃自我。用青春书写了下乡十年的历史,用时光铸就了知青坚毅的灵魂!
这是一段无言的历史。


               后 记


       一九六八年到一九七五年,我下乡八个年头,因此我有很深的知青情结。
回城后一直想把我们那个年代经历的故事写出来,可不知怎样来写。总觉得我们的生活太平淡,加之阅历太浅,工作和生活的压力早已疲惫不堪。虽然未动笔,这个心愿却一直埋在心底。
二零一八年在参加火电中学六八届五十年同学会中,见到了老同学,我便想起了许多当年在集体户中发生的那些难忘的故事。那一桩桩一件件看似平平常常的小事,回忆起来却是那么地刻骨铭心。记忆的闸门打开了,尘封的往事历历在目,因而触动了灵感,决定以纪实手法写出那些真实的人和事,把我们青春的经历真实地再现出来。烟达木知青的故事也是我们火电中学老三届知青在那个特殊历史年代的一个缩影。
       当年我每次回烟达木,走在乡间小路的时候,心中都会在想:我什么时候才不会再走这条路!当年我是那么讨厌这个地方,心想如果有一天能离开这里,我将永远不会再回去。然而现在我却无数次地想过烟达木的山,烟达木的水渠,烟达木的果树林,烟达木的青纱帐,还有那些小姐妹和小兄弟,好想回去看一看啊。我不知道为什么,也没有想过为什么,现在终于明白了,我人生中最美好的青春永远留在了这片土地上。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历史,自己的青春,自己的努力拼搏,自己的成功和失败。但是知青的历史不属于个人,知青是特殊时代的一个特殊的群体。老三届这一批人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生活在理想主义的时代。却过早地卷入了政治斗争,而最终被时代无情地抛弃!下乡后红卫兵们狂热的头脑瞬间降到冰点而陷入了迷茫,这才是老三届最大的悲哀。
      有人高喊着“青春无悔”,真的无悔吗?绝大多数人是勉强的不得已的自我安慰罢了。从红卫兵到知青,从知青到改革开放,至今只有极少数人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而大多数人仍然活得很沉重,很艰难。老三届创造了共和国最辉煌的历史,老三届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都在承担着这种付出的代价。然而正是有了上山下乡的历练,任何困难都难不倒老三届的这些兄弟姐妹们。
现在回过头看过去,苦也好累也好,都是最珍贵的回忆。我们经历了春日的阳光,夏日的成长,秋日的收获,如今已坦然步入了生命的冬天。我们已阅尽世事沧桑,人间浮华,不再为诸多纷繁的事物所困扰。让我们轻松地抖落一身尘埃,悠闲度日,平淡地享受晚年生活,笑看慢慢逝去的人生。


                  向老三届知青战友们致敬!


                                   蓝莓
             为纪念老三届上山下乡五十周年
                         写于渤海山水云天
                       二零一八年九月初稿
                     二零一九年十二月二稿
































1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1 人)

上一篇:蓝天素花寄哀思下一篇:烟达木纪事

技术支持:信动互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 京ICP备120251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847号 )

GMT+8, 2024-5-14 21:38 , Processed in 0.138007 second(s), 22 queries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