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搜索
热搜: 知青 活动

北大荒精神永存 三代垦荒人的历史赞歌

2022-1-10 09:25| 发布者: 韩凤华| 查看: 438| 评论: 0|原作者: 开心

摘要: 《江柳》賦 中篇散文诗 这是习主席在闻名于世的黑龙江建三江垦区视查时,习主席在稻田地里,同科技工作者交谈着,丰收在望己不言而喻。前几年,在央视二台看到,宣传三江农垦时曾报道“说三江垦区每年生 ...
《  江柳》賦
                          中篇散文诗
       这是习主席在闻名于世的黑龙江建三江垦区视查时,习主席在稻田地里,同科技工作者交谈着,丰收在望己不言而喻。前几年,在央视二台看到,宣传三江农垦时曾报道“说三江垦区每年生产的粮食,可供解放军的三军部队,三座直辖市城市居民,一年的口粮保障。”
       眼前的景像,有诗为证:
千顷稻菽万亩浪
金穗同天边挽手
收割战舰浪中泊
北大荒人奇迹创。
      黑龙江的耕地黑土层,深度达到22厘米,地处北纬39度,每年无霜期达到138天。四季分明,小麦是抪在冰上,熟在火里,水稻是不見落霜不低头。
       北大荒是天然的大粮仓,为了开垦这天然的大粮仓。这是一块天赐宝地,历史江河流域冲击,荒草甸子、沼泽地、大水泡子、塔头疙瘩形成了千万亩的三江大平原。为了国家四千里的大边防线,毛主席和党中央,下达伟大的战略决策。一九五八年十万转业官兵,走出营房不复员,部队整建制的直接奔向北大荒。
      长於湿地,沼泽河浜傍,山丘沟壑,荒野处,风雨潇潇,夏日蚊虫叮咬,冬天白雪飞舞。
      集天地,日月精华,默默无闻遍天涯。沃土荒野,杂丛生机,牛砥砺。
江柳,东北农村俗称,柳条子。秋季或春天尚未抪种前,把生长在沟坎上的柳条将其坎下,打成梱扛回家。∥猫冬∥农闲时,拿柳条编织成簸箕,筐子、用其撒肥,或收玉米用,柳条子编织在菜园子四周可以当篱笆墙用等,手提式农俱吧。柳条子柔软性,彈性都很强,碎火后,可刚可柔。不畏严寒酷署,不俱恶劣环境,有水、有土、就会扎根茂盛的生长,成为柳林。
      你看:向我们走来的队伍,是复员转业开发建设北大荒的十万部队官兵。在荒原上白手起家,搭窝棚、建马架子、挖地窨子,在荒原上打井安家。扎根边疆,子子孙孙开发建设美丽的北大荒!
《一 》
我仔细端详
你的面容
虽不显老
可也并不年青
但精气神十足
你的额头
岁月留痕
红亮的脸庞
彰显北国寒署
北疆雪烟如沙
荒原茅屋
如帽扣地
毕竟一甲子
风华岂能茂
《二 》
我仍仔细端详
仔细观瞧
在岁月的沧桑
岁月的朦胧中
在荒原队伍上
似乎从里面
隐隐的传出
如杀敌号角声
鼓角齐鸣连营
浓烟漫开遮日
已不闻
为共和国创建
战埸上的拼杀
呐喊声

是一对对
没有脱掉军装
有官有兵
有老有少
青年男女
他们点燃大荒原
垦戌时代在边疆
在号称西伯利亚
祖国最荒凉沃土
用信念开垦生存
用血汗浇灌碧绿
人扶犁耙
几多臂膀
在中国东北角
千年冲击形成
三江平原沃土
汗水犁出
发着油亮黑土地
在太阳下
似道闪电
那是一道
怎样的闪电
是军是民
是牛砥砺
在中国历代王朝
无论军垦
还是屯垦
唯有新时代中国红
青翠蓝天下祖国的粮仓
这里就是中国大美的建三江
《三 》
      十年后,我们竟在捧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的北大荒,同传奇的垦荒老兵相見。北大荒的兵团连队,张广才岭延绵千里的依山而建的村落,由于知青小青年们的到来,连队里充满了欢声笑语,空气里散发着青春的甜美,女知青的朗朗气息,使整个山村连队充满了活力。知青们也参与了当地的文化大革命,饭堂里有了合唱,没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下定决心,不怕牺牲,一首首宏亮的歌声在旷野上飘扬。
       在兵团、在连队,特别是冬天,似乎年年都有干不完的活,选种子、制作化肥、刨冻土挖渠,夏握锄,水中割麦,高喊小镰刀万岁。知青们在北大荒超强度体力的付出,他们对祖国落后贫穷有了亲身体验和认识。
       知青们上山下乡,开垦荒野守疆土,不仅仅奉献了青春,建了粮大仓,知青文化,城市文明,城里的新事物,城里人的卫生习俗,带入到荒原上。
各个连队文艺宣传队的演出,说唱,使整个北大荒喚发着青春,人们的精神风貌变了样,知青们的生活习惯,知青们的探亲假带回城里的信息,北大荒的发展,知青们不仅仅是戍边垦荒,知青们是将千百年来,中国老旧农耕用机械化改变,是城市的文明传抪者,也是城乡文化的融合者。
       中国知青上山下乡,不仅仅为国家创造财富,更是城乡文化的使者。
在中国东北方腹地,有座地级城市佳木斯市。江畔不远处座落着一处纪念碑及侧傍的浮雕碑,这是中国历史上更是共和国历史上,代表着一千多万人庞大知青队伍的纪念碑。全国各地,不论是兵团战士、还是边远山角下乡村插队青年,这是他们用精神和魂魄共同筑就的丰碑。用青春热血献身共和国火热的军垦戍边,万里大地农村。
       在佳木斯江边码头高处望去,这就是著名的三条不同色泽的江水汇聚处。宽广浩瀚,泾渭分明的洪流,奔腾不息的同黑龙江水一泄千里无休止的流淌。这里便是奔向北大荒,共和国一代知青的集散地,他们要同十年前集体转业到这里戍边垦荒的十万大军,形成一支能文能武,垦荒守边的力量,这儿是沈阳军区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从一师到六师大开荒的地方。是我们从事农业劳动,守边生活的真实写照。当时的口号是先生产后生活。这仅仅是个美好与现实生活永远难结合的一面。转业官兵,山东支边老职工,全囯各地广大知青比比皆是,他们是北大荒精神的创造者,奠基人。浮雕里有音乐在飞揚,浮雕里有劳动后,休息时欢快的心情在流淌。劳累后沉默无语的长叹息,
       随着时间伴我们成长,哭泣声,被泥浆裹走。北大荒人在大大小小的畅想中,更有悲壮。
      这座浮雕里面融进了汗水,泪水,血水,生命光辉之美好春天。三代北大荒人,用献身精神创造了,如诗如画,最美的音符,绿色的米都,是共和国最大的中华大粮仓。
       知青们豪迈的唱响赞美祖国,我深知,知青们相聚时的欢乐,满足中内心仍有些期盼。可能是年龄已近晚霞阶段,眼前总掠过浮雕画像的场面。
总要有人去踏路吗。因为我们是共和国长子,家里的老大,你不上前线谁上前线。

审核/刘福林
文/黑林子(李彬生)


1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1 人)

上一篇:永远都在追思下一篇:腊梅

技术支持:信动互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 京ICP备120251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847号 )

GMT+8, 2024-4-16 15:41 , Processed in 0.168010 second(s), 22 queries .

返回顶部