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搜索
热搜: 知青 活动

【书讯】长篇纪实文学《青痕》问世

2021-1-28 20:44| 发布者: 安宁檬| 查看: 131| 评论: 0|原作者: 张翟西滨

摘要: “知青写·写知青”长篇纪实文学《青痕》问世 封面 封底 日前,笔者历时5载创作的长篇纪实文学《青痕》,由陕西省咸阳市工人文化宫、咸阳职工文化艺术创作创新工作室推出问世。 该书旨在“知青写·写知青”。由 ...
“知青写·写知青”
长篇纪实文学《青痕》问世
封面.jpg
封面
封底.jpg
封底
合页.png
      日前,笔者历时5载创作的长篇纪实文学《青痕》,由陕西省咸阳市工人文化宫、咸阳职工文化艺术创作创新工作室推出问世。
       该书旨在“知青写·写知青”。由著名作家莫伸(老三届知青)先生作序“青春总在回忆中”;共计107篇,20万字、404个页码,且图文并茂,散发着浓郁的黄土味、乡村情,具有地域史料价值。可以说是本人上世纪七十年代上山下乡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一个片断、一种农具,一幅图景、一串故事,点点滴滴、真情流露……
       鄙人系1976年4月27日,插队落户到咸阳市渭城区原周陵公社南贺大队第四生产队,1980年8月底招工返城。知青岁月,青春挽歌。毕竟上山下乡是40多年前的皇历,曾经拥有的青春年华早已匿迹于沧桑往事之中,那缠绵的细雨、诗意的天空,青春的芳华、浪漫的激情,已成尘封的记忆。自2015年10月起,天天沉浸于“知青”二字,犹如深陷沼泽、不能自拔,抚今追昔、笔耕不辍。“力求一个知青小传,呈现一茬知青故事”。
       边创作边投稿。北京《知青•中国》、上海《知青》、《知青•上海》、四川《读者报》、《陕西工人报》和《咸阳日报》等报刊相继发表“吃大锅饭的日子”“回家的路”“学戏”“顺瓜”“偷粪”和“油菜飘香”等40余篇,陕西省职工作协《五月》创刊号文学杂志,一期选发我一组知青篇什“黄土原的土坷垃”“票证年代”等5篇,其中“吃水的滋味”“刨红薯”被国内有影响的网站“凤凰网”门户“历史栏目”转载;“戏说关中方言”“咸阳道北”“人生没有假若”“拾麦穗”“土壕里的故事”“一幅乡村民俗画”“油泼辣子一道菜”“曾经的豆腐年”8篇见“学习强国”平台;“遥远的童年”“父亲的暖壶”分获陕西职工文学散文二三等奖;2016年10月在北京举办的《全国知青出版物及作品展》中《青痕》作品获优秀奖;“那饭那水那土炕”荣获“中国知青网”纪念上山下乡50周年“我的知青岁月”征文二等奖;“打麦场上”荣获第五届“相约北京”全国文学艺术大赛征文一等奖;2020年底“我的知青岁月”一文,被中共陕西省委党史研究室编辑,陕西新华出版传媒集团、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陕西知识青年上山下乡》(1954——1982年)一书收录。
       “中国知青网”“龙行天下”前辈点评,虽然插队仅四载,印象颇深难抛开;集结成书命《青痕》,始终万般真感慨!
       正如陕西作协原副主席莫伸先生序中所言:“令人惊讶在于,《青痕》不仅写出了知青的生活和当知青的感觉,而且写得十分生动。当我一篇又一篇地翻读他写下的文章时,我不断地赞叹:他真是不简单!他和同时代的知青相比,是个有心人。文笔很简洁、很朴素,文章写得很真实。写的生活都不大,都很具体,也都写得栩栩如生,具有鲜明的时代氛围和浓郁的生活气息。回首往事,感觉如梦如幻。把当年经历的一切都真实地记录下来,在能够给下一代教育的方面,给他们以教育;在能够给下一代教训的方面,给他们以教训。或许,这就是这本书最有意义之处。”



2

鲜花
1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3 人)

技术支持:信动互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 京ICP备120251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847号 )

GMT+8, 2024-4-30 18:40 , Processed in 0.139008 second(s), 23 queries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